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医的高难度,所以骗子也特多;也因为中医太过于人性化,所以中医成不了“科学”主流;更因为中医太不“接轨”,所以中医难以创收,也快成了改革的靶子了……
中医是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
2008年09月14日 来源:《北京商报》
今后,中医医院的院名里将不得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祖传”或者暗示诊疗效果的字眼,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给出的明确意见。
近几年,拯救中医或者说规范中医似乎愈发成了个精细活——事儿碎且多。从叫停中医搁药店“坐堂”而后又宣布恢复,到推广小包装中草药以防配汤药师傅“手抓戥称”的没准头,再到现在要对医院院名里“疑难杂症”、“祖传名医”之类的来个大扫除。事儿做的不少,真能改变中医尴尬处境的却不多。
这就好比孙悟空给压在五行山下,唐僧吭哧吭哧地爬到山顶想把佛祖那张镇山的帖子揭了,可到了山顶一看,脑袋嗡地一声:满山头白花花贴着条,全是些小广告,内容包括招聘、办证、租房、专治疑难杂症等等,这层层叠叠、杂七杂八的条子揭来揭去揭了一摞——确实改善观瞻了许多,可就是没找到、或者找到了也不去碰佛祖那张要命的“唵、嘛、呢、叭、咪、吽”。
那么,为什么这些年我们总是热衷于做些零敲碎打揭小广告的活,对那张关键的帖子基本没碰?这要看那张镇山的帖子上写的是什么:和当前医疗体系赢利模式的大背景不合——于是乎中医说要受保护,实则备受冷落。
记得前几天国务院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就有人指出医改的核心所在:问题的关键是现在的医疗体系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药为本、以机器为本——医术医德不值钱,药品和器械才值钱,才是医疗体系巨额利润的源泉。在这种利益格局中,别说患者,就是医生也是昂贵药片和医疗器械的打工仔。医生改行卖药、卖医疗器材;开药不选对的只选贵的开;稍微头疼脑热就能让你把全身照来照去检查个遍——如是种种都不罕见。
这么一来,别说大量庸医根本就不屑再望闻问切地“找麻烦”,巴不得直接变身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推销员——这时候还往往举着“疑难病”、“专治”、“祖传”之类的招牌,愈发淘空了人们对中医的信任感。就是那些有真本事的中医、在中医擅长的领域,也未必愿意把自家本领拿出来。
有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中医院治疗骨折采用手术的只占15%至20%,其余全部为中医接骨。而今天,即使是在中医骨伤科基地,采用西医手术的也超过85%。原因很简单,按当前医疗收费标准,西医手术操作的费用是中医接骨的10倍。这么大利益落差,谁肯再去搞中医的临床钻研、谁肯再去继承中医的“祖传”、谁肯再去找出中医技术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法子来?不要说搁全社会来算,就是在中医院,用中药和中医手法的特色也在急剧变淡——几乎不用热衷取消中医的专家们把它赶下台。
所以说,如果医改不把以药为本、以机器为本的利益格局彻底改一改,那中医永远会压在山下爬不出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