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既是全球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又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可中国并不是工业化国家,你知道为什么吗?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只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城市工业化),而没有实现农村工业化。
那么,什么是农村工业化呢?
所谓农村工业化,是指农村社区因地制宜,通过发展工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持续动力的过程。农村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的发展,还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过程。
试想一下:如果我国农村实现了工业化,不但农业生产变成了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而且农民还可以在家门口上班,该有多好!
其实,早在1958在,毛主席就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工业化战略:实行国家工业化和公社工业化两条腿走路,把农村的希望寄托在公社工业化上。
1958年12月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人民公社发展生产的正确方针应当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勤俭办社的原则,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
决议还强调:“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业。公社工业的发展不但将加快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将在农村中促进全民所有制的实现,缩小城市和乡村差别。
当然,毛主席提出了人民公社工业化的发展方针,但并没有操之过急,而是首先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优先发展国家工业化,待时机成熟,再发展人民公社工业化。
到七十年代中期,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安全线,国家工业化也已经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就开始向工业化迈步了。
1974年12月15日,《河南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光明灿烂的希望——巩县回郭镇公社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这篇文章在浙江省永康县的一些银行干部中引起了共鸣,他们专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发展社队企业的建议信
1975年9月27日,毛主席看了他们的信以后,把这封信和关于回郭镇公社社办企业的调查报告及华国锋的关于发展社队企业一封信,一起批给了当时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那个人:“此三件,印发在京中央同志。”
毛主席的这个批示,引起了人民日报的重视。人民日报社派记者重新进行调查采访后,于1975年10月11日发表了题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河南巩县回郭镇公社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的文章。
1975年10月17日,华国锋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传达了毛主席关于社队企业的批示。毛主席的这个批示,极大地推动了各地领导对发展社队企业的重视,社队企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是年底,全囯已有百分之九十的公社、百分之六十的大队共办了八十多万个企业。
1976年2月,国务院批准农林部成立人民公社企业管理局。同年,全国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四川、甘肃、安徽、江西、河北、辽宁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社队企业管理机构。
从此,全国各地的社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继承了毛主席发展人民公社工业化的政策思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新修订后的人民公社六十条。其中第二十七条提出:“人民公社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社会需要,在保证搞好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积极兴办公社和大队企业”。还提出:“计划、工业、交通、基建、商业、供销、物资、财政、银行、科技等部门,都要从财力、物力和技术上积极扶持社队企业。国家对社队企业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决定》要求:“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到1985年,社队企业的总产值占三级经济收入的比重,要由现在的百分之二十提高到一半以上。”
1979年3月,《国务院关于发展社队企业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发布。当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发《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以法规的形式肯定了社队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规定》考虑到社队企业的特殊情况,决定社队企业除了直接、间接纳入国家计划的仍按计划执行外,未纳入计划的可以自行采购、自行销售,并由买卖双方议定价格。这就使社队企业的发展有了市场机制调节的空间。
随着一项又一项政策的落实,人民公社社队企业迅速发展,到1983年,社队企业总产值达到了1017亿元。
然而,就在农村工业化大潮即将到来的时候,人民公社却被一纸文件给解散了,人民公社的社队企业也变成乡镇企业了,而失去集体经济支撑的乡镇企业,很快不是夭折了,就是被化公为私了。
由此,农村工业化的那条腿被砍断了,农村被打回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原貌了。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农民年复一年的背井离乡,就有了现在农村的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就有了现在触目惊心的耕地撂荒,就有了现在遥遥无期的工业化国家的梦想。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