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2011为何发生由形式逻辑向数理辩证逻辑的历史转向?!

刘浩锋 · 2011-10-27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2011为何发生由形式逻辑向数理辩证逻辑的历史转向?!  

——兼论天道辩证逻辑破解“李约瑟世题”与悖论成因  

刘浩锋 20111026 北京  

目录  

一、天道辩证逻辑原理  

二、传统科学的数理逻辑基础与局限  

三、“太极图天道原理”破解数学与逻辑悖论陷阱  

四、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反证天道的宇宙圆满与中华复兴  

五、天道辩证逻辑的自然实证基础与东西思维之比较  

六、历史螺旋型运动中的递归与对称原则:破解李约瑟难题  

                             

  前          言  

   http://www.godteachart.com/hf/show.asp?id=197  

   长期以来,搞形式逻辑的不承认辩证逻辑作为一种逻辑工具的存在。但这个状况,在2011年的中国逻辑学界发生了逆转!为何发生逆转了呢?形式逻辑为何走向了接纳承认辩证逻辑,并将之作为逻辑学历史发展的主流方向!?要理解逻辑学转向,就必须先了解传统数学逻辑学的局限或者说自性危机在哪里!其实,西方数学与形式逻辑,哥德尔性不完备性定理就对其自身的局限性作出了完整的数学证明。  

排斥矛盾的数学与逻辑学都是局限与局部性有效。如果按照排斥矛盾的传统数学语言与逻辑工具,数无穷大与数无穷小不能辩证统一,那么,这个宇宙是永远膨胀成长不会消亡的,人肉身是永远成长不会衰败消亡的,树永远是成长不会消亡的,人的呼吸是不能循环的,是永远呼出去的或者永远吸进来的!而事实上,宇宙天地万物都在矛盾阴阳的循环转化之中。  

在2011年5月的中山大学举行的第十三次全国辩证逻辑学会议期间,公开向与会专家征集关于数无穷问题的何华灿老师,在交谈以上内容后,似乎明白过来传统数无穷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差距;同年7月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的全国智能信息逻辑学术高级研讨会上,正式提出数无穷关于“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辩证思想。事实上,正是这次会议,逻辑学泰斗黄顺基教授根据会议中的学术成果,最后总结指出:数理辩证逻辑是整个逻辑学界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方向!这样,就结束了以往逻辑学在形式逻辑偏执领控的局面,向辩证逻辑的提升转向,代表了中华文化复兴在数学逻辑上的自性觉醒,与寻求普遍性有效意义上的宇宙科学的发轫!  

逻辑学历史在转向,辩证逻辑被学术界不得不接受,并确认为逻辑学发展演进的主流方向!从而,天道辩证逻辑学论证的学术成果:“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反证中华天道太极图具有普遍性有效的原理乃宇宙科学”是成立的!它指出:接纳矛盾的数学与逻辑学才是宇宙普遍性有效的,这是东方文化文明的主流精神与价值,中华文化诸子百家阴阳或天道两字就可以概括。一切来于此,一切归于此。那些不愿意相信天道阴阳太极图是普遍有效的宇宙科学的人们!是因为不懂得西方数学与逻辑学以及整个西方主流学术的根基性自性缺陷所在。  

其实古希腊文化的辩证法与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都是接纳矛盾的逻辑方式。黑格尔是西方辩证思想的集大成者,却得不到主流学术界的接纳承认,以致才有今日你们停留在局限性有效的数学逻辑里面,各领更骚一些年,永无出路!  

 中国古语:井底之蛙。是说只看得见自己所知晓的那片天空。对世界的认知,是以自己局限的认知当作理性原则并上升为普遍性有效,不愿意看到或正视其他形式截然相反的科学形式,更不愿意和宇宙间一切正在发生的各种事物寻求有机的逻辑贯通,一旦发现就边缘化或者直接的毁灭之,而不是透过形式看到表象背后的“一”,知一见万,抱一而为天下式实现人类文化的多样统一的平等融合!  

 ——刘浩锋答复海外独立评论几个数学问题的提问者2011、10、26  

一、天道辩证逻辑原理  

1、形式逻辑的伟大   

   

辞海对逻辑学传统的定义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又称形式逻辑(formal logic)、经典逻辑。由康德首先使用形式逻辑术语。  

形式逻辑包括对于词项和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研究、思维结构研究与必然推出的研究,它提供检验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推理的标准。它自称总结了人类思维的经验教训,保持思维确定性为核心,用系列规则、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认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工具,是人类认识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思维方法。  

   形式逻辑的研究方法一般认为: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由作为前提和结论的命题的逻辑形式决定,而命题的逻辑形式(简称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则由逻辑常项决定。要弄清逻辑常项的性质,系统地揭示推理规律,就要通过建立逻辑演算,进行元逻辑研究。研究元逻辑的方法是通过形式化的公理方法所确立。  

  形式逻辑的规则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  

形式逻辑在不考虑思维内容情况下欲通过把握思维的形式来了解思维全貌。  

   

形式逻辑首次被这样称呼得益于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研究和称谓。

而究形式逻辑之本质而言,形式逻辑最早形成于二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在后人所编《工具论》一书中有系统的论述。此外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中明确表述了矛盾律和排中律,同时也涉及同一律的问题。

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占据着统治地位,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被变成了论证上帝存在的工具。到了17世纪,随着经验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培根主要代表作《新工具》在批评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表法”和“排除法”。“三表”指“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通过这“三表”把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加以排列和整理。“排除”,就是把那些不相干的性质舍弃进而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一般规律。培根将此认为是真正的归纳法。

此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对培根的归纳法的真理性表示怀疑,在他所著的《逻辑体系:归纳和演绎》(严复译为《穆勒名学》)中提出了求现象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即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俗称“穆勒五法”,在形式上丰富了形式逻辑。

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将经典形式逻辑应用于一切学科的建立,并融入了西方文化传统。还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开创发展,继承文化传统,推进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历史的运动过程可以说,是以形式逻辑为主其间有隐藏着辩证逻辑为辅的思维形式,主导了西方文明从古至今的演绎发展两千多年;形式逻辑作为一种显赫的思维工具,它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了西方分析文明的特征。

然而,形式逻辑一路走来自我制造的无穷无尽的困境,恰恰又表明了它遗忘了辩证逻辑的文化宝贵遗产,没有很好的总结人类思维的经验,更谈不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训。  

形式逻辑判断事物,不是肯定就是否定,在肯定与否定这对矛盾辩证关系之中,总是选择一端。要么肯定或要么否定,这实质是矛盾事物的两个极端。沿着一端进行的思维判断,累积所形成的思维轨迹实质导致更大范围的极端事物出现,从而出现自己无法解释的悖论和各种个体的与社会的灾难。

形式逻辑依赖归纳与演绎两者的交互使用,实质上也是一个不断整合扩散又整合的辩证运动过程。其轨迹是螺旋型的不断扩大运动。

形式逻辑依赖数学公理构成的数理逻辑则是近代科学飞速发展的最基础的支撑。正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受益于形式逻辑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对形式逻辑的崇拜才得以绵延和深信不疑。毫无疑问,形式逻辑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同时破坏和消极的因素也是空前的。形式逻辑在发展中,屡屡爆发出了它片面与极端思维导致的致命缺陷。不懂形式逻辑的人们依然热情饱满对形式逻辑的真理性坚持捍卫,而真正透彻懂得形式逻辑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学者们则对形式逻辑路途越来越局限表示严重忧虑。

以致,人们一边宣称“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思维活动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以后,才在思维中固定下来的,因此它不是先验,也不是主观臆造的。”  

同时面对形式逻辑在层出不穷的各种事物中解释应用越来越局限的事实又不得不表示,“我们不能把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混同于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规律,它的形式离不开客观事物,但它不等同于客观事物。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它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而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存在是否要遵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问题。”(田亮石宝丽主编:《形式逻辑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P73)  

总之,形式逻辑的同一律与矛盾是一条规律的两个方向,同一律是一种肯定形式,而矛盾律为否定形式;排中律则是同一律和矛盾律发展和引申;充足理由律是客观时间中因果关系的反映,是两种现象的内在联系。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这四条形式逻辑的主要基本规律,彼此互为联系,在数学论证和推理中往往需要同时使用。

   

传统的逻辑学只能作简单判断推理,其依据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法。

现代逻辑学则把命题(及其各种成分)、判断及推理符号化,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推理的规律,这就是数理逻辑。

    早在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了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基本思想,因而他成为数理逻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00多年后,英国数学家布尔建立了布尔代数即“逻辑代数”,使莱布尼兹理想实现,成为数理逻辑的早期形式。20世纪初,罗素和怀德海在弗雷格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使数理逻辑进一步获得丰富发展。

 数理逻辑也称符号逻辑。是用形式系统吸收了数学高度形式化和精确化特点来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学科。任何学科都要进行推理与证明,而推理都有有效或无效之分。如何确保推理有效就是逻辑学的任务。广义上它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包括:逻辑演算、证明论、公理集合论、递归论和模型论。逻辑演算属逻辑学,证明论等“四论”则属数学。数理逻辑的逻辑内容和数学内容彼此交织,逻辑演算中的一阶逻辑演算,包括命题逻辑和一阶谓词逻辑两个演算是数理逻辑的基础内容。从狭义上它就是逻辑演算。其中一阶逻辑演算又称经典逻辑,对经典逻辑的扩充、修改就构成了非经典的逻辑演算。

如模态逻辑乃非经典逻辑的分支,它是在经典的一阶逻辑基础上进行扩充,通过引入“必然、可能”等模态词,来研究模态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逻辑系统。

而构造性逻辑又称直觉主义逻辑,亦为非经典逻辑的分支,它是对经典的一阶逻辑进行修正或变异,来研究构造性推理或证明有效性的逻辑系统。

构造性逻辑认为逻辑基础是数学,推理有效性依赖于数学的可构造性推理,进行证明时必须是构造性证明;运用构造性证明,经典逻辑中的某些推演规则和逻辑规律是无效的。如要判定或证明一个命题A为真,就必须给出A的构造性怔明。

逻辑被认为是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科学。数理逻辑是运用形式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科学。推理形式有效性或称推理有效性,它是指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真值关系或形式关系。这种形式关系是由作为前提和结论的命题的逻辑形式(简称命题形式)决定的。当推理中表示前提和结论的命题形式时,再加上表示推理的联结词“因为、所以”便得出推理形式。如果这种关系是确定的,则能确定该推理有效,如果这种关系是不确定的,则不能确定该推理是否有效。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确定的真值关系,一般表现为有效的推理形式。因此传统逻辑学界认为,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学科。

换个角度看,要确定一个推理的结论必须是真的,就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前提是真的;二是推理形式有效。传统逻辑学认为,确定前提为真,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确定有效性推理,则是逻辑学特殊职责。逻辑学把真的命题抽象为命题形式,以讨论命题形式之间是否存在真值关系,从而区别有效的推理形式与无效的推理形式。

    逻辑规律被认为是逻辑学家在无数次具体的思维实践中,从每一个有效的推理形式总结或抽象出来的。逻辑学家发现命题的结构具有不同层次性,这些层次性之间一旦连接往往充满自身无法解决的悖论,因此在对命题的结构作分析时,将同一个命题分析成不同的命题形式,就需要把握将命题分析到何种层次的命题形式是恰当的问题。传统逻辑学介定的方法原则是:对命题形式的分析不能影响它在推理形式中有效性。以免自砸招牌,出现无法解释的前后矛盾悖论形式。

    传统逻辑学认为由形式系统和形式证明的定义自证形式系统是纯形式,系统中所处理的是符号、公式以及它们的变形等等,不涉及内容与意义,因此,也是无意义的符号推演。这种纯符号推演不依赖需要对符号和公式的解释,是为了保证公式证明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形式系统构造完成时本身就成为研究的对象,成为对象理论,而它所使用的形式语言,被称为对象语言。传统逻辑学将以形式系统为对象理论的理论称为元理论或元逻辑,由于它所使用的语言是自然语言加特定的符号语言,被称为元语言。元理论从语法和语义两个角度来研究形式系统的性质。

 所谓语法是对形式系统的构造以及对形式系统的语法性质进行刻画的理论,前者是用形式化方法构造出形式系统,例如,依次给出字母表、形成规则、公理、变形规则,最后根据变形规则从公理推出定理。而后者是研究已构造的形式系统一系列的语法特性,例如语法一致性问题,即一系统内的任一合式公式是否都在该系统内可证;一系统内的任一合式公式是否都在该系统内可证或不可证,或者把一系统中不可证的公式加到公理中,该系统是否导致矛盾。(参见孙明湘着《数理逻辑》,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P9)

传统逻辑学认为,语法研究要使用语法元语言,通常语法概念是指“合式公式”、“证明”、“可证”、“定理”、“推演”等,用语法语言陈述的定理称为语法定理。

语义则被定义为是对形式系统的解释与对系统的语义性质进行刻画的理论。解释是把形式系统与一定对象域联系起来,赋予形式系统内的初始符号和公式以一定的意义,系统中的某些符号则成为概念,合式公式则成为有意义的命题或命题函项,变形规则则成为具有保真性的推理规则,定理则成为有效的推理形式等;而解释后的形式系统则被称为形式系统的模型;对系统的语义性质进行刻画;所谓语义可靠性就是指一系统内所有可证的公式是否都是逻辑真的公式或有效的推理形式;而所谓语义完全性,是指一系统内所有与真命题相应的公式是否都是系统内可证的公式。

语义研究要使用语义语言确立语义概念,如“真、假、重言式、满足、有效、解释、模型”等,用语义语言陈述的定理被称为语义定理;与元定理相对应,用对象语言陈述的系统内的定理被称为内定理。

而对象理论和元理论,对象语言和元语言,是属于不同层次的两种理论或层次,如不注意把握恰当给予区分,则会导致逻辑悖论。

 

数理逻辑学认为,在现代科学中,它使人们的每个推理更严格、更精确,也更有普遍性,从而成为计算机科学、哲学、语言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其他诸学科应用的精良有效的工具。同时,数理逻辑也培训相关专业人士更严格敏捷准确思维的必要工具。

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用时序逻辑作工具研制软件工程环境系统日的工作;以及oare逻辑的研究由此而发展出的关于程序语义描述、程序检验的新技术等等;此外,数理逻辑学认为,思维的不严密、不精确在日常思维与专业思维中都是常态。因此,倍显数理逻辑知识的显赫价值。

   

   

2、形式逻辑不朽的残缺:宇宙全息论的数学证明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形式逻辑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下面就来解开形式逻辑残缺千古之谜。

现代经典逻辑中由于排斥矛盾律,违背了宇宙天道,必然不断遭遇悖论问题,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认同黑格尔辩证逻辑。如罗素(Russell)悖论。也有人为解决逻辑矛盾问题,而提出了“弗协调逻辑”,又称“次协调逻辑”。  

集合论作为被公认的数学基础,集合论悖论的出现,导致了整个数学基础的动摇。1903年,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罗素发现集合论悖论,史称“罗素悖论”。  

在涉及无限集合时,整体与部分同样多。如自然数集合(1,2,3,4,……)它包含了偶数集合(2,4,……)与奇数集合(1,3,……)。可事实上有多少自然数就有多少偶数,同时也有多少奇数。部分与整体同样多。  

     然而,这个逻辑结论,对于排斥矛盾辩证关系存在的经典形式逻辑以及在这基础上建立的现代形式逻辑即数理逻辑乃及各种文化大厦来说都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灾难。  

这一数学上著名的集合论悖论现象,却导致了数学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即第三次数学危机。这一危机不仅震撼了数学体系的真理基础,引发了关于数学逻辑基础可靠性的问题,而且震撼了传统经典逻辑关于思维不矛盾的基本信念。  

创建集合论的Cantor曾1899年给Dedekind的一封信中指出,人们要想不陷于矛盾,就不能谈论由一切集合所成的集合。这也就是罗素悖论的内容(《数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1903,P.101。)。  

此问题至今并未解决,如果不接受天道辩证逻辑,此问题永远不能解决。而仅仅遵循经典形式逻辑规则继续演绎分支的各种逻辑分支,永远是残缺不全自欺欺人的,其内部充满无法自我解脱的困境。如去研究集合论的无矛盾性问题,从而产生的数理逻辑的一个重要分支——公理集合论。  

为了研究数学系统的无矛盾性问题,需要以数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命题、证明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数学系统的逻辑结构和证明的规律,而产生的数理逻辑的另一个分支——证明论。  

抑或研究可计算性理论,和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密切关系的递归论,还是主要是研究形式系统和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的模型论等,都是一种远离宇宙天道应有的和谐秩序,形成一种低级琐碎越来越狭窄的文明形式。因为和谐的根基来自于对立面根本上的一体性,也即老子所说的阴阳相冲为和。  

    为何不能解决?因为经典形式逻辑排中律违背了宇宙层面最究竟的天道法则;宇宙一切都源自于此真理,因而是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解决。   

   

对此,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哲学教授普里斯特(Priest)教授指出,“我们通常总是假定,我们的推理并不在悖论的处境中进行,而当遇到矛盾之时,总以为这标志着出了什么差错,而不想继续思考下去” 。(张建军:《逻辑悖论研究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325)  

“几乎所有已知的对悖论的解决都未能成功,从而我们断言,还没有发现任何解决 办法。”(赵总宽主编:《逻辑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P353)  

