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降低欧洲对俄能源依赖》,路透社华盛顿6月2日电。奥巴马政府今天对国会议员说,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修建“南部走廊”管线,把里海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欧洲,降低俄罗斯能源供应的分量。如果认为美国这是在支持欧盟或离间俄欧关系的话,那就错了。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这条“南部走廊”管线至今还没有一个影子,谁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可以修好通气。因此,现在美国不过是在放空气而已,只要俄欧清醒,那么就既不可能干扰到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也不可能达到疏远俄欧关系的目的。美国对此也是非常清楚的。因此,美国之所以要提出这一支持计划,其实是为了拉拢“南部走廊”所经过的各个国家,其中就有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实际上还会涉及到土耳其等国。这也就是说,美国正在谋划建立一条从上合组织边界开始的包围俄罗斯整个下腹部的战线,换言之,美国正在实施压缩上合组织势力范围的计划。尽管这个方案在实施上会遇到很多政治障碍,但是,就目前来看,它却能使得沿途几个极缺资金的国家倒向美国,对此,上合组织必须高度警惕。尽管土库曼斯坦标榜自己是永远的中立国家,但是,在美国的插手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对俄罗斯而言,一旦美国把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都拉成它的死忠的话,那么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联系就有被切断的危险。对欧盟而言,如果经不起美国的这种“以利诱之”的诡计的话,欧盟的战线就会被进一步拉长,而一旦俄欧关系受此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对欧盟而言,恐怕等不到“南部走廊”管线修好,欧盟就已经瓦解了。欧盟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搞不清楚谁是它的敌人,谁是它可以争取的朋友。
《菲将向联合国抗议中国“入侵”》,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2日报道,菲律宾《马尼拉旗帜报》6月3日报道,中央社马尼拉6月3日电。面对菲律宾可能的倒打一耙,中国政府应该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不仅应该公开警示菲律宾对我领海的入侵行径,而且应该以实际的军事行动来警告菲律宾不要蠢蠢欲动。蜡烛不点不亮,菲律宾就是欠揍。
《中企购地在阿根廷引发不安》,英国《卫报》6月2日报道。我们还是关心一下自己国家的耕地流失情况吧!据2011年05月23日的经济参考报报道,日本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共同出资,5年前在山东莱阳市签订了一份涉及上千亩耕地的农地租赁“洋合同”,直接进入了我国农业生产环节,打破了以往外商投资中国农业集中在加工及销售环节的程式,由“销售商”变身为“农场主”。这家公司有意将基地扩展至3000亩,并打算在全国“克隆”二三十个同样的项目。——在这种趋势下,就算中国企业能够大量购买外国耕地又有什么用呢?国内的耕地都要被外国人给买走了。在这种老家都被别人端了的情况下,中国自己的粮食安全还怎么可能获得保障呢?!
《标普报告称:中国经济减速将致大宗商品暴跌》,韩联社香港6月2日电,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2日报道。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称,一旦中国经济“突然”减速,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在现有基础上暴跌75%之多。近一段时间,汉奸们要么表示“中国经济硬着陆可能性微乎其微”,要么表示“紧缩不会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最阴险的表态就是“中国经济未见‘硬着陆’迹象”。可巧的是,在华的外资银行专家也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真是无巧不成书啊。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标准普尔出台了这么一份报告。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标普是怎么看待中国经济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的。首先,该报告称,“随着中国日益加剧的通胀引发人民对于中国经济减速的猜测”,标普称,“一旦世界第一大大宗商品消费国的经济突然减速,目前每吨约170美元的铁矿石价格最低可能跌至每吨85至90美元”。其次,标普又说“中国政府放慢经济增长速度的努力将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影响。”“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央行已经4次提高基准利率,并将银行存款准备金提高了3个百分点。”由此可知,标普认为,中国是先有了通胀,然后引发了中国央行的紧缩政策,从而导致中国经济的增速放慢,并由此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经济“突然”减速将导致铁矿石价格暴跌。
于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的紧缩政策能够让中国经济从“增速放慢”跳到“突然减速”呢?我们知道,就算是“增速放慢”,那也还是在“增速”,而不是在“减速”,更不是“突然减速”,然而,在标普的报告里,完全看不出两者的区别,突然从这一边跳到了那一边,由此,一方面,我们有理由怀疑标普是在故意混淆“增速放慢”与“突然减速”的区别,从而“故作惊人之语”以误导投资者。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经济真的有可能在紧缩政策下从“增速放慢”跳到“突然减速”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这种紧缩政策将会使中国经济的减速过程呈现出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走势,而这种质变的后果——价格暴跌——也就是中国经济的硬着陆。——然而,中国的专家们却表示“紧缩不会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可见,两者存在明显的矛盾。
