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波
随着上合组织影响力的日益提升,西方媒体便鼓弄出了所谓“东方北约”的话题。由于体认该话题极端敏感,于是,中国媒体和中国学者便及时作出澄清。对于这种应急反应,笔者甚感不以为然。坦率而言,且不说“东方北约”尚无任何迹象,即便向该路径发展,这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人们知道,北约不仅在继续扩散,甚至连“亚洲小北约”也俨然成型;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媒体和中国学者有必要对“东方北约”的话题而感到紧张吗?
西方国家的很多现任高官尚且可以发表极端言论,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中国媒体和中国学者似乎也完全无须对西媒所鼓弄的“东方北约”话题而进行撇清。不是吗,在所谓的“弧形地带”日渐面临新威胁的情况下,如果考虑到原本以维护西欧安全为主旨而创建的北约组织却参与到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特别是考虑到北约扩散有向亚洲蔓延的危殆现实,笔者就上合组织能否发展成军事联盟的议题而展开积极展望,显然已到适逢其时之境。
国际安全正遭受威胁
其实,有关在中俄以及其它有着共同安全需求的国家之间建立军事联盟的主张并不是什么开创性构想,多年前就曾有学者提出过这一动议;只是由于相关国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缺乏必要的政治意愿,从而令这一可以深刻影响地缘政治局势的战略思想未及深入讨论便过早地胎死腹中。如今,不仅北约的东扩没有松懈的迹象,而且亚太地区的各类军事联盟也同样呈现出提升合作级别(比如美日韩澳之间的反导系统)的态势,再加上半岛情态和南海情态日益复杂和多变,作为被这些军事联盟拒绝接纳的对象,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内的广大形单影只的国家,实际上普遍面临着安全威胁;不夸张地说,如不能尽早采取应对之策,利比亚的悲剧就随时可能在任何一个缺乏联盟保护的“离群索居”的国家中上演。
就象人们所熟知的,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借口从最初的解除萨达姆政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到后来的惩罚与制造9·11恐怖袭击事件有联系的犯罪份子;当这两项指控都不能获得确凿证据支持时,美国的出兵理由又改成了将伊拉克人民从萨达姆的暴政下解放出来。事实表明,当某个国家或因地缘因素、或因能源资源因素、或因人们想象不到的因素而注定沦为美国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对象时,不论是国际社会发出摈弃热战思维的呼吁,还是即将遭攻击的国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美国的最后通牒,其都将无法规避被野蛮入侵的命运。可以说,在当前这样一个激烈动荡的多事之秋,任何一个不愿做美国附庸的国家,其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除了与秉持相同理念的国家建立军事联盟以求自保外,将别无他途。
绥靖主义应尽早终止
既然事态如此明朗,中俄两国当初缘何在未经任何论证的情况下便不假思索地否决了关于建立军事联盟的构想呢?细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中俄两国均认为,冷战已经结束,世界潮流趋向和平与发展,因此,没有必要建立凸显冷战色彩的军事联盟。二.担心这种军事联盟势必恶化各自与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而中俄两国均将对美关系看成是自己对外关系的基石,因此,对该建议实行冷处理便成为了中俄两国不约而同的共同选择。
然而,尽管包括中俄两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均皆信奉和平与发展为重的理念,但美国却依然始终以冷战思维来制定其安全政策。最新的事态是,美国已在波兰部署“爱国者”导弹,并肯定会在条件具备时在高加索地区制造事端,从而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与此同时,美国不仅正在将其大量重型装备调往靠近中国的太平洋基地,而且更有可能已在对台售武的基础上开展新一波的对台售武活动。正如一些国际问题专家所指出的,美国在西太平洋水域部署占其全部规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宙斯顿”导弹防御系统,显然不是基于反恐目的,而完全是基于传统安全领域里的思考;事实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在第九届亚洲安全大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已经就美国军舰、飞机在中国南海、东海对中国进行高强度监视、侦察所对中国构成的威胁而表达了警惕。种种事态表明,继续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战略对手并最终予以摧毁,是美国国家战略中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恒久目标。
在美国的危险意图已暴露无遗的情况下,如果中俄两国还继续以各自的与美关系不能受损为由而排斥相互结盟,则不仅是不必要的,同时也是极其危险的;坦率而言,绥靖主义政策从来不会为该政策的推行者带来任何好处。不错,就象中国没有与俄国结盟的内在要求一样,俄国也没有与中国结盟的真正热情,但是,在美国的巨大威胁下,中俄两国迟早会就相互间的结盟问题展开研讨;与其将来风暴发生时再手忙脚乱地临时凑合,不如现在就未雨绸缪地早作安排——这也是笔者期待着上海合作组织能最终转化成军事联盟的动因所在。
需要强调,笔者建议中俄两国在上合组织的框架内组建军事联盟,并不是为了与北约对抗,而完全是基于防御目的;事实上,这种防御目的之现实,实际上更有助于全球和谐。
为资深评论员
:邱 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