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东方战略时空
世界石油投机走不远(节选中国石油战略)
:润泽东方(大庆油田 胡志越)
2、中国成品油价格机制与美国全球霸权
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分别选取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再加权平均后制定。三地加权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超过8%,发改委就会在三地加权平均价格的基础上加运费制定出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以中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
这个价格机制——
首先是政府不管的价格机制;
其次是一个投机的价格机制;
第三是一个受制于人的机制。
地理上看:
纽约:美国第一大商港,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的工业中心之一,石油加工占有重要地位。港口规模巨大,设备优良,终年不冻。
鹿特丹——莱茵河流域的进出门户——拥有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城市,西欧的商品集散中心。拥有大型炼油厂,其炼油能力占荷兰总能力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龙头——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
中央政府不管自己国内的成品油定价,实际上是委托给国际垄断资本集团来进行有关中国社会的成品油定价——这是当代中国政府不管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个三地价格的中准价——基本上由纽约这个最大的成品油口岸所垄断;由是,政府不管的价格机制很快演化成为国际工业垄断资本集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集团、国内工业垄断资本集团和国内成品油零售商相勾结的价格投机机制,最终促成了弥漫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油荒。
中国甘愿搅和到这盘疯狂的赌局当中,充当美国政府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集团的玩偶。
中国跨越万水千山与世界石油价格接轨——足以令世界石油市场疯狂
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的日成交量已经从1980年代末的2万—3万份,增长到2004年初的10万多份;到2004年10月,日成交量超过了20万份。石油期货市场成交量迅速增加——表明国际石油市场投机之强烈(一份合同相当于1000桶原油)。
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对冲基金,最初是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以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今天,对冲基金成为一种大量利用杠杆效应炒作、风险最大、利润最高的投机模式;选准市场或项目后,集中大量资金进行“歼灭战”或“狙击战”,要么大赢,要么大输。目前,全球对冲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若对冲基金拿出1%的资金来进行石油现货交易,可造成100多天的石油供需不平衡;若对冲基金拿出1%的资金用于石油期货交易,对石油市场的冲击会放大数倍。对冲基金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做“多头”时,往往联合其他石油经纪商或大型石油公司采取相应手段(如几大对冲基金和大型石油公司联手故意制造石油供求失衡)来人为抬高石油期货价格,从而操纵油价走势朝着他们所预期的方向发展。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2004年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流入商品投资基金的资金明显增加。目前,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登记注册的商品投资基金超过了3200个,差不多是1999年的一倍。这些商品投资基金中,大部分都是投向石油期货市场的——这轮世界范围的石油投机行为发生在中国石油海外上市的1999年以后,投机商敏锐地扑捉到这个重大的私有化革命带给世界石油投机事业的“伟大芳香”,纷纷涌入石油投机市场“淘金”——无怪有人抱怨中国因素导致世界石油危机。中国确实给全球带来了发财的机会。自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
2004年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达到42%——这种进口的扩大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中国概念”。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借中国概念,在全球油市兴风作浪,不断抬高价格,大赚其钱。是近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数百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在油市兴风作浪。