那么,究竟是中国的专家说的对呢,还是美国的专家说的对呢?如果只能二选一的话,那么我们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如果认为中国专家的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承认“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我们也就等于接受了这么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的经济可以一直紧缩下去,而且,无论怎么紧缩,都不会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首先,这个观点在哲学上就是错误的,我们姑且不谈。我们讲点更实际的东西,中国有关方面实施经济紧缩的理由是抑制通胀(我们这里且不说这种理由成不成立,先按它们自己的理由来推演),并且把抑制通胀的目标确定为“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这也就是说,在这种紧缩政策下,物价涨还是要继续涨的,只不过涨的不快(然而,又由谁来确定“快”本身的标准呢?)。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这种紧缩政策能够拖慢物价上涨的速度,那么如果这种紧缩政策被持续加大力度的话,是不是还只停留在“只能拖慢物价上涨的速度”这个地步呢?如果是的话,那也就意味着这种紧缩政策在无限加压后的结果也不能改变物价继续上涨的状态,也不能将“涨价”变为“跌价”,那么,既然有如此好的办法,为什么中国的有关方面不在一次调整中往死了紧缩呢?为什么要拖拖拉拉,分了好多步,拉长了时间,搞凌迟呢?不是说“紧缩不会导致中国硬着陆”吗?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怕的?!然而,事实正好与汉奸专家的观点相反。在中国经济紧缩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大批企业倒闭的现象,与此同时,物价也没有任何缓涨的迹象,最近一段时间,物价反而涨得更凶了。对此,某些专家又将最近物价飞涨的原因归结到其他方面,那么,这岂不是反过来证明了紧缩政策并不能对抑制通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了吗?!(专家的辩解之词反而暴露出了“以经济紧缩来抑制通胀”这个逻辑的荒谬性)既然紧缩政策不能对抑制通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那么又凭什么说能够通过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胀呢?!由此可见,紧缩政策与抑制通胀这个目标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也根本不可能用紧缩政策来达到抑制通胀这个目标。因此,就目前已见的经济现象而言,紧缩政策是与大批企业的倒闭直接关联的,或者可以这么说,紧缩政策的目的就是通过人为制造经济危机来加强产业的集中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关方面根本没有采取任何直接的措施来抑制通胀,因此,尽管紧缩了很长时间,但物价飞涨的趋势根本没有得以扭转。
如果认为美国专家的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承认“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涨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由此,我们也就等于接受了这么一个观点,就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起落不是金融现象,美元汇率的变化不是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既然如此,美国为什么还要把金融霸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呢?如果金融霸权不能操纵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话,那么这个金融霸权还有什么用处呢?如果美元汇率的变化不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直接相关的话,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反对用非美货币来结算国际贸易呢?按美国专家的逻辑,既然美元汇率的变化不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直接相关,那么中国在进出口大宗商品时,为什么一定要用美元,而不能用人民币或其他货币呢?中国从美国进口小麦、玉米的时候,如果支付人民币的话,美国是否也接受呢?显然不可能接受嘛!美国只接受用美元结算,因为用美元结算是美国金融霸权的核心特征。因此,大宗商品的美元价格就成为了大宗商品交易的核心因素,由此,美元汇率的变化也就必然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直接相关了。反过来说,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大宗商品本身的供求关系已经没有直接关系了,之所以没有关系,恰恰是因为只有一种货币被允许作为交易的结算货币,反之,如果任意货币都能作为交易的结算货币的话,那么商品本身的供求关系才能成为商品价格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知,美国专家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于是,我们面对了这么一种情况,就是尽管中美专家的观点是相互对立的,但是他们各自的观点却都是错误的。因此,如果我们只是做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的话,那么我们无论怎么选择,都只会选到一个错误的观点。因此,我们只有跳出非此即彼的怪圈,才能摆脱这一困境。
