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谈起当今社会的某些人可谓“五毒俱全”时,突然想起前军统特务、后起义将领沈醉在所著《我这三十年》一书中提到过的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被称之为社会公害的“五毒”。
翻出书来一看,沈醉所说的“五毒”中的前“四毒”指当时简称为“社会贤”、“国大代”、“新闻记”、“妇女协”的:“社会贤达”、“国大代表”、“新闻记者”和“妇女协会”。
真是史可为鉴呀!看来除去妇女组织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尚不太突出之外,前三类团体中的“毒物”所带来的危害可谓尽人皆知……
可是,对于沈醉所说的最后“一毒”,我却大惑不解。因为它是被简称为“青年从”的“青年从军”。在我的印象里,所谓“青年从军”是指上世纪的一九四四年,中国数十万青年踊跃投身到抗击日寇行列中的壮举。热血青年们的爱国之举怎能成为“五毒”之一呢?
赶紧查资料!感谢“百度”给我的答案:
“ 1944年8月27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为号召,鼓动青年入伍。
10月11—14日,重庆国民政府召集中央有关部委、各省市党部及教育界人士150余人参加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会议,会议通过知识青年从军方案:凡年满18—35岁,受过中等以上教育,身体健康的青年为应征对象;服役年限为两年;还规定优抚从军青年家属,机关干部从军者可保留原薪等。同时,成立知识青年从军指导委员会,由国民党军政要人及教育界著名人士组成。后来又成立青年训练总监部,负责应征入伍青年的训练。
此后,全国各省在“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这一扣人心弦的口号下发起知识青年从军运动。1个月后,经甄选合格的青年就达12.55万人,内有1.5万人曾受过大专教育,国民党党部、行政机关青年工作人员2620人。”
看着上面的文字,尤其是“知识青年”这个响亮的名称,使我想起了四十二年前报刊上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报道,已经陌生了的激昂之情重新涌起!真是大时代的风云呀,壮哉壮哉!
可是激昂了几秒钟后,很快就不激昂了。因为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我很清楚,如同四十二年前报刊上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报道并不能代表那时的真实情况一样,六十七年前的这些报道肯定也不能反映出那时的真实情况。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如同三十九年前李庆林给毛润之的信中披露革委会主管知识青年部门的腐败一样,做为时任军统高级特务、深谙国民政府内幕的沈醉所说的“毒”肯定是指组织此项活动并营私舞弊的“知识青年志愿从军指导委员会”!
看起来,“吏治”的腐败绝非一朝一代、一朝一夕呀!
2011年1月20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