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是拉丁美洲社会不平等最严重的国家
2010-07-26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
据来自加拉加斯的消息,根据最新的调查,智利的贫困人口增加了15.1%,影响到250万人。兰赫尔说,智利是拉美社会不平等最严重的国家,学生吸食可卡因的比例列第二位。
人民网7月26日讯据来自加拉加斯的消息,根据最新的调查,智利的贫困人口增加了15.1%,影响到250万人。智利成为拉丁美洲社会不平等最严重的国家。这是委内瑞拉前总统、知名记者兰赫尔在一个私营电视节目中说的。
兰赫尔说,智利是拉美社会不平等最严重的国家,学生吸食可卡因的比例列第二位。2009年智利的穷人比2006年增加了33.5万人。智利人民多次批评强加给这个国家的新自由主义模式,但是重要的媒体却掩盖事实。(管彦忠)
“芝加哥弟子”与新自由主义在拉美泛滥
朱安东
皮诺切特独裁政府与“芝加哥弟子”
1970年,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阿连德当选智利总统。阿连德对智利的矿业、工业和银行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国有化,同时大幅度增加了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政府开支。虽然这些政策在改善大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政策设计和实施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再加上国内外资本家的反对和捣乱,智利经济陷入了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派结成了同盟,而“芝加哥弟子”也第一次在其中获得了政治友谊。
1973年,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了独裁政府。皮诺切特政府当时要完成的任务,首先就是控制通货膨胀并把前政府国有化了的企业私有化,但他们不懂经济,必须寻求专家的帮助。几经周折,他们寻求到“芝加哥弟子”的帮助,后者迅速拿出了方案并在政府关键经济部门中获得了一批重要职位。
“芝加哥弟子”根据其所掌握的“科学”开出了治理智利经济问题的药方:必须用“看不见的手”去代替“看得见的手”,即用市场去代替政府干预。被国有化了的企业立即被私有化了,公共开支被大幅度地削减,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政策被废除,智利经济对外国贸易和投资开放。除了汇率仍然不允许浮动外,其他的经济政策都直接来源于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著作,这是最早的“休克疗法”。
为了支持“芝加哥弟子”推出的政策,弗里德曼、哈伯格以及哈耶克都访问了智利并发表了大量的演讲。这些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像他们所希望的那么大。随着关税水平的大幅降低,进口替代制度被废除,非传统性的出口大幅增长。但与此同时,失业率也大幅度攀升,贫富分化急剧加大。为了维护统治,皮诺切特政府残酷镇压国内的批评者和反抗者。
高举自由大旗的“芝加哥弟子”如此自然地与一个独裁政府合作并不奇怪。早在1965年苏哈托通过政变上台建立独裁统治后,同样有一批美国培养的印尼经济学家与其合作并被提拔到关键的经济部门任要职,史称“伯克利黑帮”。他们推行的政策与“芝加哥弟子”的非常相似。有学者指出,这其实可以从芝加哥学派的主张中找到答案。芝加哥学派宣称,其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而科学与价值判断无关,与价值相关的应该是意识形态。因此,在芝加哥学派的门徒看来,如果一个独裁政府允许他们这些掌握了科学的专家,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控制和制定各种政策,那么这个政府同样是很好的。而且,在他们看来,民主政体未必就是合适的,因为它往往被来自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所困扰。
“智利奇迹”与国际经济学界的变化
随着智利开放政策的实施,外国投资开始增加,经济开始增长。虽然失业率不断攀升。实际工资下降,但美国媒体以及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开始鼓吹所谓的“智利奇迹”,片面宣传自由市场经济在智利取得的成就。
与此同时,面对60年代后期开始并在70年代加剧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以金融资产阶级为首的美国统治阶级开始意识到必须打垮国内外的工人阶级力量,并摧毁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正好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因而,从70年代开始,大量的资金被投向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资助其研究、学术会议、杂志和招收留学生。美国的媒体则越来越多地给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在1974年和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随后,芝加哥学派的舒尔茨和斯蒂格勒又分别于1979年和198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样,芝加哥学派在经济学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一起逐渐成为美国和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学派,新自由主义也从被个别国家所接受发展到被很多国家所接受。
智利80年代的经济危机及“芝加哥弟子”的淡出。随着皮诺切特的下台,“芝加哥弟子”被迫再次从智利政府中退出,但其制定的政策大部分仍被保留了下来。此后,虽然他们在学术界和商界仍然很活跃,但在政界已很难见到其身影。
