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崛起战略框架的若干构想
一、历史经验
历史上曾经有过四种国家发展模式,现概述如下:
第一, 欧美模式:一方面依靠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积累资本,另一方面与其它强国进行从贸易到军事的各种较量,用剑与犁、铁和血的双重掠夺方式实现国家崛起,强力挤入北方集团资本中心。
第二, 苏东模式:牺牲农民利益,掠夺农业剩余价值,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再反过来关照农业和轻工业。
第三, 亚、非、拉美模式:就是按一般性的农、轻、重产业顺序发展,逐步然而又缓慢地积累资本。
第四, “亚洲四小龙”模式: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用出口收入积累资本,再反过来发展各种内需工业和农业。
从这番简要历史回顾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无论哪种发展模式,其首要之点都是资本的积累;第二,资本积累方式的不同构成各种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第三,除了历史造成、今天已不可重复的欧美模式外,资本积累方式的差异性选择总体现在如何安排产业发展顺序上。这些历史经验是我们今天规划中国崛起战略框架的基本思路。
二、目标
欧美模式不可重复;苏东模式在中国的长期实践虽奠定了工业化的底子,但目前已经不合时宜;亚、非、拉美模式效率低、速度慢、效果差;“亚洲四小龙”模式有其特定地缘政治前提,不具备类似前提的国家难以仿效。这样看来,中国必须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根据自身特点和现状,走一条崭新但又对各类历史经验均有所借鉴的发展、崛起之路。
我们的目标同历史上准备崛起的国家曾经制定过的目标一样地单纯——利用各种可能和必要的手段,挤入资本中心,成为新世纪北方集团的新成员。
三、制约因素
制约中国崛起的因素在当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瓶颈问题:
一是资源短缺。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单位产品耗能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这一方面使我国资源和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另一方面使环境和生态也遭受严重破坏,从而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是市场狭小。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制度安排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内需不足。市场狭小直接阻碍资本积累。
三是技术落后。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却尚未完成工业化。如果不赶上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潮流,进行产业升级,我们将错过大好历史机遇,再次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四、设想
实现中国崛起,无非就是要解除上述三个瓶颈的制约,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计算综合国力的各项指标从而也使综合国力本身位居世界前列。
如果我们以安排产业发展顺序为基本线索来规划中国崛起战略框架,那么上述三个问题中每一个的解决几乎都要求各自特殊的产业发展顺序,也即是说,它们是相互矛盾的;并且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统筹考虑才能找到现实出路。换言之,我们不能尝试独立地、一个一个地解决这些问题,而首先要考虑如何切断它们之间的恶性循环,并紧接着考虑如何架构起一种良性循环模式。我以为,这只能依靠一个总体性的安排,让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相连为良性循环。
五、战略对策
第一, 开发、利用海洋丰富的能源和资源;与能源产出大国结盟。这两条都要求我们面向海洋,树立海洋领土意识和海权观念,建立强大的海军。因为一方面我们要保证我国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绝对安全,不能丢失一个岛屿,另一方面能源运输要依靠海路,因而必须保证海路运输的安全,尤其是要保证关键性海峡牢固掌握在我们手里。
第二, 对既有的“走出去”战略做一定调整,变主要对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和少量资本输出为主要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输出。直接剥削输出地的劳动力,用在输出地生产的产品去占领发达国家市场。
第三, 在国内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以及增进人民福利的商业、服务业和为我们的跨国公司服务的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
这套战略对策的意义是:首先,免除了受制于能源短缺而无法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并且保护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其次,借鉴了外向型发展战略,拥有了无限广阔的国际市场;第三,工业生产既不耗费我国资源,又可以利用同样廉价的劳动力,使依赖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的资本早期积累不至中断;第四,产业升级毕竟是大势所趋。我们原本是不可能在工业化尚未完成、国内就业形势紧张的状况下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的。但通过将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包括各种重化工业转移至国外,使我们一方面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并抽出其中相当部分转而用于在国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摆脱了对国内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压力,可以积极培养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工业所需要的大量技术人才,为产业升级做好人力资源准备;第五,对于国内人民就业问题,可以趁此机会在国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动地、自觉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产业后备军转移到第三产业。而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将藉此得到调整、趋于合理。
六、战略要求
军事。建立强大的海空军。
教育和知识产权。高科技立国一要有大量人才,二要有自主创新能力,这就牵涉到教育和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依靠知识产权吃饭的知识经济时代,所谓参与科技革命,绝非是等着人家的科技革命成果拿来与你无偿分享,而只能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参与”仅仅是指要密切跟踪尖端科技、关注前沿动态,及时而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
外交。要进行更加主动、开放和灵活的外交。在军事上,以俄罗斯为重点对象;在能源问题上,与伊朗、委内瑞拉、中亚各国维持利益同盟关系;在战略上,要继续保持和朝鲜、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在经济上,要以东盟国家为重点对象,除保持与柬埔寨、缅甸等国的友好关系外,还要逐步加强对其它东盟国家的约束和控制,不妨以这些周边国家为资本输出地。总之,我们的外交不但要关注西方国家,更要关注第三世界国家,要将相当的精力甚至是重心放在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身上,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将是我们未来的“衣食父母”。
和平崛起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因为在殖民体系崩溃后,北方集团成员国之间的竞争方式以及它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方式也随之改变,这就大大减弱了全球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战后,还没有一个第三世界大国真正崛起过;而要实现崛起,就既要放弃战争型的崛起方式,又要放弃改变现有国际分工体系、建立更合理体系的幻想,转而以现实的态度考虑如何从这一分工体系的低端走向高端。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后殖民形式的剥削,我们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活”国家发展和崛起的欧美模式。当然,这并不排除崛起过程中进行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但我以为,这种战争的对象不应是西方强国,而应是那些阻碍我们实行控制的、不太听话的第三世界国家。一言以蔽之,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与西方国家对抗,而是与它们展开争夺第三世界的竞争。
政治体制。不合理的政治体制阻碍我们落实各项战略措施,应在不更动核心政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是权力重新分配。我们迄今为止进行的改革大都集中于利益重新分配,没有对权力进行重新分配,这就导致了旧体制下的权力所有者寻租新体制下的资本所有者。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切断官僚和资产阶级的权钱交易同盟。当然,不能采取限制资产阶级发展的方式,而要从官僚方面、政府方面着手去解决,让资产阶级能够在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环境中,依靠法律、法规完满地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无须求助于政府官僚。
农业。在政治体制改革基本完成、腐败现象得到切实遏制甚至消失时,可以尝试土地私有化,让土地在竞争中自发集中,建立大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重新布局奠定厚实的农业基础。
民族心态。几乎所有综合国力计算公式都将民族精神因素考虑了进去,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对中国而言,必须实现民族心态的两个转变,一是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二是从目前的意志分散状态转为意志凝聚状态。
我们的人民应该为落实各项战略措施做好牺牲一定个人利益的准备,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不是宣传机器所鼓吹的那种不明所以、前途未卜的“艰苦奋斗”,而是战后德国、日本人民为重新崛起而进行的那种全民族的艰苦奋斗。这也正是我们发扬中华民族重集体的优良精神的好机会。
七、结语
这个战略框架的实质是以崛起带动发展,而不是像亚、非、拉美模式那样用慢吞吞的发展来求得某一天早上的崛起。为此我们做了一整套特殊的战略安排。
真正的难点在于运作资源有限,要办的事太多。所以要分个轻重缓急,要制定详细规划,要确定以何为突破口。
2005/8/13.
修改于2005/8/14.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