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何以三次赋诗称赞黄公略?
新华网 2011年06月13日 08:45:04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纵览》
黄公略
黄公略,中华人民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1898年1月生,湖南省湘乡县人,黄埔军校高级班学生。早年投入湘军,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是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此后历任红五军副军长、红六军军长、红三军军长。在创建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中,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声名显赫,威震四方,1930年至1931年短短一年时间里,毛泽东曾三次赋诗称赞黄公略。
“偏师借重黄公略”
1928年7月,黄公略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组建了红五军。
10月,红五军军委和湘鄂赣特委决定,红五军一分为二,二纵队由黄公略率领,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担负保卫湘鄂赣苏区的任务。其主力和军直属队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会合。
彭德怀、腾代远率红五军主力转移之后,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黄公略所属的红军部队,妄图全歼黄公略部,形势十分严峻。黄公略就地发动群众,在平(江)、浏(阳)边界开展游击战,与敌周旋。当年秋,黄公略将平江、浏阳的游击队编入第二纵队。
10月上旬,黄公略率二纵越过平浏边界的天子岗,进入浏阳仁和洞一带,袭击了当地的反动武装,处决了一大批罪大恶极的大土豪和国民党贪官污吏,并开仓把没收的粮食和钱财分给贫苦农民,在这里建立了小块根据地。接着,黄公略决定攻打湘赣要道上的沿溪桥,拔掉湘系军阀何键派驻这里的侯鹏飞的一个加强连。侯鹏飞,是何键部下的一名干将(后提升为师长),此人狡猾凶残,残酷杀害了不少革命同志和无辜群众,老百姓都称他为“猴子”,因而黄公略部队一到,广大群众就迫切要求消灭这只“猴子”,收复沿溪桥。
11月15日凌晨,黄公略率二纵兵分三路前往沿溪桥,一路从马江口直捣侯鹏飞居住的肖家祠;一路为右翼,从磨盘岭、油榨坝直取桥西万寿宫,截住敌人逃往三口、古港的去路;一路为左翼,从石灰嘴横过大河塅,到达纸坊、洞子冲一线,阻截敌人向永和逃窜的去路。
二纵兵临城下,侯鹏飞还在梦中,四周枪声一响,被惊醒的他便知大事不妙,立即化装从后门逃遁了,其他敌人立即乱作一团,有的当场被缴械,有的摸枪企图顽抗,有的爬上屋顶。战斗不到一小时就结束了,敌人大部被歼,并缴枪30余支,子弹2担。
黄公略率领的二纵首战告捷,当即成立了浏阳县第一区苏维埃政府,开展了土地改革,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随着苏区的扩大,国民党对平浏地区的“围剿”越来越疯狂,在“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漏网一个”的反动口号下,不少苏区成为一片火海,许多群众惨遭杀害。敌人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对转移到山上的二纵进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部队的粮食、食盐异常困难。黄公略在战斗中开展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队以山为家,住山棚,吃野菜,紧紧依靠群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与敌周旋,时而集中,时而分散;时而活动,时而隐蔽。分散时,采取昼伏夜击、敌合我散、敌进我退、声东击西、神出鬼没,不断打击敌人;必要时,则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军一部或给敌人以重创。为了摆脱追敌,黄公略领着部队专拣险路、河沟走,草地行军或遇到交叉路口,就将被踩倒的草拔掉,冬天落雪,就倒穿鞋,留下相反的脚印。由于黄公略的正确指挥,游击队不但没被敌人消灭,反而一天天壮大,至1929年4月,部队由1个纵队发展到3个纵队,并先后取得了毛四、鲁家湾、老乌渡等暴动的胜利,消灭了当地的反动驻军和挨户团,缴获了敌人一批枪支弹药,改善了红军的装备,扩大了革命力量,保卫和扩大了湘鄂赣边区根据地。
