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2日报道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5月7日发表题为《虚拟间谍行动挑战中国的反谍报能力》的文章,为该基金会中国简报编辑彼得·马蒂斯。文章称,官方媒体近日对广东省国家安全机关进行公开赞扬。该机关破获一起间谍案。案件主犯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据报道,一家未具名的境外间谍机构通过互联网聊天室雇用了这名嫌犯“李某”。他向该境外间谍机构提供了大量涉密军事文件和出版物。这起间谍案公布前不久,中央军事委员会刚刚提出一系列关于安全工作和提高安全意识的指导意见,突出反映了有关中国互联网不安全性的另一个问题。尽管中国成功侦破多起案件,但似乎无法遏制境外间谍机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法,也无法堵住互联网泄密的渠道。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愈发依赖,相关问题成倍增加,旧有的保密法则似乎不再有效。
广东国家安全机关对“李某”和他的联系人“飞哥”进行了调查,发现“飞哥”另有超过40名线人。此外,“飞哥”自2007年起就活跃在网上,通过军事迷讨论区搜集情报,并利用QQ等聊天工具找到像“李某”一样的人。“飞哥”雇用的这些人通过朋友和联系人搜集军事情报,订阅敏感的内部出版物,甚至对当地的军事设施进行拍照。
文章称,有意思的是,中国有关当局没有指明这起窃取军事机密案件背后的境外情报机构。北京大体上对于间谍罪犯的情况守口如瓶,除非罪魁祸首是台湾。台湾不断以大陆为目标成功实施间谍行动,也有多名间谍被大陆逮捕。公开类似犯罪行为的做法起到了震慑作用,让人们认识到,无论其犯罪行为看上去多么无害,他们也将会被抓捕。然而,如果“飞哥”的间谍活动已经运作多年,这也表明中国在情报追踪方面存在问题。
文章称,对于中国这样以控制信息而出名的国家,能够公开接触到的敏感信息数量之多有些令人吃惊。广东国家安全机关介入调查的结果显示,“李某”是一位平民,而多数军事间谍案都是内部处理的。这引发外界质疑一个平民如何能够获得敏感的内部军事文件。据安全官员介绍,超过70%的国家泄密案件涉及通过互联网向境外情报机构泄露或传输信息。这种情况加强了北京的困境感,尤其是面对其所谓的美国互联网霸权。
4月,经习近平批准,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意见》,对保障电脑和通信设备使用安全加以强调,并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这些领导干部需要为保密工作承担更大责任。一篇文章后来指出,安全一直都对军队组织生死攸关。然而,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过程同时导致大量漏洞出现,秘密情报的价值正持续增加。
文章认为,仅一名互联网情报机构官员从事的涉及范围广泛的间谍活动,为有关国家遭遇的情报管控挑战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研究案例。与揭露此前并不为人所知的活动相比,这种情况下的调查工作较为简单。“李某”和“飞哥”事件表明,中国有关部门能够针对个人展开的互联网间谍活动建立起复杂的档案。然而,中国近期在识别间谍活动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广东案件暴露出的弱点——一个普通人能够接触到机密材料,而且愿意在仅获得较低报酬的情况下为境外情报机构工作数年——凸显了在中国生活的不确定性。如果中国无法阻止此类的情报搜集行动,北京的领导人能有多大信心阻挡住老练的专业境外情报机构的活动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