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美国收购为何屡屡受挫
——《财富》杂志的告白与市场交换技术的梦灭
“作为全球业内排名第二的电信设备巨头,中国华为公司最近打算以200万美元收购位于美国旧金山的小型高科技企业三叶系统公司。但这笔小得不能再小的跨国并购案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不仅五角大楼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卷入其中,甚至可能需要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做最后定夺。”(2011、3、4《文摘周刊》“华为美国收购遇阻内幕”)
华为的这次收购受挫,其因又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这次收购可能导致美国的先进计算机技术经过华为转移到中国,这使五角大楼在国家安全上疑虑重重;二是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可能有着军方背景,并被疑长期接受政府补贴拓展海外并购与跨国经营;三是担心自己可能受制于中国企业的这种全球扩张及其隐忍待发的敌意行动。
同样是企业的购并,为什么境外的战略投资者可以收购并掌控我们大豆产业的整条产业链,而华为却不能收购它们的一个小型高科技企业?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反复考量的问题。华为在美收购的屡屡被拒,说得好听一点,这是西方国家尚未适应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与跨国经营,是对中国企业不断扩大海外投资的一种本能畏惧,担心自己受制于它的某些隐忍待发的敌意行动。也就是说,这就是对中国日益崛起的一种敬畏,使得它们不得不怀着一种“首鼠两端、欲迎又拒”的矛盾心态,恐慌着中国企业在自己的本土开疆拓土、扩大经营。然而,若从西方世界的对华冷战思维加以审视,这种拒购实则就是企业购并与跨国投资上的一种国别歧视,其旨在阻止中国通过自己的市场交换西方的技术,并以此延迟中国的跨越发展与和平崛起。
用市场交换技术,这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中的一个极其隐秘的念想。西方世界的精英们显然早就窥破了我们的这一隐秘心理,它们用一些自己淘汰不用的技术诱开中国的市场,并把中国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死死地拖进自己的负债消费之中。对于中国的交换冲动,它们把自己的高科技产品设置为非卖品;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与跨国投资,它们把自己的高科技企业设置为禁入地。对于中国通过市场交换到的美元外汇,它们则为之配置了一个绝佳的去处,那就是美国的国债。也就是说,中国用自己的产品交换美国的美元,然后再用赚取的美元购买美国的国债进行着自己的海外投资,这纯粹就是替美国的财政赤字买单、借钱给美国人花销。美国《财富》杂志一句经典的告白,就很能说明这种市场交易的实质和美国政府的难言之隐——“美国告诉中国,可以不断购买我们的国债,但请不要对我们的企业投资。”(同上。“华为美国收购遇阻内幕”)
美国都能够通过这种非卖品和禁入地的设置,在企业的跨国购并中保护自己核心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安全,中国又怎能很放心地通过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而把自己国企所占据的命脉性产业都对外开放呢!当这样的企业都被境外战略投资者控股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很能自主、安全地发展吗?又岂能不担心它们的敌意行动!大豆产业链的全线失守,以及我们这个种族的生殖繁衍已经岌岌可危于这种转基因大豆油的食用之中,就是一面镜子啊!
中国的市场换技术战略是不是也该梦醒于这种美国对华海外投资与企业购并的国别歧视与小心防范之中了。
2011年5月8日 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