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地时间1月3日,伊朗克尔曼市发生两起爆炸,当场造成95人死亡,284人受伤。当天是伊朗已故高级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去世四周年的忌日,纪念活动正在该市举行。两起爆炸发生在苏莱曼尼墓地附近,相隔十几分钟,现场当时聚集了数百名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民众。这是1979年以来,伊朗国内发生的最严重的爆炸事件。伊朗政府称爆炸是恐怖主义袭击,并宣布4日为遇难者举行全国哀悼。
克尔曼市是克尔曼省省会和最大城市,距离首都德黑兰约1000公里,这里是伊朗遇袭身亡的高级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的故乡。苏莱曼尼生前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2020年1月3日,苏莱曼尼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外遭美国无人机袭击后丧生。
爆炸发生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伊朗总统莱希谴责这一事件是“恐怖犯罪行为”。伊朗总统莱希表示,敌人不仅针对苏莱曼尼,还针对那些去纪念苏莱曼尼的民众,在克尔曼市犯下恐怖罪行的肇事者将付出惨痛代价。同时,他警告以色列称,“你们将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付出代价,你们将深感后悔”。
伊朗克尔曼爆炸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地时间1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强烈谴责1月3日发生在伊朗克尔曼市的袭击事件。声明称,安理会成员严厉谴责2024年1月3日发生在伊朗克尔曼市的袭击事件。这一恐怖主义行为造成多人丧生,其中包括儿童和妇女,另有多人受伤,一些人伤势严重。安理会成员向遇难者家属和伊朗政府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慰问,并祝愿受伤者早日康复。安理会成员重申,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恐怖主义都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严重威胁之一。
02
伊朗克尔曼爆炸事件不是孤立事件,它是当前巴以战争的一部分,也是近期着整个中东局势新变动的一部分。
2013年12月25日伊朗革命卫队驻叙利亚指挥官赛义德·拉迪·穆萨维将军在叙利亚大马士革省赛伊达·泽纳布地区遭以军空袭身亡。穆萨维将军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他是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的一员,与被美国炸死的“圣城旅”前司令苏莱曼尼关系非同一般。
2023年12月31日,在红海巡逻的美国驱逐舰派遣直升机摧毁了也门胡塞武装的3艘小型船只,造成对方人员10人死亡。但随后1月1日伊朗一艘驱逐舰突然进入红海。伊朗“厄尔布尔士”号驱逐舰此时现身红海,力挺胡塞武装、警告美军的意味十分强烈。路透社称,这将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1月2日以色列无人机当晚袭击了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的哈马斯办公室,导致哈马斯政治局副主席萨利赫·阿鲁里和其他5人死亡。随后1月3日伊朗克尔曼爆炸事件发生。
就在伊朗发生爆炸后的几个小时,以美国为首的12国护航联盟向也门胡塞武装发出“最后通牒”,警告称倘若其继续扰乱红海秩序,将面临“不确定的后果”。但也门胡塞武装组织无视美英等国的警告,1月4日向红海发射一艘装满炸药的无人艇,在距离美国海军和商船几英里处引爆。
紧随1月3日伊朗克尔曼爆炸事件,1月4日美军在巴格达发动空袭,炸死“人民动员组织”第12旅指挥官穆什塔克。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莱德表示,该目标人物一直“积极参与策划和实施针对美军的袭击”,美军此次打击是“出于自卫”,“未造成平民伤亡”。
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莱德拒绝透露美国是否在空袭前通知了伊拉克政府。当被问及华盛顿此举是否违反了与巴格达的协议时,他说,美军“保留在受到威胁时进行自卫的权利”。美国世纪基金会中东问题学者萨贾德担忧,美军想通过这次行动传递强硬信号,“未来对美军的任何袭击都将付出代价”。
03
上述事件全部发生在以巴战场之外的中东国家地区,但直接与巴以冲突关联,其主谋和凶手都是美以,主要针对的是伊朗及其支持的反以武装组织,采取的是定点精准清除反以反美武装的高级领导人,其警告威慑意味强烈,但与以军对加沙地带无差别轰炸高烈度军事进攻无异是一种平民伤亡小强度低的作战方式。上述变化,一方面表明伊朗和美以围绕红海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另一方面也表明巴以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以色列1月1日宣布从加沙地带撤军、美国2023年底透露从红海地区撤离一艘航空母舰战斗群。美以同时调整军事部署,一方面说明以色列清剿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说明美以针对加沙地带的大轰大炸大集团大扫荡式的清剿军事行动难以为继,同时不断扩大的平民伤亡,引起了中东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愤怒与谴责,美以越来越不得人心,面临国际的强大压力和国际社会的空前孤立。美以都需要调整军事部署,转变作战方式。同时,美以也在考虑战后加沙地带的重新安排问题。
此时,美以既希望摆脱国际压力、减少平民伤亡,但仍然企图继续推进巴以战争,以实现彻底铲除哈马斯、解救被扣押人员的目标;美以压缩战线、收缩兵力、减轻战争负担,既顾虑哈马斯的反攻,也忌惮中东国家群起攻之,更害怕伊朗乘虚而入。因此,美国以色列既必须改变作战方式,又必须强力震慑,保持威慑。
这就是伊朗克尔曼爆炸事件和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空袭事件3日、4日不隔天相继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近期类似事件的主因。
04
伊朗克尔曼爆炸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当地时间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美国没有以任何方式参与其中,任何与此相反的说法都是荒谬的”,同时,他补充说,“我们(也)没有理由相信以色列参与了这次爆炸事件。”与此同时,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却认为,此次爆炸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过去发动的“恐怖袭击”似乎有些像。在被问及相关情况时,以军发言人哈加里回答称:“我们专注于与哈马斯的战斗”。
“伊斯兰国”1月4日公开宣称对伊朗克尔曼爆炸事件负责后,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John Kirby)4日回应称,“伊斯兰国”宣布对袭击负责,美国没有理由对此表示怀疑。对比美国前后的表态,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美国的伎俩,美国并不是神人,先知先觉,而是事先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串通一气,谋划好了,看来,克尔曼爆炸事件的真正黑手真正凶手就是美国以色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只不过是美以暗中收买豢养的恶狗,关键时候跳出来替主人干黑活的,或者是“伊斯兰国”与美以相互勾结的结果,“伊斯兰国”替美以干脏活背黑锅,美以给“伊斯兰国”提供支持和保护,让其在中东做大做强,这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
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出笼,或者说美国放虎归山,这是巴以战争、中东局势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动态,它或许是巴以战争的一个新转折,中东未来走向的一个新变数。
美以支持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死灰复燃、重新崛起,与之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对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分化,对伊朗等国反以反美斗争是一个牵制。制造矛盾利用矛盾,拉一派,打一派,分化瓦解,引发内斗内耗,这符合美国的中东战略,是美国惯常使用的手段,这是需要中东国家高度警觉的。
也门胡塞武装封锁曼德海峡,在红海打击涉以货轮,卡住了以色列的喉咙,打住了美以的七寸,伊朗成功地开辟了巴以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让美以如鲠在喉。
美国组建国际护航联盟,应者寥寥,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左右为难,进退失据。美以也亟须摆脱困境,需要开辟第二条战线。所以,放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出山,搅局乱局,可谓适逢其时。
未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能不能如美以所愿借尸还魂,兴风作浪,还需要观察。但中东未来再次充满变数,巴以战争仍将持续,阿拉伯人民反美反以斗争仍然任重道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