“通常的见解是矛盾即假,即不可接受,即破坏推理,这种假设必须要推翻。”(杨煕龄:《奇异的循环——逻辑悖论探析》,P219-220)  

而中国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武金则认为,要真正解决悖论问题,用常规的办法是无法达到的,要解决悖论问题,必须要改变思维方式。  

人们在对待悖论的理解上存在片面性。悖论是遵守经典形式逻辑推理规则合法地推导出来的,这恰恰说明了它遵守着逻辑的基本规律,而不是违反了逻辑的基本规律。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它。(参见杨武金着:《辩证法的逻辑基础》,商务印书馆2008版,P108)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钟义信教授指出“智能科学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一个复杂系统,经典逻辑难以适应,因此,为了适应智能科学,逻辑学需要变革。”(钟义信:《智能科学与逻辑理论》,2005年3月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逻辑与科学发展报告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

尽管古往今来诸多有识之士在察觉到形式逻辑不朽的残缺问题,并慎重思考一再谋求出路。然而,几千年以来,更多的人们沉浸在这种形式逻辑思维的泥沼里而不自知。

而今人类文明被这种片面的逻辑思维将自身整体命运都陷入了面临毁灭的危局,人们必须正确看待形式逻辑形成的过程与实质,辩证对待形式逻辑的功过,才有益于人类逻辑思维的提升与完整,从而推动人类自身内在的觉悟,全面改造人类现有违背天道的各种事物与规则秩序,实现人类文明的提升与转型。

形式逻辑学认为,人们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进行思维活动及论证思想。同客观世界一样,人头脑中的思维活动也具有规律性,即按照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形式逻辑基本规律进行的。认为思维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因此思维具有客观基础。列宁指出:“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虽然思维规律采用了主观形式,但思维内容却反映了客观世界物质之间本质必然的联系;形式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的客观性是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如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不管人们在主观上是否承认,这两个判断都不可能同真或同假,必有一真一假。  

这种说法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万物或者是肯定或者是否定”、“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由此我们证明了它是所有本原中最为确实的”、“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相对立的东西”、“所有的事物在现在或将来的时间里都或者必然存在,或者不存在;或者必然地产生,或者不产生。”

我们知道万物都是运动的。事物静止是相对的。一个运动物体,不是简单僵硬的或者是肯定或者是否定的关系,而是肯定与否定同时存在的关系。也即矛盾构成事物的运动。运动的物体,这一秒钟的位置被下一秒钟所否定,如此循环构成了运动。而如果遵照形式逻辑或者是肯定或者是否定的判定,那么这个事物只能是绝对静止的状态。

而事实上,即使是看起来事物是静止的状态,事实上它无时无刻不存在内外的变化。我们所看到的某事物是绝对静止的状态,其实这是一种真实的假象。

亚里士多德说,“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由此我们证明了它是所有本原中最为确实的”。一块石头,遵照形式逻辑思维会判断,这块石头不可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而事实上,这块石头确实是存在又不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微观粒子构成物质的事实。组成这块石头里面的分子原子电子乃及更微观的粒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异者。因此,从石头自身真实的状态来说,当下一秒钟的石头,还是下一秒钟的石头吗?如果这是一个科学已经证明的事实,那么,亚里士多德确定的“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的说法是违背事物真相的。而人们认定这块石头依然还是那块石头,是忽略了组成石头的内在各种层面的粒子和时空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所致。

不仅如此,当下一秒钟石头的状态,这是和地球、太阳、银河系、整个天体的运转是同步的。下一秒钟的石头的状态,同样已经不是原来的石头。而人们认定这块石头依然还是那块石头,是忽略了石头是构成地球和宇宙事物的一份子而和外在的运动状态融为一体所致。

也就是说,形式逻辑之所以成立,是将事物从宇宙中与内在双重割离开来的一种违背宇宙事物真相的判断形成的结果。它的成立是根本上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假设和背离事物真相基础上的。导致对事物的判断停留在构成事物辩证关系中的极端,这种思维的演绎形成的轨迹,是一个极端接连又一个极端,人们被蒙在假象里而不自知,最终形成了各种层面事物的畸形格局,出现了分裂失衡。它在社会事物中的表征,最明显的莫过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越演越烈;(详细论述参见刘浩锋着:《极度分裂的改革陷阱:21世纪中国经济高度发展与极度分裂危局》www.boxun.com/hero/liuhf

但是,就是这种假设和背离事物真相的逻辑形式,通过对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分析,形式逻辑文化自身发展亦遵循天道辩证运动。也即是说,形式逻辑从诞生到如今,本身的流变过程是人类认识宇宙事物一个客观发展演化的过程。本身的逻辑形式与传统的辩证逻辑构成了一种更高层面上的辩证关系。由于事物存在相对的稳定性,假设和背离事物真相并非毫无意义,它在某一个阶段总是将危机隐藏而呈现某种活泼的生机,如片面的市场经济之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而由于这种生机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危机的不断扩大,最后形成极端分裂的畸形格局而灾难收场,如中国现今面临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于是,所有在此基础上构建的逻辑大厦和各种学科,是一种缺乏根基存在巨大残缺的误导人类的学问。因而,人类总是自以为科学技术发展,将功劳几乎全部给予了形式逻辑尤其是现代形式逻辑,实质上,形式逻辑是沾了辩证逻辑和数学公理的光,它们本身构成了一种辩证关系;我们知道,计算机的关键在于阴阳辩证逻辑形成的二进制原理。还有就是,数理逻辑中,引入了数学公理和形式逻辑组合才导致产生了在某些层面的相对有效性。如果离开了数学公理与阴阳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这种相辅相成,现代科学技术都不可能诞生发展。而上面已经论述了数学本身也是符合阴阳辩证规律的科学。

但是,由于形式逻辑思维的显要主导性与根深蒂固,没有发现辩证逻辑在其间的关键作用,根本上不能依循天道法则辩证看待处理问题,人类依然生活在各种背离宇宙事物真相和天道法则的各种事务当中。

这种残缺表现在,一方面因为它不符合天道演绎宇宙事物的真理,即使形式逻辑融合了辩证逻辑和数学公理的营养,但由于其根深蒂固的形式逻辑片面思维主导,从而所构建的科学技术相对于外星文明来说是非常低级粗糙的科技。另一方面,由其基础上形成的人文思想是人类自我走向毁灭的深刻根由。

这种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形式逻辑思维在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和市场伦理、文化伦理等各个领域中的后果,就是人类文明以来各种战争、独裁、专制、仇恨、贫富悬殊、文化冲突、个人崇拜的深刻由来。  

之于个体与个体、社会之间,它导致了个人主义思想与极端利己主义思想;从而将个体与他人在宇宙层面本有亲密一体、互为依靠依存的关系割裂开来。  

之于个体与集体之间,它导致了损公肥私,贪腐横行,徇私枉法等罪行;  

之于政党与政党之间,它导致了一党专制,党权凌驾在国家与法律主体之上;即使在这种思维主导下的民主社会,也导致了互相贬损的攻伐与可能出现的一党长期独大,形成民主时代的黑暗腐败政治,如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政导致的政治黑幕;而不是在共赢中获取成功竞选与彼此的提升,形成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  

之于种族与种族,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它导致了军事沙文主义、导致恐怖主义袭击,形成战争肆虐,对众生自身进行屠杀;人类两次世界大战耗费的财富足够解决全人类所有的环保、义务教育、贫穷问题、福利社会化问题;而死亡的人数导致新的恶果将在宇宙中流转。  

之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政府与国民,它导致市场畸形和市场疲软,特权横行,民权衰弱无以平衡权力,导致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等;而社会不公、贫富悬殊又导致各种犯罪行为;  

之于政府和企业间,它导致政府作为强势者管得过多,与企争利,与民争利;乃至不得不形成官商勾结,形成腐烂的政府,腐烂的政府必然形成黑暗社会与畸形的社会,乃至引发各种天灾人祸;  

之于文明和文明之间,它导致文明的大规模冲突,传统宗教文明的冲突,如中东战乱等;  

之于政党、宗教等集团内部,它导致个人崇拜、专制意志、独裁作风、排斥异己;  

之于人类社会而言,这是所有追求自由、民主、博爱、世界大同等一切美好普世价值的人们不得不警醒的。正是这种片面逻辑思维,必然将人类的各种美好追求最后推入与自身最初的追求目标恰好相反的尴尬境地,这就是人间各种悲剧深渊形成的根由。  

所有社会丑恶的现象都能从这里找到它们的逻辑起点。因为,这是违背了诞生宇宙万有的母体——宇宙天道的缘故。

而亚里士多德根据这个基本道理推演出了很多违背了宇宙天道,却又占据中外大学讲台的所谓学问,如“在各种对立中,矛盾没有居间者”、“一切意见中最为确实的是,矛盾的陈述不能同时为真”、“矛盾的陈述不能同时对同一事物为真”、“关于同一事物的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为真,相反对的命题也不能如此”、“两个矛盾的命题,两个反对的命题,以及一个肯定命题和一个否定命题决不可能笼统地属于同一事物。” “在互相矛盾的陈述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居间者,而对于同一事物必须要么肯定要么否定其某一方面。”

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它们开创并形成了以这种思维为显要特征的西方文化与文明模式。与西方相反,有着阴阳辩证逻辑思维开创并形成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亦由于父权私有占有制的出现,而失道久已。中华文明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自身历史的运动过程与西方文明又刚好构成了辩证关系。中华文明是以阴阳辩证逻辑为主其间有隐藏着形式逻辑为辅的思维形式,主导了中华文明从原始氏族共产主义结束进入夏朝至今数千余年的演绎发展;阴阳辩证逻辑作为一种显赫的思维工具,它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了中华圆融文明的特征。

纵观东西方整个人类文明史,实质是一部人类一边不断发展进步,同时又自相残杀不断深化堕落的历史。这个过程,在全球未能幸免。地球时空的信息在地球大生命来说是整体展现而非孤立存在的。所以,佛陀称地球时空为五浊恶世。就这么一个道理,除了少数圣人悟道教导世人之外,人类万千年至今依然处于迷障轮转而乐此不疲。

   

    因而,一些哲学家如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艾思奇等称形式逻辑是片面的低级的逻辑形式。然而,这些哲人亦将辩证逻辑进行了束缚,停留在唯心或唯物的片面层次上,形成了人类意识形态最大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对峙,导致了全球性的战争。其本身运动的过程就是“天道与历史”篇中分析的,依然是遵循天道轮转。只不过,这些轮转都是呈现恶性循环,将人类推向共同毁灭的危局。人类如果还不清醒过来,遵循宇宙天道辩证逻辑,从宇宙层面来思考问题,那么,等待的将是无穷无尽的苦难。

   

3、天道与《心经》、《金刚经》、《道德经》、上帝  

   

形式逻辑学的这种对事物判断的误觉导致认为,“思维的确定性是由客观事物的确定性决定的,客观事物运动发展总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它还引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佐证:事物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上,由于受其自身质的规定性的制约,都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相对的稳定性决定着思维的确定性。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一个思想自身同一,这就是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思想前后一贯,不自相矛盾,这就是矛盾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在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之间排除中间可能性,这就是排中律。” (田亮石宝丽主编《形式逻辑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P73)

宇宙万物都在轮转之中。客观事物既有形式逻辑所确定的稳定性、确定性,亦非有形式逻辑所确定的稳定性、确定性。故人们言相对稳定性与确定性。而相对稳定性、确定性实质就是以参照物而设定的,就事物在宇宙中的无不处于轮转运动的真实状态。这种运动形式本身就是矛盾双方互相否定又互相肯定的过程,互相否定为对立形式,互相肯定为统一整体。

以上,形式逻辑学为了自圆其说,不得不引用自己一直排斥的和自己对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是体制内学者不得已的苦衷。既然不得不接受形式逻辑,又要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准绳内研究学术,不得不依附,求得两者的结合。而由于受唯物的绳索,辩证法只能在物质第一和物质决定一切的高度上进行运行,因而,这样结合的逻辑学是无法等同于宇宙万有运动真相的。即便如此,这种阶段性的局限理论亦是事物本身发展变化呈现轮转运动的过程,它推动历史往前一步的同时,又继续误人子弟,将人们的精神继续深化退入一座背离宇宙真相的迷宫。

对确定性的追求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开始了,至近代以来成为决定性的思维方式。海德格尔认为:“逻辑在今天也还统治着我们的思想和说话,而且从早期开始,逻辑就从根本上附带规定着语言的语法结构以及西方人对一般语言的基本态度。”  

如果说,形式逻辑决定了语言文法和语言观,那么,人类永远也无法揣摩出古圣人的诸多经典与思想的要义,永远也无法获得对宇宙真相真理的洞见,从而获得智性的提升与觉悟。因为觉悟的圣人必然是洞察宇宙轮转运动真相,从而一定是从宇宙层面来辩证思考问题的。所以,他们的论述所运用的语言观恰恰是运动的、辩证的。  

因而,在这样的形式逻辑思维片面主导一切的学术研究中,无论煌煌学者还是巍巍专家,对这些古老经典的各种解释都只能是自欺欺人与误人子弟的。而人类至今都坚持,对思想追求进行形式逻辑的规范化与固定化,使得人们可以按部就班的在前人诸多的博士论文基础上,继续得出各种惊人的文化结论。  

   

明白了宇宙万有存在的辩证轮转运动过程,人们就不难明白佛陀开示世人的《心经》、《金刚经》等各种佛家典籍所展示的宇宙真相,也不难理解各古易包括《易经》、《道德经》以及《圣经》、《古兰经》所阐释的核心教义上帝,从而获得提升乃至大觉悟。

   

《心经》是佛教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一部。六百部的般若经可以浓缩为一部五千字《金刚经》;五千字《金刚经》可以浓缩为一部二百六十字《心经》。

也就是说,整个佛教的中心就是《大般若经》,《大般若经》的中心乃《金刚经》,而《金刚经》的中心则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256个字的心经就可代表宏大圆满的佛法,觉悟者能成就无上佛道。这部《心经》确实是佛陀在那个时代开启布道的精华。

那么,《心经》究竟谈了什么内容呢?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纵观全经内容,整个一部《心经》就是一部告诉世人宇宙万有是一个整体,处于看得见的宇宙与看不见的宇宙彼此不断轮转互为依靠的运动过程。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而,人们想问题做事情,要去遵照宇宙轮转的规律,辩证看待处理一切事物;

因而,以佛陀所预言的当世正处末法时期,失道已久而致群魔乱舞的时空特征,传统各宗教与各法门陷于法运不济时期,无以自救与救度世人,应该顺天应时而接受新法门;天道使然,在传统宗教衰竭之时,宇宙轮转亦开启新法门来维持宇宙大生命新陈代谢平衡运行。以新法门来平等融合佛陀、基督、老子、穆罕默德、孔子等古圣人布授的传统思想,贯通宗教、哲学、科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物理、化学、数学、逻辑学、计算机学、信息学、历史学、心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一切人文与自然万有领域,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之:天道转轮。

天道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髓。转轮是佛家语义,抛开形式之别,实质这都是对宇宙天道阴阳交易旋转运动形象化的描述。各古易包括《易经》就是遵循天道演绎而来。这已在“天道与中华文化”中论证。至于为何开启领衔人类文明转型使命落在中华,这是中华文化具有圆融蕴化内外气质使然,它的崛起必定是平等博爱对待世界各兄弟民族与世界诸文化文明,从而为一切人类与众生谋取广大自由与安全的福祉,实现世界大同社会。

因为宇宙万有处于轮转之中,故佛陀教导人们不要执着相上,不要停留在各种事物的假象上面,其语义呈现不断否定的过程就是老子所言“众妙之门”的“玄之又玄”的螺旋型过程。将这个道理用于社会事物与生活实践和心灵修炼,实质就是教导人们要用天道辩证思维来看待处理一切事物和守护心灵的方向。而宇宙转轮法门的真正开启者,必将各传统主流宗教提升至返璞归真,不再具有神秘面孔,从而回归到日常生活当中来,和科学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都能融为一体,开创全新的学术思想,正本清源度化众生。佛家称此为宇宙间大觉者降世,出世出家则成佛,入世在家则为转轮圣王,宇宙间万王之王,将掌末法时期天盘。道家则言为紫微大天帝。圣经则言基督再世,伊斯兰则称尔萨圣人,所指皆一也。

故不难明白《金刚经》记载,佛陀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又言“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最后这句,振聋发聩,尤为警示末法时期的人们。“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明白了宇宙万有存在的辩证轮转运动过程,人们也就不难理解《老子》五千言。人们要用天道辩证思维去解读就能获得对宇宙事物真相的了解,从而获得觉悟。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而如果违背天道辩证思维,则就出现《老子》第四十二章“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当然老子经典描述的是原始氏族共产主义社会的小国寡民社会,然其内涵天道昭昭,可以度人。  

    明白了宇宙万有存在的辩证轮转运动过程,人们也就不难理解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共同的上帝(阿拉伯文叫 Allah “安拉”)其真实的涵义与开启救度世人的法门。人们要学会用天道辩证思维去解读就能获得对宇宙事物真相的了解,从而获得觉悟。

《圣经》是由旧约三十九卷和新约二十七卷组合成的,是由数十位经过一千六百年的时间写成。《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  

千百年来,人们对《圣经》、《古兰经》进行了各种形式逻辑或唯心辩证逻辑或唯物辩证逻辑或感性思维的万般解读,由于不能从宇宙层面来辩证思考问题,导致纷争流派不断。《圣经》牵涉到几个宗教的创立如,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而每个宗教又因对《圣经》的理解不同而分成不同的派系。伊斯兰教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两派互相争斗不休,什叶系又分诸多派系。佛教、道教等世界所有宗教皆是如此。  