黄公略善于总结经验,通过一年的游击作战,他将化整为零、昼夜伏击、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等游击作战方式从理论上进行升华,写成了一本《游击战术》的小册子。这是红军第一本游击战术理论专著,开创了游击战争及人民战争理论的先河,为根据地的游击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1929年8月,黄公略与转战回来的彭德怀、腾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主力会合,黄公略被提升为红五军副军长,并被选为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
1930年1月,以江西红军独立第二、三、四、五团为主力,与赣西工农游击第二大队和湘赣苏区部分地方武装合编成工农红军第六军,黄公略调任该军军长,陈毅为政委。
红六军刚刚成立,便一举攻下了吉水县城。1930年2月初,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由闽西来到赣西南,于2月6日至9日在吉安陂头由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红五、红六军军委,赣西、湘赣边、赣南特委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决定将赣西、湘赣边、赣南3个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决定将红四军前委扩大为红四、五、六军及赣西南、闽西、东江地区的总前委,统一领导赣西南的斗争,毛泽东为书记,朱德、曾三为常委,彭德怀、黄公略为候补常委,并通过了“二七”土地法,决定通过开展分田运动掀起土地革命新高潮。
会后,黄公略率红六军到达吉安的富田、东固一带与红四军会合。此时,驻扎在吉安、吉水的国民党唐云山独立十五旅奉蒋介石命令,正准备进攻东固革命根据地。得知这一消息后,毛泽东当即与彭德怀、黄公略部署了攻打唐云山旅的战斗。2月24日,战斗分头打响,红四军前往施家边攻打唐云山旅部,黄公略率红六军经小岭、富滩进攻赤家岭之敌。双方激战一天,红四、红六军全歼号称“铁军”的唐云山旅部1600余人,缴枪2000余支,给敌人以重创,保卫了根据地。
全歼唐云山旅战斗的胜利,使黄公略的游击战争理论和军事指挥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他从多次战斗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红军面对人数多、装备好的强大敌人,之所以能打胜仗,一是靠广大指战员的高度觉悟和牺牲精神;二是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他十分重视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群众的发动工作。当时,部队供给十分困难,黄公略和战士同甘共苦,寒冬腊月,他仍穿着单衣单裤和自己打的草鞋,因而深深感动了旧军队人员和新入伍的战士。他特别强调部队要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和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的工作,帮助群众开展“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运动。为了让群众更加了解红军的宗旨和政策,号召群众参加革命,他亲自起草了署名为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陈毅的《红军第六军司令部布告》,鲜明提出:“实行武装游击,肃清地主豪绅,推翻反动统治,实行工农专政。”1930年7月,红六军改称为红三军,黄公略仍任军长。随后,红三军与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参加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由于黄公略屡建奇功,声望不断提高,国民党、蒋介石常常把他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中央苏区军事首领的名字连在一起,以“朱毛彭黄”指代红军。
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赣西南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分兵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至1930年底,赣西南34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红色区域扩大到由广东南雄至江西永新,自寻乌到峡江,纵200公里,横150公里,有党员3万余人、赤色群众400余万,由原来零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成为有统一领导、连成一片的大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甚为称赞,挥笔写下《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一词,其中用“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两句,高度评价了黄公略的这段历史。
