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这就要先从国企说起。
社会主义国企是什么?是在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国家经营的企业。其效果简单明了的说法就是私人垄断企业的天然对抗,是保障大众利益合理的均衡;是保障人民大众生命安全健康的最信得过企业;是国家战略产业战略资源的保护伞;是杜绝贪婪的私人垄断资本的无限度攫取,拒绝垄断家族操控国家政治和经济危害大众利益的公平的国家经济管理平台。但国企遇上官僚体制,国企就会丧失企业的市场经营竞争力。而这就是当今中国国企面临的现实问题,民主是官僚的天然抗体,采取管理上的民主管理机制当然就是国企改革的重心。
资本主义国家走向最高阶段,就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帝国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外交政策等基本上被垄断集团操控。在美国,垄断集团基本操纵在世袭家族手里,垄断集团与政府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密切,这种现象将促使家族政治完全控制美国,而家族政治的危害性是非常强烈的,不过,不在本文论述范围。
资本帝国的垄断集团虽然某些意义与社会主义国企相似,但其本质的区别就是私人经营还是国家经营。
英国,发展速度长期困顿,以及美国霸权日渐衰弱,与其说是世界其他国家急速发展带来了英、美的困难,不如说是垄断财团的家族政治势力给英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性的结果。
所以,对美国现在的十大垄断财团进行简单剖析,就能够发现问题所在。
美国垄断财团是美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最终的产物,由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美国财团通常是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比如洛克菲勒、摩根等十大财团以及一批二流财团。
美国十大垄断财团与政府非常密切的关系说明,美国的国家战略是通过货币金融战略操控世界,进而最大限度吸食世界人民的血汗。
这也就说明,中国破解美国战略遏制,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切割美国财团关系,对美元高度的防范。
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显示出“富不过三代”犹如魔咒一般,紧箍在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富裕状态发家致富的家族。“富不过三代”就像是世界一条铁定定律。但美国十大垄断财团却破除了这一魔咒。 “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穷孙子”问题。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
近年来每年三千亿美金的国外消费,以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如此巨额的奢侈消费,除了部分属于官僚公费消费,余下的就自然让人明白是官僚资本家族消费掉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富分化成为世界重灾区,有资料显示巨富群体百分之九十三以上是官僚资本,那些靠攫取国库等手段形成的权贵家族,挥霍巨大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开始发生作用。
为什么美国很多垄断财团家族,能够打破了“富不过三代”这一世界铁定规律?与美国密切的某家族当然明白就是政商紧密勾结滋生络合共体!
美国的一些垄断财团家族不仅超越了三代,甚至六代以上,达到了几百年的历史。这不得不引起外界分析。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可以看出,历史上,美国垄断财团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加紧同国家(政治)结合,进一步支配美国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左右美国对外政策。政商紧密结合,维持政治稳定,才是垄断财团家族不衰的真正法宝。政商勾结,也是财富聚敛最快的方式。
所以,中国某超级官僚资本家族就不顾卖国行为遭到谴责,开始蠢蠢欲动,为走向财富永固,急切实施干扰和有意引导(政府放权的)资本操控政治的经济改革。
向大众揭露某家族这一卑鄙,又要从美国八大垄断财团到十大垄断财团的发展开始阐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加紧从东部向中西部推进,芝加哥、克利夫兰垄断财团日益壮大。国会国家资源委员会调查了1935 年底250 家公司,于1939年发表题为《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查报告,承认摩根一第一国民银行、洛克菲勒(约翰)、库思一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土顿、克利夫兰8 个集团控制美国经济。
垄断财团是美国金融资本的简称,指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它们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商业银行是美国垄断财团的控制中心。
二战后,以前的八大财团实力开始发生变化,新财团崛起,形成了①洛克菲勒财团、②摩根财团、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④杜邦财团、⑤波士顿财团、⑥梅隆财团、⑦克利夫兰财团、⑧芝加哥财团、⑨加利福尼亚财团、⑩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统治美国的格局。特别是在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跨行业实行多种经营,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加速了混合联合企业的发展。各财团又互相渗透,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财团的界线愈来愈模糊不清,但东部财团如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以及第一花旗银行财团,仍处于统治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垄断地位。
从美国近年来的财团的发展趋势看,美国各大垄断财团近年来的相互渗透和操控,是最大的发展特征,这种结果不言而喻成就了美国的帝国梦想,霸权主义贪欲日渐膨胀。
财团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要求,使得美国财团不仅要将美国经济置于它们的统治下,而且还要向国外扩张势力,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它们的垄断地位。美国各大垄断财团近年来的相互渗透和操控,是最大的发展趋势,这种结果不言而喻成就了美国的帝国梦想。这就是说,美国的霸权主义真正来源就是垄断财团家族政治势力。
牵扯到中国高层腐败案的美国第二大垄断财团摩根大通集团也是值得中国人民注意的。
摩根大通集团被业界称西摩或小摩,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总资产2.5万亿美元,总存款1.5万亿美元,占美国存款总额的25%,分行6000多家,是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摩根大通于2000年由大通曼哈顿银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分别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和贝尔斯登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国金融服务机构及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包括投资银行、金融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个人银行业务等。
