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在《经济解释》中说:“在需求的分析中,品味或口味(taste)的转变会影响需求,老生常谈。品味的转变,会使整条需求曲线向右移(需求增加)或向左移(需求减少)。我可能是唯一持不同观点的人。我认为若要以需求定律解释行为,我们应该假设每个人的品味不变。”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张五常是如何以需求定律解释行为的;当然,品位是不能变的,也即需求曲线是不能移动的。在新版《经济解释》中,有一小节——“一个天真的谬误”,不是太长,拷贝如下:
“这里要补充的,是传统的分析有一个天真的谬误。需求定律是说需求曲线一定向右下倾斜,但传统说休息或休闲——无疑也是经济物品——价愈高其需求量愈大,因而推翻了需求定律。有关的分析错得天真。
传统的等优曲线分析是这样的。纵轴为金钱收入,横轴是一个人出售的工作时间,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时为极限。从工资为零开始上升,一个人供应的时间量跟着上升,即是说休闲的时间下降。到了某一点,每小时的工资升到高处时,这个人的每天工作的时间供应量会下降,也即是休闲时间的需求量会增加。翻过来是说,工资上升即是休闲之价上升,到了某一点,休闲的需求量是增加了。休闲之价上升,其需求量也上升,推翻了需求定律。(几何上,工资上升,工作时间的供应曲线先向右上升,跟着转弯向左上升。后者是说工作时间减少,休闲时间的需求量增加,推翻了需求定律。)
说这传统分析错得天真,因为这分析忘记了一个人不可以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时还活得久!疲倦得不能动而还有雇主是奇迹,但那是雇主需求那方面,这里可以放过。不能放过的是每个人都要顾及自己的生命可能因为工作过度而变得短暂的代价。无论时间工资升得怎样高,真实的工资收入是这工资减除了因为工作时间过长而引起病痛或一命呜呼的负值。换言之,每天工作到某一点,上升的时间工资,扣除了生命的所值,其实是下降了,代表着消闲之价下降,消闲的需求量因而增加了。这是需求定律。”
显然,张五常的分析是承认劳动供应曲线后弯的,即“几何上,工资上升,工作时间的供应曲线先向右上升,跟着转弯向左上升。”也很显然,对于后弯的劳动供应曲线,除了那个拐点,对于同一劳动量是对应两个不同工资的。又因为每个人的品味是不变的,那么对于同一劳动量“引起病痛或一命呜呼的负值”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对于同一劳动量就对应两个不同的“真实的工资收入”,也就是两个不同的消闲之价。换言之,消闲之价的曲线在趋势上和劳动供应曲线一样是后弯的,即:上升的时间工资,即使扣除了生命的所值,也依然是上升的,代表着消闲之价上升。同样的需求量下,价格上升,那只能是需求曲线向右移(需求增加)了:显然这是张五常所不能认同的。那么,张五常说“消闲之价下降”意味着呢?我想张五常的推理,大概有意或无意的省略了这么一个假设:一个人的工资越增加,同一劳动量“引起病痛或一命呜呼的负值”也越大,而且工资的增加还不足以弥补负值的增加。先不说这里是否已经涉及品位的问题,果真如此的话,应该没人乐意增加工资吧?诸位可听说过,工人为了减工资而闹罢工的么?果真是“一个天真的谬误”呢。呵呵,一笑,一笑。
我坚信,张五常另外有更精彩更与众不同的答案,我十分的期待着。然而说实话,在十分期待的同时,我也不免有个小小的腹诽:既然您老人家承诺要减少我们后学二三十年的时间,压箱底的本领怎么可以雪藏起来呢?而且在期待的同时,我们不妨扯扯品位,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既然非品位的真理雪藏起来了,那也就正是由着品位的谬误放肆的时候。(具体出处忘记了,张五常曾说过,他不用品位或功用照样可以推理,然而有时为了迁就后学,自己偶尔也会用用:这种态度实在不应该,简直是对谬误的纵容么。)
我们要扯的是小资。小资情调是一种生活品味、风尚,有小资情调的人一般简称小资,多为都市白领。我们这里是试着给出一个“白领”的定义,即后弯的劳动供应曲线中那个拐点之上的部分;拐点之下的部分,当然就是“蓝领”了。一个人从蓝领到白领,小资情调当然不可能一夕就培养成,但最终会小资起来的。和凡勃伦所说的有闲阶级相对,蓝领和白领其实还都是有忙阶级一族,只是忙的紧迫程度不同,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区别而已。总而言之,一个人当他是白领的时候,比当他是蓝领的时候更偏好休闲,所以同样的休闲量,当他是白领时愿意出更高的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