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内卷、双循环与危机:中国经济的基本判断

佐伊23 · 2020-12-28 · 来源:佐伊23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怎么走出内卷是伪命题,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必然走向滞胀,换言之,必然走向内卷。

  所谓内卷化,是经济必然走向危机的另一种说法。问中国怎么走出内卷,其实是在问,中国能否避免危机。所以,要理解内卷的必然性,就需要理解经济走向危机的必然性。而要理解经济走向危机的必然性,就需要从我国经济史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讲一个基本结论。1996年之后,我国经济曾经两次面临危机,缓解这两次危机的方法,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貌,也决定了中国经济走向危机的基本方式。所以要理解中国经济,就得从这两次危机讲起。

  我分三部分来讲。第一部分、1996年危机、解决方法和后续矛盾。第二部分、2008年危机、解决方法和后续矛盾。第三部分、当前经济的基本情况。

  第一部分、1996年危机及其解决

  一、1996年危机

  一个商品,如果卖出去了,最终只可能有三种去向:第一、被国内终端消费者买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这就是消费。第二、被国内企业买了,用于生产或扩建厂房,这就是投资。第三、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买了,这就是出口。当然,我们也会买国外的产品,所以计算出口的时候会把进口和出口抵消,算净出口。

  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者的总和用货币来计量,就是GDP。

  一个商品,如果国内消费者不买、国内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也不买,那就卖不出去。当大规模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经济危机。

  所以经济危机又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出现了过剩。

  生产相对消费出现过剩的事情常有发生。前段时间全球多个国家奶农倒牛奶,就是因为市场过度竞争,导致牛奶大规模过剩。当然,除了倒牛奶,生产过剩还有很多其他体现,比如让卖不出去的苹果烂在地里。

  1996年的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这种过剩。当时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50%。产能利用率可以简单理解为机器利用的程度。国际通用标准认为,产能利用率低于80%就是产能过剩,低于75%就是产能严重过剩。按照这个标准,1996年的产能过剩已经很严重了。事实上也是这样,当时很多企业都处于破产边缘,只能通过不断倒腾资金,来维持现金流不断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外贸进一步下降,更多的商品卖不出去了。到了1998年,商品库存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产能过剩更严重了。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经济一定会出现危机。当时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国家经贸委的赵晓甚至破天荒地写了一篇文章,名叫《大萧条的历史会在中国重演吗》。把中国经济和大萧条联系在一起,这种行为在之前压根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当时经济形势确实是岌岌可危。

  但是1998年的生产过剩,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危机,反倒是在之后几年被逐步消化掉了。

  二、危机的缓解

  我们之前说过,经济危机体现为商品卖不出去。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逻辑就是,我只要想办法把商品卖出去了,经济危机就暂时过去了。所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两种传统的方法可以延缓经济危机:一是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二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两者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把商品卖给以前不买的人。

  1998年之后,我国就是通过“对内深挖国内市场,对外开拓海外市场”,来延缓经济危机的。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延缓,而不是解决。

  深挖国内市场。1998年之后,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深挖国内市场,其中最典型的是房地产市场。1998年之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住宅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商要死不活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是福利分房。1998年的时候,为了刺激消费,缓解危机,国家终止了福利分房。也就是在这一年,庞大的房地产市场最终得以形成。这个市场具有极高的产业关联度,辐射冶金、化工、水泥、建筑、建材、金融、水电煤、保险、物业等众多行业。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一方面消化了大量重化工业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高房价的种子。

  开拓海外市场。2001年前我们出口受到诸多限制,很多国家通过关税和配额限制我们产品出口。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这些限制大幅降低。也就是从这几年开始,我们外贸订单大幅增加,国内产品潮水一般涌向世界。这消化掉了巨量的轻工业过剩产能。外贸订单增多,现有规模不能满足海外需求,资本家又扩大厂房,购买更多的设备,进一步带动重化工业的发展。而资本的发展必然要求雇佣更多的工人,这又带动了城市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在内外两个新市场,也就是房地产和出口的带动下,经济迅速走出阴影,形成了“外贸-投资”双驱动的经济模式,并且形成了内部和外部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循环,这两个循环的有效运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

