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排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类的课,有的老师因为老婆生孩子了要照料孩子不能接课,有的老师因为读博士去了不能上课,有的老师因为国家课题要结项、本身已经接了不少课了,结果就只能排在自己头了(这学期一周可是20节课哦,还不算研究生的课)。
我虽是经济学专业毕业,但是对经济史却没有专门学习过,上经济史纯粹是赶鸭子上架、滥竽充数了。
我们用的是教材是王玉茹主编的《中国经济史》(高教出版社),备课参考了齐涛主编的《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朱伯康和施正康著的《中国经济史)(上下,复旦大学出版社)。应该说,王玉茹编的《中国经济史》作为本科非经济史专业的同学用教材,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这三套《中国经济史》都有一些让人迷惑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观念,急需澄清。
第一,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是一种落后的模式吗?
按照以上三套《中国经济史》的说法(这或许是我国目前经济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中国古代的自结自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一种落后的模式。理由是马克思对传统小农经济家庭的一句“脆弱性”的评价,更多隐含的是以欧美现代农业模式标准,认为非商品化、非机械化、非规模化的生产组织经营模式就是一种落后模式。但是问题出来了,为什么中国古代延续这种模式几千年而不灭、甚至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农业基础,包括今天的中国绝大多数农民依然选择这种模式呢?难道中国农民都是愚蠢的吗?
第二、资本主义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吗?
在上述三套《中国经济史》中,都弥漫着这样一种倾向:中国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但是没有率先工业化、实现工业革命,反而被英国人抢了先(也就是所谓的李约瑟之谜),这实在是遗憾无比啊!
问题是,资本主义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吗?如果从科学技术进步的角度讲,从资本主义来到世间,科技却是日新月异。但是,科学技术也是为人服务的。资本主义来到世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正在将人类带向何方?我们现在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人过的更加快乐幸福了?这个世界是否是更加祥和美丽了?
第三、中国屡受帝国主义列强(以及之前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技术、文化落后吗?
按照上述三套《中国经济史》的说法,中国近代备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是经济、技术上的落后和文化的中庸与 夜郎自大所致。问题在于,就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的经济是一塌糊涂——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大量失业、民不聊生、经济危机深重?至于说什么中庸与夜郎自大,其实说白了,就是说中国人缺乏侵略的野心。问题在于,侵略别人是应该鼓励的吗?中国真的是因为中庸而备受侵略的吗?
第四、中国近代经济没落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吗?
“闭关锁国”已经成为中国落后的代名词了。一提到闭关似乎就意味着要挨打了。按照这个逻辑,中国要想不挨打,就必须要洞开国门,比如说:允许外国人持有美元就可以来投资赚钱了、就可以来买走我们的资源和产品了(而美元对我们而言不过是一张印有华盛顿头像的纸而已)。究其缘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历史书认为中国在近代是闭关锁国的,而且正是因为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才落后于西方的。可问题在于,从春秋战国至新中国成立,我们都在闭关锁国吗?两条丝绸之路是怎么来的、指南针是怎么传到欧洲区的、1833年以前中国和欧美国家之间巨额的贸易顺差是怎么来的?其次,我国为了抵御荷兰人的侵略、为了收复台湾、为了抵御英美I国家非法的鸦片输入而闭关,难道不应该吗?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西方列强对我们封锁遏制,难道是我们想闭关吗?为了国家利益,限制外资外商的行为,难道不应该吗? 难道抵制转基因农产品也不应该?就会导致落后、并挨打?
第五、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计划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吗?
按照王玉茹的《中国经济史》的说法,中国到了1978年,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到了必需要改革的时候了。可另一方面,又列举了中国在文革十年中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上的若干成就,包括人口的繁荣。难道一国经济的增长和繁荣,是崩溃的象征?
第六,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类型的变迁?中国究竟应该向何处去?
国人喜欢用别人的理论去套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类型的变迁,比如用马克思的三次分工理论、五种类型社会制度理论去套,不管怎么看,始终很别扭。甚至于提出,中国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以来,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得到大发展、没有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导,我们还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计划经济之所以“搞不走”了、到了“崩溃的边缘“,就是因为缺了资本主义的这个过程、个人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本质是个人主义还没有泛滥)。但是反观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变迁中,并没有明显的三次大分工,草原地区多少年来就以畜牧业为主、现在依然如故(不以畜牧业为主,难道以工业为主?),江浙沿海一带农业不发达、商业有很悠久的传统(难道要他们大力发展机械化的欧美模式农业?),其他大多地区似乎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了农业、养殖业、手工业、商业的混业经营。男耕女织更是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模式的代名词。在中国历史上,很难说有类似于古罗马时期的奴隶社会这个阶段,将中国从秦朝开始算作类似于欧洲公元476年开始的农奴社会也非常牵强。那中国究竟应该向何处去,需要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观。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