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引得全球各大媒体关注的黎以冲突,随着联合国的“停火决议”而暂时告一段落。回顾这场接近于黎以全面战争式的冲突来看,对冲突双方都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直接冲突的双方没有胜利者,留下的只有数千无辜者的鲜血与大量金钱的挥霍。这起发生于开始为8人死亡2人遭俘的事件,以至于最后导致了双方共计有数千人死于战火的残酷事实,并且有上百万无辜的人民流离失所,大量的建筑与基础设施遭到毁坏。战争是罪恶的,挑起战争、激化矛盾、升级战争的政客们双手沾满了那些无辜者的鲜血,那些政客脚踩血海渡仕途,以痛饮那些失去家园与亲人的民众眼泪为乐,那些靠民众眼泪与鲜血苟活的政客可曾被良心拷问?当然,作为经常分析国际问题的我,并非想对这场冲突的双方作一道德审判,此文归于正传,就是想总结一下冲突双方的得失与未来该地区的军事及其政治势力的发展趋势。
就当前停火来看,以色列没有达到自己的预定的战略目标,黎巴嫩真主党几乎保持完整,除了消耗掉真主党一部分的军火库存外,我没有看到真主党具有实质性地被削弱。所以以色列没有达到自己的既定战略目的,真主党的实质威胁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真主党想攻击以色列,今后也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动。以目前状况来看,以色列打的这场战争完全是无谓地牺牲了自己的士兵与人民的生命。根据媒体报道,以色列共计消耗了51亿美元的战争开支,共计约有近百名军人死亡,数百位平民伤亡。战争中高达百万的以色列居民被转移到地下掩体,数百幢建筑被摧毁,以色列北部地区大部分商店被迫关门,并有几十万的人民逃离家园。战果与损失比起来是显得如此地微不足道,鲜血与硝烟中苟安的以色列只供给了全世界人民看了一场战争大片,以我观察这场战争中真正获取暴利的恐怕只有媒体,全世界范围的各个媒体报道此次战争的热情见涨,想必其中增加了不少收入。
由于力量的悬殊,黎巴嫩损失当然地在以色列之上,上百万黎巴嫩人民沦为难民,大批的村落夷为平地,战争中死亡的民众高达数千,水电供给设施、桥梁、公路被摧毁大半,基础设施遭到了毁灭性破坏。
除了损失,被摧毁的建筑与无辜人民的鲜血与眼泪,这场战争显得是毫无任何地意义,停火之后又将恢复到原先状态。按照停火协议,真主党将撤离黎巴嫩南部,由黎巴嫩政府军取代真主党撤离后的真空,但国际危机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中提及道:“以色列和美国希望真主党势力能够迅速得到削弱,希望黎巴嫩政府能够对付真主党,而同时人民把真主党弃之一边。”但这一切都显得非常地不客观,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单方面美好想象。真主党在黎巴嫩国会拥有23席的席位,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国际危机组织的报告中指出,“真主党代表了一批重要的选民,而且势力遍布黎巴嫩各阶层,包括政府内部。黎巴嫩政府现在不会,近期也不可能对这个组织采取行动。”
由此可见,真主党在黎巴嫩的势力难以被削弱,更加不可能依靠黎巴嫩政府或者民众让真主党削弱。令人纳闷的是,尽管亲近美国的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也放言道,“受到叙利亚和伊朗支持的真主党该放下武器了。”但几乎所有的国际问题专家都不认为这个可能性是现实的,哪怕政府军挑头缴械或者打内战也是难以发生,因为黎巴嫩境内根本就没有一支武装组织可以与真主党匹敌,真主党已然是这个国家里面最强大的武装。
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扎黎巴嫩南部,也不会对真主党产生任何的削弱作用,因为真主党除出约600名正规军事人员外,其余数千名均为亦工亦兵的武装人员,也就是说平常他们是生活在黎巴嫩南部的老百姓,联合国维和部队总不可能把生活在黎巴嫩南部的人民给赶跑吧?所以这场战争如果是以削弱真主党为目的,则完全已经导致了失败。而同时黎巴嫩无辜的人民与以色列的无辜人民却为之付出了令人揪心的代价。
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如果硬是要排列出几个利益获得者的话,那么第一就是全球性的媒体机构,他们从新闻中获取了暴利。第二为美国,他们向以色列可以推销出不少军火。第三为伊朗,他们借用真主党的手教训了以色列。除出三者具有稍微获利的嫌疑之外,就显得毫无一丝的意义,且是以如此众多的生命与物质损失为代价,令人闻之心寒。自此,这个世界历史中将会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有两个傻瓜妄图以战争解决恩怨,然而他们什么都没有捞到。”
佰骥稿于2006年10月5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