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弗格森于2010年11月曾在《华尔街日报》写过一篇题为“世界围绕中国旋转(In China's Orbit)”的文章,文章认为,对于未来的全球走势,北京的先生们可能还不能完全说了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不再是学生。西方经历了五百年的优势 后,世界将回到东方。
这些观点在弗格森的《文明》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是一本探讨大问题的书,比如文明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今天危机频频的西方,它的主导地位已经结束 了?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又将是怎样的?亚洲文明能否崛起并超越欧美?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能否焕发活力,成为世界格局中新的话事人?
尼尔·弗格森如今的名声可谓如日中天,至少在中国,因对中国影响力的成功预见,其言论和著作渐被奉为圭臬,更关键的是,现实给了他相当有力的支持。在哀鸿气息弥漫的欧洲,心有余悸的美洲,都对危机表现出胆战心惊的衰样时,中国GDP仍以高速往上走,怎能不让人侧目和艳羡。
弗格森乐观地预测,到2016年,就购买力而言,中国就将超过现任全球霸主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虽说此预测过于乐观了些,但弗格森显然注意 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高达15%的工业产值增长率,以及中国面向全球的巨大资本投资,这自然让人憧憬中国说了算的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仅就一时数据来下结论,显然不是弗格森的行事特点。弗格森不仅通晓国际政治,还是研究历史学的好手,更是财经领域的风云人物。懂得历史,可知时代兴 衰;懂得政治,可辨风云走向;懂得经济,可察盈亏进退。何况他一人三通,如此学养自然造就了他的独特眼光。除了数据之外,弗格森还结合了世界文明的演变和 更迭,对中国未来的走向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演绎。
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弗格森的答案具有独创性。在《文明》一书中,他说在于文明这一个复合体系——由众多交互因子组成的非对称的机体,其结构 像纳米比亚白蚁的蚁丘,在一段时期内可能运转平稳,并能够持续地进行自我调节应变。一段理想的文明需有六个要素,分别是:竞争——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权力 的分散为发展创造了环境;科学——科学意味着生产力;财产权——提供了法律法规的框架,也为分散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提供基础;医学——极大提升了生命质量, 所谓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还是社会发展的支撑;消费社会——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需求来源,也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工作伦理——为储蓄、投资和实干提供了伦 理标准,简言之,就是工作热情和兴奋度。
弗格森认为,谁很好地运用了这六项要素,谁就能取得成功。欧洲数百年来的辉煌,就在于将这六元素糅合创造出了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的适当组合。
当今的中国,在文明模型的六要素上,呈现出的优势和潜力比西方要大得多,完全有可能在未来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尤其是消费社会这个要素,当前中国具有 的潜力更是非同小可。书中详尽地分析了很多数据,大胆地提出了中国未来的强大竞争力,尽管中国习惯称之为“韬光养晦”。而弗格森关于中国未来走势的前 瞻见解,在十年前并不被人看好,但他并未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事实证明了他的敏锐和独特。
但弗格森也明确地提出,本书并非确定无疑地宣告中国的世纪即将来临,相反,他认为中国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弗格森提醒,全球转变 期,我们迫切需要对历史进行重新认识,以免重蹈覆辙。他认为,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通过交换思想、参效体制,不同文明在接触中可以实现并存, 甚至相互融合。同时,他又认为思想涉及历史变革,历史变革并非以渐进的方式来临。历史由临界点组成,它充满了非线性结果和随机行为,协同进化也可能发生, 爆发革命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不仅针对西方,对中国也是一个提醒。
本文转自《社会观察》2012年第04期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