  三、两个循环

  (一)外部循环

  外部循环对应着整个外贸出口。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中国形成外贸顺差,获得大量外汇储备。

  其次,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导向型的)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等金融产品,资金回流到美国,支撑美国债市、股市等虚拟经济。美国虚拟经济市场不断膨胀,股市上升、房地产市场上升,美国老百姓的股票、房地产和手中的债券就不断增值,形成财富效应。什么是财富效应呢,就是他股票或房地产等账面财富增加之后,他更愿意去买买买,这就是财富效应。

  最后财富效应刺激美国人不断地消费,继而购买更多的中国产品。这就是外部循环,外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出口来带动经济。

20201228_042954_082.jpg

  外循环示意图

  (二)内部循环

  内部有两条线,一是投资,一是消费。

  (1)投资

  投资方面,当时的内部循环对应着城镇化和整个房地产市场。

  首先,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形成银行体系的巨额存款。

  其次,银行通过三个渠道,把这些存款投放到房地产市场。第一个渠道是土地开发市场。每个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土地储备公司或者投融资平台,比如某某市城市土地储备公司。银行将钱贷给这些公司,这些公司就用这些钱征收土地,搞土地开发。第二个渠道是土地买卖市场。地方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买地的钱,大部分也是银行贷款。开发商贷款买地之后,就开始造房子。第三个渠道是房地产买卖市场。开发商建好房子后,卖给老百姓。老百姓买房的钱,大部分也是贷款。

  老百姓用自己的存款,支撑了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终,再自己去贷款,消化不断升值的房屋。这就是当时的内部循环,内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城镇化和房地产投资来带动经济。

图片

  内循环:城镇化(房地产)拉动投资示意图

  (2)消费

  消费方面又有两条线。

  首先,外部循环导致出口订单增多,出口轻工业企业必然需要扩大生产,修更多的厂房,买更多的设备,这又导致重工业企业订单增多,重工业企业也会扩大再生产。这两者扩大再生产又会雇佣更多工人,导致对内销型轻工业需求增加(对食品、衣服等需求增加),形成良性互动。

图片

  外循环与内循环互动:外贸拉动国内消费示意图

  其次,城镇化导致的大兴土木(以房地产为代表),进而导致重工业扩大再生产。重工业扩大再生产,又需要更多劳动力,进一步导致内销项轻工业需求增加(对食品、衣服等需求增加),这两者又形成良性循环。

图片

  内循环:城镇化拉动国内消费示意图

  从当时的情况看,我国消费是一个被动项,是由于外贸订单增加或者城镇化加速,导致工人数量增多或者工资提高,进而导致的消费增多。如果外贸和投资熄火,是无法靠所谓的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因为此时的消费就是无源之水。

  四、外部循环的破灭

  这两个循环一个主要对应着城镇化和房地产投资,一个主要对应着外贸出口,这也是我们当时消耗过剩产能的两个主要途径。但是,这两个循环都是不稳定的。

  外部循环,要求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只有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才能持续产生财富效应,刺激美国人消费需求,进而带动中国出口增长。

  内部循环,要求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只有土地和房屋不断涨价,地方和开发商才能以此为抵押借到更多的钱,进而通过投资来带动经济。一旦城镇化停滞,就会出现问题。

  说白了,要维持两个循环运转,就要求美国的股市和中国的房市一直高涨。但这是做不到的,2008年,外部循环出了问题。

  第二部分、2008年危机和缓解办法

  2008年的时候,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两年了,危机重创了欧美日经济,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也大规模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轻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从前几年的10%左右,迅速下降到2008年的3.5%(修正后的值是2.7%),随后在2009年更是下降为-44.8%(修正之后的值是-42.9%)。轻工业产能过剩,直接导致其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下降,从而波及到了重工业行业。这导致全国性产能过剩,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2009年,中国出现了20年来最大规模民工返乡潮。如果再不出手,经济问题就可能演化为社会问题。