2004年,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达数百亿美元——纽约商品交易所进行石油期货炒作的投机资金高达280亿美元——投机资金通过杠杆作用在资本市场上筹集更多的资金在期货市场进行大规模炒作,加大了石油市场的交易量。2004年世界石油日消费量约在8300万桶,按每桶50美元计算,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为40多亿美元。40亿与几百亿——巨大差异表明石油期货市场投机程度。
英国的巴克莱银行、美国的摩根斯坦利和整顿中国石油的高盛财团如今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石油投机商。在华尔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是两家最大能源交易商,两家在能源交易方面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而高盛还拥有——高盛商品指数,能源权重极大的该指数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还有期货交易。
1999年,高盛财团受中美两国政府共同约请,光荣地参加了整顿当代中国社会石油石化工业的伟大历史进程;高盛方案的历史功勋在于:
①历史性终结了中国工业化的五·七发展模式,果断、彻底地砸烂毛泽东、周恩来缔造的中国工业化最为辉煌的产业链条;相关产业一脚踢出石油石化行业,不能享受石油、石化的巨额利润补贴,处于畏缩发展之中;
②迫使几十万中国石油工人失业,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石油石化工潮——高盛方案直接导致了当代中国石油、石化工人与政府的长期对抗;引发弥漫至今的中国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危机。
③制造了当代中国巨大的私有化革命,中国社会总体跨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底线,社会基本矛盾产生急变。被喻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基础与中共的权力象征石油石化工业被高盛财团成功和平演变为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的附庸。
当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投机石油期货,遭到高盛“暗算”,巨额亏损5.5亿美元——我们的一些精英在狭隘的专业面里浅薄地愤怒,恰恰忘记了垄断集团邪恶的本性。高盛一方面在中国市场投资金融、房地产大赚其钱,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坑害中国——所追求的最终效果: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中国在世界上消失与殖民化的中国在世界的出现——意义深远,史无前例。
高盛整顿中国石油是阴谋,炒高世界油价则是阳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美国政府感激高盛;
国际垄断资本集团感激高盛;
中国的买办阶级感激高盛。
三种感激力量的巨大合流,促成高盛“一石二鸟”的更大历史阴谋浮出历史的水面:其一、大举进军世界石油投机市场,炒高油价,获得最大资本收益;其二、最大限度的打击中国经济,最终实现彻底摧跨中国经济之企图。由是,高盛财团凭借资本优势,大举进攻世界石油投机市场,疯狂进行全球范围的石油投机。美国和西方媒体披露:高盛和摩根士丹利2年前就大量买进石油期货。
高盛深知,对中国能源工业具有私有化革命性的整顿,带给世界石油投机市场以巨大的想象,高盛财团当然不会放弃由自己缔造的商机。它深知私有化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已经成功摆脱了中央政府的管制,充分利用这两个“怪胎”的商业行为是打击中国经济的有效武器。
高盛在世界广泛散发的高盛投资研究报告中指出:原油市场可能已进入超级上涨期的初级阶段,油价可能高至每桶105美元,时间是在2007年以后——高盛将自己的战略定位毫无掩饰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原油在高盛商品指数中占很重要的权重,高盛商品指数基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高盛管理的,特点是只有做多才能赚钱。高盛在市价为56美元/桶时就提出要看多到105美元/桶,说明它已经在50美元下方建好仓了。
大胆的想象是具有极其深刻的全球政治经济背景与美国的全球战略之背景的——完整体现了美国的国家意志。对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表示:“高企的油价已经对04年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进口油价的上涨是美国居民负担增加的本质原因,但是影响不及1970年代——完整表达了美国政府对于石油价格上涨美国居民可以负担的基本态度,完整表达了美联储对高盛财团的纵容态度。也就有了今年世界石油价格的快速飞涨,石油投机越演越烈。2005年8月31日,美国纽约原油期货一度上涨达到70.90美元。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长周大地在“2005年中国能源发展与投资峰会”预测:“今年我国可能要为高油价多掏上百亿美元外汇”。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说:“石油目前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一个武器。他表示,从高油价中获利最多的是美国和产油国,而高油价则给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影响。目前有美国政府官员宣称美国可以承受100美元一桶的油价,这样表态的目的就是推动石油价格上涨”。
