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列出这个话题,读者或许认为太过时了,这一个话题已重复多次。但根据笔者的大量调查和对正在发生的众多土地纠纷的采访,所到之处,无不令人触目惊心。所以笔者认为关于农民和土地的问题,是一个不得不重复的话题。而又是应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真正关注的涉及民生的一个大问题。
今年三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期间,农民因土地纠纷而上访的行动始终没有停止过,只是因顾及两会的安全而被有组织的劝阻和疏散。可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还把此话题扩大到涉及民生的大范围了。
因为农民和基层政府之间的好像是无休无止的土地纠纷,是历年来农民上访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不是政府违法征地就是补偿不合理。从笔者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看,得到解决的真可称之为凤毛麟角,有些还被媒体曝光,可绝大部分却是没有结果。还有一部分土地上访案件,也确实曾经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却不知是何原因,随着时光的流失,还是不了了之。别怪广大农民在此问题上对政府不信任,对上访条例中规定的程序和机构不信任,根本原因还是政府的不作为让广大百姓伤了心。
农民上访,特别是集体上访,要涉及的法律知识很宽泛,很显然只有找律师咨询了,请注意只有咨询。这样的案件别说一般的律师不敢代理,就是想代理也不准代理。某省司法厅在2005年4月份的一份文件中明文规定,三类案件不允许律师私自代理:1、在本地有广泛影响的,引起媒体高度关注的,与政府管理有重大关系的案件;2、与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涉及社会稳定,涉及国家政体、国家安全或政府形象的敏感案件;3、涉及重大群体性利益的案件。这份文件是否与法律相悖,笔者在此不妄加评论。还有一些信访工作人员在报刊、杂志等出版物上发表关于怎样对付(或怎样应付)农民集体上访的文章。对此使笔者不禁扼腕长叹-----农民真是弱势到底了呀!
各级政府和政法机关的领导都常适用的一句口头禅“百姓的事无小事”,可在实际的工作中,百姓的事到底能大到什么程度?当然中国的大局主流还是把百姓的事摆在了第一位的。可是也有不少的事见不得阳光呀!君不见,广大农民照样被称为弱势群体(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在家种地也保护不了自己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政府一纸公文就可以征收,进城打工还遭受歧视和欺凌,即使因为交通事故或医疗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而死亡,和城市人相比还是同命不同价。还回到上访的问题上,农民上访处处受到限制,有时还受到行政权力的压制,难道农民就应该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吗?
可是,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全靠压制是行不通的,什么叫国家的稳定?民心稳定才是真正的稳定。笔者这个言论在2006年7月10日的《今日信息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大力保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文章中已讲过,该篇文章曾在广大农民中引起过一些反响,有些上访农民还拿着报纸(有些是复印件)向笔者求助,笔者根据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政策向他们解释应该怎么做,也曾为个案下去调查过,但最终还是让笔者感到力不从心,有时也不得不徒唤奈何。
这些众多的土地纠纷,若是最近发生的还好解释,是非对错一目了然,有些却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发生的事。
最近发生的事件,大多都是基层政府顶风而为之。比如某省的一个非常富裕的县,因该县的经济发展在全省都很出名,很多项目都处在领头雁的地位,所以让上级政府非常器重,因而该县政府就有恃无恐,只要有开发商提出要地,政府就好像顺理成章地征地,不管征地手续是否合法,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是否合理,农民是否同意,只要能使总体经济(眼前利益)得到发展就行。对敢于阻拦征地的农民不惜动用其专政权力进行威胁、镇压,充分显示出一副绝对强势的事实。当然农民是阻挡不住的,鸡蛋怎能碰得过石头?这个问题表面上是解决了(征地成功了),可农民能接受这个现实吗?所以不得不用---上访---这个唯一也是十分脆弱的途径了,农民上访是否成功?那就不得而知了。
农民----土地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既然是农民,就要耕种土地,所以农民和政府的土地纠纷,是发生在农民身上的最大问题。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依靠,如果征地补偿安置不妥善,就等于把农民推到危机之中,笔者这个言论,曾于2006年11月份在《新华网》上发表过,点击率达上百万人次,至今还在网上保留。那篇文章的题目为《土地,农民永久的财富》,这种危机的蔓延,就会遗患无穷。所以,基层政府必须妥善处理,合理待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