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代皇帝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都有一点特殊。这里试着写出来,大家一定会发现一个规律。
我国第一个王朝是秦朝,秦始皇是第一代,第二代我们说应该是扶苏,但胡亥却当上了皇帝,他们之间的故事是这样:秦始皇立扶苏为太子,觉得他太心软,就让这个仁慈的儿子到边陲战争中去锻炼一下,感受执政的残酷和手段。然而在秦始皇巡游时,意外死在外地,由赵高策划,李斯响应,矫诏让随游的胡亥继位,要扶苏和御边的蒙氏兄弟自裁。扶苏这个正人君子得诏后随即自裁,蒙恬见主人已死,也一愤而自杀,蒙毅怀疑诏书有假,想回朝廷弄清真相后再自裁,但最终被迫害致死。
胡亥继位后,完全被赵高所制,陷害李斯、指鹿为马,横征暴敛惹民怨,不久便激起了民变,陈胜吴广起义,胡亥仍被蒙在鼓里,最后不可收拾。胡亥完全是赵高的手中之物,最后又为赵高所杀,而立子婴。子婴知赵高不是好东西,因此用计除之,最后投降义军。秦始皇原想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朝代,就这样三下五除二,身后没几年就完蛋了。
汉朝第二代无论是刘盈也好,还是吕后也好,或是汉文帝也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刘邦在位时,早就立了太子刘盈,后来又想立 戚 夫人的儿子如意,说刘盈不象自己,而如意很象自己。然而经过吕后的一番良苦用心,张良出主意,请出四贤,使刘邦这一计划落空。刘邦死后,刘盈继位,由吕后操纵,害死 戚 夫人,刘盈想保住如意,但也被吕后寻空将其毒死,后来一并将刘邦的儿子们整死一些,没死的也是胆战心惊。然后大封吕氏兄弟为王,整个王朝都是吕后的人了。刘盈不能自主保兄弟,心中忧郁也在位不久便升天了。吕后在儿子死后并不悲伤,是张良的儿子告诉诸大臣,这是因为吕后想当权,你们只有让她当权,才能获得平安。大臣们这样做了,吕后当权了,当政一段时间后,也撒手而去。这时这些大臣们根据刘邦非刘姓不能为王的遗嘱,尽杀诸吕。
吕后死后,谁来当皇帝呢?大臣们想,在朝的刘氏兄弟都已被整得六神无主了,只有在边陲之地的代国的刘恒才能来继位,因为他口碑好,母亲也是贤良之人。刘恒来后,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吸取一些教训,于是他在位是谨慎从事,不扰民,与民休养生息,从而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有功莫大于高祖,德莫厚于文帝之誉。
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是杨广,其父杨坚本来立太子杨勇。杨广想篡位,结交了宇文化及等一批权臣,蒙骗杨坚,在其恶行败露后,立即害死其父,下诏赐太子杨勇自杀。自从当上皇帝后,想到的是天性的发挥,饮酒纵乐,完全无视人民群众的疾苦。权臣们也是无恶不作,最后弄得民不聊生,各地义军纷纷而起。在朝廷覆灭之前,宇文化及勒死了杨广,而自行其政。隋朝轰轰烈烈,就这样虎头兔尾,几十年就换代了。
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是李世民。这是一位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皇帝。他没当皇帝前,不是太子,而只被封为秦王。因为秦王功劳太大,功高震主,因此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要陷害他。最后李世民及手下大将,只得采取非常手段,杀了太子及齐王,不久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也许是李世民因其是杀害了兄弟才获得了皇帝的宝座,心怀愧意,或许本来李世民就是一个亲民的好皇帝,总之在他手中,能听得进意见,并提出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观点和“镜喻”的高论,对只会提意见的魏征作了高度赞誉,将其比为镜子,可以正衣冠明得失。因为他是将老百姓真正装在心中,因此也奠定了贞观之治的基础,成为了历史上一代 明 君。
宋朝的第二代皇帝是赵光义。其兄赵匡胤是通过阴谋,在幼子妇女手中以黄袍加身来夺取的帝位。在赵匡胤得病之时,只有手掌大权的赵光义才能去探视。那天晚上,在外侍候的宫女宦官只听到有斧砍之声,烛光摇动,这就是历史迷案“烛光斧影”。不久就传皇帝归天了,赵光义以其临终有嘱而登上皇帝的宝座的。原来说有约,就是兄传弟,弟再传兄子,可后来根本就没有这一套了。在赵光义身上还没出现什么不正常,可能还有战争后的余威。但到了他的子孙后代,一个个都是没有作为的,怕事,花钱买平安的皇帝,即使打击侵略者胜利了,也订立了澶渊之盟,以钱买得失败者别再来捣乱了。我们原说南宋最腐朽,其实这从北宋起,就是这样怕事,无所作为的。
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有作为,只整当官的,对老百姓是最亲近的,因此他对贪官的惩罚是相当残酷和严厉的。其太子早死,因而立了皇孙允炆。朱元璋一死,其四子朱棣就谋划夺取帝位,一场战争下来,朱允炆不知生死,去向何方?朱棣坐上了宝座。朱棣不知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还是其他天时地利的需要,迁都北京。从整体上看,朱棣还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不是任人摆布的。
从以上皇帝来看,第二代的确有一些不平常。靠阴谋夺位的,往往在位也是无所作为,也最怕事,有点混日子的做法,听任权臣们在老百姓面前威风,因此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而有作为的,明摆着夺位的,这样的皇帝好象很亲民,有正义感,也有很好的作为。
这些历史我们只要慢慢地去看,仔细地去品味,也许就会发现更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