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靖邦
不久前我提出了国父毛泽东这一命题,网友不无分歧,但赞同者和反对者都只限于争吵,没有进一步提供深入的论述。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左翼学者对孙中山的定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我以为是准确的。他首倡反帝反封建,又两次解释三民主义,对中国的知识阶层具有强烈的冲击性启蒙。尽管终其一生他老人家什么也没有实现,而先驱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毛泽东对这一点的肯定是毫不含糊的。我们从他对宋庆龄同志的尊重可见一斑。新中国建立前,毛泽东派邓颖超以他和周恩来名义诚邀宋庆龄北上共商国是,并亲自到火车站迎接;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毛泽东任中国党政代表团团长,副团长就是宋庆龄。这事还闹得苏联同志好一阵狐疑,嘀咕宋庆龄是共产党员吗?她有党证吗?(见《赫鲁晓夫回忆录》)可见毛泽东早就把宋庆龄看作自己的同志了。
我前面说孙中山终其一生什么也没有实现,这个恐怕并非虚词。
武昌首义是一批具有反帝反封建意识的青年军官干起来的。当时孙中山与黄兴正在国外闹矛盾。黄兴赶赴武昌,似乎与那批首义者不能合作到底。后来,孙中山与黄兴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鉴于民国的权力出不了南京城,孙中山便与手握重兵的清廷大臣袁世凯达成妥协,由袁逼迫清帝退位,孙中山把大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就这样,辛亥革命名义上算是成功了。
头脑清醒的网友当能知道,这哪里能叫“成功”,不过就是一场书生气十足的妥协而已。
不然为什么孙中山不久以后又再次奔走革命,在广州营建革命根据地呢?
说起广州根据地,现在看来也荒唐得很。孙中山自己没有一兵一卒,革命政府依靠的武装力量全是南方军阀的军队。这就难免要发生多次叛乱,甚至炮轰总统府的事了。直到他仙逝前,他的革命地盘也只限于广州市周围,他实质上就是半个省长而已。
最后的两年,他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同盟军。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他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开始有了自己的武装。
可是,借助大军阀力量完成革命的意识似乎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他头脑里。北京的两个大军阀电邀他北上共襄大举,他不顾共产党的劝阻匆匆就道。到了北京,军阀们拒绝兑现承诺,将他冷在一旁。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蒋介石定鼎南京,国民党人尊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之父,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他老人家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之父,这个恐怕不必用多么聪明的头脑就会想明白的吧?
然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之父是谁,也是不言而喻的!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统率人民军队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建立不久,他就把一些同志推到第一线主持工作,他自己退居杭州读书,研究马列主义。当资产阶级猖狂向红色政权反攻倒算的时候,当“一线”主持工作的人发生“左”的偏差造成损失时,他再次站出来矫正了方向,使我们的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渡过难关,重新进入宽阔的航道。
更重要的是他很早就察觉苏共内部潜滋暗长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因子”,从而敏锐地指出官员的高收入和脱离工农大众是资本主义复辟的温床。基于这样的思考,他提出了不断革命的理论。科学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六十年代以来,各国共产党(马列)称他为当代的列宁,我认为他当之无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