“前头捉了张辉瓒”
1930年10月,蒋、阎、冯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调集7个师、10万人的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大“围剿”,国民党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任总司令,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任总指挥。
当时,鲁涤平指挥的几个师的总态势是:最西面是罗霖的七十七师,位于赣江以西的吉安;最东面是刘和鼎的五十六师,位于福建的建宁,中间相距400公里。在这400公里之内,右边是张辉瓒的十八师、谭道源的五十师和公秉蕃的二十八师,左边是毛炳文的第八师和许克祥的二十四师。在这几个师长中,张辉瓒最得蒋介石和鲁涤平的宠信,他出生于湖南,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又到德国考察过军事,还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因反共坚决,深得蒋介石赏识。他当上“围剿”总指挥后,更是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疯狂叫嚣:“杀朱拔毛!”“要剃光朱毛的头!”“要血洗红色根据地。”
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依靠根据地的有利地形,作出了“诱敌深入”的决策,把敌人引到根据地的腹地,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红军主力秘密转移到黄陂的君埠、汉下、上下固一带隐蔽集结。
12月28日,张辉瓒率领号称“铁军师”的第十八师气势汹汹向龙冈挺进,准备进犯离龙冈30多里的君埠。毛泽东、朱德得知这一敌情后,当机立断,决定在龙冈全歼张辉瓒师。当晚,毛泽东、朱德率主力急行军,抢在张辉瓒师先占领了君埠。并于29日作出具体部署,第一路,由红三军从东和东北面,即从敌人正面向龙冈挺进;第二路,由红十二军从西南向龙冈攻击;第三路,由红四军向龙冈附近的端儿铺、张家丰一线前进;第四路,由红三十五师由西南而转北,迂回到敌后,牵制增援的敌人。
会后,朱德迅速赶至红三军军部,对黄公略说:“张辉瓒这个最反动的家伙来了,总前委决定,由你们红三军担任正面进攻。”而此时,黄公略手上只有红七师一个团的兵力,要死死顶住敌人6个团的攻击,任务无疑非常艰巨。可黄公略没有犹豫,当即接受了命令。
12月30日零时,龙冈周围的崇山峻峰,笼罩在蒙蒙细雾之中,各路红军按照毛泽东、朱德的命令,在云雾的掩护下,踏着泥泞湿滑的山间羊肠小道,静悄悄地向龙冈挺进。
龙冈,东邻君埠,北靠上固,南与兴国相连,西与吉安交界,四周是海拔350多米的万功山,地势险要,山路崎岖。
黄公略率领红三军急速行军,拂晓前赶至王竹峰,在万功山一带进行埋伏,准备正面迎敌,诱敌深入。
敌军经过两天的行军,官兵们走得腰酸背痛,饿得头晕眼花,进入龙冈,看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粒粮食,全师官兵人心惶惶。等先头部队戴岳率领的五十二旅进入王竹峰时,黄公略一声令下,红军全军勇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敌阵,枪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连成一片,不到一个小时,戴岳的两个营便被消灭得干干净净。戴岳急得拿起电话筒,向张辉瓒求救。此时正睡在被窝里的张辉瓒被紧急的电话铃惊醒,他一看手表,时间正指在4点55分,窗外一片漆黑。他若无其事地回答说:“红军主力还远在黄陂、小布地区,即使是天兵天将,也不可能这么神速抵达龙冈,你们遭遇的肯定是小股游击队,你给我顶住。”戴岳气急败坏地对着电话筒喊道:是红军主力,请火速派兵增援。听戴岳这么一说,张辉瓒才如梦初醒,方知红军主力已到龙冈,便慌忙通知在东固的五十二旅一个团前往增援。此时,红三军、红四军正张开口袋,等待张辉瓒的援军往里钻。敌军增援团淋着毛毛细雨,饿着肚子,慢吞吞地向王竹峰蠕动。突然间,万功山四周响起“嗒嗒嗒”的机枪声,“轰隆隆”的爆炸声和“缴枪不杀”的喝令声,敌军没来得及反应,便被打得鬼哭狼嚎,喊娘叫爷。只一顿饭功夫,除戴岳只身逃命外,他的整个旅和一个增援团,便被全部消灭。红军愈战愈勇,战士们高呼:“活捉张辉瓒。”
天亮后,红军总攻开始,各路红军像猛虎下山,从四面八方向龙岗扑来。张辉瓒听到响彻山谷的枪炮声、喊杀声,慌忙拿起电话筒向鲁涤平和临近的公秉藩告急,要求鲁涤平派空军支援。可远水救不了近火。此时,红三、红四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杀进了龙冈镇。敌军兵败如山倒,纷纷缴械投降,五十二旅副旅长洪汉杰、团长朱先志被击毙,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被俘。随后,黄公略迅速率部直捣十八师师部,活捉了十八师代参谋长周维黄、一○四团团长李月峰、特务连连长张达泉,生俘了张辉瓒警卫营全部官兵和报务人员。