中国石油的大股东巴菲特公开承认,自己在美元的空方头寸是470亿美元,所以,捍卫美元的空方头寸——其中最有效的且具有主动性的方式是用大笔资金在短时间内炒高石油价格,只要石油价格上涨,外汇市场中的其他投资人就会认为,这将造成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和消费者开支增加,并使美国经济进一步疲软,由此美元就会走软。这样的操作使对冲基金只用了很少一笔钱就可以维护自己在美元上大量的空方头寸。同时,巴菲特可以获得中国石油丰厚的石油利润。巴菲特2003年持续大笔吸纳中石油股票,累计买进了23.84亿股,占H股总额的13.35%,以当时的平均价计算,每股成本约为1.68港元,相对中石油现在的股价4.925港元,账面已劲赚76亿港元,如果计入股息收入,“股神”获利更丰,中石油2004年全年派息0.2485港元/股,巴菲特一年的股息收入便是5.8亿港元,相对成本价,年息率近15%。沃伦·巴菲特曾公开表示,2003年在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中获利不菲,账面赢利已经超过26亿港币。2005年1月巴菲特给中石油公司董事长陈耕信中提到:“我的基金持有10多亿美元市值的中石油股票。很高兴中石油兑现了上市时的承诺。”
中石油则心有灵犀,继续其高红利政策,将每股盈利的45%用作派发股息。中石油财务总监王国梁表示:中石油的主要业务及盈利均来自内地,无意改变派息政策。——中石油为国际油价高涨,功不可没。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摩根斯坦利、高盛财团都阴谋参与了中国社会重大的私有化突变过程中。当年,中石化和宝钢的承销商就是中金公司——中石化由美国高盛出整顿方案,中金进行上市承销。
让我们打开卷宗,看看历史的阴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由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公司基于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注册资本为1.25亿美元。中金公司的股东包括: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其中,2004年9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分立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建设银行持有的中金公司43.35%的股份转由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
也就是说:整顿中国石化——不仅高盛风骚于世界,摩根斯坦利也影子相随。
近期,中国建设银行经过多轮精挑细选,建设银行已经正式选定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摩根斯坦利、花旗环球金融三大中外投资银行作为自己上市的财务顾问。既然中央政府敢于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敢于砸烂成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国有银行还有什么不敢卖?
不能忘记的阴险对手——俄罗斯
俄罗斯经济增长受到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影响,其石油产量的60%供出口,世界石油价格疲软,不利于俄罗斯的石油收入。若每桶石油价格下跌1美元,俄罗斯的石油利润就损失10亿美元——俄罗斯对于世界石油投机的暧昧就可以想见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俄2000年联邦预算收入中有110亿美元是来自石油业,2003年则高达250亿美元。另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同比增长68.8%,达到342亿美元。今年前6个月,俄罗斯石油产量继续增长,产油量同比增长2.7%,达2.3亿吨。其中除1亿吨用于国内外,其余1.3亿吨都投入了国际市场。石油工业是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没有理由关闭这台“发动机”。
俄罗斯的“大国情结”,将会随着俄罗斯石油工业的“国际贸易的启动”工程,而获得迫切需要的一种经济权利,这是俄罗斯徘徊在大庆与纳霍德卡之间的重要原因:
1、俄罗斯认为:美国与中国的紧密经济关系不会产生真正的敌人,倒是容易产生真正的盟友,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不过是美国招摇盟国的幌子;真正的遏制中国应当是经济的遏制——这是前苏联封锁、遏制中国的伟大谋略。
2、俄罗斯认为:将来俄罗斯最大的敌人是中国,中国在教科书上记载俄罗斯攫取中国领土的血泪历史!记载着远东——中国古今之固有领土!所以,有效遏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便是前苏联到俄罗斯的重要的战略,为了遏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前苏联放弃了共产主义的大家庭的基本原则,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
3、启动一切与中国为敌的战略工程:包括联合印度、日本、越南等战略;遏制中国是高于防范欧洲、美国的战略与防务;今天为了从根本上防范中国,俄罗斯联合了中国的夙敌日本——企图在经济上实现遏制中国的“俄日石油战略同盟”。
一条输油管道论证了11年——战略盟友俄罗斯对中国的诚意?
