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里的君子国
茅以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第一章:
“ 《镜花缘》里的君子国
君子国里的人,个个都以自己吃亏让人得利为乐事。小说的第十一回里描写了君子国里的一名隶卒(在衙门里当差的小兵。有意以隶卒为例,因为隶卒有点特权,往往欺负百姓。)买物的情况: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这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讲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买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货并非‘言而无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允。试问哪个腹中无算盘,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谈了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隶卒赌气,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哪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路旁走过两个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令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
小说中关于君子国的描写,提供给我们两点思考。
第一, 双方让利和争利都会引起争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争都是由各方偏袒自己的利益引起的。因此,我们常常错误的认为,如果关心别人的利益胜过关心自己的利益,争论就不会发生。而君子国里发生的事情,说明了以别人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原则同样会引起争论,结果我们仍然得不到一个和谐的,协调的社会。
进一步的观察还可以发现,在现实世界的商业往来中,虽然双方都以牟利为目的,通过讨价还价却都可以达成协议,而无私的君子国里的讨价还价则不可能。小说里不得不借助于两个路过的老翁,用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矛盾。这里包含着一个极深奥而且非常重要的道理:以自利为目的谈判具有双方同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谈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都同意的均衡点。所以利己是可以达到和谐的,而利他却不可能达到一致意见,其结果是一个纠纷不断的社会。这确实大大地出乎人们的意料。由于君子国内不能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均衡,从动态变化来看,它最终必定成“小人国”。因为君子国是最适宜于专门利己,毫不顾人的“小人”们生长繁殖的环境。当“君子”们吵得不可开交时,“小人”跑来使君子吃亏自己得利的办法解决了矛盾。长此以往,君子国将消亡,被“小人”国代替。
从这一点来看,人是自利的生物实在是人类社会的大幸。由此,人类才有了最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如果人是利他的,则任何理想都不可能建立起来。
第二,君子国里每个人的动机是什么?首先要问的是人们为什么要交易? 不论是原始的以货易货,或是现代社会的用货币换取商品,交换的动机都是改善自己的处境,使自己的生活更方便些,更舒适些。如果没有这一点动机,人们为何不辞辛劳的参加交换呢?我们每个人所得到各种物质享受,从针头线到冰箱彩电,都是通过交换才得到的。如果绝对避免交换,每个人就只能到农村去种粮种棉花,用土坯房子,向土地索取自己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了,当然这样也可以勉强生存下来,我们的祖先曾经一这种方式生存了几万年。但他们绝对不可能享受任何现代文明所提供的最起码的成果。
君子国里的人已经有了国家,又有了市场,这就说明了他们已经摈弃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选择了通过交换来改善自己物质生活的道路。既然如此,他们又何以要在交换的时候拒绝考虑自己的利益呢/当然,如果交换一开始就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利益增进他人的利益,“君子”们的行为或许还可能发生。可是每一个参与过交换,有过交换经验的人都知道,交换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参加交换,另一方面在交换进行的过程中却反对自己的利益,这种前后不一贯的动机是矛盾的。”
茅以轼以这篇文章作为第一章,显然是自己的得意之作。网上看到很多人引用老茅这篇文章,有家庭主妇,有普通商人,有经济学教授,有牛刀说的很有可能将来获诺贝尔奖的王重福(《写给中国人经济学》),说明这篇文章是很有说服力的,如果你按照老茅的思路来走,你很容易就会被他说服。
但是,在你的心底一定有些疑惑在困扰着你!你的直觉会告诉你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头。
其实,如果你跳出他的思维方式,你就知道:他的前提已经错误了!因此,他是推导不出“人是自利的生物实在是人类社会的大幸。”的结论的。
为什么我说他的前提是错误的呢?原因在于他把君子的思维搞错了,这也是他自私自利的思维(经济学家嘛!)严重僵化的一个表现,且看:
“老兄如此高货,却讨这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讲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买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货并非‘言而无价’,其中颇有虚头。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这一段的对话反映的不是一个君子应当持有的思维,而是跟自私自利的理性人的思维一模一样,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一个社会把名声看得很重时,人民追逐名,表现出来的行为就跟追逐利一个模式,但这并非我们历史沿袭下来的“君子”的定义,什么是君子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通情达理”才是我们传统的君子。君子国里买卖双方的争论都是攻击对方“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允”,是“失了‘忠恕之道’”失了“公允”,就是两人都认为对方不公平,没有公平交易。真正的君子的思维应当是一种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思考的,整个交易过程应当如下:
当别人问价钱时,作为真正的君子的卖货的人会想,“我不能沽名钓誉,又不能自私自利,那么我只能追求尽量公平,这个商品成本价值10元,我加一点利润吧,卖给他11元吧!”
作为真正的君子的买货的人知道这个价钱后,他想:“按照这个商品的质量,卖这个价钱很公平,不过我不能占他便宜!但也不能出高价钱博取名声,不过还是出高点价看他接不接受”于是说:“你这商品的价钱应该不止11元吧,给你13元好吗?”