这种流变混乱本身就是圣人开启法门不断衰竭的过程。故要恢复古圣人们布授的真理,廓清宇宙大生命真相,众生必须学会从宇宙层面遵循宇宙法则来动心发念与思考处理问题,通过返璞归真,学会从文化源头与诸多派系共性的核心价值来构建普世价值。  

遵循天道辩证逻辑,从地球时空整体层面即地球大生命来解读,西方文化和东方中华文化彼此是一对辩证运动关系。两者的文化在核心要义上是天然的互相佐证互为解释,从而开示宇宙与上帝的真相。  

《圣经约翰福音》1:1:“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1:2 这道太初与神同在。1:3 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中华文化亦言天道化生宇宙万物。由此,即可知两者所指皆是同一之“道”了。  

而《圣经》则对这个“道”进行了非常具体的说明。基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一四:6)  

基督这里不仅告诉了宇宙法则就是天道,是真理,遵循天道是人们通往生命永恒,回归上帝怀抱的光明大道啊。  

这里非常透明地对生成宇宙万有这一辩证轮转运动过程论述为“道”,也就是贯穿宇宙实体的法则。从宇宙大生命真实的精神层面来说,这个“道”实质就是宇宙大生命意志的展现。故天道也就是英文The Word of God。(详细见“天道与宇宙大生命意志”篇)

   

   

4、罗素悖论:宇宙全息的数学逻辑证明  

   

罗素(Russell)悖论在西方文化中的出现,导致了西方整个数学根基的动摇,这是因为西方一直擅长以形式逻辑形成的片面思维与偏执状态在假象中作学问所致,无法洞察到罗素悖论说蕴含的文化价值。而如果从宇宙整体层面来进行思考,罗素悖论刚好是对宇宙全息的数学逻辑证明。  

上文中已经论及罗素悖论在涉及无限集合时,发生部分与整体同样多的现象。在宇宙中,任何部分都是一个相对的个体或整体,任何整体或个体都是相对的部分,地球是一个庞大的整体或个体,由无数可见生命与不可见生命构成,而在天体系统中,相对是部分。人是一个小宇宙整体或个体,内在由千亿的细胞生命与看不见的生命体组成,而相对于家庭与人类则是部分。这就是宇宙全息论的数学逻辑证明。正是依据宇宙全息的客观规律得出,宇宙间的一切众生的生命运动形式都是一切宇宙众生运动关系的总和。人是宇宙众生运动关系的总和,无论是宇宙天体大生命形式与小到蚂蚁、细菌,乃及人类尚未可见的饿鬼、地狱一切生命形式概莫能外都是如此。  

故大觉者佛陀向世人开示教导一颗尘埃包涵有整个宇宙信息。而也就明白了,为何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 Thales,B.C.625~B.C.547)认为,万物都是有灵的。从而开启了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心理学众多的思想源流。  

这个道理在现代的量子物理学、生物学上都已经得到了证明。  

全像摄影相片是靠雷射做出的一种三度空间立体摄影相片。要制作一张全像摄影相片,物体首先必须用一道激光束照射,然后第二道激光束与第一道光束的反射产生绕射的图案(两道光束交集的地区),被记录于底片上。底片洗出后,看起来像是无意义的光圈与条纹组合。但当底片被另一道激光束照射时,一个三度空间的立体影像就会出现在底片中。如果一朵玫瑰的全像相片被割成两半,然后用雷射照射,会发现每一半都有整个玫瑰的影像。即使把这一半再无穷分下去,每一小块底片中都会包含着一个较小的、但完整的原来影像。全像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着整体的资料。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也互相得到了证明。生物身体里面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整个生物的全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Deoxyribonucleic acid)就是这种全息载体,称为“遗传微粒”。人体的每个细胞都包含了这人全部遗传信息,所以克隆技术才得以用一个细胞复制出人来。而且,这仅仅是现在科学已经发现的秘密,事实上每个细胞都包含有整个宇宙生成的秘密,只是人类的技术还实现不了发现潜藏的奥秘,但根据宇宙全息律可以得出这种判断。  

生活中,将一根磁棒折成几段,每棒段南北极特性依然不变,每个小段是它原来整根棒的全息缩影。一面镜子碎了,每小片镜片依然具有镜子功能。  

这意味着什么呢? 1982年,巴黎大学物理学家Alain Aspect领导的一个研究组织,发现在特定的情况下次原子的粒子们,例如电子,同时向相反方向发射后,在运动时能够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距离多远,是相隔十尺或十亿里远,它们似乎总是知道相对一方的运动方式,在一方被影响而改变方向时,双方会同时改变方向。这个现象违反了爱因斯坦没有任何通讯能够超过光速的理论。由于超过了光速就等于是打破时间界线。这就是非常明确的证明了,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是具有生命意志的整体。光速作为宇宙物质终极运动速度的设定只是人们以形式逻辑思维界定的一种不可超越的假象,就如人们对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推理,以形式逻辑思维确立奇点一样,这是一种自我假设的现象,而没有反应出奇点是运动的状态,以及宇宙各种客观运动状态。可由于人们陷入形式逻辑思维范式之中,无法用逻辑推理出大爆炸的能量来源,因此,乃致发生自我否认怀疑宇宙大爆炸学说。

其实,遵循天道辩证逻辑分析就明白,宇宙的生成与毁灭是一个宇宙轮转辩证运动过程,而宇宙诞生的大爆炸就是这个轮转过程一部分,是宇宙毁灭之后重新孕育再一轮生成的开始。

《老子》第六章言: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揭示的就是宇宙天地来源的奥秘。人体包含有整个宇宙生成的全部信息啊。这是为何古今中外的文化源头,都一致强调天或宇宙自然与人合一的道理。这是告诫后人,人和宇宙是完全全息相通的。也就是说,宇宙大爆炸就是非可见的宇宙大灵魂也即上帝自身的分娩。大量高能生命光子将光子本身内在的信息逐渐在轮转中形成相应的各种时空与事物,这个过程就是阴阳化生宇宙万物。

这个能量的来源正是上一轮宇宙毁灭回归上帝自身,也即是自然数学系统中所有正数与对应的负数相冲和为零,宇宙大灵魂在天道轮转之中,又重新孕育诞生宇宙万物的能量循环过程。从宇宙整体来看,不管在哪一个部位和时空里面,局部个体与宇宙其他部分都是互为关联圆融的,并非人类在狭窄的地球时空确立三维空间这种过程性空间。

地球这个三维空间在宇宙大生命的轮转中就如一个气泡,瞬息就灭。而人体里面的细胞时空,对于人这个大生命来说就如一个气泡,瞬息即灭,人存活一天要死天文数字的细胞。而这些细胞里面有无数低能量的隐态的生命形式。不断在新的细胞里反反复复接受各种苦罪。这些生命和人在宇宙本源上是完全平等的,他们只是在宇宙轮转中不求利益他人与社会众生,不为自己积累福德,而是损人利己过多,累世福德享受干净后在轮转中必然跌落下去的生命光子。是因为违背宇宙天道,不断堕落沉沦的恶果。这些细胞以及无穷更低的粒子时空里面,对于这些低能量的生命来说就是各种地狱。这个道理佛陀早就开示教导过。  

就如人体的任何部分和其他部分都是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一样,中华《黄帝内经》就是遵循人体全息与阴阳天道运行道理来探诊治病的。  

Alain Aspect发现的这个道理,证明了宇宙大生命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宇宙大生命也即上帝的意志或曰道,在影响支配着宇宙的轮转运行。人和宇宙众生都是宇宙大生命的组成部分,都具有宇宙大生命全部的信息,彼此之间是全息的互为辩证运动的关系。也就是说,人和宇宙众生的心理意识活动不仅影响自己,同时也会对宇宙众生产生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同时又会反作用到自己身上。(详细见“天道心理学”篇)这是在全息的宇宙轮转中的因果运动关系。故古人一再告诫世人:举头三尺有神明,叫人莫做亏心事。这是因为任何众生的心理意识都会作用到全息的宇宙当中形成辩证运动的后果。这个道理在后面的“天道与伦理”诸篇中详细论述。  

正因为存在超光速的运动,故人们确实可以通过恰当的途径发现过去时空之中的事物运动状态。这就是为何民间社会大量出功能的修行者或者被高能量灵附体的人们能够判断人过去时空的生命状态与现今之间的因果联系。他们的判断是以图像形式传输显现的。  

对此,量子物理学家戴维·玻姆(David Bohm)以形式逻辑片面思维判断,Aspect的发现意味着客观现实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起来具体而坚实,其实宇宙只是一个幻象,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像摄影相片(Hologram)。事实上,宇宙即是真实的,同时也是幻象,这是辩证关系。之所以真实,我们生活在其间,之所以是幻象,从宇宙层面来看,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有轨迹可循的轮转过程。正如老子、佛陀教导的,宇宙万有呈现盈消虚长、成住败空一样,都是一个运动的生命现象与过程,并不是永恒的实体。就如人出生必然意味死亡。宇宙作为上帝意志所化生的事物,只是组成宇宙大灵魂的宇宙生命光子演变成各种物质时空状态与精神意识的运行形式。  

   

5、天道宇宙观与天道辩证逻辑  

   

自20世纪之初,逻辑学被引入中国,逻辑研究领域就开展了学术争论,半个多世纪来争论延续不断与时俱进,在20世纪90年代后争论深入最根本性的方面。其一,对中国逻辑史研究中使用的中西逻辑学比照研究出现了不同评价。有学者认为这可能研究一开始就走错方向,误导了研究。其二,关干中国先秦名辩是不是逻辑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它只是名学和辩学,实质是辩术而非逻辑。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在中国逻辑史界引起强烈反响和震荡。  

中国20世纪逻辑界争论分歧都涉及逻辑观。即人们依然是以形式逻辑片面思维来界定逻辑是什么?它研究什么?它是什么性质的科学?它的作用是什么?  

国内多数逻辑学者依照形式逻辑思维的范式与标准,认为辩证逻辑还是一门不成熟学科,辩证逻辑可以是一个研究领域,但它成为一门逻辑学科须严格认定;由于自身思维的局限,不能从宇宙层面来思考问题,没有了解宇宙全息的真相,因而认为有些辩证逻辑学者所说的辩证思维形式和辩证维规律人为性很大,将之作为研究对象可能会入误区。  

   

天道即阴阳的矛盾同一,或曰辩证统一。矛盾或辩证关系构成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在运动演化的推动力。因而,天道是宇宙中最根本的唯一不变的抽象关系,是一切运动的力源。天道是变异的不变这一辩证关系的统一。同一,是指对立双方首先是平等的位置,相依相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又叫统一体。以整体存在为根本,对立矛盾的运转才有存在基础与实质意义。运转遵循“盈消虚长、成败住空”导致的仅仅是对立事物形式上的改变。  

阴阳天道化生宇宙万物,这在数学上是完全可以证明的。如果选定用“0”代表阴,“1”代表阳,此两者可以逻辑推理出任何构成代表宇宙万物的数字。而此规律也是奠定计算机科技与信息时代至为根本的理论基础。“0”和“1”两个数代表开和关两种状态,开和关这一对阴阳辩证关系,可以通过继电器用来表示二进制计数。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首先来自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实质就是在一定媒介上实施现代数字信号的传输,以达到交换信息的目的。实质上是一系列的电脉冲,如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数字仪表的测量结果等,它用恒定正电压和负电压直接表示二进制的1和0。这种电脉冲可以按照不同速率在有线介质上传输具体的数据形式,数据通过介质传送时,又必须转换为一定形式的信号。从而,通信归根到底是在一定传输媒体上传送电信号。  

   

既然天道化生宇宙万物,也就是确立了天道宇宙观。那么,逻辑学上是否可为证明呢?中世纪逻辑学家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1266—1308)规则指出:从矛盾能够推出一切。实质上是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关于阴阳即天道,天道化生万物的宇宙一体辩证思维。  

   

中世纪逻辑学家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1266—1308)规则,从矛盾能够推出一切。在经典逻辑看来,矛盾是不可能的,矛盾必假,包含着矛盾的系统必然是有问题的。经典逻辑还把推理关系看成是一种充分条件关系,又把充分条件关系看成是一种蕴涵关系。即一个充分条件的命题只有当其前件为真并且后件为假时才是假的,否则都是真的。一个推理只有当前提真实并且结论虚假时才是不成立的,否则都是正确的推理。所以,一个充分条件命题当其前提为假时必然是真的,一个推理当其前提虚假时也必然是正确的。既然矛盾必假,所以从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A和﹃A,可以推出一切命题B。用公式来表示就是:{A, ﹃A}︱=pB,也可表示为:A∧﹃A→B。此规则经卢卡西维茨证明乃邓斯·司各脱发现。(参见杨武金着《辩证法的逻辑基础》2008商务印书馆,P13)  

互相矛盾的两个前提可以演绎出任何一个结论来,换句话说就是,阴阳矛盾能够推出一切。  

然而,由于经典逻辑排斥矛盾,认为矛盾必假。即认为邓斯规则是没有意义的,即不足道的,这是一种经典形式逻辑思维必然产生的误判。  

不仅如此,受形式逻辑片面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西方现代持“无矛盾原理”的代表人物波普尔认为,矛盾是不可能被容纳的。因为,“如果承认了两个互相矛盾的陈述,那就一定要承认任何一个陈述;因为从一对矛盾陈述中可以有效地推导出任何一个陈述来。”(波普尔:《猜想与反驳》P453。)  

然而,事实上,邓斯规则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关于阴阳即天道,天道化生万物的宇宙一体辩证思维。易经预测,就是建立在阴阳矛盾关系这一最为根本的基础上的推理。因而,邓斯规则实质上就是周易的逻辑证明。  

   

天道的实质是阴阳互为运转依靠的辩证抽象关系。阴阳本为一体,对立运转为表现形式。  

天道化生万物的数学自然逻辑论证表明,天道是万物之源,天道化生万物将正反宇宙间各种时空事物圆满贯通起来。天道辩证逻辑就是反映宇宙间万有客观运行过程与根本规律的。根据宇宙全息律,这种客观规律必然能够反映到人的思维当中来。因而,天道辩证逻辑研究的宇宙大生命整体与组成宇宙大生命自身的万有的运行规律,包括思维主体的思维规律;因而也是宇宙观本体论、逻辑方法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它是宇宙性质的科学;它的作用是解密宇宙万有运行真相,给宇宙众生解惑指引一条符合宇宙天道的光明大道,引导六道众生自救得度、离苦得乐,成就宇宙一切众生的不断成长与获得大自由大圆满,从而维护宇宙大生命整体的平衡轮转运行,成就自在的和谐光明。因为宇宙众生组成了宇宙整体,宇宙众生遵循天道辩证逻辑,而处于各种不同时空状态中流转不已,每个宇宙众生在流转中都将平等获得圆满觉悟,乃至宇宙的毁灭与重生的轮转,故度化六道乃及宇宙一切众生,而实无宇宙众生可度。

   

对天道辩证逻辑的定义,我们可以由此延伸认为:以人的思维作为基点,该逻辑就是人们遵循宇宙大道,推理、认识、判断宇宙间各种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主动驾驭事物运动,使之符合宇宙法则的思维模式。它既是人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同时又是宇宙事物在人思维中的反映。  

天道辩证逻辑之所以能够成为逻辑,其本质是要能够反映宇宙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能够实现对事物运行的正反辩证推理演算,实现对事物前后运动状态的预测。  

而通过符号语言或抽象形式来反映宇宙事物之间真实的因果联系规律的系统,就是天道辩证逻辑系统。于是,人们不难理解中国文化的瑰宝八卦易理,是以心念沟通宇宙,遵循天道演绎而成的“活”的数理逻辑模式,现代计算机技术取其二进制只是形而上的点滴而已。  

天道即是宇宙观与宇宙逻辑工具;由于是化生整个宇宙的源头,具有宇宙的最一般性也即最特殊性,因而勉强形容,又可称为宇宙“元逻辑”也即“终逻辑”,也是宇宙最大又是最小的全息的逻辑。宇宙一切事物的生发死亡轮转都在此逻辑考虑之间。  

天道是至为简单又无穷尽的宇宙逻辑形式。它有几大特征:  

天道辩证逻辑是以宇宙整体观、宇宙全息观来看待万事万物的运行;  

天道辩证逻辑是以宇宙大生命系统观、各个时空生命系统观、生命全息观来处理万事万物;  

天道辩证逻辑是可以用心念意识沟通宇宙万物,并依循宇宙天道轮转阴阳辩证运行思维规律来进行推演演算;全人类唯有中华文化具有这样宇宙性的逻辑系统,也即易理运算系统。  

因而,任何以形式逻辑思维像对待形式逻辑的系统构建一样,企图来限定天道辩证逻辑模式,都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宇宙全息的天道辩证逻辑。正因为宇宙的全息规律,所以,天道辩证逻辑是活的、运动的、自我实现的宇宙逻辑;任何固定、假设的、僵硬的形式逻辑思维方式都是合理的、必要的、过程性的,但同时也都是对它的叛逆与伤害。这是一个辩证运动过程。因此,人们在运用形式逻辑思维探索问题的同时,不要停留在形式逻辑的过程与结论上,而要同时以辩证逻辑来全面审视问题。此两者互为辩证一体的关系,就是天道辩证逻辑的具体实践与应用。  

