企业军转干部首先是工人阶级
——企业军转干部问题研究之十二
郑公平 邱和颉
2010年3月26日,全川企业军转干部五人代表上访了省人事厅。接见中,军转办副主任曾建华说了这么一段话:“不是我们没有向省府提出政策建议,政策建议我们经常都在提,现在有些想法受到限制,因此出不了台。你们首先是企业职工,然后才是军转干部……。”这话的最后一句,说得实在太直白了;什么意思呢?如果把“企业职工”四个字换成“工人阶级”,就更容易理解了。其实,过去在《宣传提纲》和《答复口径》里,这个意思早已说过了,只不过不是这么直白;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十分欣赏这位军转办副主任的坦白,他说出了别的一些官员不敢直说、只能委婉表达的政策根底。当然他也有委婉的地方,说了“现在有些想法受到限制”这样的话;这话说直白一点,大概就是恢复“一个身份两个待遇”的诉求,是要受到限制的。这样说来,在各个地方以至北京,官员们在接待企业军转干部上访代表时多半不准谈“一个身份两个待遇”问题;这种以上对下的限制,基本是“口径”一致的。细想一下也是,原国家人事部推行的“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能抵制和反对吗?不能,反对是万万不允许的。况且给你们“解困”已经比一般企业职工“好多了”;胳膊不能和大腿拧,还奢求什么“身份待遇”。
这位军转办副主任的直白,再一次使得我们不得不想一想,我们究竟是什么身份,不得不想到今年两会期间受到猛批的养老制度“双轨制”。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也说过:“因为“精英”们设计出来的养老制度“双轨制”,使得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的收入仅仅不足机关单位战友的二分之一,甚至在二分之一以下,这是非常的不公平。同样道理,原来企业里面有行政级别的企业干部(包括有职称的知识分子),虚有“老人老办法”的待遇;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改革阵痛”的承受者,成为私有化和两极分化的受害者。他们和企业军转干部可说是难兄难弟,”大家确实可以想一想:如果企业军转干部和原来企业里面有行政级别的企业干部的“待遇偏低”问题都解决了,那么普通的、一般的企业职工呢?还其他“设军群体”,比如复员干部,比如老战士呢?所以,不得不“受限制”。
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设军群体”的护法维权行动中,有的群体或者个人曾经提出一些小的“策略”。例如:先要求解决团以上干部的问题,又例如先解决“630”人员问题,或者先解决抗美援朝干部和老兵问题,等等。这样可以把路子打开,其他就顺理成章了。有这样简单吗?恐怕不会。这些小的“策略”,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不能把企业军转干部混同于普通的企业职工;或者说,不能容忍原国家人事部推行的“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一夜之间就把企业军转干部贬为普通的企业员工。
现在看来,对于这些企业军转干部“老家伙”来说,确实胳膊拧不过大腿。真正应该彻底解决的,还是养老制度“双轨制”。这样说,也许很多战友不同意,但是从两会的热点来看,恢复“一个身份两个待遇”的问题提不成提案,而取消养老制度“双轨制”却得到了热议。在笔者看来,企业退休军转干部问题的彻底解决,很可能要等到养老制度“双轨制”的完全解决。至于“双轨制”何时能够解决,说不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短期内也很难迈出去。君不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提案,到了发改委,据说就遇到了阻力;也有说出台可能就是旧瓶装新酒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难啊!
怎么办呢?本研究此前的《之十》上网以后,有跟帖称:“改/开工人阶级遭殃,你们与同遭难,都是难兄难弟,为何不联合工人阶级更有力量呢?”这帖子说的好啊!记得多年以前有这么一句名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我们相信,象通钢事件,群体人员之中会不会就有转业到该企业的军转干部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