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早和寒春的中国情结(人物春秋)
李马 海边
在北京昌平区沙河镇小王庄农场,有一对生着蓝眼睛、高鼻梁的美国夫妇,他们的中国名字分别叫阳早和寒春。尽管他们已经高龄,身体欠佳,但在当地政府和邻居的关心照顾下,马年春节过得很愉快。
卖掉牛马到延安
1946年2月的一天,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宽阔的牧场上,一个高大的年轻人正骑着一匹黑马放牧着一群黑白花牛。这个不满27岁、名叫埃文的青年津津有味地读着美国记者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
几天后,他对母亲说:“中国的延安是世界的希望,我要去那里。”
半个月后,这个年轻人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卖掉了家里的62头牛和3匹好马,然后搭上了跨越大洋的轮船。
埃文的父亲十几年前死于劳累,母亲含辛茹苦地让他到州立大学学农业,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在大学里,他常常和同学们一起谈论世界大事。他曾对他们说,一定要到中国去看看那里的工农红军。
一个多月后,这个美国小伙子踏上了上海的码头,10多天后,他到达了西安。又过了10多天,小伙子骑着毛驴来到延安。
延安,让埃文看到的不是贫穷落后,不是茫茫的风沙黄土,而是平等、民主和人们对革命所共有的激情。
一位首长对他说:“你在美国搞农牧业,我们有一群奶牛,你就和几个同志一起在陕北发展这项事业吧。”从这天起,埃文一边学习汉语,一边为中国的革命放牛。当时一个名叫羊枣的记者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一位首长就给埃文起了一个中国名字:羊枣。后来他就叫了阳早。
一天毛泽东接见了几位美国朋友,其中就有阳早。毛泽东向他询问了美国的农业和牧业情况,以及美国支持蒋介石究竟能支持到什么程度等等。在阳早看来,毛泽东是一个善于提问、求知若渴的伟人。
阳早在美国有一个女友名叫寒春。她出生在美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后参加过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当原子弹作为杀人武器在广岛爆炸后,热爱和平的寒春断然离开了工作组。阳早来到延安后,常常写信给寒春,把在陕北的所见所闻都告诉她。寒春也是一个思想激进、关注世界局势的青年。阳早的选择让她感到十分钦佩,同时也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年后,寒春来到陕北,后来,两个人就在陕北的窑洞里结婚成家。
一直留在中国
虽然这对夫妻没有拿着枪参加中国革命,但是他们饲养的奶牛、牛群也在壮大。这些牛、牛奶不断为革命队伍换来了银元、钞票、粮食、布匹和弹药。
1949年,当新中国迎来曙光时,这对来自美国的夫妻仍在黄土高原上安心地放牛。
20世纪五十年代初,阳早和寒春与几个同事来到了与陕西交界的内蒙古草原,生活在一个条件很艰苦的牧场。尽管生活很苦,但飘荡着牧歌的大草原每天都让他们陶醉。他们将高大荷兰种奶牛从西安引进到这里,动员当地牧民对本地牛进行改良。
阳早和寒春每天和牧民们一样,用他们长满茧子的双手烧牛粪,用粗羊毛织衣服,用渐渐有力的手臂在马背上将长长的牧鞭甩得很响,学着蒙古族人制作黄油、奶酪、奶豆腐等各式各样的奶制品。
几年后,他们告别了这片可爱的草原,来到渭河边的草滩农场工作。多年来,这对夫妻一直投身到各种发明和创造之中,他们曾成功地发明了能够保鲜的牛奶贮藏罐和牛奶加工机。
1966年,我国外交部门将阳早和寒春调到北京,让他们在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做文字翻译工作。他们开始被安排住在古色古香的北京胡同里,后来又被安排住进了宾馆。他们的生活明显变得轻闲。
然而,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他们在中国所需要的生活。两个人终于忍受不住,给外交部门写信,要求到边疆去。
在他们几次的强烈要求下,他们被安排到北京郊外的红星农场工作。
1971年,阳早和寒春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冬去春来,他们改装了挤奶器等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他们又和有经验的拖拉机手合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后终于设计并制造出了一台联合收割机。
改革开放后,有关部门几次要将阳早和寒春调到城里工作,但每一次都被他们拒绝。他们一直留在农场里,从事着养殖和生产。在劳动中,他们和中国百姓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两年前,70多岁的阳早、寒春夫妇搬迁到北京小王庄农场,在那里饲养国有的300多头奶牛。如今他们几个生活在美国的子女都有自己的牧场,并多次让两位老人到那里去,但两位老人总说:“在中国,很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03月12日第四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