从而,我们依照天道辩证逻辑这一宇宙法则,对于任何一种真正可经得起悠久历史检验的科学理论的产生,关键在于其推理研究方式是否从宇宙整体层面来思考推理问题,是否依自觉应用阴阳天道辩证逻辑观,是否符合宇宙天道轮转运行。只有从宇宙层面自觉运用天道辩证逻辑来思考问题,事物才会圆满圆融。  

否则,任何得到实验确认的物理规律,对其适用范围,人类都要对之持有保留意见。因为,这只是瞎子摸象似的局部事物的运动现象或者特征,在宇宙轮转中皆属于过程性的,只是各领风骚一些年而已。  

这个现象不仅在物理学史等诸多的自然科学史上,也在人类诸多的人文科学史上最为有力得到应证。而伴随着这种现象相应的是,人类的社会必然反复出现开放与保守交替出现的各种学术权威诞生又衰竭等各种文化社会现象。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化学之父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提出原子论,用原子的化合与化分来说明各种化学现象和化学定律间的内在联系,标志近代化学发展的开始。原子论建立以后,道尔顿名震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法国科学院院士、曼彻斯特文学哲学会会长、英国政府授予他金质科学勋章、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科学院名誉院士、慕尼黑科学院名誉院士、莫斯科科学协会名誉会员、牛津大学授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法学博士称号。这些荣誉构成了道尔顿学术的煌煌权威性,然而,他不能觉悟到天道轮转的宇宙规律,正是这种权威开始瓦解自己的权威,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法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Joseph Louis Gay-Lussac,1778-1850)于1808年在原子论的影响下发现了气体反应的体积定律,实际上这一定律是对道尔顿原子论的一次论证,后来也得到其他科学家的证实,并应用于测量气体元素的原子量。但遭到了道尔顿本人的拒绝和反对,还利用自己的权威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佛加德罗(Amedeo Avogadro 1776~1856)1811年建立了分子论,使道尔顿的原子论与吕萨克定律在新的理论基础上统一起来,也遭到了道尔顿无情地反驳。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Berzelius,Jons Jakob 1779~1848)1813年创立了用字母表示元素的新方法,这种易写易记的新方法被大多数科学家接受,而道尔顿一直到死都是新元素符号的反对派。  

“道尔顿现象”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社会现象,不是特例,而是所有学术领域都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的普遍现象。每个学术权威由当初未获理解成就之前总是遭遇过人们的反对质疑批判,最后获得成就成为新的权威后,自身亦会逐渐走向自身的反面,而变得像当初人们反对质疑批判他自身一样,亦会去用所谓的权威去对待新的事物;于是,这实质是等同于瓦解自己的权威。这个现象的根由,是由于人们普遍陷入了形式逻辑片面思维的局限所致,不能从宇宙整体层面,自觉运用天道辩证逻辑看待问题,不能发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轮转运动过程自我否定的真相,也就不能与时俱进。纷纷由最初的冷静的、谦虚人格,逐渐变得骄傲、保守,最终走向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人格悲剧;抑或纷纷由最初舍身追求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的社会与价值诉求,一旦得势之后就不可避免地逐渐出现专制的、丧失公平正义的两极分化的政治与社会生态,最终沦落为背离民心、阻碍时代进步的腐朽落后力量而被扫除出历史的舞台;  

这些悲剧的集合又构成了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乃及整个人类的与宇宙众生恶性轮转的悲剧。  

为何存在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与古往今来诸多学界思想家都没有清晰阐释开来。因为,人们已经丧失天道远久矣,除了少数觉悟宇宙天道获得圆满智慧的古圣人之外,都不能自觉从宇宙层面来辩证思考问题。故人们不难明白佛陀为何临终遗言,布道49年,实一字未说。这是佛陀智慧获得宇宙性圆满,以致能破除“法执”的缘故。以观人类诸多知识分子纷纷著书立说一时功名成就,毕生都在捍卫自己的学说与权威,不能觉悟宇宙轮转运动的天道规律,也就不能学习佛陀破除法执,最后纷纷又只能充当过程性的历史文件资料而已,乃至被当作历史文化的垃圾遭受后人的不断扬弃。  

这个现象,马克思恩格斯获得了高度的认知,却由于自身的历史局限,不能从宇宙整体层面来思考看待问题,而将之确认为历史的局限性。以致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作为研究现实的哲学方法的辩证唯物主义,与研究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两者本身作为观察理解历史运动的当下的横向的运动现实,与研究探明纵向的运动的历史过程互为历史的整体被自己所局限了。

   

如果以宇宙生命作为基点,天道辩证逻辑就是遵循宇宙天道进行思维的模式,它既是宇宙生命个体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同时又是宇宙事物在宇宙生命个体中的反映。宇宙生命无以数计,每个生命都包涵有整个宇宙的信息,具有不同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包括宇宙间一切存在的各种层次的生命时空及各种生命现象,无论是地外文明还是地球文明,无论是隐态文明还是显态文明,无论是大生命体的思维还是人类个体甚至是无穷小的小生命体的思维。  

现在,人类必须结束传统的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长久以来之论争了。  

形式逻辑的伟大作用与实用价值,恰恰在于形式逻辑的片面思维与“视觉假象”前提,是属于将事物从宇宙中或大系统中隔离开来的相对系统内过程性阶段的逻辑方式;它的优点在于能从一个相对系统内,从某一个层面进入研究发现该层面的相对确定性与相对规则性;也就能够给人们平常赖以判断事物状态所谓的“精确性”与“稳定性”。  

它的不足在于,形式逻辑的片面思维与“视觉假象”前提,使得它的研究无法超越自身整体内在的矛盾辩证关系,无法与外系统乃至宇宙大系统构成有机的逻辑联系整体。  

也就是说,形式逻辑本身具有的优点与伟大作用,也导致了它自身的缺点与不朽残缺;  

因而,在人类思维与文明趋向全面转型提升的21世纪,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科学的,就看是否从宇宙整体层面,自觉运遵循宇宙天道,以天道辩证逻辑把握事物整体运动方向,根据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内外一体的阴阳矛盾性,通过运用形式逻辑分析在系统内构建相对稳定的规则,来不断发现系统的矛盾性辩证关系,从而不断超越螺旋型上升,寻找趋向动态平衡又隐藏混沌因子的辩证运行之路。  

    用天道辩证逻辑来解读宇宙模式,那么宇宙由可见宇宙与隐态宇宙互为旋转构成的。它不能用形式逻辑思维来界定宇宙有边还是无边的片面解说。宇宙由于生生不息的处于轮转之中,即为有边有界,同时又无边无界,这是互为转化状态中的圆满的辩证关系。  

   

   

6、天道与逻各斯及逻辑  

   

逻各斯(Logos)取自希腊文圣经开首语,在西方普遍解释为“上帝说的话”。  

逻辑,《辞海》解释为 :“英文logic一词的音译(始自近代严复),亦源于希腊文logoc,原义为思想、思维、理性、言语。逻各斯与逻辑无论在词源同为希腊文,还是语义上极为接近。

西方文化源头思想巨人赫拉克利特把“逻各斯”视为“神”、“命运”的同义语;一切都遵照命运而来,命运就是必然性。……命运的本质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逻各斯”是……创生世界的神子,也是确定了周期的尺度。(《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7页)

而柏拉图则申明他整个学说都基于逻各斯,凡与之相符合为真,无论一切;凡与之不相符合为不真。逻各斯不仅是判断真与不真的根本标准尺度,成而与“理念”相关,这是建立逻辑推理工具的基础。由此可知,“逻各斯”本意就是代表宇宙万有运行的规律,也就是与中华文化的“天道”完全一致。故近代中国学者严复将“逻各斯”翻译为“道”。人们长久以来忽略了一个巨大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代表宇宙万有运行的规律既然是判断真与不真的根本标准尺度,那么,也就能成为建立宇宙逻辑的推理基础。而这个宇宙逻辑,以中华天道文化观之,则将之命名为“中华天道逻辑或天道辩证逻辑”。以西方逻各斯文化观之,不妨命名为“西方逻各斯逻辑”。两者皆一也。

对于是否逻各斯与逻辑存在历史性的联系,海德格尔极为关注。海德格尔展示了逻各斯的本来含义及其各种演历。认为逻各斯到逻辑存在历史性的、思想不断地与存在相分离的过程,表明哲学与形而上学兴旺的同时,思想却步入了衰落之辩证运动历程。这种历史性变化发生在思想的一切领域,而形而上学的历史就是其重要方面。而海德格尔看到,把逻各斯的意义理解为命题,但命题又被翻译、领会为判断,这判断却与逻各斯的本意相差甚远。坚信思想自身的任务在于思想回到自身,回到存在。

西方文明早期是沿着“逻各斯”薪火相传的,从毕达哥拉斯到赫拉克利特到德谟克利特,构成了西方的天道辩证逻辑,也即“理性”路线。然东西方文化一样,文化自身皆处于天道的消长辩证流转之中。

被认为逻辑学之父的亚里士多德创造的形式逻辑系统作为天道辩证逻辑系统范畴内子系统的逻辑系统形式出现,反而遮住了天道辩证逻辑的光辉,遮住了真正的理性,而流变成了形式逻辑主导的伪理性。这一错误即是必然的流变过程,直到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诞生,才将理性重新定义为:运用辩证思维来看待处理一切事物。但西方世界一直醉心于貌似全功于形式逻辑的器物层面的科技进步,未能根本在逻辑领域给予纠正过来。  

尼采也发现了形式逻辑概念根基的虚假性,认为“同一律是以具有相同之物这一‘视觉假象’为基础的。”(《强力意志》第520节,第355、356页。)“把相似物当作相同物处理这种占优势的癖好,这种非逻辑的癖好——因为本来并无相同之物——最初创造了逻辑的全部基础。”(《快乐的科学》第111节。《尼采全集校勘学习版》,第3卷,第471、472页。)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形式逻辑的缺憾,而提出了唯物辩证主义思想。可是这些基于对形式逻辑批判基础上建立的新的逻辑思想由于自身的局限并没有全面应用于科学领域中,没有被数学、逻辑学等基础科学与人文、自然科学大胆接受与推进应用。  

而逻各斯沦落为于哲学语言意义上说辞而已,并没有发展成为判断事物运行规律,实际指导人类生活生产的逻辑工具。

对于逻各斯,亚里土多德只是在哲学语言意义上使用。他创立的形式逻辑系统则开创了西方文化偏于形式逻辑片面思维至今的工具理性支撑。

    以致逻辑称谓在西方一经诞生便已成为形式逻辑的代名词。因为,人们无法想象还能从宇宙层面来判断事物的真假与运行规律。世界上还存在形式逻辑之外的更为可靠的逻辑工具。人们纷纷相信眼见的生活、经验的事实远比古老的文化智慧来得可靠。于是,通过对视角观察到的、经验的事实,通过归纳法然后综合起来,进行演绎推理的方法则成为人们认识事物与客观规律乃及真理的唯一合理性科学来源。  

对此,在论及“逻辑”来历时,尼采认为逻辑来自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来自非逻辑。“我们头脑中的逻辑从何而来?当然来自非逻辑,这非逻辑的范围本来必定是极其广阔的。”(《快乐的科学》第111节。《尼采全集校勘学习版》,第3卷,第471页。)  

    为生存宁肯决定而不必正确,宁肯错误而不愿等待,如此习惯而终于演为逻辑。 “逻辑一开始被看作化难为易,被看作表达手段,——而不是被看作真理……后来它才作为真理起作用……”(《强力意志》第538节,第368页。)尼采认为,对事物作简化处理的习惯形成逻辑,化难为易的主要手段是运用概念、范畴去整理感性材料,“把现象排列在确定的范畴上”。(《强力意志》第517节,第354页。)  

尼采认为逻辑来源于“图像”。基尔西霍夫解释“图像”是指“相对不变性的视觉印象”(J 基尔西霍夫:《尼采哲学中的认识问题》)。尼采认为“首先有图像……然后有语词,它们被运用于图像。最后有概念,有了语词才可能有它们——它们是用某种可闻而不可见的东西(词)来概括许多图像。”(《强力意志》第506节,第347页。)“我们的知性不是用来把握生成的,它致力于证明普遍静止,因为它来源于图像。”(《尼采全集》,第12卷,第23页。)  

尼采认识到逻辑同一律这个逻辑公理、被视之为全部逻辑的基础其发生史存在伪造逻辑前提的巨大漏洞。  

  同一律规定每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它自身同一,即(A=A)。这个规定作为全部逻辑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按照传统的形而上思维,若舍弃这个规定,那么概念就不成其为概念,从而思维陷入自相矛盾中。所有概念自身须是与自我同一的A,以便确立规定性。概念的诞生往往是从众多个体中抽象出相同的一般性。于是,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也就确认在不同的个别场合遇到了相同的东西。 因而“逻辑离不开这一前提:假定有完全相同的事态。事实上,为了逻辑地思考和推理,就必须假定这一前提已得实现。”《强力意志》第512节,第349、350页。  

就像我已经在前篇中所指出的,宇宙万有皆在轮转辩证运动之中,所谓同一律这种僵硬的思维违背了宇宙天道与事物真相。  

尼采洞察到逻辑推演中这个前提是伪造的,现实中并不存在自我同一的A。在人们对“自我”的信念中,已习惯把内心世界种种相异状态在感觉和思维两个层次上削齐拉平,从而获得虚假同一性的观念,最后又将之应用对外部世界的判断认识。   

尼采说,“我们的感官知觉已经是把我们身上一切过去经验加以相似化和等同化的结果”(《强力意志》第500节,第345页。)  

 “在我们的思维中,本质的东西是把新材料纳入旧框架(=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是把新东西拉平。”(《强力意志》第499节,第345页。)“一切思想、判断、知觉,作为比较,都以一种等量齐观为前提,更早些以一种削齐拉平为前提。”(《强力意志》第501节,第345页。)  

    概念形成首先要有图像,而图像自身已是“视觉假象”,是把变异运动的对象刻意静止化,把相似的对象野蛮等同化的产物。把一些相似图像也如法炮制等同化,以便用一个词轻松概括制造出概念。

    虽然,形式逻辑的前提本来就是存在尼采的“视觉假象”,可是,尼采亦不能从宇宙层面来思考问题,从而也无法超越。

    相反,尼采将发生于感觉和思维中的这种同化作用,用于原生质、有机体同化所占有的物质是一回事的互相论证。也就是说,尼采观察到自然界存在的原生质、有机体同化过程占有的方式,也就是自然界社会中的强者主导秩序规则的现象,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强力意志理论。  

尼采认为,人类在生命活动中为了彼此传达和支配周围世界,就必须在一定限度内把事物削齐拉平,等量齐观。“这里起作用的不是一种先在的‘理念’,而是这种需要:如果我们粗略地、平均化地看事物,它们对于我们就会变得容易估算,便于使用……”(《强力意志》第515节,第351页。)  

正是这种需要,尼采从功用功利的角度,认同同一律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为自己整理出一个世界,使我们的生存在其中成为可能:——我们藉此创造了一个世界,它对于我们是可计算的,简化的,可理解的,如此等等。”(《强力意志》第521节,第357页。)  

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尼采思想的局限与悲哀。“如果思维不是首先替自己把世界这样改造为‘物’、自我同一的东西,就决不会有所谓认识。是思维能力首先造成了不真。”(《强力意志》第574节,第391页。)  

尼采的悲哀在于自己不能从假象中超越,自己也陷入形式逻辑片面思维,认为认识与生成必互相排斥,一个生成着的世界严格说来是不可能被认识的。从而,为了认识就必须相对地否定生成,接受“视觉假象”,建立 “存在”、“物”等不变实体这些新的假象与概念。   

如此的演变,逻辑逐渐成为狭窄的一门逻辑学专业,用以探求违背宇宙事物真相的思想形式的规律。由于和其他形式逻辑主导的文化领域思维要求相符合,逻辑学便冠上了科学称谓。成为科学工具,随科学一道向着数学化、形式化与符号化方向发展。逻辑学虽然还是哲学框架内的学科,但是,它的参与导致世界不断全面的走向支离破碎,乃至一个极端迈向另一个极端。  

这种思维被引用哲学的分析,必然导致将各种概念推向离宇宙事物真实越来越遥远的状态,乃至最后形成对人类核心道德价值的怀疑,并不断上升为对一切传统事物与权威中心的怀疑解构,欢欣鼓舞于肢解现时代以前的一切概念与价值中心,满足于一时的树立后现代各种花样层出又异常短命的称谓,被一波又一波后起的由形式逻辑思维导致的片面灾患,将人类的文化最终引入了虚无主义的黑暗现状与深渊。  

如此,一种被称为价值相对主义的后结构主义(又称新结构主义)是必然伴随形式逻辑的片面极端发展而出现了。随之以新结构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文艺也在60年代的美国与法国等西方社会兴起,并逐渐蔓延整个西方文化系统。新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弗郎索瓦•利奥塔把“后现代”理解为“形而上学死亡后的状况”。正是这种状况导致了对欧洲现存的一切,包括宗教信仰、理性、哲学乃至整个资产阶级社会合法化基础的动摇。  