从之前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紧缩政策并不能直接抑制通胀,中国的物价上涨问题是由美元贬值以及人民币松绑美元的汇率政策的综合作用引起的,而中国的通胀问题则是由公退私进的经济政策所决定的。如果中国实行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的话,中国国内的物价就不再由美元的货币量决定,而是由人民币的货币量决定了,因此,只要人民银行收紧货币投放量,国内物价必然下跌。然而,如果收紧货币投放量的话,那么必然危及私有资本的增殖运动,即使个别私有资本能够实现资本增殖,但在总量紧缩的情况下,大多数私有资本必然无法实现资本增殖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定要用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原因),换言之,在货币投放量收紧的状况下,私有资本必然处于经济金融危机的状态之中,因此,为了保障私有资本能够顺利发展,才有了美国要求人民币松绑美元的举动,才有了国内有关方面提出的“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实际上就是要确保物价必须有一定的上涨,否则就无法实现私有资本普遍的增殖)这个政策。因此,目前一方面实行经济紧缩,另一方面又实行人民币松绑美元的汇率政策,由此中国经济的走向就不再由人民币的投放量单独决定了,现在还要考虑到美元投放量这个因素。因此,如果美国突然收紧美元的投放量的话,那么就很可能会引起中国国内的流动性短缺问题,由此就有可能引爆中国的经济金融危机。如果说标普的观点还有什么是值得肯定的话,那么也只能按下面的思路去理解,也就是说,当中国实行经济紧缩政策后,实际上就意味着中国方面调控经济的余地减小了,由此,在人民币松绑美元的汇率体制下,美元投放量的变化对中国经济走向的影响程度就增加了,于是,标普所谓的中国经济突然减速的预判,实际上是对美国准备实施紧缩政策的一个预判。而只要美国实施紧缩政策,那么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专家所谓的“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的判断实际上意味着他们并不认为美国会实施紧缩政策。
由此可知,如果认为中国经济形势的走向主要是由中国的有关方面来决定的话,那么中外专家在“紧缩政策”与“经济硬着陆”问题上的观点就是相互对立的。反之,如果认为中国经济形势的走向主要是由美国的有关方面来决定的话,那么中外专家在“紧缩政策”与“经济硬着陆”问题上的观点就是对立统一的。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在当前的经济金融政策下,美国因素对中国经济形势走向的决定性地位被掩盖起来了,如果人们还认为中国在目前的经济金融政策下还能自己决定自己的经济形势的走向的话,那最后是一定要上当的。
2011年6月5日参考消息
《中美围绕南海问题暗中角力》,日本《朝日新闻》6月4日报道,日本《读卖新闻》6月4日报道,日本《每日新闻》6月4日报道,美联社新加坡6月3日电,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4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3日报道。南海是中国的领海,因此,南海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维护领土完整的重大政治问题。然而,现在国内某些媒体只将南海问题的简化为经济问题,这是错误的,是一种误导舆论的行为。对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一寸也不容许丢失的,以前丢失的,将来也要拿回来。就算某些领土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那也是不容许丢失。要坚决反对用经济账来取代政治账。如果国内舆论被这种错误逻辑占据了主导地位,不仅我国许多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领土会被汉奸们拱手送人,而且,这种错误逻辑会导致另一种错误逻辑——就是说,如果外国的某地是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话,那么就可以去占领它了。——这样一来,中国就会成为和美国一样的强盗国家了。
检验历朝历代政府合法性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该政府是否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某朝如果不能完成统一而使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话,那么这个朝廷或政府的合法性就要受到全国人民的质疑。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民群众对历朝历代汉奸的认定标准中的第一条就是破坏祖国的统一,赔款还是次要的,割地则是汉奸最主要的罪行,无论所割之地是否在朝廷的直接控制之下,无论所割之地是否具有经济价值,只要割地了,那么割地者就是汉奸卖国贼。因此,历朝历代的爱国者也都无不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首要目标,而且,这个统一必须是真正的统一,是彻底的统一,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统一。为了统一,甚至可以放弃乃至主动破除收复对象的经济价值。英国殖民者曾经想用破坏香港经济来要挟中国政府改变收复香港的计划,但是,它失败了,尽管目前的香港还没有真正被整合进祖国这个大家庭中,但是,收复香港所使用的手段还是值得肯定的。同样的,对待台湾问题也要持有这样的态度。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收回台湾岛。中国如果要真正解决南海问题的话,那么就必须首先解放台澎金马,并且要认真汲取香港身上的教训,决不能让台湾省成为另一个反动派大本营,必须坚持共和制,坚决反对什么联邦制、邦联制。
在台湾没有解放前,南海问题的解决思路就只能从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的角度出发了。从整个南海的形势来看,并且考虑到将来解放台湾的需要,可以采取“打菲震越”的策略。从中国收复南海失地的进程来看,必然是由近及远,逐步推进的。然而,在这个推进过程中,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不打一仗是不能打消侵占我南海岛屿的诸国的痴心妄想的,因此,现在的问题实际上成为了“要打谁”的问题了。从整个形势上来看,越南与我国有很长的陆地边境线,如果中越之间爆发激烈的海战的话,很难保证战争不会扩散到陆地上。然而,如果我们打菲律宾的话,则不会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从将来解放台湾的需要来看,在收复被菲律宾侵占的诸岛后,我人民解放军就能在实际上掐住台湾武装割据集团的一条海上咽喉要道,相应的,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掐住日韩等国的脖子。这样,既可以把战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且还能为以后解放台湾等事创造出更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这将极大的推进祖国的统一事业,可谓一举多得。