芝加哥学派在其他拉美国家的影响
随着“智利项目”的成功,美国把该项目扩展到了其他拉美国家。除了从拉美国家招收本科生到智利天主教大学学习和选送其中的优秀者到芝加哥大学留学外,美国还在一些拉美国家“复制”智利项目。例如,在阿根廷,美国国际发展署资助设立了库依欧项目,让库依欧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和智利天主教大学合作培养经济学家,仅1962年至1967年即选送了27名阿根廷学生到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学。
随着芝加哥大学培养的大量经济学家回到拉美国家,“芝加哥弟子”在拉美的影响也逐渐增大。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拉美的学术界和商界,还表现在政界。他们对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传播和泛滥起了关键的作用,也为“拉美化”的出现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推行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美国政府的国际援助机构,国际合作局及其后继者,国际发展署、福特基金会、富布赖特基金会以及洛克菲勒基金会通力合作,牵线搭桥,提供资助。随着美国经济学界的“新自由主义化”,美国的合作教育机构也不再仅限于芝加哥大学,而是扩展到了其他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
美国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手段及相关思考
美国有意识地对外传播其主张并不仅限于拉美地区。早在50年代,美国就在其中东地区的代理人——以色列资助建立了一个芝加哥学派的桥头堡——茅里斯•富克经济研究所。该研究所对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在以色列的传播,以及后来以色列采纳新自由主义政策,都起了关键作用。这是美国控制其他国家经济并获取各种利益的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利用各种援助和合作的机会在其他国家培养亲美的精英人物。应注意的是,除了培养亲美的经济学家外,美国还为其他国家培养军事和警察人才。美国设有专门的学校为拉美国家培养这方面的各种层次的人才。其中,设在佐治亚州贝宁堡的美洲军事学院就先后为拉美国家培养了近6万名军警,包括后来通过政变上台建立了亲美独裁政府的若干臭名昭著的人物。后来,由于该学院的名声越来越坏,美国政府在2001年将其名称改为西半球安全合作学院。美国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手段大致有如下六种:
1、设祛为第三世界国家培养接受了对美国有利的理论和意识形态的政治军事以及文化人才。最好是通过美国培养出来的人才,使美国的理论和思想被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流精英和大众所接受,这样,这些国家的政策自然会对美国有利。
2、设法拉拢、收买和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精英,使他们或其家族的利益与美国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自觉地推行对美国有利的政策并打击压制反对力量。
3、向第三世界国家派出经济等方面的顾问,诱导相关国家向美国或国际组织贷款,使这些国家逐渐积累其庞大的外债并要求他们用其最值钱的矿产、石油等资源作担保,当这些国家无力还债时,迫使它们用这些担保物抵债从而控制其资源。
4、如果第一种手段未能奏效,有关国家的政策仍然对美国不利,则制造并利用这些国家的债务或经济危机迫使它们接受对美国有利的经济政策,最好由世界银行或IMF之类的国际组织出面施压。
5、如果有关国家仍不上当,其政府继续执行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政策,通过策动“颜色革命”等方式,利用非政府组织等煽动老百姓闹事,想方设法使那些不愿屈服的重要政治人物下台,或者干脆支持有关国家的亲美军人实施政变,甚至组织暗杀。
6、如果上述手段全部失效,美国在需要的时候则寻找借口军事入侵,建立傀儡政权或寻求“国际托管”。
总之,美国的政策是,通过各种公开和秘密的手段对第三世界国家从文化思想、经济、政治乃至军事等方面,从软到硬地进行渗透和控制,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和利益。因此,第三世界国家要想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就必须在上述几个方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防止“堡垒从内部被攻破”。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相当程度的阶级妥协和合作是不可能的,贫富分化、民族、宗教矛盾太大也是不行的。这是由于在第三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与国际大资本、官僚买办资本相比,民族资本总是相对弱小的,只有得到工农阶级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才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去维护民族利益。而在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也只有真正落实群众路线,真正地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才有可能打击国内的亲帝国主义势力,维护和发展民族和国家利益。
(《环球视野》摘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第68期,原文标题为《“芝加哥弟子”与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的泛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