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斯大林之死揭秘

黄轶男 · 2008-10-18 · 来源:
俄罗斯重评斯大林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953年的3月5日,斯大林逝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斯大林的死因产生了众多版本,但是很多人基本倾向于同一个观点:斯大林的死亡并非完全自然死亡,而是人为地促成或者因延缓治疗导致的死亡。在斯大林逝世55年后的今天,斯大林之死成了一个尚未解开的历史谜团。

   斯大林逝世前后,出现了一系列有悖常识的事件,由此很多人做出了斯大林是死于周围的人秘密策划的谋杀,至少是死于中风后的延误治疗。

   所有的研究人员对主要的历史事件参加者在斯大林逝世前后的基本活动没有异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斯大林的死亡是否属于自然死亡这个问题上。这就涉及斯大林死亡前后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日后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的角色。另外,在斯大林死亡的医检记录是否是真实的问题上,一贯有很多争议,因为这份记录前后至少被修改过两次,而且前后两份医检报告有明显出入,这也是斯大林非正常死亡的一个重要疑点。还有就是斯大林逝世前后的"克里姆林宫医生案"、"列宁格勒案"等是否由贝利亚、伊格纳季耶夫等人的人为推动,借此改变国家最高领导人医疗保健制度,从组织程序上为斯大林中风后延误治疗打下铺垫等等问题,都是质疑斯大林非正常死亡的重要论据。

   大多数历史资料都倾向于这样一个观点:在五十年代初期,斯大林最信任的人是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1952年10月份,这种信任达到了顶峰,其标志就是受斯大林委托,马林科夫被指定起草苏共19大政治报告,此前斯大林一贯自己起草党代会上的报告,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修改党章的报告的工作则委托给了赫鲁晓夫。斯大林的这一举动,无论动机如何,最起码都可以看作对这两个人的信任。

   斯大林多年的警卫局局长尼古拉·弗拉西克(1896--1967)一直坚持认为斯大林死于贝利亚的谋杀(见《斯大林的阴影》,罗金诺夫,莫斯科现代人出版社,2000年)。他指出,正是借机准备苏共19大,才逐渐形成了马林科夫-贝利亚集团,马林科夫等四人着手准备党代表大会,这样在正式和私下场合里接触频繁,有条件就策划阴谋进行磋商。此外,当时的国家安全部部长伊格纳季耶夫也依附贝利亚,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警卫工作均由伊格纳季耶夫负责,只有这样的一个集团才有条件策划暗杀斯大林。

   80年代担任过苏共中央办公厅领导、后担任过戈尔巴乔夫办公室主任的瓦列里·博尔金曾接触过一批党内档案,据他在《红色末日》一书中提到,在五十年代初期,斯大林多次在不同场合批评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人,并逐渐冷淡同莫洛托夫和米高扬的个人关系。党内集团认为斯大林正准备再一次大规模的党内清洗,全面更换20-30年代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而赫鲁晓夫后来在回忆录中也写道:"......在党代表大会(苏共19大)后的第一次会议上他(指斯大林)建议用25人组成的中央主席团取代政治局,他点出了很多新人的名字。......是谁如何制定了这份名单?斯大林并不认识这些人,是谁帮助他的?我至今对此细节不了解。"

   另一方面,斯大林本人也在公开场合点出沃兹涅先斯基、柯西金和库兹尼佐夫等人的名字,说有一天这些年轻人可以成为他的接班人。弗拉西克认为,马林科夫-贝利亚集团为求自保,成为策划暗杀斯大林的根本原因。而另外一些知情人,包括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则是为了扩大或者恢复自己的权力范围。

   根据赫鲁晓夫本人的回忆录和另外一些俄罗斯当代史学界研究人员的观点,赫鲁晓夫在此时并不是马林科夫-贝利亚集团的积极成员,赫鲁晓夫尽量躲在阴影里,避免给人留下阴谋者的形象。但对于马林科夫-贝利亚等人的活动,赫鲁晓夫应该是知情的。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领导人开始重新划分权利,马林科夫成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即总理),贝利亚则成为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同时兼任国家安全部和内务部合并成立的苏联内务部部长;莫洛托夫出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仍旧主管外交;卡冈诺维奇也担任部长会议副主席,伏罗希洛夫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布尔加宁不但留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同时恢复了武装力量部部长的职务,也就是恢复了对军队的控制。按照权利划分,赫鲁晓夫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治丧委员会主任。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所有这一切都是贝利亚在背后操纵,所有这些组织和人事变动,完全是贝利亚的安排。同时没有人敢于反对这个安排,因为包括赫鲁晓夫在内,对无所不能的贝利亚深怀恐惧。如果赫鲁晓夫等人对马林科夫-贝利亚集团的活动不知情,不顺从,那么赫鲁晓夫不会从莫斯科市委书记成为苏联党的领导人。至于为何赫鲁晓夫能够跃升为苏共第一号领导人,则是因为在斯大林多年的独裁体制下,党的权力大为缩小,在当时苏共总书记的实力远远不如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和内务部长(贝利亚)。自1941年以后,斯大林有意识地逐渐开始降低苏联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赫鲁晓夫在斯大林逝世后留下的巨大权力遗产中所分得的一杯羹,完全符合在马林科夫-贝利亚集团历次行动中,其个人所起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

   斯大林逝世后,贝利亚曾向莫洛托夫夸口说,"是我把他(指斯大林)干掉的,是我救了你们大家。"赫鲁晓夫在1964年会见亚诺什·卡达尔率领的匈牙利代表团时说;"斯大林向自己人开枪,向革命的老兵们开枪。为这个错误我们谴责他......在人类历史上有过不少残酷的暴君,他们所有的人,就像用斧头支持自己的权力一样,都同样死于自己的斧头。"贝利亚的话语含有一定夸大成份,非常符合贝利亚的性格;但赫鲁晓夫的承认从侧面印证了斯大林之死并非完全是自然死亡。赫鲁晓夫后来在回忆录中对斯大林没有获得及时抢救做了解释,他说自从"克里姆林宫医生案"案发后,为了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斯大林曾亲自下令,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克里姆林宫的医生们不准接近国家领导人。此外斯大林对医生们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还曾试图自己进行自我医疗。

   斯大林还处在垂危之际时,斯大林的儿子,空军中将瓦西里·朱加什维利曾愤怒地指责马里科夫和贝利亚等人是"败类",说是他们害死了斯大林。斯大林死后仅仅过了21天,瓦西里·朱加什维利被逮捕,被剥夺一切荣誉称号和军衔,未经司法审判就被投入监狱达八年之久。斯大林的女儿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获得美国政治避难后也在自己的书中坦言,以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四人为首的苏联领导集团在斯大林之死中负有直接责任。

   于斯大林之死,大多数人承认的观点是斯大林并非死于贝利亚的投毒暗杀,首先是因为贝利亚不具备采取这种激烈行动的直接动机、迫切需要和充分准备;其次,斯大林之死和日后贝利亚被捕枪决实际是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二者不能孤立地分开来看。第三,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马林科夫-贝利亚集团曾策划暗杀斯大林。但是在斯大林逝世前后的整个过程中,马林科夫-贝利亚集团采取的消极态度,几次接到斯大林病危但没有采取救治措施,最终延误医疗导致病情加重,这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新年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2.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5.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6.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7.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8.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9.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0.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