图片

  万分危机之下,我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启动大规模刺激计划,暂时缓解了危机。那么,什么是凯恩斯主义,它是怎么缓解危机的,它与当前中国经济又有什么关系呢?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为什么必然出现内卷。

  一、凯恩斯主义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举个例子。

  在某个国家,由于生产过剩,钢铁和水泥大量堆积卖不出去,钢铁厂和水泥厂开始大规模裁员。很多人失业了,经济问题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国家不希望企业继续裁员,因为大规模裁员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缓解危机,有人就出了一个主意,建议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号召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他说,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有两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修公园需要钢铁、水泥,这样就可以消耗钢铁水泥的过剩产能,稳住重工业就业;其次修公园还需要雇佣工人,这还能带动一部分失业人口再就业,就业后这些人就有钱买买买了,这会进一步带动轻工业发展。这两者还能形成良性循环,因为重工业发展了会雇佣更多工人,进而消耗更多轻工业产品,轻工业发展了会购买更多设备、修建更多厂房,带动重工业发展。

  国家觉得挺有道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市政府修公园的钱哪里来呢?这个人就说,让银行印钱借给市政府就好了,反正钞票都是可以印出来的嘛。国家一听觉得可行,但是又有一个担忧,市面上的商品数量没变,但是印出来的钱变多了,这会造成全社会通货膨胀,导致老百姓手中货币贬值,这怎么办?这个人说啊,这个没有办法,只能请大家理解国家的难处了。

图片

  凯恩斯主义/内循环示意图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故事?不,这是一段历史。1933年后,罗斯福政府就曾雇佣大量失业青年去修建众多的国家公园。当然,修建公园只是一种方式,它还可以是修建铁路、修建公路、修建机场、修建形象工程,或者修建各种烂尾和不烂尾的楼。

  这就是凯恩斯主义。通过国家印钱,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消耗过剩产能,延缓危机的爆发。

  二、凯恩斯主义和四万亿计划

  讲完了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09年中国的经济情况。这里要讲一个重要的部分,凯恩斯主义和四万亿计划。

  在极度危急的形势下,2009年我国决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贷款,准备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除了灾后重建外,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加快保障房建设,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

  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呢?从银行来。国家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等项目的贷款支持。

  为实施上述工程,国家预计到2010年投资合计四万亿,其中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共计1.8万亿,灾后重建1万亿。这就是俗称的四万亿计划。

  你对比一下四万亿计划和凯恩斯主义,是不是觉得很像,没错,四万亿计划就是中国版的凯恩斯主义。

  在这个中国版凯恩斯主义的主导下,经济从“外贸-投资”双驱动模式,转变成以城镇化为依托的“负债-投资”单驱动模式。从2009年开始,我国经济一方面持续大搞基建,另一方面一遇经济下滑就放宽房地产贷款和购房政策,努力挖掘房地产市场,通过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带动重化工业需求,进而全面带动制造业,最终盘活中国经济。

  但是,通过政府主导、银行放款、企业借钱进而大搞基建的凯恩斯主义,有三个致命的缺点。

  三、凯恩斯主义引发的三个问题

  (一)这会导致更大规模产能过剩

  任何基建项目都是有周期的。比如修公路,修路的时候,需要买大量的重化工业产品,消耗过剩产能,并催生更大规模的产能。基建周期内,为满足市场需求,重工业领域各行业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但是,路修完之后怎么办呢?以前卖给修路单位的钢筋水泥现在又卖给谁呢?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办?你会说,那就再修一条路。这可以继续延缓危机,但是路总有修完的时候。一旦城镇化进程慢下来,各个基建项目周期就会陆续完结,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就会凸显出来。2011年底,产能过剩又出现了。这个产能过剩有多严重呢?我们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图片