龙冈战役结束,红军共歼敌9000余人,还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
整个龙冈战役,黄公略率领的三军始终担负正面进攻,黄公略也始终在前线指挥,子弹不停地从他身边穿过,他全然不顾,为红军合围,夺取战斗胜利立下了首功,他率领的红三军歼敌人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毛泽东又是大加称赞,豪情满怀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著名诗篇:“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飞将军自重霄入”
1931年4月,蒋介石又纠集2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其兵力比第一次“围剿”多出一倍,西起赣江,东至福建建宁,绵延300多公里。总司令何应钦采取“齐头并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堡垒战术,把兵力推进到富田、广昌、建宁一线,而当时红一方面军的3个军只有3万余人,处于绝对劣势。
面对这严峻的形势,采取何种战略方针来对付敌人的“围剿”,中央苏区中央局出现了几种不同意见,而且争论非常激烈。一种意见认为,敌我兵力悬殊,3万对20万,应当分兵退敌,只有分兵才可以使敌人包围落空,转移目标;第二种意见则认为,应以红军主力将敌军引出根据地,甚至可以转移到四川建立根据地。毛泽东力排众议,主张坚持诱敌深入的方针,红军先往根据地腹部退却,在退却中再寻找敌人弱点,集中优势兵力给予毁灭性打击。
在中央局的讨论中,毛泽东的主张只有朱德表示赞同。毛泽东建议扩大讨论范围,听取各军军长、政委的意见。在随后召开的扩大中央局会议上,毛泽东的主张首先得到了黄公略的支持,他说:龙冈战役能够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就足以证明毛泽东同志“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今天要对付强大的敌人,仍然应该采取这一方针。与会的林彪、罗荣桓、罗炳辉等人也表示支持毛泽东的建议。经过激烈讨论,中央局决定采用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方针。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从4月下旬开始,秘密集结于东固地区等待时机。东固是中央苏区最早建立的一块根据地,位于中央苏区腹区,地处吉安、兴国、宁都、万安等5县的接界处。而且距5个县的县城都只有五六十公里,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只有5条崎岖的羊肠小道通往外界,是个隐蔽兵力的绝佳之地,敌人进得来,就出不去。
5月14日,国民党公秉藩第二十八师浩浩荡荡向富田挺进,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自觉不可一世,忘乎所以,在与师部留守处进行联络时,竟公然使用明码通知:“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去东固。”红军总部截获公秉藩师这一消息后,随即报告了红军总部首长。
毛泽东当即决定,红军主力从国民党郭华宗师和蔡廷锴师之间的空隙中秘密西进,钻过“牛角尖”,采取两侧包抄的方式,攻击其背后。他向黄公略、彭德怀、林彪部署了任务:“黄公略率红三军、林彪率红四军负责正面攻击,彭德怀的军团全部用来打包抄,进行腹背夹击,然后一举歼灭公秉藩师。”
从东固到富田相隔20公里,只有两条大路相通,中间要经过一段险峻的隘路。5月15日午夜,红军各军按照毛泽东指令快速前进。此时,毛泽东还在思考,他想,担负中路阻击任务的红三军是发起总攻打响第一枪的先头部队,如果红三军能找到一条更近的路线,提前赶到中洞,胜利就更有把握。
当日凌晨,毛泽东火速赶到红三军军部,黄公略见毛泽东这么早赶来,必有重要任务,便随即问道:“总政委还有什么交代?”毛泽东说:“昨晚我一直在琢磨,从东固到中洞是否只有两条路?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更近的路,如果有,我们就可以提前赶到南侧山岭进行埋伏。”黄公略回答说:“我们不妨去请教一下当地的老猎户、老药农、老驮商。”毛泽东十分同意。当即,黄公略陪同毛泽东找到了一位老猎户,老猎户果然说出了一条通往中洞的山间险道。毛泽东、黄公略欣喜若狂,随即决定改变原定行军路线,请老猎户带路直插中洞。红三军将士在黄公略率领下,过峻岭,爬悬崖,很快到达预定地点布下埋伏。
