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入朝前,美方不顾中方强调的和平立场,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犯。在遭遇了志愿军的两次战役、被打回“三八线”以南后,美国人又重提“和平”:1950年12月,授意联合国通过“先停战,后谈判”的决议案。
这一决议不利于正在胜利进军的中朝,事实也证明美方就是借和谈而备战反扑。提案通过第二天,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把美军从250万增加到390万,在一年之内把飞机、坦克的生产能力提高5倍与4倍以上。
由于早有预料,为争取掌握谈判桌上主动权,中方主动发动第三次战役。第四次、第五次的“拉锯战”使双方对峙在三八线南北两侧。
战场交困使杜鲁门想要停战谋和了。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直言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价值还不如付出的代价
。
1951年7月10日,双方谈判在开城开始。战争的另一种形式在谈判桌上启动了。
1951年,金日成来到北京同毛泽东商定谈判的指导方针。【详细】
美国人并不是真的想和平解决问题,这从一开始他们的傲慢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7月8日,双方联络官首次会晤,美方联络官无视外交礼节,直入会场,以胜利者姿态坐在朝南位置上。因为按东方传统习惯,面南而坐者为尊者或胜利者。
谈判过程中,美方屡屡无事生非。7月11日,美方提出新闻记者采访问题,双方未达成协议。于是,12日,有“联军”记者的车队因遭警卫人员阻拦而借机发难,拒绝谈判。13日,李奇微提出恢复谈判。接着,美方又借警卫人员误入会场区,以不安全之名中断谈判。
美方还制造一系列破坏谈判的武力事件:8月19日,中方警卫排长姚庆祥在开城中立区巡逻时遭美方武装人员袭击身亡;9月10日美机侵入中立区进行扫射;中朝代表团驻地与车队连遭美机轰炸扫射……
1952年5月22日,哈里逊接替乔埃成为联合国方停战谈判首席代表,拉开了美方逃会的序幕。
6月7日,哈里逊提议休会3天。6月17日第二次逃会,27日第三次逃会。
7月13日以后,美方连续单方面宣布休会7天,“逃会”第一次升级。9月28日,美方又单方面宣布休会10天,“逃会”再次升级。【详细】
停战谈判的核心问题是停战划界问题。军事分界线的谈判历时4个月,从谈判桌打到战场,再回到谈判桌。
一开始,美方不但坚决拒绝中朝方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线,而且要求把分界线划在中朝大后方,划去中朝阵地以北共计1.2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理由是著名的 海空优势地面补偿论
——“联合国军”是陆海空参战,空中海上占有绝对优势,在三八线上停战显不出优势,所以地面上要中朝后撤以示公平。
美方代表霍治振振有词:战争进行时,平衡是有的,一旦停战,平衡就失去了,因而我方要求你方地面部队撤退一点,以恢复平衡。
中朝代表解方回答:既然你们说你方海空军强,我们说我方陆军强,我们是否可作这样的设想:在停战时,只让双方数目相等的陆军停火,而我方多余的陆军不停火,你方的海军也不停止行动,这样好不好?
解方的回答引起在场人员的哄笑。霍治也搭讪地笑了。
8月10日,美方首席代表乔埃提出:将‘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的考虑和讨论到此终结。
中朝首席代表南日立即反驳,乔埃听后默然置之,会场一片寂静。
乔埃和他的助手们一个个或抽烟,或在纸上胡乱涂抹,或抬头直盯着中朝代表。中朝代表尽管非常愤怒,但却冷静沉着。
静坐将近1小时,参谋席上的柴成文按预先方案,离开会场向李克农作汇报。李克农指示:就这样“坐”下去。柴成文回到会场后,在纸条上写下“坐下去”三个字传给中朝代表。
这场“静坐”一直僵持了132分钟。最后,乔埃终于开口说话:我建议休会,明天上午10时继续开会。
【详细】
海空优势补偿论
被批驳后,美方又不同意中朝“就地停战”的新建议,提出如果30天里未签署停战协定,双方确定彼时的接触线为临时分界线。
这意味着,美国人要发动战场上“飞机大炮的辩论”了!
