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第二条战线:警惕美国的互联网霸权主义

萧达 蒋丰 · 2010-02-19 · 来源:
谷歌Google事件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从谷歌公司向中国政府发难,到希拉里就“网络自由”发表宣讲,再到奥巴马出面力挺希拉里,美国从商到官、从国务院到白宫,发起了罕见的针对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互联网攻势。美国的动机令人警惕,也令很多非西方国家的人们愤慨。

  美国嘴上说,要推动互联网上的信息流动不受任何制约,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美国是企图利用其制造和传播信息的优势,推行其互联网霸权主义,让全世界在以美国意识形态为中心的信息世界里,向美国臣服。很显然,美国的野心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帝国。它要通过互联网消灭与人类文明同样漫长的价值多元性,让190多个国家建成和美国一样的制度,以同样的逻辑想问题,有同样的理想和追求,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思想上都要向美国靠齐。

  在俄罗斯,许多网民在抗议;在中东,愤慨的声音更大;在中国,在各大网站的留言中很容易看到类似的话:“这是绑架!打着自由的幌子招摇撞骗,充当救世主”;“美国战略:导弹+网络=称霸世界!”“到美国旅游上网,请注意上网须知——美国照样有网警!”正如环球网的调查,近2万名投票的网友,87%都不相信,美国政府真想推动中国互联网进步。

  依法管治互联网,是国际通例,也是一国主权的组成部分。在任何国家,利用互联网煽动颠覆政府,鼓吹民族分裂,传播色情都是不允许的。在哈佛、耶鲁等名校拿过法律学位、又当过律师的奥巴马、希拉里,难道连这一点都不懂?

希拉里和奥巴马

  数据和研究都表明,中国互联网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快于美国,两三年前,中国的网民数量仅有美国的一半,现在则比美国人口总数还要多8000万;中国网络开放度也是很高的,美国不让外国公司进入互联网搜索引擎及其他通讯信息领域业务服务,中国却随时欢迎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依法开展业务;通晓中英文的人都知道,美国BBS里的禁忌远比中国多,弄不好就会被贴上“政治不正确”和“种族歧视”的标签。不过,在美国政府看来,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听美国的话。

  美国是互联网信息的最大垄断者,国际互联网“命脉”根服务器在美国。过去曾有先例,哪个国家与美国利益发生严重冲突,美国就会停掉这个国家的域名解析。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建议,由美国一国掌控国际互联网的生杀大权是很危险的,应把权力移交给国际权威机构,但美国就是不松手,这更加令13亿中国人和非西方世界对美国保持高度的警惕。

  只要不放下霸权主义的傲慢和无理,“修复美国形象”就是一句空话。对美国的不满,就会在世界上扩散。世界不是什么都得按美国的意志办事,中国人也向来不吃美国威胁这一套。美国着力推销的一些理念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不会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这不是空话,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的。

  看来,美国政府还是忘了克林顿1994年的话。当时,在经历了几年的中美观念交锋后,这位奥巴马的前前任、希拉里的丈夫曾说,“我不会去告诉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应该如何处理其国内事务,或者如何对待其公民,或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法律。”

  美政府跳上前台压中国 奥巴马“加入争吵”

  美国总统奥巴马22日表态支持希拉里,而希拉里21日以颇受争议的讲话力挺在中国惹出麻烦的谷歌公司,这一奇怪的美国“官商勾结”的链条惊动了全世界。希拉里和奥巴马是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最大的决策人物,他们要求中国调查和解释的“谷歌遭黑客攻击事件”毫无事实基础,明显是美国官商合起来找中国的茬。美国有人表扬希拉里的演讲“勇敢”,但也有人批评她的冷战论调令人想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不合时宜。奥巴马的表态恰逢其上台一周年,媒体说他的民调跌幅之大在美国历届总统之中排在第二,有人质疑奥巴马是在拿中国转移美国国内视线,BBC援引专家的预测称美中关系进入“小冰河期”。一位中国学者24日对《环球时报》说,“所有国家都在为国家利益进行互联网管理,中国依法管理互联网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应该受到尊重,谷歌在中国涉黄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而它本月12日以来的行为触及了商业公司的底线,世界不得不怀疑它已经成为美国攻击他国的一张政治牌。”