1994年,中俄双方开始石油管道计划的论证。根据计划,中国的石油管道建设和石油采购都是由中石油一家来负责,俄罗斯方面则将这两项工作委托给尤科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共同承担。前者的主要任务是与俄罗斯其他石油公司协调,最后敲定向中国供油的公司名单和相应份额,代表俄各家石油公司与中国方面进行定价谈判,后者主要侧重于管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管道建成以后的运营维护。2000年底,中俄双方的谈判进入尾声,日本插了进来。提出一个全新的输油管线方案和补偿诱惑。2002年11月,中俄有关单位进行俄中石油管道前期准备工作时,俄罗斯出现了管道运输公司呼吁政府放弃俄中石油管道方案,改修一条从东西伯利亚经过远东地区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2002年11月下旬召开的联邦安全会议上,俄政府决定从俄安加尔斯克通往大庆的石油管道线路的终点改为俄远东的海参崴或者纳霍德卡的方案。2004年12月31日,俄罗斯总理签署文件,正式决定由俄罗斯国营石油运输公司修建一条从俄罗斯的泰舍特到纳霍德卡的石油运输管道,向亚太地区国家供应石油。俄罗斯的决定正式宣告中俄2001年签署的两国共同修建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石油管道的方案被废黜。——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如此脆弱。
其实,俄罗斯早已经知道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大量买进石油期货,准备利用石油投机打击中国经济的事实——俄罗斯《劳动报》曾经撰文指出:油价是美国用来遏制中国这匹经济“快马”的“拌索”,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压低油价到每桶7—8美元,令靠石油出口的苏联倒下来;现在,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石油进口需求极大,高油价重创中国经济——也就是说,俄罗斯对世界石油危机的深刻政治经济背景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俄罗斯装出忧郁和认真论证的样子来迷惑中国和日本,暗中却积极配合迎接俄罗斯能源工业的黄金时代。
为此,俄罗斯将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深刻原因:
其一、霍多尔科夫斯基是中俄远东安大线石油管道建设中的关键人物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石油公司支持修建一条从西伯利亚安加尔斯克通往中国大庆油田的石油管道。克里姆林宫对尤科斯独享中俄石油管道经营权心存不满,认为霍多尔科夫斯基主张“安大线”会导致俄罗斯国家总体战略失衡。
2003年8月俄反垄断政策部批准尤科斯石油公司与俄第五大石油公司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合并。合并后的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将成为俄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私营石油公司,去年两公司的石油开采量达7.5亿桶,占俄全国石油开采量的29%。
2003年10月3日,被俄罗斯媒体称为世纪交易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与西伯利亚公司终于达成合并协议。尤科斯石油公司最终将持有西伯利亚石油公司92%的股份,在世界石油巨头中名列前茅,仅次于埃克森·美孚、荷兰壳牌和英国石油公司。
2003年10月20日,中石油接手了哈萨克斯坦北布扎奇油田65%的股份,成为了它的主人。此石油管道2006年投入运营后,年供油能力近5000万吨,与“安大线”旗鼓相当。
2003年10月25日,因拒绝对下属公司偷税、逃税的调查,俄罗斯尤科斯总裁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武装警察逮捕。
旋即,新任尤科斯石油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西蒙·库克斯2003年11月6日表示:由谁掌控输油管线问题上,库克斯表示不会采纳霍多尔科夫斯基在任时的设想,即让私人财团负责,他倾向于由俄政府接手管线铺设项目。
其二、霍多尔科夫斯基主张加快石油公司兼并,且优先发展对华贸易