  内循环:产能过剩循环示意图

  (二)这会造成企业高额负债

  基建资金多是银行贷款,这些钱是要还的,但是很多钱却还不上。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基建项目根本不能创造收益。我举个例子来说。某个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借钱修了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一年都没几架飞机停靠,根本不赚钱,他拿什么还钱?这种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2015年《每日经济新闻》的丁舟洋就写过一篇文章,名叫《小机场建设热背后:超7成亏损,靠补贴生存》。

  不光是机场,地铁、市政、烂尾楼,都是这样。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独山县烂尾楼事件,你以为只是独山县的特例吗?大家可以去查查自己家乡都欠了多少钱。不光如此,负债还会从地方政府传导到一般的私营企业。地方政府搞基建,必然会向其他企业购买原材料,比如购买钢铁。基建项目周期内,钢铁企业订单就会增多,钢铁企业就要扩大产能。但是钢铁企业一时间没有钱去修厂房,怎么办?他们就会向银行借钱来扩大再生产。但是,基建项目周期完成后,就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进而导致钢铁价格下跌,赚的钱根本无法偿还银行本息。这些还不上钱的公司不得不继续贷款借新还旧,利息负担越来越重。

图片

  内循环:滚动负债循环示意图

  企业债务有多严重呢?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对发债企业做过一项统计, 2015年所有发债企业中, 98%的企业利润根本不足以偿还债务,而必须靠借钱才能偿还之前的债务。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债务负担,使得企业从“借债投资”,变为“借新还旧”。

  有人提到近几年降杠杆,其实效果并不明显,杠杆仅仅是在几个部门之间倒腾而已,“朝三暮四”这个词的本意,非常适合用来描述降杠杆的效果。

  (三)这会导致经济脱实就虚

  由于制造业大规模过剩,制造业本身的利润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得益于城镇化的推进,得益于高杠杆购房的优惠政策,中国房地产的价格持续攀升,房地产成了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怕制造业还不上钱,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制造业,大量资金变着方儿的流向房地产。不光是银行把钱贷给房地产,实体企业自己也搞房地产,制造业的利润不再用于扩大生产,而是用来拿地开发。稍微大一点的实体企业,只要有可能就到处拿地搞开发。央企更是频频成为地王,石油、化工、兵器、烟草,各大垄断集团,谁不拿块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央企。在这个背景下,民间资金、银行资金甚至制造业自己的利润,大量流向了房地产。

  资金不再支持实体经济,而是炒房炒地,这就构成了中国经济另一个重要现象——脱实就虚。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光看银行报表根本看不出来,因为大量流向房地产的钱都被包装成了理财产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夏斌曾经做过一个估算,他认为真正和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比约有70%左右,甚至更高。

  前几天爆出一个新闻,哈尔滨银行80%的新增贷款都流向了房地产。很多人看到新闻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流向房地产。其实这个不是什么新闻,好多年都是这样,而且各个地方都差不多。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导致中国房价在2008年后数次暴涨。到目前,高昂的房价已经成了所有年轻人心中的痛。银行借出去的钱,相当部分是以房屋和土地作为抵押品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将出现大量呆坏账,最终爆发系统性风险。

  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就是中国版凯恩斯主义导致的三大问题。

  第三、当前经济问题

  在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这三大问题环绕下,我国经济能通过外循环或者内循环来重新启动呢?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详细分析一下当前中国的经济数据。

  一、产能过剩情况

  首先讲讲产能过剩有多严重。对一个经济循环而言,首先要采掘原料,这个就对应着采掘业;其次将原料制作成中间产品,这个就对应着冶金和化工等行业;不论是冶金行业还是采掘行业,都需要相应的机器设备,这个就对应着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这些行业就是主要的重工业行业。