  希拉里对中国的指责来自她21日在华盛顿的演讲,该演讲主题是美国如何对待互联网自由。希拉里在讲话中点名批评了伊朗、越南、突尼斯等多个国家,她在谷歌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尤其被广泛关注。法新社说,希拉里呼吁中国对谷歌及其他美国公司最近遭遇的网络攻击进行彻底、透明的调查。她还称,“从事网络攻击的国家或个人,应当面对后果和国际谴责”,“在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上,对一国网络的攻击可能是针对全球社会的攻击”。22日,白宫发言人伯顿称,奥巴马赞同希拉里的观点,“(奥巴马)对谷歌归咎于中国的网络安全违规事件仍然感到不安,我们期待中国方面给出答案”。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表明奥巴马也加入到这场不断扩大、可能会破坏美中关系的争吵中。

  英国天空新闻网说,奥巴马在谷歌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新加坡《海峡时报》的报道标题是:奥巴马要求中国答复,并配发了一张奥巴马阴沉着脸的照片。法国《20分钟》24日称,小事正在变成“天大的事”,希拉里和奥巴马先后对谷歌自称遭受黑客攻击表示“关注”,前者更发表了关于网络自由的长篇大论,尽管他们都避免直接指责北京当局和黑客攻击有关。《世界报》说,中美正围绕谷歌角力,希拉里所提到的“铁幕”和“新的网络冷战”已引起北京和其他方面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应。文章认为,美国似乎正改变去年一度实行的对中国人权等话题的轻声细语,而试图进行一场“网络军备竞赛”,如宣布开发一种“翻墙软件”,以迫使中国将大量金钱虚掷于应对这种网络军备竞赛方面。

  英国《卫报》说,对西方人来说希拉里的演讲完全受到欢迎,但对中国来说这等于是“信息帝国主义”,双方巨大的鸿沟源于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法国电视一台说,随着谷歌事件被人为升级为一个国家间的重大政治事件,解决问题的前景变得更加晦涩不明,希拉里关于网络自由的讲话至少目前在中国起到了与预期截然相反的效果,从中国当局的愤怒反应可知,他们的态度是:中国不需要别人来给自己上课。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22日刊文说,称不久前在上海和北京待了两周,跟一些设计师和学者有过交流。“我认识到,几乎所有汉人、藏人和台湾人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如夏威夷和新墨西哥是美国的一部分一样。中国政府对鼓吹西藏独立的个人和组织的审查受到民众广泛赞同,而不是批评”。日本《读卖新闻》认为,中美围绕着谷歌的争论可能转化为外交、经济、网络等多层面的“战斗”,但网络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家安全,中国一定会加强管理。

  香港《明报》24日说,虽然中国政府欲淡化谷歌事件,但美方将此事提升至“总统关注”级别,并可能演变成中美贸易风波。美国贸易代表正研究是否向世贸投诉中国限制互联网信息自由,违反了世贸的规定。《明报》说,中美关系是否迅速变坏应要等待更多实证,但奥巴马政府目前的确是对中国步步进逼,从卖武器给台湾到替谷歌撑腰,美国对中国偏向强硬姿态令人怀疑这是否是奥巴马内政不振的延续。不论民主党抑或共和党当家,美国外交政策长期以来有一种倾向,即以某一集团或国家为潜在目标。

  谷歌成美国外交工具

  “对一个公司与其他国家的争执,美国外交中最有影响的两个人物接连表态,如此特意地支持一家美国公司,让人困惑——谷歌究竟是商业企业,还是政治企业?”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俄罗斯INFOX通讯社政治经济评论员诺维克夫对《环球时报》说,Alexa的世界网站排名是多数人都认可的,看看现在前100位中有多少中国网站就会惊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管理一片森林不可能像修剪一家庭院里的花圃那样,适当采伐、整体管理是必须的,对以爆炸式发展的中国互联网来说更是如此。美中的互联网管理差异部分是由于两国的文化心理,不应混为政治。诺维克夫认为,跨国公司虽然生意市场全球化,但利益可不是全球化,谷歌的利益绝对是回归美国的。所以在利益上,美国政府、媒体与谷歌根本上是一致的。

  谷歌威胁撤出中国之前曾与美国政府沟通。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刊文披露,1月7日,希拉里在国务院举行晚宴,主题是如何利用高科技推动美国在世界范围的外交,嘉宾之一就是谷歌CEO施密特。文章说,希拉里称,如果美国的外交政策“要鼓励公民社会发展、反抗暴力与压迫,像Twitter、谷歌、YouTube都是十分重要的21世纪的工具”,这就是21世纪战略的一部分:利用技术工具的力量推动全球外交。文章说,“通过政府与企业领导人的合作,我们正团结一致谋划如何最有效率地利用数字技术工具在全世界推动外交”。美国外交政策网站说,美国正在多个国家推动“公民社会2.0”运动,就像之前推出的“美国之音”和“欧洲自由之声”,鼓励寻求自由和公民权利的草根运动。