尤科斯石油公司战略明确:通过兼并迅速扩大资本规模,获取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最大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优先出口中国——成为对中国的能源乃至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合作伙伴。尤科斯石油公司具备开发东西伯利亚主要油田的条件。并购后的新公司具备了竞争远东地区主要油气田的足够实力,而这将为中俄能源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以及扩大合作规模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霍多尔科夫斯基曾经表示:“尤科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将很快着手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两个地区的项目对中俄能源合作有着重大影响。然而普京亲自插手《华盛顿时报》透露:俄罗斯石油大亨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后中止了和尤科斯的合并,普京向阿布拉莫维奇明确表示将反对一切释放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政治交易。这一进展破坏了霍多尔科夫斯基建立俄罗斯首家国际性石油公司的计划。俄罗斯《商业人报》报道,尤科斯一位重要股东内弗茨林2003年11月29日指责俄罗斯政府破坏了此次收购行动。
其三、霍多尔科夫斯基企图控制俄罗斯政治、经济
2003年11月3日俄罗斯《新闻报》称:普京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如预期的一样已经开始了。普京总统的再次当选没有任何疑问,因为他的支持率一直在70%以上。普京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内,大企业的政治权利将受到严格限制,将不会给它们发起社会倡议的任何机会。俄将欢迎外国投资,但是外国投资将被置于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如同外资在中国那样。同时,也不排除对某些企业进行部分国有化。对此,索罗斯在《莫斯科新闻》采访时说:“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起诉向外界发出了一个绝对无误的信号,即谁也别想独立行事而不考虑国家方面的因素。”
前两个因素与中俄能源合作有关——展示中俄战略协作的限度;
后一个因素是俄罗斯内政——展示普京如何限制大企业权力的强硬手段。
普京的后一个行动是值得中国深思的问题,他提醒我们:政权是镇压之权。任何危机国家的行动都要受到惩罚。俄罗斯说在这方面学习中国——现在的中国做得好吗?恐怕是学习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中国。
前两个因素直接说明俄罗斯在世界石油投机浪潮中是如何积极配合国际垄断资本集团而积极采取遏制中国的行动的。
中国油荒——俄罗斯的发难
2005年8月5日,俄罗斯铁路公司表示,决定把今年向中国运输石油总量的预测从1000万吨下调至700万吨,下调30%。俄罗斯运输部长列维京2005年7月访华期间说,2005年俄准备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1000万吨石油。今年上半年俄通过铁路对华出口的石油总量虽然同比增长了28.4%,但是总量仅为370万吨——中国油荒严重的时候,俄罗斯突然发难,中俄战略结盟的程度可想而知。
俄罗斯历史上侵占中国领土的时候都声明自己是中国最好的朋友。
中国现在面对两个敌人:阳谋的美国,阴谋的俄罗斯。
俄罗斯石油战略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002年5月美俄圣彼得堡峰会确定两国能源合作占据重要地位。俄罗斯游说美国,希望能取代沙特而成为美国进口石油的最大来源。为了增加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俄罗斯全力争取加入OPEC组织。如果美俄能够联手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展开“强强合作”,按照两国的利益标准设定油价,将大大削弱OPEC的主导能力,使得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遏制中国的战略使得俄罗斯飘忽的石油管道长达11年不能铺设——奥妙在此,11年不能铺设中俄石油管道不过是要引起美国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关注。
①俄罗斯企图充当世界石油天然气生产盟主,垄断上游价格;
②俄罗斯企图与美国联手,垄断世界石油市场的定价权;
③俄罗斯企图打破现行世界石油的供需关系与利益分配体系。
2005年9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无意掠取或控制石油资源,我们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共同发展——这样极其愚蠢的宣誓表明了中国能源危机的程度。然而,更为愚蠢的美利坚选择了遏制较为温和的中华文明为假象的敌人,选择了更加富有进攻性的俄罗斯文明与日本文明做为经济生命线的密友——不能不说明美利坚文明已经选择了没落的方向,而最终会导致文明的终结。
有一点可以说明:高油价的持续将催生大俄罗斯的复兴。大俄罗斯的复兴就不仅是世界石油生产、消费、价格、供需关系、利益分配体系的重新组合,更是世界战略格局重大转型的根本标志。大俄罗斯的复兴最缺少的就是“美元”——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腾飞即将开始。现在,世界是否进入高油价时代?是一个战略抉择的分水岭。由是,世界石油危机最终还要看美国的战略选择——选择中国?还是俄罗斯?