然而,尼采更是伟大的。  

尼采虽然接受了同一律和同化作用的功用性,但断然否认其真理性。  

尼采认为,一般人由于日常生活的逼迫不得不接受同一律,可哲学家的使命却是要打破同一律的束缚,如此才能对世界有真正哲学性的洞察。  

可以这样说,要实现海德格尔主张的思想回到自身,回到存在;实现尼采的打破同一律的束缚,开创对世界真正哲学性的洞察;乃至建立一种思维规律完全符合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普遍的逻辑形式出来,人类的心智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形式逻辑水平是永远实现不了的。因为宇宙是运动的鲜活的大生命体。而我们企图用由视觉假象作为前提的形式逻辑包括数理逻辑去探索,历史业已证明那是南辕北辙,只会将人类引入越走越窄的悬崖乃至必然最后丧失可持续发展之途。  

思想、理智在拉丁文里乃intelligere,意即“事物之间的连接”,“ligere”指“连接”,因此思想、理智原意是宇宙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奥秘与规律。可是,人们用形式逻辑思维将之引入了背离宇宙事物普遍联系与规律的片面的严密性和确定性深渊。无论尼采还是莱布尼兹、康德和黑格尔、恩格斯等人在克服传统逻辑方面都作出了极大努力,然而,由于自身并未能从宇宙层面来思考问题,将逻各斯或天道辩证法则用于逻辑工具的研究与应用,都置于必然的局限之中。  

乃致对因果辩证运动法则,尼采得出结论:“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性解释是一种欺骗”。(《强力意志》第551节,第374页。)尼采认为作为一种公式和符号,因果辩证范畴不能说明事物,仅仅能描述、标记事物,有认识论上的效用。因果辩证关系如同一切“真理”一样,是作为获得安全感的手段,和“一种业已成为生存条件的信念”。(《强力意志》第532节,第366页。)  

面对今日形式逻辑学所主导的人类文明陷入自相残害和难以为继乃至自我毁灭性的困境,人类必须重新建立事物之间的普遍连接,恢复宇宙事物真相与真理的本来面目,而要达到此目标,非得首先来再认识形式逻辑片面思维的巨大作用和不朽残缺这一辩证关系,以致到了如今非改变这种片面的逻辑形式主导一切文化领域的事实,就不足以拯救人类自身脱离各种危险的境地。  

正是在世界文化轮转的进入到这样关键的时期,天道辩证逻辑的诞生就是一种历史的承续与提升。它旨在恢复与世界观内在的关联,真正实现宇宙观、方法论、本体论、逻辑、数学等与万物有机的统一。  

而个体思维如何和宇宙大生命整体沟通呢?这对于西方早期文化来说是一个神学玄学问题。在佛陀开示心即佛这一局部包含整体的宇宙全息论数千后的21世纪初,心和宇宙之间的逻辑关系已经得到了数学上的全息论的证明。中华的易经六十四卦,实质上就是一部从宇宙层面来思考推理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高级科学体系。它的高级在于它是活的,运动的,宇宙层面的,是个体和宇宙互为息息相通的整体。  

    

7、天道辩证逻辑与唯心辩证逻辑  

   

西方逻辑史上,除了上述的形式逻辑传统之外,还存在与之根本对立的逻辑传统: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传统,通常又称为辩证法传统,使用流变范畴,在逻辑中允许有意义的真矛盾。他说“我们踏入又不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P43)“组合是整体又不是整体,是聚集又是分散,是协调又相抵触。一出于万物,万物出于一。”(同上,P41)  

   

此外还有存在二元论的康德哲学中的先验逻辑,认为它是综合能够提供真理的逻辑。康德的先验逻辑由分析论和辩证论两部分构成。分析论是关于知性的学说;辩证论是关于理性的学说。理性按其本性来说是辩证的,它有认识物自体的要求,却又无力加以认识。当理性把世界作为整体进行考察时出现无法解决的“二律背反”,这种“二律背反”双方都不能被驳倒,从而实际上涉及到思维如何把握世界的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自由与必然等辩证矛盾的问题。但康德哲学存在二元论的不可知论的缺陷,没有解决这类问题。   

事实上,康德没有看到,虽然理性按其本性来说就是辩证的,知性按其本质来说却是形式逻辑的,但分析论和辩证论两者本身构成了辩证关系。之于不能解决“二律背反”问题,完全是自身又陷入了形式逻辑思维,不能从更高层面来看到宇宙运动存在的辩证关系所致。  

辩证逻辑则有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与恩格斯的辩证逻辑。前者被冠以唯心主义辩证法。  

黑格尔在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基础上,把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加以统一,把辩证法运用于人的逻辑思维与认识过程, 解决了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问题,揭示了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研究的新方面和方向。并第一个明确地提出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阐述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存在的辩证关系。黑格尔认为,概念、范畴是流动和相互转化的,概念的展开是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人的认识发展与这个过程是相一致的。因此,必须结合思维形式中所贯穿的内容、结合人的认识过程,考察思维形式,建立不同于形式逻辑的理性逻辑。  

后者则相反是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上,也同样把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加以统一。但不同之处在于,把客观世界的运动及其反映在人的认识中的思维运动看作为自然历史过程,阐明了思维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思维规律与人的认识发展历史的关系,指出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乃是客观外界到处盛行着的辩证运动的反映。强调只有以对概念的辩证本性研究为前提的逻辑,才能正确把握外部世界的运动和变化。具体概念的展开,就是判断的肯定和否定的矛盾运动;判断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肯定,以至最后得出结论的统一运动过程,就是判断展开为推理和论证的运动。(参见罗森塔尔着,马兵等译:《辩证逻辑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62)  

   

以上这些逻辑都没有认识到宇宙大生命自身整体性亦处于辩证关系的流转运动之中。公元2500多年,巴门尼德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但这个命题,并没有看到思想与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是认为没有矛盾的协调性一致性。与之相反,中华文化以阴阳天道化生宇宙万物原理来解释心物关系,即是“心物圆融”互为转化一体。

或者换个角度而言,心是阴的物,物是阳的心。唯心主义是阴性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阳性的唯心主义。原本合一,就看你从哪个视角层面审视。以整体辩证而言,心物圆融一体,不可分割。一切分割都是背离宇宙真相的方便之门。

正如佛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形物质阳性能量色与无形精神性阴性信息能量空同样处于辩证关系的流转之中。有形阳性宇宙必然有无形阴性宇宙,正宇宙必有反宇宙构成互相依存流转的辩证关系过程。  

不是根深蒂固的形式逻辑思维在辩证思维之余制约自己,就是将辩证逻辑局限于狭隘的客观历史环境下的认识,不能彻底运用辩证逻辑上升为从宇宙全局的高度来观照宇宙一切事物,也就必然出现各种各样畸形的逻辑形式。  

   

天道辩证逻辑实质就是将天道确立为整个宇宙的法则。  

深度解读辩证关系的构成发现,构成辩证关系不可或缺的否定因素,也即对立因素,一般存在两种否定形式。一是泛否定,此物以外的一切他物都是对于它的否定。同样,此物也对一切他物构成了否定。一是单否定。即否定只对一部分他物甚至某个他物起作用。这两个概念的解读,其实包含了佛家深刻的思想。泛否定思想明确表明,个体与个体之外的整个宇宙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首先是一体的关系,两者存在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之中。这种辩证关系,在接下的“天道与经济学”一节中,也得到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完全证明。  

这种互动关系,佛家强调无我为人,就是一种修心的法门。因为当你为宇宙的利益贡献自己的时候,这种给宇宙的作用力,必然导致宇宙给你一个反作用力,从而使得灵魂内在的得到提升与不断强大。这就是佛家《心经》的核心密码。  

同样,运用天道辩证思维去阅读《金刚经》,就会很容易理解了佛陀教义,佛陀为人类指出了救度人们脱离苦海的真理与宇宙大道。  

而单否定,则为人们的交往确立了一种伦理关系。因为,个体与个体或一部分群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儒家为此提出了仁爱之说,仁爱之最高境界乃大爱,也就是基督提倡的博爱之理,实质上都是出于阴阳辩证宇宙天道一理。  

   

天道辩证逻辑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不仅包括形式逻辑的方法,也包含传统的辩证逻辑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以及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还可以推演看不见的世界与看得见的世界的统一,微观与宏观的统一,个体与宇宙全体的统一,个体心灵与宇宙大灵魂的统一,宇宙各个时空中的生命与宇宙大生命的统一,它是多维时空的,宇宙全息的。  

天道辩证逻辑彻底兼容矛盾:无限与有限良性系统的对立统一——逆时间方向循环与顺时间方向循环的对立统一——竞争社会与博爱社会的对立统一——心灵与宇宙大灵魂的对立统一——个体与宇宙全体的全息性对立统一——强调对立的统一为根本,对立为形式,即是良性循环系统,事物必然和谐统一。辩证与非辩证仍然是辩证关系。此理即《老子》第四十章所言:反者道之动;  

天道辩证逻辑,是包含宇宙各个层面所有逻辑规律的大逻辑,因为其无处不在,又称为真正的元逻辑。  

有整个宇宙物质的生灭,必有整个宇宙灵魂的不灭,虽然,宇宙灵魂在无量劫中受因果辩证关系影响,当旧宇宙死亡不断回归流转入反宇宙,反宇宙积蓄足够能量重新诞生新宇宙,在宇宙这种圆满自足的新陈代谢中,宇宙爆炸与塌缩,形式上出现能量的流转,但宇宙法身的本身存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而宇宙自身处于不断往复的循环流转之中,因而说此两者构成辩证关系。  

   

8、天道辩证逻辑与唯物辩证法  

   

天道是至为简单又无穷尽的逻辑形式。天道的实质是阴阳互为运转依靠的辩证抽象关系。阴阳本为一体,对立运转为表现形式。阴阳天道这一简单的关系化生演绎宇宙万物,从而,也就告诉人们阴阳天道即是宇宙逻辑,由于具有宇宙的最一般性,因而又叫元逻辑。也是认识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与人类思维规律的逻辑、方法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彻底的遵照辩证法,推理发现在宇宙的最高层面,宇宙不仅存在正宇宙与反宇宙的辩证关系,在传统的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层面,两者在宇宙中亦处于辩证关系互为流转依靠的转化之中。当科学家证明宇宙存在反物质的时候,按照辩证法早就应该推理而出,不仅物质存在反物质,宇宙也存在与之构成辩证关系的反宇宙。  

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将辩证法用唯物主义绳索套在了宇宙性的辩证法头上,成为了辩证唯物主义,从而偏离了宇宙大道,束缚了自身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采取形式逻辑思维,判定宇宙的物质性为第一性,意识为从属的第二性,没有发现物质与意识之间在宇宙中处于平等流转的辩证关系,以唯物主义挂帅,又发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并将两者合并确定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在此世界观的观照下,1847年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共产主义者同盟;由于排斥了生命具有灵魂的永恒性,唯物主义者们目光过多的停留在器物层面,活在灵魂遗失的当下,对当时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导致的严重社会不公进行了尖锐的丛林规则斗争,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部残杀血腥斗争史。  

正因为这种历史的局限,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将辩证法上升为宇宙整体法则。正因为马恩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所建立起的理性逻辑体系是头足倒置的辩证唯心主义,认为费尔巴哈的思想是采取形式逻辑建立的机械唯物主义,在批判唯心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之余,将自己确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一端。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留下关于辩证逻辑的系统研究与学术专着,他们只是在自己的研究和著述中,自称运用了辩证逻辑。因而,他们的系列著述,不可避免的停留在问题的阶段性上得出错误的结论。  

比如,马克思主义者称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实际运用辩证逻辑的典范。原因在于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形成各种概念、范畴,并再把概念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进程中,再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而,使复杂的经济现象简明、清晰地表现为概念、范畴的理论体系,揭示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见《资本论》的逻辑)然而,历史证明,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相反资本主义出现了远比共产主义活跃的势头。资本主义在运动中调整了劳工关系避免了自由竞争与垄断竞争的深重危机。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的传统不平衡的规则中,隐藏了非资本主义的平衡的因子,这一辩证关系运动的过程,最终这种因子逐渐成长,使得资本主义出现内在的不平衡中的平衡这一螺旋型轨迹发展。从而,劳工由受压榨的地位开始上升为自由工会,并逐渐提高为享有普遍的民主自由权益。社会由不公正的状态过渡到了社会相对公正的状态。罗斯福新政以后的美国就是明证。  

从而,《资本论》的价值仅仅是作为一段历史时期的产物。而并非是辩证逻辑的典范。如果真正彻底依照辩证逻辑,《资本论》就不会得出资本主义一定灭亡的荒谬结论。相反,以追求社会公正与无产阶级专政为核心价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规则中,隐藏了非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公正因子,这一辩证关系的运动,却导致最后走向了极权专制主义的历史倒退的漩涡之中。执政党由追求公正的状态,过渡到了事实上维护社会极度不公正的堕落状态。如前东欧国家与苏联及毛泽东主政的中国。  

此两者都走向了自身的矛盾对立面形式。  

鉴于此,我们说现在西方发达民主国家还只是一种历史辩证运动过程中,在形式逻辑思维主导下的被动过程和文明形式。还不是个体觉悟了宇宙天道基础上,社会主动建立的文明形式。所谓文明的转型,就是人类能正确领悟宇宙天道辩证规律,无论个体、家庭,还是社团、政党与国家民族或者区域联盟组织,都要学会在任何事物的处理过程中遵循天道辩证逻辑,注意维护自己与对立面的同一的平等立场与价值,从而谋取共同发展。而不是采取丛林规则,消灭俘虏损害对立面的个体、家庭、社团、政党、国家民族或区域联盟组织。  

而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背弃了追求社会公正的初衷,异常尴尬,不得不走向改革的道路。如果说东欧和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选择了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选择了宪政民主,那么,作为大国的中国则不能步此后尘。虽然在社会政治制度层面上一个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保持了辩证的运动关系,表面符合了宇宙天道。然而,由于个体、家庭、社团、政党民族仍然无明,远离觉悟,习惯采取形式逻辑片面思维处理各种事物,从而加重了休克疗法的硬伤,至今在这些国家很大层面上使得民主宪政大打折扣。  

中国自邓小平时代开始由极权社会主义迈向改革,这一新历程是以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探索的,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和路径选择。但并不是说,中共没有确定的方向和路径选择,中国与中华民族乃及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也没有了方向和路径选择。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本身是整个宇宙运转因果关系的必然过程。人类历史自身运动也存在着朴实而深刻的辩证关系。如果翻开历史时间表,中国由公元前21世纪左右的时代,正是禅让制结束与夏朝开始的时期。中国史书记载,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国家治理是分封制。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夏朝之前是中国古圣人治世的典范,采取的不是世袭制,而是高风亮节的以传贤为宗旨的注重民心的禅让制。而夏朝本身是一种联盟形式。人们的自由福祉相对往后的社会也是空前的。(详细见“天道历史学篇”)  

21世纪的中国,对应着21世纪前的中国,两者之间不是一种僵硬的平衡,而是平衡中的不平衡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时间距离,但整体上必然是大致对应的构成历史的辩证运动关系过程。  

正是从历史辩证的生命运动过程中发现,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时期。同时,中国与整个人类历史正面临向更高文明的转型,也就是逐渐向更为广阔的全球禅让政治过渡。如果说,古代帝王与现代总统两者处于辩证关系。古之分封制与当今地方省治又处于辩证关系。然而,这个过程只是过渡阶段。由远古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方式与圣贤禅让制到即将来临的共产主义生活方式与现代禅让制,刚好经历了一个历史辩证的大圆形上升转型轨迹。 因此,可以预言2012代表的是旧文明的结束与新型文明的开始。新型文明的开始必然以道德的高度觉悟为基础。人们的宇宙观事业观财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人追逐一种奉献的自觉提升自己灵魂的生活方式。  

   

尽管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对辩证逻辑的许多重要原理作了专门的论述,以及后来者列宁又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逻辑的思想。如他在《哲学笔记》中,在阐述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同时,论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三者相一致的思想。  

在这里,辩证法被高度颂扬,阐释为:作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既是研究外部世界运动发展的学说,又是研究认识与思维运动发展的学说。可是,让人遗憾的是,为何就不能发现唯物与唯心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呢?  