摩根大通在华“关系招聘”调查扩大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知情人士称,针对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亚洲招聘实践的一项不断扩大的调查已发现内部文件显示,曾有数十名新入职雇员与该行当时在争取的交易挂钩。
作为调查的一部分,摩根大通的律师们正把相关信息报送美国证交会(SEC)和司法部(DoJ)。调查目的是,查明该行是否曾为了争取业务而聘用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政府内部权势人物的家属。
2013年8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关于“摩根大通银行在中国雇用高官子女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的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文章称,摩根大通2010至2012年雇用了中国某金融集团总裁之子。摩根大通银行的香港办事处雇用了中国铁道部前总工程师张曙光的女儿张曦曦(音译)和某某。截止到2013年8月没有证据显示摩根大通雇用中国高官子女存在违法行为,但不说明在中国不存在高官不违法的问题,内查下去,或许还牵扯叛国罪。
《纽约时报》引述美国政府一份机密文件报道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经对摩根大通银行雇用中国高官子女一事展开调查,以厘清这些雇用行为是否曾助其在中国获得有利可图的业务。SEC还在搜寻摩根大通“在香港雇用特定前雇员,以及该公司与特定客户的商业关系”,要求其指证是谁决定雇用张曦曦。除了张,SEC还要求掌握过去6年时间里,摩根大通雇用的所有与中国铁道部有关的雇员。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当局正在对投资银行摩根大通(业内俗称小摩)展开受贿调查,以查明其是否通过雇佣中国高官子女而获得在华从事相关业务的机会,涉及的高官子女包括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现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之子唐晓宁(音译)和原铁道部运输局前局长张曙光之女张西西(音译)。
美国政界经济高官的“黄埔军校”——美国高盛公司
一个与中国经改派密切的美国高盛集团很值得中国人民的特别注意:
高盛集团(Goldman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在香港设有分部,并分别在2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1个办事处。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2012年,高盛前银行家尼尔·莫里森向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官员提供政治捐赠,以求赢得该州政府业务。9月27日,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高盛集团企图以1400万美元和解其政治捐赠案的指控。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为跨国银行控股公司集团,被《财富》杂志连续多年评选为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其业务涵盖: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财富管理。业务对象为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及富人;业务按地域分为三大块,即美国、亚太地区和欧洲。
美国高盛公司与美国政府的密切勾结,更让人了解来中国指导经济改革的佐利克。
高盛的一把手被提名美国政府的财政部长,美国国务院的二把手再度加盟高盛,这两条白宫的人事变动新闻被世界各大媒体频频报道,人们都在咀嚼新闻背后的含义,而最让人浮想联翩的是有关“高盛帮”的传言,鲍尔森和佐利克的官场沉浮再次向世人掀开了美国政商互动的神秘一角。
高盛集团很早就有向政界输送高级管理人才的传统。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当时的高盛集团董事长西德尼·温伯格就开创了向政府输送高官的先例。温伯格本人是从为合伙人擦鞋开始其职业生涯的,他以身作则从华尔街迈入白宫,先后为罗斯福总统和杜鲁门总统当过高级经济政策顾问。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又有多位高盛人踏入政途。
1985年,时任高盛联合董事长的约翰·怀特黑德加入里根政府,官居副国务卿,时隔不久时任高盛副总裁的罗伯特·霍尔迈茨又踏入白宫,成为里根政府的助理国务卿;1992年,时任高盛联合董事长的罗伯特·鲁宾离开高盛,出任克林顿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两年后调任财政部长,以其卓越的表现被媒体称为“自汉密尔顿之后美国最成功的财政部长”,与格林斯潘并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繁荣的两大设计师”;1999年,时任高盛董事长的琼·科赞离职,成为新泽西州民主党参议员,2006年1月更以高票当选新泽西州州长;
2002年12月,高盛前任联合董事长斯蒂芬·弗里德曼来到白宫,成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现任白宫外国情报咨询委员会主席;2003年12月,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约翰·塞恩出任纽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长;就在鲍尔森获提名前不久,前高盛公司欧洲分部主管乔舒亚·博尔滕刚刚荣升白宫办公厅主任。除此以外,高盛前合伙人肯尼思·普罗迪曾经担任美国政府下属的美国进出口银行总裁兼董事长,还有不少高盛“毕业生”走入国会山,成为举足轻重的国会议员。
正因为高盛培养了数不胜数的政界要人,高盛才得了一个美称-美国政界经济高官的“黄埔军校”。独立思想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史蒂芬·赫斯日前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记者采访时就不无感慨地说,“在美国,我还不知道有哪个公司能向政府输送这么多高官”。
2006年5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玫瑰园宣布,正式提名著名投资银行家、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鲍尔森接替斯诺出任美国下一任财政部部长。据悉美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将于7月11日开始对鲍尔森出任财长举行听证会。
2006年6月19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突然宣布辞职,预计将于7月正式离开国务院。佐利克说自己将投身高盛集团,但没有透露具体职务。据此间媒体最新报道,佐利克将担任高盛集团副董事长兼高级国际顾问团主席,负责制定高盛的全球战略。高盛对佐利克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佐利克也曾在该公司担任高级国际顾问。