8月18日,李奇微下令发动夏季攻势,停战谈判被迫中断。
中朝早有准备。毛泽东早在7日就指出谈判需经战斗胜利配合,并须做破裂之军事准备……谈判需政治攻势,特别是战斗胜利相配合才更为有利。
经过1个月的战斗,中朝军队粉碎了“联合国军”的进攻,歼敌7.8万余人。
9月20日,又吃了败仗的杜鲁门称,美国愿尽一切努力促使朝鲜冲突获得和平解决
。 23日,李奇微致函金、彭,一面说拖延谈判的责任在中朝,颠倒是非,一面提出复会。【详细】
10月25日,停止63天的停战谈判在板门店复会。美方不再提“补偿论”,并同意以双方军队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各后撤2公里。
但马上,美方又重提停战后要限制朝鲜修建机场。美方代表滕纳说:如果你们期望我会把我方提案的那一部分取消,那么你们就会在这个桌前坐到老。
11月27日夜,李克农传达毛泽东对谈判的指示精神:原则要坚持,策略要灵活。只要涉及到朝鲜人民的主权问题,我们决不让步!
解方回敬滕纳:坐到老也可以,必须拿掉。
他指明这个问题是美国企图干涉朝鲜内政。
美方这时又假惺惺地谈起“中美友谊”来。中方则用美国霸占台湾、轰炸安东等一系列事实对其进行了批驳。就这样,一方坚持,一方反对,直到最后。
1951年8月中旬,志愿军谈判代表团李克农、邓华、解方、乔冠华对美方关于军事分界线的意图进行了分析,认为要对方接受‘三八线’的方案是不可能的。……估计对方最后的盘子就是老实的就地停战加上若干不大的调整
。
美方在“三八线”以北较中朝方在“三八线”以南占阵地略多。对方所占主要是山区,于军事上有利而没有经济价值,而中朝方所占为平原,遭战争破坏较 小,经济上有利。军事上中朝方在“三八线”以北有阵地可守,在“三八线”以南可威胁汉城,也没有什么不利。所以,无论是在“三八线”还是就地停战,只是个 说法问题。【详细】
1949年8月12日订立的《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规定:
实际战事停止后,战俘应即予释放并遣返,不得迟延。
(第一百一十八条)战俘在任何时候须受人道之待遇。
(第十三条)
在这两个问题上,是谁不懂日内瓦公约?
1951年12月11日,战俘问题谈判开始,中朝根据日内瓦公约和国际惯例,在战争结束后全部遣返战俘的原则等五条意见提供讨论。美方则连抛怪论:
“一对一”交换战俘——当时双方战俘人数存在悬殊:美方俘13.3万人,而中朝方面俘11559人。美方代表利比于是提出希望适当而公平的交换俘虏
。 这一要求明显违背日内瓦公约原则,当即受到中朝方批驳和国际舆论谴责。
“自愿遣返”——美方要将战俘分为自愿遣返
和拒绝遣返
两类。而所谓战俘不愿遣返
、不要回家
,是美方早已派出的大批特务混杂在战俘中,利用战俘被迫刺上背叛祖国字样或盖上拒绝遣返血书指印后所产生的耻辱、顾虑等心理失常的结果。这些做法被志愿军战俘在战俘营的多次暴力抵抗所揭露。【详细】
1953年4月20日,板门店交换病伤战俘的场景侧面展现了双方各是如何对待战俘:
“一群美国记者蜂拥而上,在抢拍‘美国优待俘虏’、‘礼品丰富、满载而归’的镜头。不料,我们的战俘伤病人员下车后,都立即脱掉敌人发给的军服,并把所有敌人发的东西都统统地扔在敌人面前。”
此刻,满载美方归俘的救护车,也向敌人方向驶去。美方归俘一律穿着我军赠送的蓝色工作服,满面含笑,从敞开的车窗内探出身来,向我们遣送的工作人员,频频招手,高喊‘再见’!