最终,世界石油价格要反映出美国全球战略的走向。
北上战略是美国帝国主义集团的终极战略
美国认为:中国相对统一的现状与新帝国主义集团北上瓦解俄罗斯进而重新分配世界领土与世界资源进而建立真正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帝国的战略企图相严重冲突——所谓的战略结盟中国、和平演变中国、战略扼制中国、肢解化中国不过是巨大的历史阴谋中的阶段性过程——北上的征服是帝国主义集团的终极目标。
前苏联认为:当前稳定的中国是寥廓的苏联的救世主——历史上的朝鲜战争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北上企图的真实表现,以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肢解中国东北,战略积极北上前苏联——进而尽快终结刚刚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但中国的历史顽强竟然将美国精心策划的北上战略扼杀在中国人的战略图谋之中。也就有了后来真正完整针对中国的越南战争。
中国认为:中国从来不是北上战略的绊脚石,相反促成了美国北上战略的突破;前苏联真正恐惧的是美国帝国主义集团越南抽身并阴谋的北上、中国主动出击的协助。中国当时是否夸大了中国与前苏联的仇恨?还是执意要利用美国继续虚化苏联?符合逻辑的是勃列日涅夫有关的透露,苏联曾于1973年6月再次主动向中国提出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条约包括下列内容;即:“不使用来自陆地、海上和空中的各类武器进行相互攻击。制止使用武力进行相互威胁。”表现出中美结盟对苏联的震动程度。暗示愿意给予中国西部安全、北部安全、海上。后来的系列中美联合公报却将平衡拉向了一个历史不幸之中:苏联面对打破平衡的亚洲、太平洋格局而倍感历史的捉弄与恐惧,在匆忙的单独出兵阿富汗战略威慑新疆进而威慑中国河西走廊的战略雏形中、在美利坚与中国的历史默契演化成了苏联解体的基本动因之一。中国在整个1980年代由于阿富汗战争导致的中国西部战略危机而过分亲近美国新帝国主义集团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其实,导致苏联解体何尝不是中国的历史错误?虚化的苏联要比虚化的俄罗斯更加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历史不可能重新演绎,中国只好孤独地在冷战结束以后承担美国帝国主义集团遏制和打压。中国与俄罗斯这对历史上的敌人,再次变成了现实中苦难的盟友。
遏制中国只能促成中俄战略结盟——美国永远不可能跨越中国的万里长城而实现战略北上的。愚蠢的布什暂时被世界领袖的头衔和普京的献媚所迷惑,导致他忘记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终极目标。目前来看,美国依然要将遏制大俄罗斯的复兴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
——故此,油价走不了多远。
所以,在油价投机上,中国不要单纯抨击别人的投机行为,是我们的无知导致别人玩弄我们于鼓掌之上,是我们自己企盼在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牟取好处,并企图剥削比我们更为弱小的民族与国家的心态所导致的国家盲动与国际金融集团对中国经济的损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林登·拉鲁什先生《世界未来五十年发展计划》指出:各国政府必须果断地采取行动,动用国家权力,以防止私人金融利益集团控制工业原料。他建议各国以整个世界利益的名义,签署一项政府间的协定,阐明对世界自然资源的利用,人类整体利益高于私人利益。面对林登·拉鲁什——中国石油汗颜否?、中国石化汗颜否?中国政府汗颜否?
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科技人员,长期工作在石油工业基层,曾获得石油工业标准化科研特别奖、大庆油田重大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一等奖,2004年中国科技年会暨石油石化工业可靠性设计年会二等奖,受中国科协邀请入选国际工程检索中的两个,即英文《工程检索》(EI)和《科学技术会议论文检索》(ISTP)。
主要科研突破表现在三个方面
1、石油矿场设备可靠性研究;
2、齿轮系数学模型研究;
3、石油工业标准化及其中国石油战略研究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