为何不能彻底反省,对唯物主义片面机械的教条绳索进行开解,还辩证逻辑这一灵活的宇宙自由自身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运动亦遵循天道辩证逻辑,处于这种不断辩证运动的过程之中。(参见“天道与西方启蒙运动及世界两极秩序”)  

这个例子也是人们在解决悖论过程中,经常犯的毛病。不是在理论的一开始就异常武断的违背辩证逻辑,而采取形式逻辑或超验思维,确立一个对自身理论进行束缚的框架;就是在一定程度采取辩证逻辑思维后,随即又陷入了形式逻辑思维的局限之中。  

马克思主义将唯物信条挂帅就是犯了第一个错误,然而,此亦是宇宙流转人类精神辩证运动的必然过程,又是正确的合理的。而弗协调逻辑的出现就是第二种情况不彻底的辩证逻辑必然形成的逻辑形式。  

两者都没有发现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之间本身又构成了辩证逻辑关系。两者关系都属于天道辩证逻辑。  

   

   

   

9、天道辩证逻辑与经典形式逻辑   

   

   

西方逻辑学传统中,首要的是开创形式逻辑的亚里士多德传统,最早可追溯到巴门尼德(Parmenides)认为“世界是协调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也必须相应地一致,所有矛盾都必须加以排除”(Rescher N .and Brandon R.,The Logic of Inconsistency,Basil Blackwell,1980.p.1),通常成为无矛盾原理,使用固定范畴,在逻辑中禁止矛盾,认为矛盾律是一切原理中最为根本的原理。  

亚里士多德说“一切意见中最为确实的是,对立的陈述不能同时为真”( 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七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P106)这一思想在整个现代经典逻辑中普遍得到了认可,认为逻辑就是协调的,一致的,不矛盾的,而包含矛盾的逻辑是不可能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后来基本上成为整个西方思想的主流,渗透在政治经济伦理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之中。  

在现代,坚持无矛盾原理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波普尔(Popper),他说“科学是按照矛盾不能被允许和可以避免这一假设而推进的,因而发现矛盾就会迫使科学家尽一切努力去消除它;不错,一旦承认了矛盾,所有的科学就必然瓦解。(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版,P80)“千万不要认可一种矛盾。”“如果我们准备容忍矛盾,那么批判以及一切人类智力进步都必定同归于尽。”(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P452)他说“如果承认了两个互相矛盾的陈述,那就一定要承认任何一个陈述;因为从一对矛盾陈述中可以有效地的推导出任何一个陈述来。”(同上,P453)    

固守从矛盾能够推出一切这个邓斯司各斯规则,是波普尔否定矛盾存在甚至否定辩证法的科学性的根本性论据。也就是说,波普尔理解的科学,乃错误的将经典形式逻辑取代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对理性的定义,从而将科学理性仅仅确立为形式逻辑为支撑的内容,这种错误背离了宇宙天道和西方的辩证法传统,直接将科学推向狭隘偏执乃至异常缓慢发展的困境。  

   

经典形式逻辑它是不容忍矛盾,追求线性的发展,最后又逃不出矛盾,又存在矛盾;  

什么是矛盾律呢?从对象语言的角度看,矛盾律是指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既是又不是,不能既具有又不具有某个性质。从元语言的角度看,矛盾律是指相互否定的两个命题不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根据矛盾律,如果同时对互相否定的两个命题加以肯定,没有从中否定一个,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这在经典逻辑看来是不可能的,必须从逻辑系统中排除出去。所以,一个经典逻辑系统必然具有协调性即不矛盾性。协调性即不矛盾性定理是经典逻辑系统的一个基本元定理。  

   

经典形式逻辑虽然出现了悖论危机,但其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人类仅仅掌握形式逻辑,并作为唯一的研究手段,而不知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两者亦是辩证关系,统一于宇宙天道辩证逻辑。  

阴阳辩证处于动态互转的过程当中,即看到阴阳互动的差异有看到根本的统一整体是为辩证逻辑。  

而只看到差异的线性运动关系,而无视阴阳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事实,则是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以直线运动的推理方式,隐藏着非直线运动,这种变异会在运功过程中最终不可避免的形成圆型的辩证轨迹,罗素悖论就是明证;  

人们已经发现,虽然形式逻辑主要从形式结构上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它是由固定范畴建立起来的体系,是对既成的、凝固的、间断的认识成果进行概括与总结,只是反映客观对象间最普通、最简单的关系。推理的环节每一个都是完全确定与界限分明的,它用逻辑符号来指称对象,建立一套严密的逻辑规则进行精确的逻辑演算。  

   

经典形式逻辑排斥矛盾:线性的运动方式,最后又陷入悖论圆圈之中——恶性循环系统中的对立——顺时间方向循环——斗争社会——排斥对立的统一,最后永远无法统一。此理即达尔文的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  

而要由阶级斗争社会转向真正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人们心理意识的改变,从万物生成住灭的运动轨迹中,由对立面上升而看到宇宙万物之间最为根本的统一性,也就是相互相关性,将对立方作为自己的依存方,动心做事要学会从双方利益乃及各方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改变纯粹利己的思维才会有和谐社会。  

传统的辩证逻辑最接近天道辩证逻辑,是天道辩证逻辑的的组成部分。天道辩证逻辑是宇宙的终极与普遍的逻辑。而传统的辩证逻辑受到唯物与唯心的局限与制约。  

而天道辩证逻辑以半圆或整圆或数个、无数个整圆等运动的推理方式,在事物的单极层面上却走的是直线的轨迹;但由这种无数单极层面构成的系统里面,同样隐含着非直线的运动这一混沌因子,在一定运动层面还是不断反复呈现出圆型的辩证轨迹。这种变异关系,就是中华文化几千年前就所阐释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层层更进,无穷尽也。整个事物发展运动的过程是呈现螺旋型的轨迹。  

最好的例证就是宇宙天体运转了。在太阳系中,各大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型圆周运动。由于地球环绕太阳做周期性椭圆型圆周运动,但同时因为太阳深处银河系而围绕银河系中心亦作同样的运动,因而,地球和太阳所作的看似周期性的椭圆型圆周运动,其实质包含着混沌效应。也即每次运动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重复性轨迹,而是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在人类短暂的生命周期看来,是难以发现或者认为可以忽略的。以致牛顿没有注意到在阴暗处隐藏的不确定性,存在于牛顿方程组同一核心处。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1854-1912)在研究“三体问题”,即“一个天体的轨道受到两个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的问题”时发现,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已经解决了的二体问题,无法简单的用在解决三体、四体或更多天体问题上。原因在于发现了牛顿方程组不仅含有规则性和预见性,而且也隐含着不规则性和不可预见性。也就是说,牛顿方程组在起始时就包含着混沌。牛顿和开普勒所珍重的宇宙和谐和有序中,包含有混沌。或者说,牛顿力学存在两面性,表露面是和谐面,其隐藏面却是无序面。(参见:法国郑春顺着,《混沌与和谐》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P111)辩证关系无处不存在的体现。  

   

当人们运用形式逻辑经历千辛万苦的进行直线运动推理,最后陷入悖论的圆形轨迹困境不知所措之时,其实,此一阶段的形式逻辑已经完成了使命,获得了杰出的成功而不自知。此时,如果遵循宇宙天道逻辑进行研究,必然能使之得到不断超越与提升。  

   

可是,人类虽然对形式逻辑发生了怀疑,但由于既有传统的辩证逻辑又局限于客观历史环境,无人有力的将之整体性的应用于宗教、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数学、经济学、物理、化学等神学与人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的研究中,人们无法从中获益,最终还是无法脱离整个经典形式逻辑支配几千年的整个人类文化体系的巨大影响。  

   

经典逻辑的狭隘在于只能静止的看到矛盾对立的方面,而彻底否定了矛盾双方之间中间环节的存在。去掉了中间环节,看不到彼此之间的整体性,也就失去了相互否定容忍的可能性,对立的状态不是一种互为依靠互补的关系,而是一种非此即彼,此存彼亡的结局。人类几千年来的历史,与其说文明史,不如说是一部深受此经典逻辑影响,从而在丛林规则中互相残杀践踏的历史。如果说,以往人类由局部的原始武器到铁器到冷兵器时代,还不足以导致对人类整体的自我毁灭的话,那么现代热武器尤其是核武器的普及,如果人们还不及时纠正片面的以经典逻辑为主导的传统思维,回归到古圣人教导的价值立场,正确掌握天道辩证逻辑,推动中国文化的当下复兴,积极参予构建和谐社会,从而带动人类整体文明的转型当中来,那么,等待人类和地球的,必将是彻底的毁灭。  

   

从历史角度来说,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早期人类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氏族部落,在历史运动过程中,逐渐上升为大部落形成小国家,然后不断扩大,形成民族国家,最后形成了欧盟和如今的联合国;这个不断扩大的螺旋型过程的运动轨迹,完全按照天道辩证逻辑玄之又玄的过程运动的。从这个过程,人类不仅可以研究过去,也同时可以推导出未来人类文明秩序的演绎导向,从而减除人类走很多弯路,避免付出巨大的自我残杀乃至共同毁灭的代价。  

从物理光学史上,也曾因为受经典形式逻辑的根深蒂固的影响,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提出光的波动说,可是与之争锋相对的则是牛顿的微粒说,这种互相对立抵啎论争了很长时间。经过几代科学家之后,爱因斯坦也改变了最初以形式逻辑思维不能接受波粒二项性的观点,终于接受提出了波粒二象性。可是,当时大多数人不同意爱因斯坦的正确观点,因为波粒是一对矛盾状态,按照形式逻辑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立的。这就说明,经典形式逻辑为理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已经不能把握微观粒子所呈现出来的物理现象,需要一种全新可以接受矛盾存在的逻辑理论为基础的不同于经典物理学的新理论来解释。  

随后,20世纪20年代中期量子力学的崛起就为作了最为明白的注脚。玻恩、海森堡、玻尔分别提出了量子的几率解释、微观粒子测不准原理和互补性原理,从不同层面对波粒二象这种矛盾性共同体的存在做出了诠释。这证明了经典物理学上的矛盾,在量子力学中看来不是矛盾,而是可以接受的存在。其实,这两者间的存在已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天道所展示的阴阳辩证关系,也即真理,此为宇宙大道。如果我们掌握了天道辩证逻辑思维,那么,人类科技发展又要少走多少弯路呢?  

   

我们的问题在于,当发现矛盾的合理性,构建了弗协调逻辑后,又立即陷入了经典逻辑的思维,将之禁止继续推理,以免陷入无意义。  

有无意义?是我们思维局限的判断结果。  

因为我们忘记了古圣人所教导世人宇宙乃一个有机的大生命整体。而将事物采取假设的条件下进行孤立研究,企图将个体从宇宙宏大的整体中剥离开来,作为我们判断事物的客观依据。这种做法正是人类将自身陷入了短视又顽固的深渊而不自知。  

而这种逻辑系统不同层面出现的这种矛盾状况,恰恰证明了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螺旋型规律。老子说,一阴一阳为道,道化生万物,这个过程实质就是螺旋型的数学模型。这些无穷的不同层次的逻辑演绎所形成的逻辑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的矛盾关联一体就证明了阴阳对立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0、天道辩证逻辑与弗协调逻辑  

   

传统逻辑学将弗协调逻辑paraconsistent logic定为弗协调逻辑是容忍矛盾,却又限制矛盾,自身内部就处于辩证关系之中。在某一阶段的事物上兼容矛盾,最后又走入经典形式逻辑的怀抱。  

弗协调逻辑是介于经典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之间的一种折中方式。即它能接受部分矛盾,又不能全部接受。是揉合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于一体的中间不彻底状态。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间状态。  

   

弗协调逻辑不彻底的兼容矛盾:矛盾律不普遍有效;从矛盾不能推出一切——有时逆时针方向循环,最后又顺时间方向循环,处于摇摆状态——欠缺社会实践基础——既是对经典形式逻辑的否定与进步,又同时部分的对经典形式逻辑的保留。  

就现在经典形式逻辑与弗协调逻辑来说,彼此存在连续发展的关系。形式逻辑推理在肯定矛盾采取排斥矛盾的同时,自己又陷入了悖论的矛盾里面;如数理逻辑中的悖论。  

         而弗协调逻辑能够容纳矛盾的同时,又陷入了经典形式逻辑判断的误区,即它不同意容纳导致经典形式逻辑所说的扩散性、无意义的矛盾。这两者其实就是人类文明几千年来所陷入的恶性循环怪圈。而所谓人类文明的转型,则必然首先是人类逻辑与思维的转型,使之能符合宇宙大道。   

事物的自身演绎过程当中必然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如出生到死亡,这本身证明事物存在辩证关系这一辩证逻辑的成立。与肉体构成辩证关系的就必然存在非肉体的灵魂体。肉体可以消亡,则灵魂不灭,只是灵魂的能量可以无穷提升可以无穷缩小。大至可以拥抱宇宙修成佛果,小至不断萎缩乃至跌入地狱承受漫漫无期的苦痛煎熬。  

弗协调逻辑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消解,而是把矛盾当作真理保留在理论中。另外一方面,弗协调逻辑又陷入了经典形式逻辑的推理,为了不使理论变得经典形式逻辑思维判断所得的无意义,系统就必须禁止从矛盾推出一切的定理和规则。这就限制了弗协调逻辑的普世构建。  

因为,任何意义在更高的层面也许就是无意义,而无意义,在更高层面就是有意义,这本身就是一个辩证关系。可我们总是将自己的思维在解放一小步之后,随即又给套上了传统的帽子而不自知。这样建立起来的系统是局部的,附加很多条件的,它使得人们永远无法获得更多关于宇宙的真相,从而也限制了科学的发展。  

有时经典形式逻辑里面的矛盾,从弗协调逻辑来看,就不是矛盾,弗协调逻辑出的真矛盾,在更高层次的逻辑系统中,也不是矛盾,这个过程是螺旋型状态。也就是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每一个逻辑系统在更高层面都存在自己的对立面。而这可统之于天道辩证逻辑。    

   

就像当初,人们从来就没有真正掌握天道辩证逻辑思维运用于生活当中,最早发现细胞乃至原子的时候,人们都以为这可能是宇宙的最小的粒子,后来逐渐发现了电子质子等,又开始定论这可能是宇宙的最小基本粒子了,再后来又发现了夸克等,接继又发现反粒子等。现在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几百种微观粒子都存在与自身相反的反粒子存在。这个缓慢发现的过程,其实遵循天道辩证逻辑思维推导,完全可以避免那多曲折过程。  

   

二、传统科学的数理逻辑基础与局限  

   

不管人们如何对科学进行狭义地或广义的理解,任何定义本身即是对科学概念的局限。宇宙无垠,科学无限,但科学规律应该也必须在宇宙真理的光中,科学发现必须和广义性文明存在逻辑与价值的统一,如果彼此不能互依互证,我们的科学也许是井底之蛙,不知走向何方?而我们的真理是值得深刻怀疑的!正如现在的人们已经普遍不崇尚真理,因为在井底迷失数千年,失道太久了!以致否定真理的存在成为一种科学旗帜下的深刻偏执。

   

一般认为狭义科学就是指建立在逻辑-数学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确认知模式,是指精密科学。广义科学包括实验科学,科学的核心是逻辑数学结构。逻辑是科学的基础,数学是科学的极限,即科学认知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的极限。

   

   

人们将逻辑理解为对事物的分析、分类,即把观察到经验事物与事件遵循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进行分类,并用概念命名。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分类方式与研究模式。

科学精神的核心被认为要把人们对世界的经验认识转变为一种逻辑-数学结构。科学的任务是必须努力消除矛盾。当一个逻辑分类体系同时满足上述三个逻辑规律时,这个理论体系是一个精密科学体系,因为它自身不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人们对科学理论和非科学理论提出分界标准:认为一个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是无矛盾歧义的、演绎性的。

数学通常认为是数量化。逻辑主义者认为是逻辑推导出数学,数学分析就是在逻辑分类基础之上的数量化,当逻辑分析确定一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后,接着对这些概念数量化,最后确定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数学分析被视为是逻辑分析后更进一步的精确化。微积分的发明使得近代数学的相对精确计算能够满足理论与技术的要求,但对于运动着的事物来说,永远不可能完全精确,完全符合世界运动着的真实状态。尽管一些概念是很难或不可能进行数量化,而要求理论能做到严密的逻辑分析也就够了。而直觉主义者认为是数学推导出逻辑,彼此截然相反。事实上数学与逻辑就其内在的关联来说是一个辩证关系互为圆融支撑的整体,不仅如此,数学、逻辑和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互为关联的整体。可正是因为这种根深蒂固排斥矛盾的思维认识,在数学与逻辑关系之间,也是各执一端,而不能互为印证圆融一体,乃至将接纳阴阳矛盾关系的周易象数、辩证逻辑、宇宙全息论之类的理论视为伪科学。

   

   

M•克莱因曾在《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说科学追求精确化,但它的基础是不确定的。于是,传统形式科学被认为并不是真理,而是追求真理、接近真理的一种方式;不少学者认为,现代逻辑学与数学发展趋向过度分支与抽象化,缺乏整体的构建与符合真实运动的世界完整的状态。现代科学的“笼子”越做越复杂、精致、微奥,同时与人们经验认识的距离也越来越大。

   

所谓“笼子”,即是科学被认为做一个逻辑-数学的模型,能把观察到的现象经验全部装进去,用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  1902-1994年)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理论是我们的发明,……不是实在的世界,而是我们自己试图捕捉这个实在世界的网。”(卡尔•波普尔:《无穷的探索:思想自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9页) “笼子”被逻辑分类成很多个“盒子”,每个“盒子”都通过数量关系滚轴相联结,它能装进全部已经观察到的现象但却不会出现矛盾“卡壳”;这个“笼子”里可能还有一些“空盒子”,一个新的科学发现在于发现了某个新现象恰好能被其中某个“空盒子”装进去。如果“卡壳”装不进去,就得重新做“笼子”调整内外结构;因此,科学经常做大量没有用的“笼子”。科学理论本质上就是做这么一个并非真实的模型“笼子”。霍金(Stephen Hawking)在《环球科学》上撰文指出:从人们的角度去理解,圆形鱼缸里的金鱼观察到的世界是扭曲变形的、失真的,其实人类的处境与这条金鱼并无根本区别,现代物理学的各种数学模型不能说哪一种更“真实”,这就是“取决于模型的唯实论(model-dependent realism)”。

   

   