5月16日凌晨,公秉藩师从富田出发,向东固挺进。全师刚过中洞,突然随着一声炮响,数千颗手榴弹从天而降,轻重机枪和步枪交叉猛击,将公秉藩师紧紧围住。黄公略一声呐喊“冲啊!”上万名红军战士跳出密林,像猛虎一般冲向敌阵。公秉藩根本来不及部署抵抗,全师一万余人便立刻分崩离析,全被歼灭。公秉藩混在士兵中当了俘虏,后来领了红军3元银元的遣散费,逃出了苏区。
黄公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将阻击战变为伏击战,并以突然、迅猛的动作打乱敌军指挥系统,为全歼公秉藩师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黄公略率军从天而降的英姿,给在白云山指挥的毛泽东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毛泽东称他为“飞将军”,并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一词中写道:“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堪恨大祸从天落”
蒋介石第二次大“围剿”失败后不出两月,又调兵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大“围剿”。陈诚、卫立煌、罗卓英、蒋鼎文、熊式辉等率30万兵力,在蒋介石亲自指挥下,兵分几路,并采取长驱直入、齐头并进的战略战术,占领了苏区的各个县城和主要交通要道。红军则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千里回师,从闽西返回兴国迎战。
1931年7月1日,蒋介石下达进攻命令,国民党各路人马向兴国周围挺进,将3万多红军紧紧包围,红军处于东、南、北三面受敌和西临赣江的危急困境,被迫绕道闽西的连城到瑞金,再经于都、宁都到兴国,在千里迂回中,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在敌阵空隙之中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消灭敌人。
8月,红军主力乘敌人频繁调动的空隙时机,从宁都转移到与兴国之间的良村、莲塘。在翻越一座大山时,因小路狭窄,影响行军速度,黄公略亲自提着小马灯找到了另一条下山的道路,并迅速指挥红三军分两路下山,将行军速度加快了一倍。随后,配合兄弟部队,一举取得莲塘、良村战斗的胜利。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们终于在莲塘打了第一个好仗。”
莲塘、良村战斗胜利后,黄公略按照总部部署,率红三军佯攻龙冈,吸引敌人,红军主力迅速回师东进,集中兵力歼灭了黄陂之敌毛炳文第八师。随即,毛泽东又命罗炳辉率十二军佯攻北上,掩护红军主力西出突围。直到8月底,蒋介石才如梦初醒,方知中了毛泽东的调虎离山之计,只得命令部队西移。此时,国民党30万大军跋山涉水,连续行军,已是精疲力竭,怨声载道,蒋介石力不从心,只得仰天长叹,命令部队怏怏而退。
9月6日,黄公略率红三军进抵老营盘,因大水冲垮桥梁,被堵在老营盘、黄土坳、墩丘一带宿营。黄公略在来不及与总队联系的情况下,将部队隐蔽在老营盘,待敌军路过时,出其不意从侧后予以猛烈袭击。
7日凌晨5时,黄公略下达进攻命令,从北、西、南三面向老营盘驻敌蒋鼎文的独立旅发起猛烈攻击,敌军仓促应战,可无招架之力,迅速崩溃下来。此役,歼灭敌一个旅4000余
黄公略率红三军在方石岭全歼敌五十二师后,奉毛泽东命令,率部转移到瑞金一带进行休整。9月15日下午3时,部队行至东固附近的六渡坳时,突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袭击,许多红军战士面对敌机轰炸不知所措,黄公略当即命令先头部队迅速躲进树林隐蔽。
在指挥部队隐蔽中,黄公略本已经在路沟里躲好,恰在此时,一个参谋跑来报告,说七师还在路上行走,黄公略急忙说:“快通知七师就地隐蔽。”参谋回答说:“七师是在大道上行进,两旁都是农田,没有掩蔽物。”
黄公略一听,立即从隐蔽处跳了出来,跑到大道上指挥部队用机枪向敌机射击,掩护七师官兵赶快隐蔽。行进间的七师听到地空交火的密集枪声,方知情况紧急,迅速冲过开阔地带,向周围山林奔去。就在此时,一排子弹从低空盘旋的敌机中扫射过来,黄公略腹部中弹倒在了血泊中。毛泽东闻讯,火速带人赶来,指示全力抢救。黄公略终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于当夜逝世,年仅33岁。临终之前,他给战友留下遗言:“同志们,一、二、三次反‘围剿’我们胜利了,但是我们绝不可骄傲轻敌,应当充分准备,巩固和扩大红军,以争取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9月17日下午,红一方面军在兴国水庄头召开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祝捷大会暨黄公略军长追悼大会,毛泽东心情无比悲痛,亲笔撰写挽联,悬挂在会场两侧。挽联云: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183n9.html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