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殉葬”就是孔丘“克己复礼”的一个“大礼”

大于 · 2011-01-30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殉葬”就是孔丘“克己复礼”的一个“大礼”


[我爱孙]在《孔子能走向世界登上世界的顶级之堂,为什么不能站立在他的祖国的天安门广场?》中说——


在争论中,有人说孔子代表落后与保守。而林明杰先生在上海《新民晚报》发表《天安门广场的孔子像让我们面向未来》的文章称:“放在2500年前去看,孔子是个思想前卫者。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孔子正是推动中华文明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思想家。试想在春秋战国这样的奴隶社会环境中,那是个没有谁觉得殉葬制度残忍的时代,群雄争霸,列国诸侯为了日益膨胀的私欲发动战争,涂炭生灵,而孔子竟然向统治者提出了“仁”的要求。仁者爱人也。”

上海学者点明了事物的本质。

在批林批孔中,在今天,人们纷纷说孔子鼓吹“仁”是虚伪的。试问:春秋战国时代,奴隶主将奴隶们当殉葬品,难道还不残忍吗?孔子为什么主张恢复周礼?因为那个时代没有将活生生的奴隶给贵族陪葬的惯例。所以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主张仁。


实际上,“殉葬”就是孔丘“克己复礼”的一个“大礼”。在这个问题上,儒家弟子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来粉饰,可是统统经不起考证。下面这篇《孔子和殉葬》,可以让人们认识这个问题。


附:孔子和殉葬

历史上,儒家一直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孔子对殉葬持何态度?

孔子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过评述,好像唯独对殉葬没有表达过自己的观点,这是为什么呢?真是这样的吗?

孔子时代殉葬还非常盛行,《墨子 节葬》曰: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这是明确且可信记载,考古挖掘也证明,春秋战国时代没有活人殉葬的贵族墓几乎不存在,孔子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其实不然,孔子不但看在眼里,而且总是津津乐道于此,他是殉葬的坚定支持者,因为殉葬本来就是“礼”的重中之重。

《礼》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

这其实是孔子的原话,孔子是殉葬制度方面的专家。上文“五重”、“三重”、“再重”,指棺槨的层数,墓主人的等级与可使用的棺椁层数是有严格规定的。“八翣”、“六翣”、“四翣”指殉葬的妻妾和侍女数目。

“翣”,形声会意字,由“羽”和“妾”组成,本义就是头上饰有羽毛的嫔妃们。后世儒家为回避礼制固有的活人殉葬,这一令他们难堪的话题,刻意回避,竟把这个汉字曲解成棺饰,目的就是不能让“圣人”的真面目暴露出来。

杀人献祭和活人殉葬本来就是古老的阿尔泰游牧文化的固有内容和鲜明特征,这种文化的历史无比悠久远了,可能与人类的历史相当,而《周礼》把它明细化,条律化,规范化了,孔子作为礼制的狂热拥护者,岂有反对之理?

献祭和殉葬是同义互通的,原本出于同一种观念,殉葬是献祭的一种方式。对于血淋淋的杀人献祭,孔子总是津津乐道,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曰:“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

意思是说“三代”杀人献祭时取用人体的哪一个部位是有区别的,就是说夏商周的祖先神灵们喜欢享用人的哪一个部位有所不同。
此外,用于献祭的尸体如何摆放也大有学问,孔子曰:

“周坐尸,诏侑武力……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

曾子曰:“周礼其犹醵与?”

上文的意思是,按照周礼,献祭的尸体要摆弄成坐姿,而夏代则把尸体支撑着立住,一直到祭祀完毕才放下。相比前两代周礼所规定的献祭最为丰厚隆重,每次献祭用六具尸体。“旅”,形声会意字,这个汉字的本义就是“一众人在旗帜下杀人献祭”。

孔子传授周礼时,他的学生曾子听后感叹:“周人之礼才是最醇烈(庄严,隆重)的啊!”

孔子认为所谓“敬”、“仁”、“忠”、“义”,其实全都体现在祭祀之中,曰:

“祀帝于郊,敬之至也,宗庙之祭,仁之至也,丧礼,忠之至也,备服器,仁之至也,宾客之用币,义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

从孔子开始儒家就把“礼”看为“德”的核心内容,认为仁义道德本乎礼,而礼最终要体现于祭。判定是否属于君子,衡量君子道德高下,就看祭祀场面是否壮严隆重,献祭之物是否丰厚规范,否则一切免谈。孔子特别讲究献祭物品要货真价实:

曰:“涌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不飨之礼,不足以大旅(旅酬六尸),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

意思是说只有实实在在地杀人献祭,才是唯一能够取悦祖先神灵的途径,即使这样做了也仍然要处处小心谨慎,以防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到位,怠慢了“天”与“祖”。

孔子把献祭看得如此这般重要,他怎么会去反对殉葬呢?《孟子》记载,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后来这话被后世儒家刻意歪曲,说:这话表明孔子反对殉葬,因为俑有人形,从中可见孔子有仁慈恻隐之心。但这不是事实,儒家的话不可信。

孔子时代出现了用木偶来代替部份活人殉葬的现象,乃是社会的一种缓慢进步,但孔子把它看成“礼崩乐坏”的一种表现,坚决反对。孔子上面的话其实是在诅咒那些用俑来陪葬的人,说:你们的祖先算是白生养了,你们竟用一些木头来糊弄死去的祖先,如此弄虚作假的人该让他们断子绝孙!

由此可见孔子确是血腥献祭和残酷殉葬的坚定拥护者,后世儒家故意回避,曲解,因为担心有损圣人形象,他们用心良苦啊!
古代殉葬和献祭都从古人那种“飨”的概念中引申出来的,古人认为神(天与祖)都是“血食”者,因而血祭(红祭)最为神所喜爱,最后成为“礼”的核心内容。

源自古代阿尔泰游牧文化,源远流长的杀人献祭习俗,在华夏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例如“尸位”就是古人对地位最尊贵的人的代称(“尸”象形字,专指人,《尚书》就有“太康尸位”之语),因为祭祀之时,最尊贵的人的座位处于献祭尸体的最前面,他是优先享用者。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把中国历史概括为“吃人”两个字,这是文学家对我们民族历史的一种反思,鲁迅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矣,鲁迅的说法可谓恰如其分矣,鲁迅的文字可谓触目惊心矣!

所谓现代文明,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开始关注和尊重生命的价值,并由此导致人文精神的出现,此种人文精神在人类社会的萌发,提升和扩散,就是现代文明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我们确不能在孔子学说中找到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子,孔子学说坚持殉葬,赞美血腥献祭的立场,已经清楚地显示孔子学说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文明的演变本质上是人类价值取向的演变,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是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这与儒家学说本质上不相容,客观上相抵触,但总有一些人希望在孔子学说中寻觅到开拓现代文明的武器,缘木求鱼,不可得也!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2.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5. 元龙||美国欲吞并加拿大,打脸中国亲美派!
  6. 俄罗斯停供欧洲天然气,中国的机会来了?
  7. 华东某地方农村调研总结
  8. ⾼龄劳动者:延迟退休、社保困境与超龄压⼒
  9. 美国又烧起来了!为什么一场山火难倒整个美国?
  10. “搞建设究竟要多少年才上轨道?应该缩短。”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5.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6. 到底谁“封建”?
  7. 掩耳盗铃及其他
  8.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9.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0. 小岗村分田单干“合同书”之谜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