中国若要掌握战略主动反击美国,打击与美国高盛集团、摩根大通集团勾结的官僚资本非常重要,切割美国十大垄断财团以及高盛集团、摩根大通集团等的关系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高盛在中国为什么有如鱼得水的发展?与政治贿赂案不断的高盛公司如此密切,中国某些官员的行为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高盛长期以来视中国为重要市场,自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就把中国作为全球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高盛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又于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向中国政府和国内占据行业领导地位的大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高盛也是第一家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交易许可的外资投资银行,及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
高盛在中国的股票和债务资本市场中已经建立起非常强大的业务网络,并在中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以及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交易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占据领导地位,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易包括:中国移动通信于1997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除日本外)规模最大的民营化项目之一;中国石油于2000年3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9亿美元;中国银行(香港)于2002年7月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26.7亿美元;平安保险于2004年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18.4亿美元;中兴通讯于同年进行的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发售,筹资4亿美元,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国交通银行于2005年进行的海外上市项目,筹资22亿美元,成为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银行;以及中国石油于同年进行的后续股票发售,筹资27亿美元。
2006年,高盛还成功完成了中海油价值19.8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项目以及中国银行111.9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这是至发售日中国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开上市项目。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在中国牵头经办了40多项大型的债务发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分别于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
高盛在中国市场担当着首选金融顾问的角色,通过其全球网络向客户提供策略顾问服务和广泛的业务支持。近年来,高盛作为金融顾问多次参与在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中国交通银行20%股权;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中国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购在尼日尔利亚的石油资产等等。
2004年12月,高盛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股权,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7%股权。合资公司的成立令高盛从此可以在中国开展本土A股上市业务,人民币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和提供国内金融顾问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1994年高盛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
高盛成为第一家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中国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
高盛对中国第二大寿险公司及最大的产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进行了首次自营资金投资,投资金额为3,500万美元。高盛目前持有平安6.8%的股份。1997年高盛担任中国移动40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这是除日本外亚洲地区最大的民营化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电信行业第一个民营化项目。该项目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仍然实现了成功的定价。
高盛担任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价值7.2亿美元里程碑式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主承销商,这是中国航空业第一个大型民营化项目。
高盛担任中国财政部价值5亿美元全球债券发行的副主承销商。
1998年高盛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价值10亿美元主权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
1999年高盛开始担任广东省政府的财务重组顾问,对粤海企业有限公司进行债务重组。
高盛担任中国移动价值20亿美元二次股票发行项目的主承销商。
2000年高盛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鲍尔森成为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首任主席。
高盛担任中国石油29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该项目定价期间正值新经济泡沫的顶峰及政治高度敏感的时期,但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第一个成功的民营化项目。
在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倒闭触发的潜在信贷危机期间,高盛完成了粤海企业有限公司5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项目。这是中国国企历史上第一个债务重组项目。随后,高盛对粤海投资2,000万美元。
高盛担任中国移动创纪录的价值72亿美元后续/可转债发行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这是除日本外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