所谓科学的精确性,也只是基于模型“笼子”的精确性程度,而并非完全百分百的真实性或真理。英国数学家哈代(G.H.Hardy,1877-1947)不无讽刺地说过的那样:“严格说起来,根本没有所谓的数学证明;……归根到底,我们只是指出一些要点;……李德伍德和我都把证明称之为废话,它是为打动某些人所编造的一堆华丽词藻,是讲演时用来演示的图片,是激发小学生想象力的工具。”(参见M•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323页)数学证明无非是数学家编排的一套证明程序,严格地讲,没有几个数学定理的证明是完全靠得住的。数学的严密性,本质上都是一套描述现实世界过程的程序编码系统,或者说,我们把模型“笼子”做得非常精致,并把要装的东西都装进去,而且哪件东西放在哪个“盒子”里也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三、“太极图天道原理”破解数学与逻辑悖论陷阱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如上所述去理解科学的内涵与精神。而对经典形式逻辑思维为何总是周期性的出现逻辑悖论,总是束手无策,最后通过扩大规范的内涵,从而在更高层面形成悖论的被动局面。

人们用形式逻辑推理以为消除了事物的阴阳矛盾的时候,事实上,只是人们将矛盾扩散到了更大的层面,螺旋型上升形成各种悖论,并最终在更大层面互为割裂,爆发危机,陷入大起大落恶性循环的窠巢。这种恶性循环将导致人类不断自相残杀,将人间制造成大地狱,最后不可避免的走向共同毁灭的黑暗深渊。

   

当莱布尼茨认为传统经典逻辑与常量数学远离事物客观状态、没有抓住客观事物的本质必须改造和发展,为便于精确演算更加符合事物的客观状态,可以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系统。而欧氏几何、上古和中世纪的代数学都是一种常量数学,只能反映僵硬静止的片面事物或简单运动的事物,对于趋向于无穷运动的宇宙客观事实是无能为力的;换句话说,代数无法处理“无限”概念。用数学来描述无穷运动的微积分的发明才真正结束了经典形式逻辑的局限,通过变量数学来研究逻辑推理,以线性化的方法解决非线性问题,逻辑工具趋向于符合事物自身的矛盾构成的运动状态,这是数学中的大革命。

   

   

数学领域中既有数学规范中无法解决的认识矛盾,都通过扩大数学规范的内涵外延,形成新的数学规范中得到解决。数学发展中危及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的根本矛盾,暴露一定发展阶段上数学体系逻辑基础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克服这种局限性,从而促使数学的大发展。数学本身是由各种层次的大小矛盾构成的运动的整体。比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微分与积分、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有穷与无穷,连续与离散、存在与构造、具体对象与抽象对象、概念与计算、逻辑与混沌直观等等。数学中有许多著名的悖论,如伽利略悖论、贝克莱悖论、罗素集合论悖论、康托尔最大基数悖论、布拉利—福尔蒂悖论最大序数悖论、理查德悖论、希帕索斯悖论等。其实,数学中这种阴阳矛盾构成的运动轨迹是数学的根本规律,可是这对于传统科学自身的概念内涵来说,这是颠覆性的结论不可能接受。

   

   

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们对这个客观呈现的“玄之又玄”(《道德经》语)的螺旋型运动事物,并没有揭示其乃“众妙之门”(同上),无视其巨大的足改变人类思维现有局限,提升人类思维境界,使人类思维心灵解放获得空前自由,促进科学跨越式大发展巨大科学价值。

   

在西方文化的思维格局中,由于根深蒂固的排斥矛盾传统,导致事物总是出现周期性的彼此割裂互为悖论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形式逻辑思维立基的科学原则来说是无法兼容接受的。而化解这种割裂的办法是不断将这些矛盾引导入更大范围中,通过秩序的延伸扩容暂时消解,但不久新的割裂互为悖论事物又重复出现,并且更为巨大,如是这样在恶性循环中不断前进。

   

为何形式逻辑的直线推理却形成了非线性的弧型轨迹,最后反而构成一个圆型轨迹的悖论状态呢?  

数学家与逻辑学家、哲学家们对于西方文化各个层面的周期性的互为割裂的悖论危机,以及映射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自身的周期性互为逻辑割裂的危机束手无策,人类几千年来对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论争一直未有胜负,彼此都有存在的价值,但彼此为何不能统一起来呢?  

   

事实上,当我们来考察形式逻辑推理的过程时,非此即彼本身是一对构成圆圈轨迹的矛盾。选择其一个极端,这是一个线性运动轨迹同时也是非线性圆形的辩证运动轨迹,故此构成了悖论。  

这种看似直线的推理运动实际同时也是非线性运动,最后总是又绕了一圈,陷入恶性循环纷纷走向自身对立面构成悖论,随即将这种危机通过扩大领域升级到更高的层面;  

也即是说任何一条线性运动的事物同时是非线性的,形式逻辑推理本身同时也构成辩证逻辑推理,线性推理同时也是圆形辩证运动。从而得出,形式逻辑排斥矛盾的定义仅仅是片面理解的虚设性存在。  

   

   

于是,如果坚持以虚设性的排斥矛盾的形式逻辑看待问题,那么,互为割裂的尖锐矛盾形成悖论是永远存在的。逻辑互为割裂的危机与祸害形成恶性循环畸形循环、多元对立、虚无主义的黑暗陷阱永远无法消除;而包含接受矛盾的逻辑,包括接受形式逻辑与阴阳逻辑的辩证关系,就能实现逻辑的统一,跳出互为隔裂恶性循环的陷阱,实现阴阳矛盾的均衡良性循环多元共和、树立全球价值,实现一体共荣。  

   

   

形式逻辑的直线推理却形成了非线性的弧型轨迹,最后反而构成一个圆型轨迹的悖论状态其实可以通过通俗的运动模型描述来阐释。  

从人类文化大生命整体来说,西方排斥矛盾的形式逻辑与东方接受矛盾的阴阳逻辑在形式上本身是一对辩证关系,不妨将之统称为“天道辩证逻辑”。

   

   

西方形式逻辑对于天道辩证逻辑的关系,可以这样来表述,恰如地球上任何一点,沿着直线行驶,却在无形之中绕地球一圈回到起点衔接。形式逻辑运动最后构成悖论就是这样的一个运动过程。也即是说,直线运动的同时也是圆形螺旋型的辩证运动,其物理证明即是光线本身作为波粒阴阳矛盾辩证体在宇宙中直线运动最后卷入黑洞弯曲呈现辩证运动。看似化解矛盾的直线运动,却将矛盾扩大到更大层面构成了悖论。如果说形式逻辑以直线运动形式作圆形的悖论运动,那么,传统的阴阳逻辑即是以圆形运动做直线运动,观彼此运动轨迹,最后都是呈现螺旋型运动。故老子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又言“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前者大起大落,成之也急,亡之也乎,故世界非中华的几大古文明都中途夭亡;后者四平八稳,成之也缓,亡之也长,故唯有中华文明能气脉长存五千年至今。循此理,老子而言小国寡民、无为、混沌兮如婴儿之未孩、柔弱、哀兵、慈、俭、不为天下先等贯一以致用也。老子言“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之于地球大生命来说,中华就是其玄牝,之于地球生命之树来说,中国就是其根!故古人言中国者,中国乃世界中央之国。  

   

   

之于地球人类文明如此,之于宇宙世界亦如此。太极图天道原理昭示,从宇宙层面即为阴阳两大世界互为轮转依靠周行不殆。形式逻辑一度推动器物文明的发达而道德教化不足、逻辑上互为割裂(如经济学上的斯密悖论),以制度为主支配世俗生活秩序,极大活跃了阳性物质世界的创造演化,因为他如一把螺旋型运动的利剑直抵宇宙物质的本源奥秘深处;阴阳逻辑一度推动心灵礼教文明的发达而形式研究不足、逻辑上互为圆融,以道德为主支配着世俗生活秩序,极大活跃了阴性非物质世界的创造演化;而事实上,无论东西方一切文化文明皆来自于人心与自身内部或外在事物众生之间互为辩证运动关系中的创造,将心灵内本具有的对宇宙真理的知见通过思维运动逐渐引导出来。由此,阳性世界与阴性世界本来即是天然的整体,互为依靠互为转化。而衔接此阳性世界与阴性世界的共同体是什么呢?  

   

   

西方爱因斯坦发明的“质能转化守恒定律”实现了将物质转化为能量的循环,核能的发明能毁灭整个地球;东方佛陀、陆象山运心阐明的“心即是佛、心即是宇宙”的“心能转化守恒定律”实现了将能量转化为宇宙的循环,也即是宇宙大生命作为整体即是一心,组成宇宙的万物各个形式的众生即是万心,万心即是一心,故物是物、心是心、物里有心,心里有物,物即是心,心即是物,天道、佛理的阐明能拯救人类建设整个世界;此两者形式阴阳互补,互为天道轮转循环,本质一也。

   

   

也即世界之始,世界之末,是纯粹能量的光生命体。一切源于此,一切终回归于此。用数学标准就是0。0即是1也是万,0是最大也是最小;0即是上帝大灵,即是天道、逻各斯。而宇宙大小众生唯一能够直接沟通上帝的即是自己的心。故一切主流宗教其核心都是教导人们警惕发心动念,倡行大爱博爱大善大慈悲之宇宙胸襟,努力行善积德提升自己觉悟成长为大灵魂大生命获得宇宙大自由。

   

   

如果说形式逻辑运动在器物发明与阳性世界中功劳显赫,则传统阴阳逻辑运动在心灵建设与阴性世界中彪炳千古;阳性世界中隐藏着阴性世界,阴性世界中隐藏着阳性世界;阳性世界即是阴性世界,阴性世界即是阳性世界,如是循环轮转;宇宙之阴阳,阴是阴,阳是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即是阳,阳即是阴,无穷尽也。宇宙本源无有分别,宇宙万物即宇宙众生,心物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心物圆融互为转化;

而天道辩证逻辑即是站立在东西方文化文明两巨人的肩膀上,包含宇宙阳性世界与阴性世界互为轮转变异,展现宇宙运行总规律。

   

   

另一方面,人们普遍忽视的就是,宇宙中一切都处于不断变异运动着的事实。任何精神活动与抽象的推理,任何信息的产生与传播,整个宇宙都处于能量的变异交换之中;但人们排斥矛盾,从矛盾事物中选择一端的同时,满以为是确定无疑的直线运动的过程,实际上因为客观事物自身的运动状态,已经发生了必然的偏离;而这种在某个层面看来细微的偏离,其重要价值一直未被逻辑学数学家们所重视。人们的推理设定的规范中,是建立在一种假设基础上,并未完全合乎事物客观运动着的真实基础上,于是,这种假设本身即是构成了一种对自身的局限,同时,逻辑数学的推理一开始,就陷入了对这种偏离的不断扩大积累运动中,偏离的轨迹在运动中逐渐成长为真正主导力量,使推理绕了一个圆圈,也陷入自身的对立面互为割裂无法实现逻辑上的统一。

   

   

恰如地球真实的状态是无时无刻不处于自身的地球板块运动之中。当地球上任何一点沿着直线行驶,如果回到原来的起点之时,实质上地理上已经发生了微小的变异,也就是如果考察运动轨迹会发现,不仅直线同时也是弧线,并最终构成圆形,圆形也非圆形,并且因为地球板块非均衡的运动,和原来预计的理论值产生偏差;就是这个偏差,人们往往是完全忽略的。但放在时间长河来考量,从地球生命的周期演进来看,正是这个偏差才导致地球整体的原始板块分散成为世界如今几大洲的地理格局,才导致共同祖宗的人类却演化出如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文化的民族国家,而从地球物理和生物学或人类学、基因学来审视,人类原本就是一家人,拥有共同的祖宗;从更大的生命体来审视,人类即是一个整体,拥有与其他宇宙众生共同的对上帝对大道的热爱与敬畏!

   

   

其实这个过程,中华文化早就有非常清晰抽象的称述。所谓阴即是阳,阳既是阴,阴中含阳,阳中含阴,就是指出了形式逻辑推理过程中毅然隐藏着和形式逻辑线性推理自身构成矛盾的非线性规则,推理过程总是遵循盈消虚长的规律,最后隐藏的对立面总是会逐渐成长,而显像的自身最后总是走向衰竭消亡,最后构成整个推理的悖论。数理逻辑所谓要求实现推理的精确性,这是从可以接受或满足需求的层面来审视得出的近似值而已,从截然相反的层面来审视同一个近似值却是相差悬殊。对于人们的视眼来说,事物相差一个毫米不算什么,但用显微镜从细胞乃至分子来看就相差巨大了。

   

   

这个迹象可以从生物学上的进化获得证明,达尔文指出:“决不可以用几个品种已经固定的现在价值标准,去判断以前同一物种诸个体的轻微差异所表现的价值。”因为这些个体轻微的差异往往将会在与旧价值的互为消盈的运动中创造形成新的价值标准,最后发展、提升、取代原有的价值标准。

总之,形式逻辑推理中存在的这个普遍的推理现象,不断呈现螺旋型辩证运动,陷入恶性循环的原理,我们不妨称之为“线性循环原理”。

   

   

四、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反证天道的宇宙圆满与中华复兴  

   

   

曾经有以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 (David Hilbert1862~1943) 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派,企图通过形式逻辑的方法,构造一个有关数论(自然数)的有限的公理集合,推出所有数论原理即完备性,且无矛盾的相容性,并以此出发构造整个形式主义的数学逻辑体系。

当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亨利•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é  1854—1912)于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会议上夸耀说:“现在可以说,(数学)绝对的严密性是已经达到了”。然而,一年后,1901年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罗素(1872—1970)即宣布了一条惊人消息:集合论是自相矛盾的,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严密性!史称“罗素悖论”。这个发现“剥掉了数学技术性的细节”,使其中的矛盾显赫地暴露出来!作为对“集合论悖论”即“罗素悖论”研究直接成果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就直接彻底地粉碎了这一设想。

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说明,任何一个形式逻辑分类系统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密,只能做到相对的精密,任何形式逻辑-数学结构都是不完备的。

这个定理告诉人们,任何依照形式逻辑思维想要为数学找到绝对可靠的基础就必然丧失基础,形成矛盾的悖论状态,哥德尔定理是数理逻辑、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集合论的基石,被认为是数学史上迄今以来最为巨大的里程碑。

   

由于人们普遍陷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制造的对事物的片面理解之中,不能从全球东西方整体的文化视角来辩证思考,更不能发现东西方文化文明彼此的辩证运行关系,东西方学人不约而同地的停留在排斥矛盾的习惯思维。既使一些科学家一直在探求完全接受阴阳矛盾的逻辑推理与数学语言,最后也是因为自身的局限仅仅能实现某种程度上的折中。如创建弗协调逻辑。

   

   

数学传统自身探索表明:一方面,公理系统排斥矛盾去寻求相容性是徒劳的,必陷入彼此割裂的畸形悖论状态,而事实上,排斥矛盾的线性推理同时也是辩证推理的过程;证明了形式逻辑系统主导的器物制度文明在宇宙中的巨大局限性,正是这种局限性制约了人类心智的解放,将宇宙真理的另一半与世相隔起来,以致现代科学无法解释很多的自然现象,如果不能觉醒超越之,就阻碍了人类追求宇宙真理的进程。

   

   

另一方面反证出,公理系统只有主动涵盖接受矛盾才能实现逻辑的统一与事物的圆满。这个道理也证明了中华文化核心智慧“太极图”天道阴阳转轮与“天道阴阳化生宇宙万物”的宇宙法则,告诉人们宇宙是阴阳矛盾运行的圆满系统。从而为人类从普遍陷入器物制度文明的旧窠巢跳出,走向重新认知心灵文明,探知宇宙间与器物制度文明形式截然相反、实质互为一体的世界打开了窗口。

   

   

证明了东方阴阳逻辑推理主导的心灵道德文明在宇宙中的圆满性,解释了为何任何侵入中华文化的外来文明必然被同化兼容掉的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如果说,宋朝湖南的周敦颐首开儒释道三教合一之历史先河,成为中华文化继往开来的旗帜领袖,成功完成了接纳外来文化,兼容并蓄最终实现融合,扩延中华文化的内涵,那么,自20世纪末世界之东西方文化文明大交媾开始至今21世纪,人类在全球一体化基础上形成的全球文化与共同的普世价值必然在中国诞生。换个说法,就是中华文化一定会在西方文化的打击中获得复兴。而这是孙中山强调的文化道统与蒋介石所说的中国百年国民革命所追求的唯一最高精神指标。

   

   

也预示了,全球一体化的地球村政治亟待人类的文化价值实现“和而不同”即“多元共和统一”;预示了人类文化传统格局中的儒、释、道、基督、伊斯兰五教即世界之阴阳东西方宗教文明的必然合一、宗教返璞归真和科学的统一、数学逻辑基础科学与自然科学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社会科学等必然在21世纪初的中华文化复兴中完成大融合;而重焕“太极图”天道智慧光芒,重建天道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思想学说即中华文化复兴思想体系为全人类乃及迎接外星文明共创和谐星际、天下大同铺就了丰厚完整的文化基础,从而托举起中华文化复兴作为人类文化文明演进提升与宇宙进化中的导师身份!(参见刘浩锋:《“太极图天道转轮”原理破解形式逻辑悖论陷阱》,摘自《中华天道转轮:结束百年文化自卑复兴中华引领人类文明转型》,2011年1月31日)

   

   

五、天道辩证逻辑的自然实证基础与东西思维之比较  

   