  大家看这张表,这里面包括了重工业主要部门。采矿业包含了煤炭、石油、金属、水泥矿等等各种采掘部门。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包括了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各种产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指的就是钢铁生产;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这一块非常重要,经济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油墨、燃料、各种合成橡胶,等等,都是这个部门生产的,包括妹子用的化妆品原料,以及捡肥皂捡的那块肥皂(的原料),都是这个部门生产的;通用设备更是包罗万象,小到阀门、水泵,大到机床、起重机,都属于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是某个行业专门的设备,比如石油行业需要钻井的机器,这就是专用设备。这些部门涵盖了重化工业几乎所有部门,从原料到设备到厂房,大致就对应这些行业。

  大家仔细看一下表格中的数据,绿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的,也就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黄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大于75%但是小于80%以下的都标,也就是产能过剩的。白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大于80%的,也就是产能不过剩的。

  2016年以来,主要重化工业部门中,几乎所有行业,在几乎所有时间中,全部产能过剩,可谓触目惊心。采掘业在所有时间中产能严重过剩。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所有时间中产能严重过剩。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也就是钢铁行业,只有在2019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以刚刚压线的成绩达标,没有产能过剩,其余时间全部产能过剩或者严重过剩。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部门,全部时间产能过剩或者严重过剩。通用设备部门,除了2018年第一季度压线达标外,其余时间全部产能过剩。专用设备在所有时间全部产能过剩。

图片

  整个经济是联动的,重化工业的过剩会传导到轻工业。这里我们看一下轻工业过剩情况。轻工业中与我们生活相关度最高的两个部门是食品和纺织,逛街的时候买买买,主要就是买吃的、买穿的。2016年以来,和我们日常生活关联度最大的两个轻工业部门,食品部门在所有时间全部产能过剩,且多数时间是产能严重过剩。纺织部门在9个季度中产能过剩,在6个季度中踩线达标。

图片

  也就是说,在开启以投资为主导的内循环之后,数年之间,整个工业部门就都处于产能过剩之中,重化工业尤为严重。而这些过剩产能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难以消化。

  之前很多人在说供给侧改革缓解了产能过剩,其实并没有,大家看黄奇帆最近的讲话,明确提出重化工业某些部门再次过剩。

  二、产能过剩能消化掉吗

  一个商品如果卖出去了,最终只可能有三种去向:第一、被国内终端消费者买了,这是消费。第二、被国内企业买了,这是投资。第三、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买了,这是出口。

  因此,消化过剩产能也只可能有三种渠道,第一,拉动国内消费,第二,促进国内投资,第三,加强外贸出口。

  现在的经济是什么情况呢?外需萎靡,内需不振,投资下滑。

  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做一个详细梳理。

  (一)外贸

  金融危机以来,先是欧债爆发债务危机,其后2015年新兴市场爆发金融危机,接着美国退群,整个外部经济环境一直恶化,逆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增长率持续走低。按美元计价的出口总值,在2009年、2015年、2016年出口增长率都低于零,2019年的出口增长也仅有0.51%。外贸形势非常严峻,短期看无法通过外贸消耗过剩产能。最近因为疫情原因外贸订单回流,这不具有可持续性。再加上中美关系有太多不确定型,外循环难以重建,所以我国只能不断强调内循环。但是,内循环事实上也很难建立。

图片

  (二)投资

  投资是内循环最大的依托,凡是讲内循环的,无不讲到城镇化、5G、投资,等等。的确,2009年之后,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中国经济就是靠投资吊着一口仙气持续至今。但是,投资这个引擎离熄火越来越近了。这里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是投资中最重要的部分,三者合计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七成,三者的增长基本决定了投资的增长。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三部分的情况。

  制造业方面。由于制造业过剩越来越严重,投资增速从2011年开始持续下滑。2011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还有30%左右,到2012年就下滑到不足20%,之后持续下跌,在2015年6月份之后,增速再也没超过10%左右,到了2019年底,增速仅有3.1%,几乎丧失了拉动经济的能力。

