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尤崇遐:试论周易的刚柔范畴

中华之本体 · 2011-08-24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周易》有一套结构严谨的形式化系统,由“--”和“—”这两个出于太极的基本符号推演而成。《周易》的象、数、理是统一的:就象而言,是“--”和“—”;就数而言,是奇和偶;就理而言,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  

《易.说卦传》曰: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八卦三爻,爻位分上、中、下,爻数有一、二、三,似有深意。    

所谓爻位,就是以上爻代表天道,以下爻代表地道,以中爻代表人道。所谓爻数,就是以一爻代表天道,以二爻代表地道,以三爻代表人道。位于上爻的天道所指的两仪各为一爻,而一爻含有绝待的意味;位于下爻的地道所指的水、火、金、木也即四象均为二爻,而二爻含有对待、关系的意味;加上位于中爻的人道方才完成八卦的三爻卦画。  

如果说“天道”相当于通常哲学所谓本体论,那么“地道”究竟是何意谓,传统易学历来语焉不详。究其原因,恐怕在于将刚柔范畴混同于阴阳范畴。  

网上有人指出,传统易学未对刚柔范畴给予足够的重视:单以阴阳做比较,固然阳刚阴柔,然而刚柔比阴阳应用范围更广,阴阳可以看成是柔刚,但柔刚却不能说成是阴阳,至少不局限于阴阳。因为阴阳是建立在对“爻质”的考察上,刚柔则关乎“爻量”。研究阴阳不能离开对刚柔的探讨,刚柔是对阴阳认识的深化。不是只有阴才有柔,只有阳才有刚,而是阴中也有刚,阳中也有柔。    

按照马王堆帛书《要》的说法:“《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妇先后尽称也,故要之以上下;又(有)四时之变焉,不可以万勿(物)尽称也,故为之以八卦。”这里明确指出所谓“地道”的具体内涵,就是指“水、火、金、土、木”五行,也即上述四象再加上代表中气的土。  

   

    帛书《要》将四象归属地道,有其易理上的根据:由于两仪的爻数各为一爻,一为奇数,奇数为阳,故为天道;而这里四象的爻数各为二爻,二为偶数,偶数为阴,故为地道。“曰柔与刚”,重阳重阴各为同一“爻质”,可理解为合乎同一律的刚性关系。另一方面,少阴少阳各含阴阳两种相反“爻质”,可理解为阴阳相交的柔性关系。  

   

    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即持此见,称“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周子全书》卷九),“认为刚柔是‘中’,不能以刚柔分善恶,而刚柔都有善恶。”(张立文《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还有宋代的王安石也指出:“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木者阳中也,故能变,……金者阴中也,故能化,……中央阴阳交而生湿,湿生土;土者阴阳冲气之所生也,……”(《洪范传》)  

   

    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刚性为对立,柔性为统一,对立统一属于两极间的关系范畴。假设以阳性为精神,阴性为物质,那么刚柔作为二者间的关系,理应属于认识论范畴。  

按照德国哲学家哈特曼,认识即是“两种存在者即认识者与被认识者之间的存在关系”(章启群《迦达默尔传》)。“存在的原始的特殊化”并不全部进入认识,仅实现于“互相交叉而有贯通其间”的两组关系中:一是此在与属性的关系;二是观念与实在的关系;前者是亦此亦彼的合取关系也即经验(也即柔性)的认识;后者是非此即彼的析取关系也即先验(也即刚性)的认识。  

费尔巴哈称经验的认识为“诗意的或人本学的观点”,人持这种观点就不把自己和事物区别开,他到处看见的都是他自身,到处都看见生命,而且是他自己那样个人的、人的生命,他到处都看见感觉。“感觉是最伟大的、最激昂的、最冷酷无情的唯心主义者;它根本否认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诚然,它不怀疑在它之外存在着树木、山岭、太阳和月亮(哪一个头脑健全的人会对此有所怀疑呢?),可是在它看来,树木不是树木,物体不是物体,而是具有感觉的或者与它类似的、有生命的存在物。……与自然界直接地、无差别地相统一的观点,是人的最初的和最主观的观点。”(《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就是说,感性的表象是一种主客不分、心物合一的状态,参杂着认识主体的感受,可视为一种主体化认识。  

而理性的表象是一种主客两分、心物对立的客体化认识。费尔巴哈称此“第二种观点” 为“批判和反省的观点”。按照这种观点,人与事物是有区别的,这一区别就在于思维,这种思维就是人的本质,不仅是人的本质,而且是一般的本质,因而被看作是真理和实在的,已经不再是感觉,而是思维了。因为,“按照第二种观点,人否认外部世界,是由于他没有在其中找到他自己;而按照第一种观点,人否认外部世界,是由于他在其中仅仅找到他自己。”第二种观点是分裂、斗争和纠纷的观点;……感觉与主体是直接一致的,表象则决不是如此。……表象是对象的表现,感觉则是得自对象的印象。……表象是外部世界在我们心中的代表,是宇宙的镜子”。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  

综上所述,《周易》的一爻的阴阳范畴适用一元主谓逻辑(对象逻辑),相当于考察的存在本身的传统本体论;而《周易》的二爻的刚柔范畴,则适用二元关系逻辑,因而相当于考察意识与存在关系的传统认识论。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2.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3.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4.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5. 元龙||美国欲吞并加拿大,打脸中国亲美派!
  6. 俄罗斯停供欧洲天然气,中国的机会来了?
  7.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8. 华东某地方农村调研总结
  9. 哪些人不敢承认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
  10. ⾼龄劳动者:延迟退休、社保困境与超龄压⼒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5.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6. 到底谁“封建”?
  7. 掩耳盗铃及其他
  8.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9.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0. “中国人喜欢解放军吗?”国外社媒上的国人留言,差点给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