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资派的走资热情和积极性尚可,但极其缺乏走资经验,他们又不愿意读马克思,结果弄的四不像;还往往犯下各种盲动主义错误,造成重大政治和社会后果。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国家应该成为资本家的联合委员会,权钱直接结合的负面后果太大,即便不搞腐败那也不行呀。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对于资本的支持,也只限于抽象支持而不是具体合作,只是为资本积累的顺利进行,搞一个公平公开的制度与法律环境,然后各路资本家去竞争。现在给招商引资弄的,各地方政府都一窝蜂地奔着直接合作路径紧密联合资本,在地方上多形成公权力与个体资本的具体合作,这样形成的“地方政府公司化”趋势之下,地方政府不是充当中央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和监督人了,往往还在环保和劳工政策方面给违规企业“保驾护航”,这不是彻底弄拧了吗?最近,还在国家层面,弄出一个企业家少抓和不抓出来,这不是破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损害公信力,公然搞法外特权吗?那不就是经济主权瓦解了吗?走资都走错路,还错到这个地步,唉。
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确实对资本主义了解太少,认识上存在着巨大的盲点,常常犯颠覆性错误,他们空有走资积极性,但缺乏走资经验又不善于吸取教训。特别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无限扩张的欲望,及其隐含的巨大风险,茫然无知,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中间,往往为降低风险,认真体认“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限制,避免越过这条“硬边界”,那很容易犯颠覆性错误。
以放开P2P金融为代表的政策开口,就是走资派犯下的盲动主义错误,这是试图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刺激生产高涨,结果搞出“盲人骑瞎马”的重大决策出来。
据银行专业人士言:银行信贷对大企业贷款需求百分百满足,中型企业百分之八十满足,小微企业因其多缺乏合格抵押品,故信贷需要的满足比例最低。数百年来,银行积累下来的“爱富嫌贫”“抓大放小”经验,是无数人对风险与生产边界相互关系认识的结晶,此等风险管控措施和信贷分配政策,优先服务于把劣质客户识别出来并剔除出去,这实际上与现实社会中间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划定有关。银行基于自身积累的风险管控经验,对于缺乏自持生产条件的过度扩张欲望,因支持起来风险过大,只能够理性地选择放弃,这才是“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根底所在。
而官学两界却相反,就此一现象鼓吹出多起舆论风潮,至少从“吴茵集资案”开始,“官学产媒四大同盟”就不断地推进舆论宣传,试图在中国给小微企业也创造出一个满足其信贷需要的金融力量来,对照银行业人士的风险管控经验可以发现——这是试图给劣质信贷客户也给以充分满足——相当于是想要在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之外,以创新性的金融力量去支撑生产扩大到可能性边界之外,结果证明这不过是妄想而已,短短几年时间,就受到了巨大的教训。
从高峰时期超5000家P2P,到本年11月份清零,最终实现了政策创新的百分百失败。大批新型金融事业家就此锒铛入狱,然后,遗留下来万亿数量级的大批烂账,以及海量的民怨民愤;最后,让全国多地经侦力量介入擦屁股,把他们都忙成“鬼吹火”状态了。
但是,栽了这么大的筋斗之后,走资派和反动权威两方面,迄今无人出面承担责任并作出反省。这说明:这两拨人中间不仅极其缺乏走资经验,还缺乏从错误中间学习和吸取教训的起码意愿。国民财富损失巨大,政治损失也很不小,社会矛盾由此上升不少,这么大的损失和严重后果,都对走资经验积累和提高,似乎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至今尚未有人对此癫狂式创新和失败,进行过像样的反思和担责。这可能意味着:他们至今尚未认识到错误何在,那么,下次就还有可能继续犯同样严重的错误。
记得P2P兴起不久,很多地方就开始流传一个顺口溜:土豪死于融资、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相对于银行而言,经验差差的P2P管理团队、服务于劣质客户(被银行剔除的贷款对象)、还是以高息许诺在短期内就吸引到的海量资金(远高于银行的资金成本),P2P经营的三个主要方面,都埋藏着失败的巨大风险,那些鼓噪金融创新的专家和官员,都要算是行业内资深人士,想来不至于连这点现实状况都看不到,其头脑分析能力不应该远低于“民谚”水平的,但是,P2P相关口子还是打开了,而且坐看其恶性膨胀和最后的全局失败,其间少有得力的调节措施出台,由此造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多个方面的严重后果。这中间到底存在着何种奥秘,很值得深挖,是不是有谁想要借此为推墙事业储能呢?反正从支持吴茵到支持P2P的专家中间,因为他们嘴大话多,其中很有几个难于排除此一重大嫌疑。如果这一推测最后得到证实,显然,走资盲动主义错误就存在着经济(试图支持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的扩张)和政治(为推墙储能而刻意地制造社会矛盾激化)两个源头。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