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等价交换原则,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是例证。理论上讲,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但在现实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人类社会的需求是有限的,其中的因素就是等价交换原则,在社会主义理论中,则叫按劳分配原则。从宏观经济上说,国家为保证就业,就必须更多地开设工厂,这就势必造成产能过剩,而如果不更多地开设工厂,按照等价交换原则或按劳分配原则,一部分人就不能获得生活资料。从微观经济上讲,一个企业必须一刻不停地进行生产,如果停顿,就要亏损,就要解雇工人,社会消费能力就会下降。在现实中,没有一直不会亏损的企业。从金融系统讲,人家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就需付给利息,银行就必须不停地放贷,这将会加剧产能过剩;或者投放到投机市场,这回导致货币过多,物价上升,抑制消费。所以,不打破等价交换原则,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弊病就不会得到解决,计划经济想要达到的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目的也不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更无从谈起。
社会主义理论只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却没有改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定等价交换原则,这就注定了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也就必须更多地开设工厂以保证就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如果要避免产能过剩,只好更少地开设工厂,那么就业就无法保证,社会需求就不如资本主义旺盛,这也是计划经济的“两难”。
打破等价交换原则,打破按劳分配原则,适时适度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就可以解除“两难”。从宏观上讲,人民生活不依赖就业,就无需只为就业去开设工厂。从微观上讲,企业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能够灵活决定开工停工,而不受利润制约。从金融体系讲,银行作为国家宏观控制的工具,能够根据宏观需要去决定放贷多少,而不必受利润的制约,还具有货币回笼工具的作用。
其实,马恩在描绘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时,已经提到按需分配了,只不过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把按需分配当成了结果而非达到结果的途径,成了只能看却摸不到的水中月亮。从一开始,我们就错了。
而如今,我们重又回到资本主义的道路,热衷充当消防队员,四处忙着灭火,却不问火是怎样着起来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