2001年高盛在中国又投资了两个项目,一个是收购了中国第三大综合固线电信服务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中国网通)价值6,000万美元的股份,另一个是收购了中国第一个独立8英寸半导体晶圆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价值5,000万美元的股份。高盛目前持有中国网通2.4%及中芯国际4.0%的股份。
高盛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债券发行的主承销商,再次融资10亿美元。
2002年高盛担任中国银行(香港)26.7亿美元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这是中国金融服务行业的第一个民营化项目。
高盛担任日本日产汽车对东风汽车10亿美元收购项目的财务顾问。
高盛担任中国移动(香港)对中国八个省移动通信公司价值102亿美元的收购及7.5亿美元私募项目的财务顾问。
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资助该合资公司收购了价值1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该合资公司是第一个正式注册并得到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资产管理公司。
在中国刚刚摆脱非典影响并即将进行最新一次全球主权债券发行之前,作为中国政府的评级顾问,高盛帮助中国提升了信用评级:穆迪公司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3提升至A2。
高盛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主权债券发行美元部分的主承销商,成为自1998年以来唯一一家三次均担任中国政府主权债券发行主承销商的国际银行。
高盛成为第一批获得中国政府发放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执照的金融机构,投资额度为5,000万美元。
高盛担任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对北汽控股11亿美元投资项目的财务顾问,该项目将在中国生产奔驰轿车和卡车。
高盛在诺基亚将四个合资企业整合为一个公司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该项目使新公司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
2004年,高盛成为领导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市首屈一指的承销商,具体项目包括:网络游戏公司盛大价值1.69亿美元的首次公开上市;即时通讯公司腾讯价值1.8亿美元的上市;平安保险价值18.4亿美元的上市;中国网通价值13.1亿美元的上市;中兴通讯价值4.53亿美元的上市;中国石油价值16.8亿美元及中国石化价值7.42亿美元的股份配售。
高盛成功完成中国进出口银行7.5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亚洲)4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10亿美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5亿美元的全球债券配售。
高盛担任汤姆逊与TCL成立中国合资企业项目的财务顾问。
高盛在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战略性地出售20%的股份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
高盛担任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项目的财务顾问。
2004年12月,高盛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股权,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7%股权。
2005年高盛担任交通银行价值21.6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这是第一个中国国有银行在海外上市的项目。
高盛担任中石化公司价值2.47亿美元后门上市项目的主承销商。此项目的结构分三个部分,所以极其复杂但又非常具有创意。
高盛担任中国石油价值27.2亿美元后续股票发售的主承销商,该项目是至发售日除日本外亚洲地区最大的快速建档发行案。
高盛再次成功完成国家开发银行价值10亿美元的全球债券配售。
高盛担任中国网通收购电讯盈科20%股份项目的财务顾问。
高盛在淡马锡控股以14亿美元入股中国第三大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
高盛在苏格兰皇家银行以16亿美元入股中国第二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的项目中担任财务顾问。
高盛担任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第三大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24.9%股份项目的财务顾问。
高盛加入向中国银行业自营投资的行列,同意以18亿美元入股中国第一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
高盛因其资产管理业务成为第一个获得两个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执照与投资额度的金融机构。
2006年高盛签订协议以37.8亿美元与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入股中国工商银行(一月)。
高盛担任中海油以22.7亿美元收购在尼日尔利亚的石油资产项目的财务顾问(一月)。
高盛担任分众传媒价值3.23亿美元在纳斯达克后续股票发售项目的全球协调人及联席账簿管理人(一月)。
高盛担任上海先进半导体价值9,600万美元在香港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及联席账簿管理人(四月)。
高盛担任中海油价值19.8亿美元快速建档发行的联席账簿管理人(四月)。
高盛担任中国银行111.9亿美元H股首次公开上市项目的联席全球协调人及联席账簿管理人,这是至发售日中国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开上市项目。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工行10%的股份,收购价格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已达9.3倍。
2006年3月3日,双汇集团国有股转项目以10亿元的底价在北京市产权交易所挂牌。挂牌期间,包括淡马锡、高盛集团、鼎晖投资、CCMP亚洲投资基金、花旗集团、中粮集团等10余个意向投资人先后与北交所联系,并对项目的进行查询和洽谈。最终,以高盛集团为实际控制人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中标双汇。
2012年9月2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高盛集团企图以巨资和解其政治捐赠案的指控,高盛或将以上千万美元的数额了结此次政治捐赠指控。
投资案例、资本事件:
案例名称 |
轮次 |
模式 |
投资行业 |
投资状态 |
华视传媒 |
B轮 |
跟投 |
文化传媒 |
成功上市 |
普华康健 |
A轮 |
主投 |
节能环保 |
已投企业 |
泰康人寿 |
B轮 |
主投 |
其他 |
已投企业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