(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实录)
美方“保护战俘”了吗? 1952年初,美国合众社发自巨济岛第一战俘营的电讯说:该集中营中心变成了一个恐怖之岛
,暴乱、酷刑、暗杀交织成俘虏日常生活中的一幅恐怖的图景
。【详细】
相反,外国记者、中立国成员到过志愿军管理的碧潼战俘营调查,其收容有13个国家的战俘,除了供应必须的物质生活,宗教活动、锻炼身体的体育设施,都按各国战俘的爱好,有比较完善的设备。
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活动——1952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碧潼战俘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次“奥运会”。大幅的标语——运动会是通向友谊之路
和和平,是所有人的目标
异常醒目显眼。图为参赛队员方阵入场。
1952年5月7日,巨济岛第76号战俘营的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扣留了美军战俘营长官杜德,要求:停止强迫写抗议血书、大规模屠杀、使用细菌弹,停止所谓自愿遣返……美国因此事件大丢脸面,为了报复,克拉克任命新的战俘营长官,在杜德释放后,对76号战俘营进行了大规模屠杀……【详细】
1952年10月8日,美方继续在战俘数字上玩弄花样,最后宣布无限期休会。这意味着新的军事行动。
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一面喊“和平”,一面制定包括在技术上使用原子弹
、轰炸鸭绿江那边基地
、同时在北朝鲜两侧海岸进行两栖登陆
在内的艾森豪威尔攻势计划
。
12月4日,毛泽东在邓华的报告上批语道:应肯定敌以五至七个师在汉川、鸭绿江线大举登陆,并在我后(方)空降,时间应准备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
他还交代,要做好新的战争准备,在这个节骨眼上迎击敌人的作战行动,力争“有备无患”。
1953年3、4月间,志愿军的兵力达到20个军,180万人,地面炮兵和坦克部队入朝加强纵深和海岸防御火力,铁道兵入朝抢修铁路,加强了空军、海军训练,全力支援朝鲜反登陆作战的准备。
盼着计划顺利展开的艾森豪威尔接到克拉克的电报,发现中共军扩大了海岸防御的纵深阵地,差不多每个山头都筑成了环形工事
,我们的登陆计划恐怕难以完成
。
艾森豪威尔随即对两栖登陆计划可能引起人力、财力的巨大压力和时间上的拖延感到忧心忡忡。怎么办?正如毛泽东分析:面孔已经板起,要就此转弯,尚非其时,特别是他的‘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政策行得通与否,还要看看。
同时,艾森豪威尔又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借国际红十字会通过的一项倡议病伤战俘在停战以前先行交换的决议,克拉克放出恢复会晤的信号,提议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病伤战俘
。
毛泽东对此这样分析:鉴于美国在联大尚未死心,对战场也未完全绝望,如果我们正式在板门店通知美方无条件复会,美国态度将是拒绝的居多……结论是一动不如一静,让现状拖下去……
。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去世。苏联对朝鲜战争政策有了新的调整。
一个月过去了,美国没有再玩新花样。1953年4月26日,双方代表这才回到板门店谈判桌前。
一心要破坏和平谈判的李承晚对美国心怀不满。4月24日,他声明,如果签订容许中共军驻留北朝鲜的停战协定,他将脱离“联军”,单干、北进。艾森豪威尔没有理睬他。
6月8日达成战俘遣返协议后,李承晚又跳出来喊“就地释放”“自愿遣返”。美韩方又有组织地在联军第五、六、七、九号战俘营制造所谓“战俘越营”事件。以此为名,先后将27000多人民军战俘编入南朝鲜的武装部队中去。
中朝方在停战谈判很可能被破坏活动拖延的背景下展开第三次夏季反击战——“金城反击战”。金城反击战从7月13日21时开始一小时内即全线突破。两周内共击敌反冲击千余次,歼敌5余万人。“首都师”、“白虎团”都在被歼之列。
经此一役,美韩最终无可奈何地接受停战签字,从而结束了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和二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艾森豪威尔是怎样实施军事计划,又能开脱美国参战责任呢?
一曰让亚洲人打亚洲人
,利用李承晚反对停战谈判帮他扩建部队,将人民军战俘补到李军中去;再是撤销台湾中立化,放蒋介石出笼
,以朝鲜为跳板反攻中国东北。
二曰实施三齿耙捕龙的战略对付中国
。即一根齿从朝鲜出来,另一根齿从台湾出来,第三根齿从印度支那出来。【详细】
早在1950年志愿军刚入朝,毛泽东就预见到这种局面。他对周世钊说:它(美帝)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以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方面向我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详细】
1951年7月9日,谈判还未开始,毛泽东就指出:我前方部队,必须鼓励士气,继续英勇作战,千万不可有丝毫的松懈,不要作此次可以和下来的打算,而应作此次和不下来、还须继续打、还须给敌人以大量的消耗和歼灭,然后才能和下来的打算。只有我们作了此种打算,才于争取最后胜利有益处,否则是没有益处的。
谈判桌上得不到,战场就要打;战场上得不到,才回到谈判桌上谈。这是美国帝国主义本性的体现。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中朝才最终赢得这场“拉锯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