  希拉里发表演讲前后,谷歌CEO施密特表示,即使关闭了谷歌中国的搜索引擎,谷歌仍寻求留在中国。英国《每日电讯报》说,这是施密特自谷歌威胁撤出中国之后的“第一次讲话”。文章还写道,谷歌在网络监管方面的立场“赢得了来自奥巴马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希拉里在演讲中警告一些大企业在一些受到限制的国家开展业务“必须考虑什么是对的,而不仅是迅速获利”。

  刘斌认为,充当政治工具是有风险的,往往会失去掌握自己命运和决定的主动权。现在,美国政界、媒体和人权人士已经盯上了“欲走还留”的谷歌,这令谷歌有些骑虎难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认为,奥巴马上台一年来在对华政策上就人权等问题一直比较低调,这次借谷歌事件将其对华政策进行了回调,希拉里等人的讲话就是一个信号,值得关注。

  美国想用网络霸权操控他国

  美国经常批评一些国家限制网络,不符合互联网的民主精神,但有专家质疑,互联网民主恰恰应是人们可以平等地接受、发出另一种声音,而非逆来顺受只接受美国的声音。诺维克夫认为,美国在互联网问题上高调批评中国,本身极不友好,更缺乏美国鼓吹的民主精神。他举例说,网络上美国能看到的、能用的,俄罗斯都能看到、用到。美国这两年才流行的微博,俄罗斯五六年前就已经开始用了。但美国似乎不太清楚这种现实,以美国的思维去看俄罗斯是看不懂的,这是美国的问题,而非俄罗斯的问题。

  对希拉里的演讲,一名德国网民在《时代》周报网站上写道,德国不是无限制的网络自由,也许德国很快成为美国“黑名单”的一员。全球最高端的互联网技术政策专家博客网CIRCLEID曾打比方说,美国的互联网特殊地位一直就是国际社会的一根刺。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写道:每当你上网、发邮件或下载音乐时,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在运作,确保你连上你想去的网站、邮箱和数据库。这个强大的力量叫什么?美国政府。文章称,互联网是美国军方发明的,如今美国商务部控制着信息赖以在网络流动的主机。理论上讲美国可以决定把某个国家从根服务器上删除,不论世界其他国家的专家怎么想。文章称,联合国互联网管理工作组试图超越美国的独霸地位,提议创立一个由政府、公司和民间组织组成的多国论坛管理。在欧洲,几年前以法德为首的欧洲经济和科技界巨头就齐聚柏林启动了“Quaero”计划,试图打造能与谷歌相抗衡的超级搜索引擎,一些欧洲媒体甚至满怀期待将其称之为“谷歌杀手”。2008年底,欧洲数字图书馆在布鲁塞尔开馆,被称为针对美国文化侵袭的象征。

  谷歌在中国的高调举动引发了很多猜测,事实上它在配合多国政府进行网络审查。美国福布斯网站21日披露:在印度,谷歌的印度版搜索引擎过滤掉了某些社交网站,比如被印度政府视为具有政治煽动性的Orkut网站;在法国和德国,谷歌从搜索结果中过滤掉极端组织如新纳粹组织Stormfront和否认大屠杀组织AAARGH的内容;在土耳其,谷歌应土耳其政府要求,封锁将该国国父描写为同性恋者的一些YouTube视频。美国维基百科说,2002年10月22日,一项研究报告称,大约113个网站在德文和法文版的谷歌上被过滤掉。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谷歌事件是美国政商再次联手,以维护信息自由流通为名义,以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为要挟,试图在政治效应和商业利益上双双获利。“这是美国政治和资本彼此呼应、相互支持的最新事例”。这篇题为“中美之间的操控与反操控”的文章说,帝国本性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企图操控他国政策,目的是要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继而不断扩张本国资本的全球影响力。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虽然帝国的暴力倾向在减弱,但操控他国政策的本性没有改变。美国近年来试图操控中国汇率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标榜“信息自由流动”是虚伪的

  互联网是冷战的产物。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出了用于联接电脑主机的网络。80年代初,更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技术在军事应用以外的领域流行起来。至上世纪80年代末,网络技术日臻成熟,互联网已然成为信息流通的重要工具和载体。