天道辩证逻辑,来自于中华文化对宇宙真理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阐释“天道阴阳化生宇宙万物”的宇宙法则在思维逻辑领域的直接演化推理应用,本身即是与宇宙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构成四位一体;天道辩证逻辑本身即是阴阳逻辑,是彻底的从宇宙整体层面圆满运行的辩证逻辑。也即是说,天道辩证逻辑是包含东西方形式逻辑推理与阴阳辩证推理,包含形式逻辑史与西方文化体系自身,也包含阴阳逻辑史与东方文化体系自身,包含人类一切精神存在与宇宙色与空、物与心、阴与阳、0与非0之间的周行循环。  

   

   

天道辩证逻辑来审视西方形式逻辑文明是从人类文化整体层面分析,指出东西方两种思维逻辑的形式差异与互补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西方形式逻辑推动器物制度文明高度发达,但形成逻辑互为割裂的悖论状态陷入大起大落消极的恶性循环之中,亟待东方发达的心灵礼教文明互补平衡,实现彼此逻辑的辩证统一,开启人类文化文明大转型,从心拯治人类由恶向善运动,乃至大善大爱博爱大慈悲,实现生命超越于善恶的大圆满。  

   

   

现代物理学与天体宇宙学,通过技术观察到,宇宙物质性即是由无数的原子电子光子等各种层面的各种形态的粒子螺旋型运动而组成。从微观层面非常直接的观察到了宇宙运行在不同层级由各种物质粒子组成并轮转运动着。

而浩瀚渺渺的宇宙星空,拉近看即是由各种星云星河组成,每个星云星河都是有无数螺旋型运动的天体组成,每个天体最终都是由各种微观粒子组成,而这些微观粒子都来自于光能量的演化。这些自然科学发现,非常直接证明了天道阴阳化生宇宙万物的宇宙真理性原则。直接证明了中华文化核心智慧“太极图”天道阴阳轮转原理作为宇宙总规律的真理性。

   

   

人类的政治、经济、文艺、社会等各个中观领域,也都处于螺旋型运动的轨迹中,展现着天道轮转规律。现代科技计算机的运算也是遵循天道阴阳法则,用电子元件的阴阳“开、闭”和电信号的传递来体现。

从微观到中观、宏观,宇宙运行皆是遵循天道轮转规律运行,这即是对中华文化文明的阴阳逻辑推理的科学实证,也是对西方文化源头逻各斯、辩证法的科学实证。从而确认东方天道阴阳思维与西方逻各斯、辩证法之间的圆满合一。天道的现代化与全球化思想建设,即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具体体现,也成为东西方共同的世界文化文明振兴的唯一光明出路。

   

   

宇宙间普遍存在的这种互为阴阳矛盾辩证关系构成轮转运动的宇宙性原理,同样体现于人类东西方思维与文化文明之中。

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科学思维形式上截然相反,功用趋向差异大,但本质上是相通的。有学者用这样一个经典的逻辑命题来说明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一杯糖、水比例各半,浓度为50%的糖水,是糖还是水?依中国人的思维,肯定回答:“既是糖又是水。”但按形式逻辑的思维却是:“非糖非水。”

   

   

  形式逻辑思维做出答案是以糖和水两个概念为标准,认为假设它是糖或水都会导致矛盾,因而“糖水”就是一个创造出来的“非糖非水”的新概念,认为它与初始概念糖、水无关,从而做出“非糖非水”的答案。

而事实上,从糖、水,到非糖非水,两者本身是一对矛盾关系。因为没有糖、水,就没有糖水,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怎么可能与初始概念糖、水无关呢?之所以认为无关,是以静止的思维看待事物所致,而无视糖和水融合在一起这个运动着的过程,由此可见形式逻辑推理的片面。当事物发展不再是原来的糖和原来的水假设中的固定状态时候,也就是发生了运动变异矛盾的时候,就构成了自我否认的悖论,得出“非糖非水”的答案;从而证明出,形式逻辑线性推理运动本身也是阴阳辩证逻辑,“恰如地球上任何一点,沿着直线行驶,却在无形之中绕地球一圈回到起点衔接。形式逻辑运动最后构成悖论就是这样的一个运动过程。也即是说,直线运动的同时也是圆形螺旋型的辩证运动,”(参见刘浩锋:《“太极图天道转轮”原理破解形式逻辑悖论陷阱》,摘自《中华天道转轮:结束百年文化自卑复兴中华引领人类文明转型》,2011年1月31日)彼此构成了阴阳辩证关系形成螺旋型轮转的运动轨迹,仍然遵循着“太极图”天道原理。

   

   

这些学者对中国人的思维存在这样深刻的偏见理解,自近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学中心主义甚嚣尘上,一直以不可一世的高傲蔑视打击中国文化,各种学者教授否定中国文化的现代科学价值,以致中国文化在现代学术与现代化科技生活中地位全无,文化自卑通过大学课堂深深奴役了整个民族的思想活力,也窒息了世界的创新能力。

   

   

由于这些受西方文化灌输陷入西学陷阱无法跳出的学者们,对母土文化的局促理解,以致轻易地得出这样狭隘的理解:按照阴阳逻辑做出答案是以原来的糖和原来的水发展变异,彼此扩大了新的内容,改变了原有的状态,糖和水两者阴阳交媾冲和又是对彼此各自的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成了“既是糖又是水”的新的共同状态。

这个答案其实与形式逻辑做出的“非糖非水”的答案截然相反。

   

而天道辩证逻辑推理给出的答案是:既是糖又是水,亦非糖非水;从逻辑上说,是形式逻辑与人们传统对阴阳逻辑的狭隘理解的两者辩证统一关系。对这种辩证关系的确认,即是确认了东西方思维与文化之间互补为辩证关系整体的确认;然而,作为宇宙整体的一部分,这样的认识仍然是局限而未能圆满,并未能全面理解天道辩证逻辑的终极圆满状态。  

   

不仅如此,糖与水,本身也是人们所认定的一种偏执的假设中的概念。糖之前是由何而来,水之前又由何来?如是追究,从已有的量子物理层面获知,最后宇宙万物都可以推至光能量。宇宙万物一切在这里实现大转型大循环,一切物质正反冲和为光能量,光能量亦可以转化为各种物质形式,不仅如此,光能量具有阴阳矛盾功用,即具有粒子性可以通过能量的跃迁构成物质,又具有波动性,具有生命的灵性空性,与宇宙万物连接成一个巨大的信息磁场;故宇宙万物有灵,大至宇宙、星云、星河、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彗星,中至山脉、大海、江河、山林树木、动物,小至细胞、分子、原子、电子、光子等各种微观粒子,看从哪个层次去审视各种宇宙生命形式,去理解各种大小生命的功用,彼此互为独立又互为关联的辩证形式,如螺旋型层层包裹交织,又是共同构成了宇宙大生命本身;故宇宙至大亦至小,一切来自于此,一切归于此,数学表达就是0。0和一切阿拉伯数字之间的循环关系,即是佛家的色空循环关系。每个非0的阿拉伯数字,不管是无限大无限小、正数还是负数、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实数还是虚数,都是此岸世界色的表现,本质上具有0 的空性,也终将在宇宙循环中归于彼岸世界0;

如 此推理,宇宙万物皆为一体,互为和合转化而生而灭,而宇宙万物与一切知见都是“色的空”与“空的色”,也即《心经》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当心灵觉悟运行圆满,灵魂净化为高生命能量回归宇宙本源,直抵宇宙生命之光了,也即一即是万,万即是一(宇宙全息原理),心即是宇宙(理学原理),心即是佛(佛理),宇宙即是心,佛即是心,心无有分别而无心、无有挂碍而脱离生死、究竟清净无为矣。  

既然糖、水,只是人们自我假想的方便之法给予的命名,并不是事物本来的状貌而处于流变中,现代科学表明,糖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钻石。故天道辩证逻辑言:“亦非是糖是水,亦非非糖非水……”如是推理循环。

造成人们对中国人思维的狭隘理解所得的片面答案“即是糖又是水”,这是一种并未全然深切理解中国文化核心智慧“太极图”天道阴阳逻辑,未能在更高层次上来辩证看待东西方文化文明,亦未能辩证看待东西方思维形式上的辩证关系,对中国天道文化作为“宇宙总规律”怀有深刻的偏见与狭隘理解。以致先入为主将自身陷入一种可怕的误区中。

     检验中华太极图天道原理是不是真理,就是将之无限放大,融入到人类整体事物中去,也放诸整个运动着的宇宙事物中去,是否具有宽广的诠释与对宇宙事物的推演能力,是否可以得到自然与科学印证,是否可以提升宗教使之返璞归真回归生活,是否可以转化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各种事物互为割裂畸形陷入周期性恶性循环的状态,为支离破碎的世界文化创新出一种完整的符合宇宙自身运动规律基础上的世界文化与相应的全球乃及宇宙性普世价值。任何存在都在宇宙事物之间的因果辩证关系之中,任何存在都可以得到一以贯通的解释,这才是宇宙真理“最高与最低、无限与唯一”的圆满标准。

   

六、历史螺旋型运动中的递归与对称原则:破解李约瑟难题  

宇宙万物都是呈现着太极图展现的天道阴阳轮转原理,得到了微观与宏观的自然科学实证,人类文化作为大生命整体同样如此遵循着天道原理,驾驭着东西方两条螺旋型运动互为辩证关系的文化轨迹。

   

西方文艺复兴与近现代西欧高度发展的器物制度文明,正是在结束中世纪藩篱之后与东方中华文化文明的交媾才诞生的。“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提出,是因为李约瑟没有从人类文化大生命整体运用天道辩证逻辑来审视文化发展历史所致。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15卷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个难题不能破解,就不能理解为何21世纪是中华文化复兴结束百年文化自卑重振民族精神、领导人类文化文明大转型大提升的中华世纪。

   

当我们来考证传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总结科学研究时发现,科学总是遵循“太极图”天道阴阳螺旋型轮转原理在作功。

一般学者都知道,科学的创造性,在于发现人们经验思维所不能发现的隐蔽自然现象?譬如预设“空盒子”,科学就是遵照对称性、递归性等基本结构原则设计能装东西的“笼子”,新概念往往是这样创造出来:假设做了某个“盒子”能把一个观察到的现象装进去,根据对称性原则,就必然存在一个尚未观察到的相反现象装在另一个对应的“空盒子”里,这就是科学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基本粒子谱系无不遵循这种递归、对称原则。  

   

    而这个所谓的递归与对称原理,其实就是统一于“太极图”天道阴阳螺旋型轮转原理的经典阐释。阴阳即是矛盾的对应性,量子物理学完全证明所有的粒子,都有与其质量、寿命、自旋、同位旋相同,但电荷、重子数、轻子数、奇异数等量子数异号的粒子存在,称为该种粒子的反粒子。现在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几百种微观粒子都存在与自身相反的反粒子存在。  

   

   

螺旋型轮转即是递归性。自然科学从最早发现细胞乃至原子的时候,人们都以为这可能是宇宙中的最小粒子,后来逐渐发现了原子核与电子质子等,又开始定论这可能是宇宙的最小基本粒子了,再后来又发现了夸克等,接继又发现反粒子等。这种历史演进过程,不仅体现在元素周期律自身,也体现在人类的科学研究与历史的天体的宇宙自身演进中,其本身也是递归性,呈现阴阳矛盾辩证关系运行的螺旋型轨迹。(参见刘浩锋:《“太极图”天道的自然数学逻辑证明与中华文化复兴》,摘自《中华天道转轮:结束百年文化自卑复兴中华引领人类文明转型》,2011年1月29日)此两者合二为一不可分割。

   

由此可见,天道作为宇宙事物的总规律,在宇宙间各个层面上都展现了阴阳、正负也即矛盾辩证逻辑运行关系的普遍性原理。  

   

而如果人们不理解太极图天道阴阳轮转原理作为宇宙总规律,就不能理解真正理解中华文化自身。很多学者、教授正之于自身知识结构的片面与盲目乃至得出井底之蛙的见解,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钝说:“杨振宁从《易经》的角度来讨论,认为《易经》至少是阻碍中国科学发展的原因之一,这也可以说是对李约瑟问题的一个回应。” 认为“拿《易经》算卦,那显然是文化中的一种糟粕,《易经》里面的预测方法跟科学的逻辑概念显然相差甚远。”(《杨振宁称易经阻碍中国科学诞生众多专家回应》,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11月15日)  

   

   

这是典型的站在“西方文化之井”的言论。中国人不缺乏抽象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西方人也不缺乏如中国所具有的阴阳辩证思维能力,任何人与宇宙一切众生本身即包含有对一切真理的知见。西方近现代器物制度文明发达得益于形式逻辑本身也是辩证逻辑,不断构成矛盾循环;东方阴阳逻辑本身也同时包含有线性推理;形式逻辑运动沿着直线行驶,却在无形之中绕地球一圈回到起点衔接,看似化解矛盾的直线运动,却将矛盾扩大到更大层面构成了悖论,就是这样的一个大起大落消极平衡的运动过程。传统的阴阳逻辑即是以圆形运动做线性运动又构成更大的圆形运动,始终注意均衡运行,四平八稳;观彼此运动轨迹,最后都是呈现螺旋型运动,从人类历史演进与文化整体层面来审视,彼此组成一对互为辩证关联的双螺旋运动整体,实为世界文化之阴阳图。故老子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理即是太极图天道原理。而易经预测推理和形式科学的逻辑概念,不同层面上展现不同形式而已,彼此互为印证,本质上都是同一的天道原理。  

   

   

对于中华文明历史来说,每次文明与版图的扩张都是因为外来民族与文化的入侵之后在朝代更替的波浪推荡中前进。一切外族入侵最后只会被同化后实现复兴崛起。元朝后明代实现东方文艺复兴;清朝后至今21世纪,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融合一统,通过中华文化复兴思想建设领导世界文艺复兴,实现中国对外族的文化包容与创新世界文化形式、全球价值领导人类文化文明大提升大转型。而西方文化文明如果不转型提升,不来中国谦卑的学习中华天道智慧改变恶性循环的文化文明旧格局,必如古罗马一样迅速衰竭。

   

   

所谓中华世纪,就是彻底结束百年文化自卑,重塑民族尊严,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文化教化世界、领导世界、赢得世界的伟大世纪,就是中华民族实现真正伟大复兴,与世界人民的利益高度和谐一致,共同开辟世界和谐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纪;

   

   

恰如东西方两种思维文化所展现的只是在人类文化这一个更高层面彼此处于形式互补互为整体的辩证关系,而人类文化的高峰都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阴阳交媾作为根本的运动形式产生。那么,为何近现代中国未能发展出西欧文化文明呢?这正如西欧文化文明未能发展出如中华一样的心灵礼教文明一样,彼此处于自身相对独立的文化文明发展的历史惯性之中。  

   

   

如果说,明代中国处于中国历史以来发展的最高峰,自元灭宋后,实现了东方文艺复兴,完成了儒释道合流理学的系统构建与世界最大的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编撰,实现了国力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军事、科技、医药、造船、数学、冶炼等方面的大建树,雄踞世界第一;如果说明代中国实现了东方文艺复兴,随着郑和下西洋“和平”的将中国文化文明散播,东学西渐的文明过程,给西方输送了东方的文化精子,实现了东西文化阴阳交媾,直接刺激了西方文艺复兴与近现代科学的诞生发展。那么,百年至今的西学东渐,同样是以当时世界第一俗称“日不落”的英国,以坚船利炮的“武力”带来的西学东渐过程,给东方输送了西方的文化精子,一定会导致世界文艺复兴在东方中国发生。(参见刘浩锋:天道历史学)

   

   

而唯有东西方文化文明的交媾才能将内心所具有的各种思维能力引导出来,实现彼此的共同提升与均衡运行,创新更高层面统一的思维运动形式,创建真正的世界文化与全球价值。恰如阴阳交媾才会创造新生命一样,此天地万物生化之理。  

   

   

由于文化眼界与智慧境地的高低不同,国内学者陷入百年至今崇洋媚外的西学陷阱里面,科学院研究所、大学课堂与传媒出版片面推波助澜,盲目热衷套用西方学术范式与理论术语来肢解中华文化,否定中华文化,只会误己误人误国误民。在这样由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支配下的国民教育,尤其是大学以上教育,只会导致中华民族不断丧失之所以为中国的中国性,而彻底沦落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世界文明终将在西方文明恶性循环的互斗格局中走向毁灭。  

   

   

因此,现在开始,中国在科学研究上,就应该站立在人类文化整体层面上,从沿着西方科学家开辟出来片面停留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器物制度层面实现历史性方向大转型,迈向以天道辩证逻辑基础上的以心灵礼教文明拯治人心为本,与器物制度文明两者互为均衡辩证运行、标本兼治,实现天道宇宙法则指引人类不断走向光明道路的明灯,引导星际文明建设和谐宇宙秩序的北斗明星。  

   

   

当人们接受阴阳矛盾,处处遵循天道阴阳转轮辩证运行宇宙原理,实现各个层面的均衡运行,就一定在各个层面实现良性循环;人类社会与六道众生乃及宇宙世界,若要求得各个时空个体的、集体的、星际宇宙的和谐与各种生命形式的不断成长乃至获得与宇宙大生命圆融合一的大圆满境地,唯有领悟遵循天道宇宙总规律,将之融入到思维心灵运动与生活生产事业中,成为一种扎扎实实的品质品格。这是世界末法时期,各种宇宙间生命形式的灵魂获得大觉悟成就大生命大灵魂的不二途径;也是实现人类和谐世界天下大同的光明道路;更是维护宇宙天盘均衡运行的基础与保证。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8.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9.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10.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朝鲜领导落泪
  7.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