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压力增大的症结在哪?
据凤凰网6月9日报道,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8日表示,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人口继续增加,中国保护环境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在广西桂林于6月8日召开的世界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工作组第十三次大会上,周生贤一方面概述了中国的环境现状,一方面透露了他对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的担忧。他说,目前中国环境形势总体呈现“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的特点。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有的问题直接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从未来趋势看,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人口继续增加,保护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我的记忆中,“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的前三句,是前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过了这么多年了,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也差不多快十年的今天,中国的环境形势咋就依然严峻呢?环保压力咋就继续加大呢?其中的症结究竟在哪?
站在一个曾经的环保人的角度上看,这当中尽管有许多原因,但我以为,中国人GDP情结太盛,是造成环保压力继续增大的主要症结。
现在,从上到下,都把GDP看成是衡量国家进步和强盛的标志,都把推动GDP增长看成是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环境问题的法宝。就连刚刚当选为深圳市长的许勤还这样豪言,到2015年,深圳的GDP将达到1.5万亿,接近新加坡的经济总量。
GDP是什么?从表面上看,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通用指标,但在中国目前这种不很健康的语境下,它实际上成了刮地皮的代名词,成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咸猪手!
最近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云南大理洱海边存在数十年的情人湖,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一笔丰厚的财富,但在GDP思维的推动下,少数违法乱纪的官员和不良房地产商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对其大打出手,致使这情人湖永远地消失了,洱海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而要恢复这一自然景观,付出的代价,恐怕不是数百倍、数千倍“洱海天域”别墅项目的投资所能实现。
无数的实践已经证明,过度地强调GDP,过度地推崇GDP,过度地注重GDP,过度地依赖GDP,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
我记得,在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向大会作政治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并向全国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当我看到这一崭新提法的时候,特别兴奋,仿佛看到了中国“四个文明”齐头并进的光辉前景,禁不住在人民网上发出这样一则帖子:这个第一次,极具历史意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一个最能有所作为的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生态文明建设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引入一个"生活幸福、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自由王国。
可谁知,官场上强势的GDP惯性,朝人们美好的“生态文明”预期愈走愈远, GDP成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象征,也成了“生态文明”的象征。这到底是对“生态文明”的不在意,还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曲解,我不好随便作出判断。我只知道,在某些官员的心目中,GDP才是最值得追求的,GDP才是最值得赞赏的,GDP才是最值得炫耀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让位于GDP增长!
这让我想起了中央有关三农问题的十个一号文件的落实状况。坦率地讲,如果某些官员不将中央的十个一号文件当成摆设,三农问题怎么会越来越突出呢?由斯观之,如果某些官员不将科学发展观当成推崇GDP的遮羞布,不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脑后,今天中国的环保压力就不会继续加大了。
如果再不彻底破除官场上事实上盛行的“发展就是GDP”的观念,中国环境形势根本性改善,只能永远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环保压力逐步减小,也只会永远是一个人们无法实现的梦想!
执政的官员们,该到醒悟的时候了!GDP挂帅,不是中国环境的改善之路,不是环保压力的释放之路,更不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中国的明天靠什么?只能靠科学发展,靠持续不断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这样说,GDP帅帐倒塌之日,就是中国环境形势好转、环保压力减缓之时。
新闻链接:环保部长:中国保护环境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您或许还对下列文章有兴趣: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