  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互联网技术产生自美国,美国始终掌握着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然而,美国也正是挟互联网技术之强势,把互联网变成了向别国推销美国价值观、推广美国政治模式的一个工具。利用这一工具的借口就是所谓的“信息自由流动”。那么,互联网上的信息是“自由流动”的吗?当然不是。美国对自己不想为外人所知的信息总是极力封锁,层层加密,从来没有让那些信息“自由流动”过。另一方面,对那些美国认为有悖美国价值标准的信息,美国则利用掌握互联网技术优势的霸权地位,把那些信息绞杀在网络里。在世界上,美国是第一个引入网络战概念的国家,还有新的军种——网军,甚至成立了网络黑客部队,伊朗大选后的内乱,就是美国发动网络战的结果。由此可见,在美国,从来就没有什么网络“信息自由流动”。

  在互联网不太长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从中受益的是网络信息的安全流动。互联网要带给人们更大更多的便利,互联网要健康发展,只能依赖于网络的安全,只能依赖于信息本身的安全。网络的安全,就是保证互联网运行的安全,不能使之成为非法行为的孳生地;而信息的安全,则是不能让黄色、反动等违法内容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最关键的还在于,互联网只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技术和载体,这种技术的应用和载体的运行,必须以保证主权国家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基础。网络安全也好,信息安全也罢,说到底,都是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主权国家都可以而且应该对网络依法进行管理。中国对待互联网和网络信息的态度,既符合自己的国情,也符合国际通例。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许多国家,充分证明中国对互联网的管理是积极有效的。

  美国自己以互联网为政治和军事工具,而向别国推销所谓的“信息自由流动”,在互联网管理上采取双重标准,只能说明其是虚伪的,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外企商业行为不应政治化

  作为一家在中国合法经营的跨国公司,谷歌没有,也不应寻求“法外治权”。谷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德鲁蒙德在谷歌官方网站上发文,将谷歌退出中国归咎于中国黑客袭击、网络自由甚至人权政策的做法,显然是混淆了商业运营和政治参与的界限。谷歌向外界摆出一副“受害者”和批判中国互联网政策的“道德骑士”双重角色的面目,甚至有撕裂中国网民舆论要挟中国政府的嫌疑。此种倾向超出了一家合法跨国公司的从业底线,陷入了将商业运行政治化的误区。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寻求在东道国合法权益的唯一武器是法律。它们并没有被赋予参与东道国政治的合法权利,不能以跨国公司名义参与选举或者影响政局。

  一句话,任何国家都不会允许外国的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政治化,不允许操纵东道国政局。当年,已故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就在《外交政策》上以“美国国家利益的侵蚀”为题批评外国公司在美国国会的游说活动,美国政府也采取法律措施对这种活动进行限制。可见,即便在美国,也是如此。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谷歌公司贸然宣布准备退出中国市场,并非基于市场考量所作出的理性决定,而是在美国帝国心态支配下,政商界联手做出的决定。以维护信息的自由流通为名义,企图操控他国的政策,而目的是扩大本国资本的全球影响力。此种说法虽略显夸张,但也的确值得重视。

  也许谷歌根本无意退出中国市场,之所以敢于向中国政府叫板,也反映出这家跨国公司的靠山有一定分量。除了国务卿希拉里外,奥巴马也替谷歌说话。这无疑表明谷歌事件折射出美国政府的某些战略意图。

  特别是联想到去年美国社交网站Twitter插手伊朗选举争端一事,更令人忧虑谷歌事件对中美关系未来的影响。随着2月份中美人权对话在即,如果美国政府有意在幕后推动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乃至社会名流对中国实行所谓的“软战略”,试图对中国企业、组织、社会等进行软扩张,中美关系就可能在今后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谷歌事件来看,区区一家跨国公司的商业进退策略都能引发如此强烈的舆论反应,甚至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这在几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众所周知,资本的运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们必须警惕一些在华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此类将商业问题和社会问题政治化的做法。对于一些国家试图用政治力量干预商业,用商业手段干扰政治的做法,中国应切实增强现代治理能力,采取有条不紊的回击措施,一方面,适应全球化的潮流,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另一方面,夯实自身基础,坚决反对各种商业行为政治化甚至干涉内政的战略倾向,逐步推动“硬问题、软着陆”,将热点问题纳入国家良性治理的轨道。