图片

  基础设施方面。自从2009年四万亿以来,基建就成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基石。在2018年前,基本保持15%以上的增速。但是,基建投资至少受到三方面的制约。首先,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减慢,官方数据从2015到2019年城镇化率提高百分点分别为1.33、1.25、1.17、1.06、1.02,呈逐年放缓态势。其次,中国大中型城市的基建已经比较完善,大规模基建的空间在降低。最后,基建的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这些企业往往债务高企。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基建投资增速从2017年开始快速下降,2018年5月,增速跌破10%,到2019年底,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到3.8%,几乎丧失了拉动经济的能力。

20201228_042954_094.jpg

  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都几乎丧失了拉动经济的能力,于是,只能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了。但是,房地产也有自己的问题。中长期来看,对房地产投资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的抚养比,也就是非劳动人口(老人和小孩)/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在中国,这一比例从2011年底开始逆转。这使得潜在买房需求的劳动力人口比例越来越小。再加上价格高涨,有消费能力的人群越来越少,房地产相对过剩趋势明显。这些原因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03年以来,除2008年底前后的金融危机异常期外,基本保持在20%以上。到了2013年底,增速都在20%以上。但是从2014年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降,到2019年底,增速勉力维持在9.1%。

图片

  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从高达20%、甚至30%的增速,逐步下滑到不到10%的增速,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更是仅有百分之三点几。它们高速增长时期催生出来的产能,在潮水褪去之后,全都裸露在了沙滩上。

  那么,可以靠5G等新的投资增长点吗?新的投资增长点,就算有,体量也远远不如上述三项。更何况,就算体量与之相当,也只是在延缓危机,催生出更大的过剩产能。

  外贸和投资都不能消化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那么就只有靠促进国内消费来消化过剩产能了。但是这也做不到。

  (三)消费

  现在有人说疫情导致国外消费内移,可以通过消费重启经济。这个其实很难。之前说过,消费是一个被动项。由于外贸订单增加或者城镇化加速,导致企业盈利增加,进而扩大生产,雇佣更多工人并一定程度提高工人工资,这才导致消费增加。但是2012年以来,企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利润大幅下滑,亏损企业越来越多。

  大家看这个表格。四万亿初期,2010-2011年,企业盈利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与盈利企业盈利总额的比值远低于10%。但是从2012年以来,企业亏损快速增长,再次提升到2009年的水平,并且在2015-2016、2018-2019这两个时间段,亏损额和盈利额的比值都明显高于10%。

20201228_042954_096.jpg

  企业盈利下滑,必然导致裁员。离职员工丢失工作,在职员工福利薪酬也势必受到影响。事实上,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持续放缓。看这个图,蓝色的线是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橘黄色的线是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率。2105年底开始,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就长时间低于人均实际GDP增长率。

图片

  工资降低,失业增多,据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可供消费的工资总量,其增速势必在加速下滑。

  可供消费的工资总量增速在下滑,而房价和房租却居高不下,这又极大程度挤压了消费。

  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消费萎靡不振,难以消耗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前段时间,官方号召消费升级,民间却调侃消费降级,就是最好的体现。

  是否可以靠消费信贷强行带动消费呢?这是可以的,但后遗症非常大,所以高层很警惕,刘副总理在2017年写的那本书里面就提到要谨慎对待消费信贷。当然,随着危机加剧,不排除采取消费信贷的方式来促进消费。

  是否可以通过再分配来促进消费?这也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可能起到更积极的作用。但是再分配意味着将从企业利润中拿出更多部分给到劳动者,这样的改革势必触动利益集团,它的前景是不明朗的。

  讲到消费,必须讲到不同人群的生活,关于不同人群的生活,大家可以看这个帖子: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973792

