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际上就是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社会。在《国家与革命》,列宁首次把这个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相区分。由于帝国主义俄国相对落后,列宁决定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所有制。
但是,列宁指出:“所以我们说:我们要争取的平等就是消灭阶级。因此也要消灭工农之间的阶级差别。这正是我们的目的。工农之间还有阶级差别的社会,既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有一点很清楚:只要工农之间的阶级差别(这时苏俄已经过早宣布土地国有,但是列宁仍然严格区分工农,因为农民还存在旧思想。——引者注。)还存在,我们就不能无所顾忌地谈论平等,以免为资产阶级张目。农民是宗法制时代的阶级,是由几十年几百年的奴隶制培植起来的阶级;农民在这整个期间一直是小业主,起初从属于其他阶级,后来在形式上是自由和平等的,但都是私有者和食物的占有者。”(《列宁选集》:《在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无产阶级的目的是建成社会主义,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使社会全体成员成为劳动者,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现象的基础。”(《列宁选集》:《向牙利工人致敬》)社会主义社会建成的标准,在列宁这里是实现全面的全民所有制。列宁认为,即使消灭了剥削阶级、消灭了农民私有制,实现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不等于建成了社会主义。因为工农差别还在,集体所有制也不是全民所有制。而且,农民作为落后阶级,存在落后思想。必须彻底消灭工农差别才算建成社会主义,不然就是“为资产阶级张目”。
但是,斯大林在农民小生产者还存在、集体所有制还存在、城乡工农差别还没有消灭的情况下,随着富农被消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全面建立,斯大林就在1938年宣告了苏联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目前还只有在苏联实现的这种制度下……这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因为生产过程的社会性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巩固的。”(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9年宣告“我国社会政治发展方面的最重要成绩,便是剥削阶级余孽最终被消灭的事实” “在国内实行武力镇压的职能已经消失了,消亡了”(斯大林:《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这显然是不符合列宁1919年讲话的。要知道,列宁讲过,还没消灭工农差别,就还不能说建成社会主义。在列宁看来,农民没有被彻底改造,即使剥削阶级消灭了,剥削阶级余孽也没有最终消灭,农民的旧习惯以及苏联当时客观存在的小生产无时无刻不催生着两极分化。斯大林的话属于向农民小生产者妥协,犯了“为资产阶级张目”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只要工农差别存在、小生产存在,就会催生国内的资产阶级,国内武力镇压职能就不能取消。
毛主席与列宁一样严格遵循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所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标准。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主席坚决反对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八大报告中,主席亲自改写了一段话:“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6年,六十三岁)可见,毛主席坚决反对当时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严格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关于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
对于理论问题,毛主席抓住不放。毛主席讲:“我们的社会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的,但不是完全适合,与斯大林的提法不一样。八大决议的那句话是不适当的,但也没有坏处,它不妨碍生产,不妨碍反右派等。”(《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7年,六十四岁)可见,毛主席最务实——说明白问题、不妨碍干实事,别的都好办。
毛主席严禁在集体所有制还没被改造为全民所有制的时候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严禁在消灭工农差别之前宣布“建成社会主义”。1958年,毛主席讲:“徐水的全民所有制,不能算是建成社会主义。小全民,大集体,人力、财力、物力都不能调拨。这一点需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有两种所有制,即全民的与集体的,两者混同起来不利。”(《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8年,六十五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这里体现了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彻底的坚持。毛主席明确强调:“郑州会议划了五个标准才算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要全面地完成全民所有制才算是建成社会主义。”(《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8年,六十五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主席明确指出,不仅要消灭剥削,还要消灭小生产、所有制差别这些可以导致剥削的旧社会关系残余,彻底消灭工农差别,才算真正彻底建成社会主义。成的反义词就是不成,如果还有旧的生产关系、还有非全民所有的因素,就不算“建成”。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首次指出:“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8年,六十五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这里可见毛主席完善了列宁的观点,说清了整个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从两大所有制并存到全面全民所有制建立的整个阶段,首要任务就是捍卫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主要矛盾就是两条路线、两个根本方向的矛盾。
为什么全面建成全民所有制才可以宣布建成社会主义?毛主席有更通俗、更具体的解释:“什么时候建成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也在讨论。我们不忙于宣布建成社会主义,把标准提高一点,使人民有个奔头……我们要进一步进行工业化,慢一点宣布阶级消灭,提高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建成社会主义的条件,除了工业化和消灭阶级以外,还有精神条件,即实行共产主义教育,提高共产主义觉悟(毛主席和列宁所说的一样,都是消灭农民过度在意个人利益的腐朽思想。——引者注。),提高文化水平,还要提高生活水平,等等。因此不要过早宣布建成。”(《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8年,六十五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可见,毛主席说的非常清楚——以全面实现全民所有制为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有利于全国人民加强警惕、绷紧弦。
只有消灭阶级差别、提高共产主义觉悟、消灭农民的旧思想局限,才能宣布建成社会主义。这和列宁说的“农民是一个特殊阶级,作为劳动者,他们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敌人,但同时他们又是私有者。农民千百年来受到的熏染就是,粮食是他的,他可以随便出卖。他认为,这是我的权利,因为这是我的劳动,我的血汗。要很快改变他的心理(这时苏俄已经过早宣布土地国有,但是列宁仍然严格区分工农,因为农民还存在旧思想旧习惯。——引者注。)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斗争过程。”(《列宁选集》:《在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是一致的。毛主席和列宁很清楚——即使消灭了剥削,让农业个体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实现了“大集体”、“小全民”,只要工农差别没有取消、农民还存在旧习惯、存在两种所有制,就不能说“建成社会主义”。
为了禁止“共产风”,主席还指出,即使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即使实现了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这些全民所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不是共产主义性质的。主席讲:“实际上,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中,就已经包含有若干全民所有制的成分了。这种全民所有制,将在不断发展中继续增长,逐步地代替集体所有制。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是一个过程,有些地方可能较快三、四年内就可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较慢,需要五、六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过渡到了全民所有制,如国营工业那样,它的性质还是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取酬。”(《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8年,六十五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为了实现全民所有制取代集体所有制,主席还指出——必须逐渐扩大全民所有制的成分。“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的含义是:(一)生产资料为全民所有;(二)因此,社会产品(不但生产资料,而且是消费资料)也为全民所有。在过渡时期的目前阶段,国营企业已是全民的,人民公社的生产资料(包括十地、森林、水池种子、农具、牲畜、机械、工业厂矿)和产品应该逐渐增加全民所有的成分即逐步增加生产资料的全民部分和产品的调拨部分。”(《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8年,六十五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农业区办工业,有利于缩小工农城乡差距、扩大乡村的工人阶级基础、推动乡村现代化,使农民就地变为工人。农业区工业因素逐渐扩大的过程,也是全民所有制成分逐渐增加的过程。这是毛主席的原创性贡献。苏联的农业区不办工业,农民和工人的差别就越拉越大,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过程就不够快,农民生活水平也难以充分改善。
综上所述,毛主席和列宁最坚决、最彻底的贯彻了“建成社会主义”的真理性标准。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对这一理论做了补充发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