  且看“谷歌”笨拙表演的背后

  连日来,“谷歌事件”不断成为西方舆论关心的话题。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到美国国务卿,再到美国总统,纷纷出面对中国兴师问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一桩企业纠纷,为什么如此牵动美国政府的神经?翻阅了西方媒体关于此事的近期报道,眼前的谜团逐一解开,谷歌公司的笨拙表演一目了然。

  据《美国之音》报道,今年1月12日,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在博客网站上说,“发现来自中国的针对该公司基础设施的高度精密和目标明确的攻击,导致谷歌知识产权失窃”;“有证据显示,袭击者的主要目的是进入中国人权人士的邮件账户”;“我们决定不继续审查谷歌中国的搜索结果”。短短几百字,表达的意思非常清楚:一是影射中国政府支持“黑客攻击”,二是要当“人权卫士、自由卫士”。正是这种影射,使美国官方得到了“更可能的情况是这些攻击者和中国政府有松散联系”的印象。

  其实,谷歌公司很清楚,网络黑客攻击事件每天都在发生,中国法律是禁止黑客行为的。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指出,事实上,每家大型机构都遭到黑客入侵。他并不认为,“互联网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中国同样是“黑客攻击”的目标,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2008年大陆网络受境外攻击次数同比增长148%,损失高达几十亿人民币。日前,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公司受到黑客攻击,瘫痪了数小时,造成重大损失。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自由总受到法律的限制。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各国的法律标准也不尽相同,但各国都按本国的法律对互联网进行管理。对此,谷歌公司同样是清楚的。2006年谷歌公司进入中国时,曾明确承诺要遵守中国的法律。

  综上所述,无论是受到“黑客攻击”还是想当“人权卫士”,都不足以让“谷歌”背信弃义,更不足以让美国国务卿、总统等最高政要亲自出面向中国发难。那么其背后到底有什么更大的利益呢?

  奥地利《新闻报》的分析认为,一段时期来,谷歌公司一直处于困境。在中国市场,谷歌的市场份额只有30%多,其中只有1/3的人使用谷歌中国的搜索器,远远不敌中国本土的百度搜索器;在国际市场,谷歌的形象也非常糟,先是非法扫描世界各国的大量图书,完全无视知识产权保护,现在又大规模收集用户信息。德国《明镜》周刊以“比您更了解您的康采恩”为题,对谷歌公司背着用户收集用户信息的情况作了披露。披露的情况令人不寒而栗。在这种背景下,谷歌公司急需扭转自己的形象。影射中国政府支持“黑客攻击”,将自己打扮成“人权卫士”挑战中国的网络管理体制,无疑是最容易博得西方民众好感的话题。该报的文章指出,谷歌此举到底是为了保护数据、保护人权,还是出于商业利益考虑?

  无独有偶。美国新政府上台一年之际,其处境竟与谷歌公司有相似之处。在国内,新政府推动的种种改革阻力重重,从增加就业、医疗体制改革到加强金融监管,在许多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上难有建树。国际上,阿富汗、伊拉克战局难有改观;中东和平进程前途渺茫;伊核、朝核问题难有突破;美俄核裁军雾里看花……几乎所有国际热点问题迄无实质性进展。选民对奥巴马上台初期的欢呼正在转向失望。美国政府也需要给选民一种兴奋剂。

  国务卿希拉里想到了“网络自由”。在她眼里,有些国家的网络管理实践可以成为其“人权”、“自由”等武器的现成攻击目标,又能迎合大多数美国选民的口味。她于是请来了谷歌、微软、Twitter和思科等网络公司的高管。

  这次会晤的余音未落,谷歌公司就开始向中国发难。据路透社报道,希拉里当天表示,“谷歌已就这些问题向我们做了汇报”,国务院发言人克罗赖称,“谷歌在宣布这一决定前联系了我们”。接着,美国政府和谷歌公司始终不让“谷歌事件”淡出舆论。几天后,希拉里抛出了美国的全球网络战略,主张加大政府投入,加速开发能翻越网络防火墙的软件和产品,以帮助那些她认为需要帮助的力量。至此,不难看出“谷歌事件”成了希拉里抛出美国“网络战略”的最好铺垫。

  一位奥地利网民说,这表明,华盛顿已将网络视为其进行意识形态战争的工具。谷歌公司则充当了这场“战争”的急先锋。( 萧达 蒋丰 编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邓选》学习 (十)
  7.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8.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9. 领导者没有战略眼光,谈啥雄心壮志?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朝鲜领导落泪
  10.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