美国现在在南海问题上只不过是在高喊口号,只不过想通过喊口号来扩大它的武器出口规模。美国现在的战线已经够长了,它是否还有这个能力将战线拉到南海,那是很值得怀疑的,就算它能够做到,那么,对美国自己而言,这种拉长战线的做法只会导致它的兵力更加分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的确可以通过收复南海诸岛的方法来拉长美国的战线。而如果美国只不过是想让南海周边某国替美国出头送死的话,那么中国正好可以借解放被菲律宾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的战役来警告其他国家不要轻举妄动。
2011年6月6日参考消息
《阿巴斯接受法恢复巴以接触提议,以总理反应冷淡》,美国之音网站6月4日报道,路透社耶路撒冷6月5日电。内塔尼亚胡当天在例行内阁会议上说,以方将考虑法国外交部长阿兰·朱佩提出的重启巴以和谈新方案,并就此与美国政府讨论,以方还计划把这一方案与其他重启和谈方案对比。内塔尼亚胡当天重申,以方拒绝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参与的巴联合政府谈判,同时敦促哈马斯释放被俘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法国外长朱佩1日至3日访问巴以地区,先后与巴以领导人会晤。他2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会见巴候任总理法耶兹时提出,巴勒斯坦应以“土地换和平”为原则、在1967年边界线基础上建国。朱佩提议各方6月底在法国为重启巴以和谈举行会晤。巴方官员已对朱佩这一提议表示欢迎。
显然,不仅美国有自己的巴以和谈计划,法国也有自己的巴以和谈计划,而从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公布的内塔尼亚胡对内阁的讲话中可知,以色列也有自己的想法(当然,这个想法未必是为了实现巴以和平来的)。因此,现在的问题不仅是巴以能否继续和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巴以双方是在哪一个方案的主导下进行和平谈判的问题。联系到利比亚反对派否认将与以色列建立关系的报道,法国现在推动巴以和谈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为了通过这一统战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它推翻卡扎菲政府以及扶植一个亲法国的利比亚新政府的阻力,这也就是说,从法国的角度来看,利比亚问题已经到了最后的关节点。本来,法国帮助利比亚造反派打击卡扎菲政权的行为明明是粗暴干涉了阿拉伯世界的内政,明明是一场具有殖民主义性质的侵略战争,然而,法国现在通过推动巴以和谈,实际上就是通过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一事来安抚(也可以说是麻痹)阿拉伯人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阿拉伯人民对法国殖民主义行径的反抗力度。另一方面,以色列政府虽然反应冷淡,但是也没有明确拒绝(按照法国的方案,巴勒斯坦是在1967年边界线基础上建国,这实际上是无法让以色列在原则上予以接受的,至于这个“在边界基础上”究竟能做多大的变动则还未可知,或许,法国就没有进一步的具体意见,因此,这很可能是法国的疑兵之计,以色列则予以了配合),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实际上给法国解决利比亚问题留出了时间,当然,置于法国能否尽快摆平利比亚问题,那就只能看它自己的努力了。
《俄罗斯将首次发行伊斯兰债券》,法新社俄罗斯喀山6月5日电。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利息,因此,伊斯兰债券并非像传统债券那样建立在债权基础上。事实上,购买伊斯兰债券即可获得某一实物资产——如土地或建筑物——的部分所有权,从而确保投资者获得该资产所产生的一部分利润。
随着伊斯兰世界的形势越来越动荡,伊斯兰资本谋求新出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急迫,新兴市场国家自然会成为伊斯兰资本的投资方向,因此,现在的问题不过是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做好准备以吸纳伊斯兰资本。当然,俄罗斯吸引伊斯兰资本的目的还不只是为了经济建设,俄罗斯实际上还有着希望借此行动来扩大它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的目的,只要发债顺利,并且能够不断扩大发债金额的话,那么伊斯兰资本就会在俄罗斯形成越来越大的既得利益,反过来,俄罗斯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也就会越来越大。美国之所以对伊斯兰世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因为美国整天用军事暴力打压、威慑着伊斯兰世界,美国自身也吸引着大量的伊斯兰资本,威逼利诱是双管齐下的。因此,对俄罗斯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以为伊斯兰资本增殖的条件,但是,俄罗斯对伊斯兰世界的军事影响力还是很不够的,关键是俄罗斯还不敢直接用军事手段来插手伊斯兰世界的事务(在利比亚问题上就表现得很明显,尽管俄罗斯有这个军事动员能力,但是既不敢支持卡扎菲政府,又不敢支持利比亚造反派,由此把利比亚战事的走向完全寄托在美欧身上,这样就使俄罗斯从利比亚战事中所能获得的利益变得非常不牢靠,只要美欧态度一变,俄罗斯的石油受益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试想,如果当初俄罗斯派兵进入利比亚的话,那么利比亚的战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俄罗斯的控制了,至少可以满足俄罗斯对利比亚战事长期化的要求),这样一来就使得伊斯兰世界并不敢真正依靠俄罗斯,而在苏联时代,苏联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之所以非常大,就是因为苏联敢于动用军事手段来插手伊斯兰世界的事务。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