  三、凯恩斯主义的归宿

  截至目前,中国大规模实施凯恩斯主义已经11年了。从整体来看,外贸、消费和投资领域都不乐观。从目前的经济发动机,即投资领域来看,制造业由于前述原因,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和大规模负债,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房地产经过近20年发展,已经出现结构性变化,房屋明显过剩,投资增速大幅降低;基建方面,由于前期发展迅速以及城镇化放缓使得投资空间缩减,也由于城投等公司负债严重,基建投资增速也开始降低。

  中国的凯恩斯主义,快要走到头了。

  之前我们说过,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国家印钱,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消耗过剩产能,延缓危机的爆发”。也就是说,凯恩斯主义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货膨胀呢?西方经济学有一个通俗的解释,通货膨胀就是更多的钱去追逐数量不变的商品。

  凯恩斯主义增发的货币是印出来的,而市场上商品的数量没有变化,因此必然出现“更多的钱去追逐原有的商品”,这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我国反映通胀的CPI指数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量资金被房地产领域吸收了。也就是说,我国印出来的钱,没有去追逐一般的商品,而是有相当部分去追逐房地产领域中的房屋和土地这一特殊商品。这就是CPI涨幅并不大,但房价却暴涨的原因。

  那么,房地产的价格会一直维持高位吗?做不到。城镇化放缓,人口结构逆转,房价虚高,房企背负高额负债,地方债务恶化,这一切都预示着房地产泡沫终将破灭。房地产泡沫会怎么破灭,我并不知道,但是能够预判,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经济将停滞下来。而我国任何一届政府都不允许在其任期内发生危机,所以必然将以更大规模投放资金拉动基建。此时创造货币的将不再是房地产信贷而是基建贷款,部分货币由于没有房地产吸收蓄水(因为创造贷款的不再是房地产),将直接流入生产市场。基建周期到来后经济必然再次停滞,大量货币增发导致的通货膨胀和停滞将并存,凯恩斯主义最终将迎来自己的归宿——滞胀。

图片

  2002至今:中国经济大循环示意图

  目前,经济面临的外部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内部投资和消费也逐渐熄火。在这样的局面下,所谓的内卷仅仅是经济缓慢走向危机的另一个说法而已。

  四、回顾和后记

  这里我们再次做一个整体回顾。在第一部分,我们回顾了1996年的那一次生产过剩,分析了我国怎么靠房地产市场和WTO延缓了危机。并且发现当时的经济形成了内外两个循环,而这两个循环既支撑着中国经济,又为更大规模的危机埋下了种子。其次我们讲了2008年金融危机打破了第一个经济循环,经济再次出现过剩的风险。在第二个部分,我们讲到了我国怎么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方式,延缓了2008年的危机。接着,我们又分析了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并且发现凯恩斯主义持续数年后,造成了更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债务规模持续攀升。从2012年后,实体经济持续萎靡,投资增长快速下滑,大量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而这一切导致了中国经济当前的三大特点: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在第三部分,我们详细分析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分析了外贸、投资和消费都难以消化当前的产能过剩,并且大致介绍了货币增发和高房价的关系。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凯恩斯主义将会走向滞胀。也就是说,怎么走出内卷是伪命题,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必然走向滞胀,换言之,必然走向内卷。

  以上就是我分析中国经济所采取的一般方法,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从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出发,去研究每一次矛盾冲突以及解决这个矛盾的手段。

  这种研究方法,比我们得出的研究结论更重要。由于我们对经济做了抽象和取舍,比如我们并未讲到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也并未讲述一带一路对消耗过剩产能起到的作用。再比如,房地产跌价后由其创造的货币会部分消失,导致货币减少,经济萧条会导致投资减少,大众商品价格下跌,这也可能导致通缩。那么房价跌价后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导致通胀,在什么条件下又会出现通缩呢?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详细分析。这些使得我们的个别结论不一定正确。但是这个研究方法,却指引着我们不断接近真像。