这时卖货人会说:“不用了,成本是10元,我再赚你1辛苦费元,这个价格很公平了!”
买货人于是也觉得公平合理,于是11元成交!
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间的交易!互相通情达理,根本不会无休无止的纠缠下去的,老茅的思维其实根本不是一个君子所具有的思维,而是一个经过30多年西方经济学的训练,追求自利的自私的理性人的思维,由于他的“君子国”里名声比金钱更值钱,所以那些伪“君子”们纷纷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那种自私自利的方式去追求名声,于是才出现他的简直胡闹的君子国!
且慢,大家可能会说,你描述的交易场景太理想化了吧?根本不现实嘛!看官,你要是这么认为,你就错了,我是农村出来的,我从小看到就这么交易的,农村每一个村里基本都是同一个姓,最多也就三个姓,大家祖祖辈辈子子孙孙都是要生活在一起的,互相都可以攀上点亲戚关系,这种情况下不但同一村的人不敢占对方的便宜,就算相邻几个村互相认识的人都不敢占对方的便宜,否则一传开来没有人敢跟你打交道,这是占点小便宜而后果却很严重的事(基本上你今天做一件坏事,三天后附近七八条村子都知道了)。所以,只要还明点事理的村民都不得不按公平公正的准则,也就是传统的君子的行为方式行事。
由此可见,茅于轼把整个推理的前提(基础)弄错了(把自私自利的伪君子当成真正的君子来对待),按照形式逻辑的观点,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是推不出任何为真的结论的。如果读文章,你发现这样的逻辑错误,你可以把这样的文章扔到垃圾桶了。
不过老茅的名气太大了,如果他错了,他就误导了可能一代的精英。所以我们不得不对他得错误往深一点分析,以便大家避开类似的误导。从我以上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茅于轼的《君子国》的交易例子在实质上恰恰是一个典型的“追求自利的自私的理性的经济人”的交易例子,也就是老茅一通辛苦推导刚好把他的追求自利的自私的理性的经济人构成交易体系是有效的经济原理给推翻了!!!看官,你莫以为这是老茅偷鸡不成蚀把米,做了糗事这么简单,他所作的恰恰跟数学家纳什所做的一摸一样:博弈论上,囚徒困境中的“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是可以从“纳什均衡”中引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相当糟糕——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详情请大家百度一下囚徒困境词条)
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现实中的交易还是相当有效的呢?这是因为现实中那些自利的理性人没有老茅《君子国》里的理性人那么极端,那么珠瑙必究,现实中的自利的理性人在砍价时过程并非连续一直到无穷的,他有一个断点,这个断点(砍价时间的长短)按照所涉及的金额对于每个人来说应该大约都是一个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自然分布),所以交易还是能做成的,但正如“纳什均衡”所表明的,远非一个最有效的交易过程!当然,它有一个好处:保护好心人,保护君子,否则就会出现囚徒困境里的景象——出卖同伙的歹心人逍遥的走出监狱,得尽好处,正直忠诚的好人君子把牢底坐穿!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现实,如张曙光啊之类,我就不多说了。
其实,近些年流行的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表明有时候人的非理性(非经济学家所说的理性)达到的经济效果比严格的理性好的多,例如有举例:他搬家时,有些重家具搬不动,向一些路过的人求助帮一下忙,大家纷纷乐于做一点举手之劳,一下子就把事情搞定,又快又好。但如果向路人出价钱找人帮忙,要么别人嫌少根本不理你,要么要求的价钱让你觉得亏大了,价钱几趟砍下来辛苦又没意思!
老茅的这一章是为西方主流的经济学作辩护的,问题是西方的文明并非仅仅因为“追求自利的自私的理性的经济人”而出现的,例如牛顿的一代人是为了显示出上帝的英明伟大而研究天体运行,从而发明万有引力的,后来的爱因斯坦等等无数的科学家也并非为了经济学上我们通常认为的追逐私利而作出种种科学贡献的,那是为了一种智力上的享受!实际上,就算完全没有结果,他们也会把这些精力完全投入进去的,他们不会理性的计算投入回报的!
当然,按照已经成为事实的几百年的历史来说,追求私利的企业家精神为我们提供了目前享用的一切诸如手机,冰箱,空调,汽车,,, ,,,
但这并不等于说如果有真正的君子国,依靠真正的君子来提供这一切就不可能!
我认为我们都达到真正的君子的境界很难,但我相信如果有这么一个真正的君子们组成的世界,那个世界肯定比我们目前的世界更文明,更和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至于目前,不是自利的理性的经济人有多好,而是我们迫不得已,只好退而求次!
当然,我写这文章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大家不要迷信“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要理性的独立思考,不要一看到“经济学的良心”就不假思索全盘接受。
如此而已!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