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医药

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名医之子谈中医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院士谈中医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图为1956年郭纪生的父亲郭克明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提起中医药,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仁堂。其实在几十年前,在石门(石家庄旧称)有一家郭氏创办的几于同仁堂齐名的一块中医金字招牌——碧云堂,可以说在老辈的石门人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近期开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河北站活动中,记者有幸相识郭氏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欧洲科学院院士、河北省首届名中医郭纪生老先生。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郭老阐述了他认为的现今中医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1. 学了不会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出现了较大问题

   

  

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们可以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在临床实践学习方面很多中医学的学生经过实习期后完全被西化。前些年,卫生局要招两个中医方面的人才,我参与了对入围九名学生的考察,让他们开一个治疗气管炎的中医方子,但这九名学生中,竟然没有一个人会开此方。伤心之余,我思索这并非完全是学生的原因。  

对于大学科班出身的中医学子们来说,临床实习、见习其实是非常关键的,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要靠临床得到验证,应该有好的老师,有丰富中医临床经验的老师来带领他们逐步去体会中医辨证的过程,积累用药的经验,观察总结疗效,这样才能使学生们逐渐对中医有所体验,同时树立信心,加深对中药治疗的认识。这是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医生的第一步。而现在恰恰是这一步出了问题。学中医的学生在实习中没有机会用辨证,没有机会开中药,甚至带教的老师也是动辄就核磁、CT,治疗方案就是输液,根本涉及不到中医的诊疗过程。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那学生们不懂号脉,不懂辨证,不会开中药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自然只会说西医的话,办西医的事,只不过顶着个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的名分罢了。如此一来,学中医的不用中医,不懂中医,对中医自然就没有信心可言,最后只得弃置不用,学到的知识也就荒废了。长久以往,何谈继承,何谈发扬,中医的技术谁来传承?对于中医长远的发展将是非常可怕的。  

 所幸,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近些年国家对中医文化的保护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0年开始组织实施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将传统中医药于民间传承延续的“师带徒”模式纳入政府医疗体系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采用“师带徒”方式进行临床指导。我作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也参与了此项工作。  

    中医事业的传承、发展说到底要靠自身的奋斗,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当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更多有学识、有才华、真正热爱中医文化的人参与中医的研究,只有参与研究的人多了,中医才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2.对待中医需要国家政策上的帮扶、资金上的支持相关法律方面的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考验。从近下的“中医针灸”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等举措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是重视中医的保护与发展的。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做好配套的政策制定,从利于中医发展、支持中医发展的角度去制定政策,加大对中医研究资金方面的支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工作细化,可操作。  

    郭老认为,“医药分家”的呼声或许有助于综合医院的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药费用,扭转目前部分医院“以药养医”的现状,但对于中医来说,中医大夫明医理的同时,必须懂得中药的炮制配比,以便对症下方抓药,对中医来说,中医药不宜分家。  

    丸、散、膏、丹等中药剂型的几种主要剂型,不同剂型也有各自适用的范围,目前国家对于中药丸、散、膏、丹的炮制限制还是比较严格的。从规范药品生产,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角度来说,加强法律监管是完全正确的,但这里面也有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果完全禁止中医医生个人炮制药物,那么很可能在客观上会造成中药剂型越来越单一,品种逐渐在减少,很多散剂、丹剂、膏剂将逐渐退出市场,不再得以保存——事实上,这样的事例已经存在了,患者可选择的中医治疗方案也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单一,这对于中医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此外,还可能会使得一部分名医的秘方失传,秘方失传好比覆水难收,是非常可惜而又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能否设想,用更加智慧的管理方法,能够在法律规范、标准统一和保护中医中药多样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达到一种新的和谐呢?

   

  

3.中医的发展应与当代得先进哲学结合  

     

    中医理论的形成,不仅是以春秋战国时医家们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当时的自然哲学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阴阳五行学说被引入医学理论中,《黄帝内经》的著成,使得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基础,光有阴阳五行学说是不够的。当代的中医应充分吸收当代先进的哲学思想,用唯物辩证法去完善、发展中医学。  

对待中医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但完全抛弃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是不行的。  

  

4.什么医学是科学的?能为老百姓治好病的就是科学的!

   

  

     作为中国人就应该深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自己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中医作为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是应该大力弘扬的。  

    当前,中医药已成为各国民众选择医疗保健的手段之一。许多国家承认中医药的法律地位,部分国家建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管理机构;有些国家还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鼓励广大患者使用中医药。   

     有些学者、官员提出的中医是伪科学,应当让其自生自灭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是极其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何为科学?我看能为老百姓治好病的就是科学!目前,自然界、医学界有很多现象以现有的科技水平都无法解释的很清楚,但正是这些众多的未知才促使着科学不停地向前发展。  

     

附简介:

   

郭纪生(资料图)

  

  

  

     郭纪生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郭克明曾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辉煌成就,获得卫生部甲等奖,并于1956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郭纪生是一位具有五十多年临床经验的“实战型”中医专家,他重视脏腑学说,擅长治疗各类脏腑疾病,并且提出了“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调理脏腑,补泻兼施”的学术思想。现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欧洲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为什么反不得?
  3. 为什么总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对立面?
  4. 刘继明|随想录(20)
  5. 吃饱了才会有道德吗?
  6. 美化军阀是严重错误,整改批判应一视同仁
  7. 孙锡良 | 圆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状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从‘10块’到‘400块’:新农合背后的沉重与希望——请对农民好一点
  10. 子午:请珍惜我们的社会主义传统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5.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9. 掩耳盗铃及其他
  10. 小岗村分田单干“合同书”之谜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红色旅游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