  我并不保证所有结论都是对的,但我觉得这个分析方法是对的。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批评。

  最后关于一些常见的问题,我说一下个人看法。

  1、GDP的构成。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还是消费、投资、政府部门和净出口。这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金融数据终端,不论是wind还是ifind,统计的都只有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因为他们把政府部门拆解进去了。当然,卖不出去的产品也可以被计入GDP,比如计入库存投资。

  2、中国过剩是从1997年开始的。1996年之前中国是短缺经济,没有产能过剩。之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压缩消费,这与凯恩斯主义完全不同。

  3、一带一路的体量、新基建的体量。能否消耗过剩,需要具体计算。但从中长期看,这只会导致更大规模的过剩。

  4、金融和生产的关系。以前的危机,是从生产领域爆发,进而波及金融;现在的危机,多数是从金融领域爆发,进而影响生产。但是,不论是哪一种,实质归根结底都是生产相对过剩。

  5、通缩还是通胀。货币增发是通胀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我觉得货币增发需要和基建等因素结合才能形成通胀(不同国家可能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6、这篇文章是我2016年底写的一篇文章的下半部分。2016年的文章我尝试梳理了1978-2016年的经济情况(从经济运行导致的矛盾方面来梳理的),一些网站曾发过此文。这次截取下半部分更新了一些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这次的文章并未对2016年之后的供给侧和去杠杆做详细分析(不过从数据看影响不大),这是不足之处。

  7、温铁军的书我并没有看过,本文对经济史的梳理,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金融数据终端ifind。如果其中某些梳理得出和温铁军类似的观点,我想这是由于大家都用了同样的基础材料,以及大家有类似的方法论。

  8、本文的分析框架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也就是说主要从生产而非流通领域来解释危机、滞胀。新凯恩斯主义是从外部来解释滞胀的(输入型),这是典型的外因论,是错误的。西方目前进步学者是从劳资对抗来解释滞胀,这是内因论,是值得参考的。这里也说一下西方进步学者的逻辑。经济发展导致劳工联合,劳工联合导致工资上升,工资上升导致利润下降,利润下降导致资本家提高商品物价,进而在某种条件下产生滞胀。这种观点其实也有值得商榷的部分。工资上涨导致物价上涨的理论,在贵金属作为货币的时期就曾出现。1865年马克思专门做了一个演讲,叫做《工资、价格和利润》来驳斥这种观点。按马克思的观点,工人工资上升,只会导致对生活用品的需求上升,进而导致生活用品供不应求,轻工业部门利润上升。此时重工业部门的资本就会流入利润更高的轻工业部门,导致重工业供给下滑,轻工业供给上升,于是重工业价格略有上升,轻工业产品略有降价,进而形成新的平衡。在这样的平衡下,工人的工资上升导致的更多是资本家内部利润分割的问题,而不是全社会物价普遍上涨。当然,马克思所处时代是贵金属和自由竞争时代,资本在不同行业流通相对顺畅,而现在是垄断时代,资本的流通更多是源于信贷的倾斜,这毕竟有所不同。但我自己的观点更倾向于马克思的观点,我倾向于从生产和货币增发的角度来解释滞胀,这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尚待进一步论证。

  9、除之前的问题外,这篇文章还有诸多不足。比如对生产领域的研究是不够的,工业是怎么分布的,集中度如何,对产能过剩的内部结构情况;再比如对债务的结构研究也是不足的,企业具体的债务情况,银行抗压能力,等等;再比如,对我国经济区域性差异以及这个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也并未谈及。这有可能导致某些结论似是而非。因此,我认为本文更多是框架性和方法性的。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看今朝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8.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胡锡进爆出了一个“惊天秘密”?问是谁™造就的胡锡进这类的“共产党员”,真是可耻!
  3.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4.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5.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10. 司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没讲的内容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10亿巨贪不死,谁死?
  9.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