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科学地历史地来看”文化大革命
“关于文化大革命,也应该科学地历史地来看。毛泽东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至于在实际过程中发生的缺点、错误,适当的时候作为经验教训总结一下,这对统一全党的认识,是需要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要对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那时再来说明这一段历史,可能会比我们今天说得更好。”(《邓小平文选》第二版第二卷第149页)
这是邓小平同志 1978年12月13日 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中的一段。《邓小平文选》关于该篇讲话的题解说:“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的准备。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所共知的。而邓小平同志的这篇讲话既为那次会议的“主题报告”,其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自然,这样的“主题报告”绝对不是轻易地随意地讲的,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而可以肯定,上述这段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讲话,最能代表邓小平同志的本意。在这段讲话中,关于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要“科学地历史地来看”。这里提出了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大革命的原则,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邓小平同志都是最有资格提出这样的原则的。
现在,我们结合文化大革命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来谈一谈对邓小平同志这一原则的理解,同时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对待文化大革命问题上某些人所存在的偏差和错误。
关于“应该科学地来看”文化大革命。什么是科学?唯物辩证法是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换句话说,就是一分为二。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事物,任何现象,任何过程,都是对立统一的,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例外,文化大革命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文化大革命也是对立统一的,也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如果不是这样地来看待,就是违背了科学的原则。这是从理论原理方面来说的。
从文化大革命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上来说,对文化大革命也应该一分为二。从理论上来说,毛主席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很多,关于革命对象问题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在这方面的一系列的论述中有这样几段话,一是“有些人挂着共产党员的招牌,但是并不代表工人阶级,而是代表资产阶级。党内并不纯粹,这一点必须看到,否则我们是要吃亏的。”二是“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三是“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毛主席这些论断的中心意思,就是说在执政以后,党的主要危险来自于共产党内,来自于党内那些坚持资产阶级思想和路线的人;这些人不代表工人阶级,而是代表资产阶级,不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坚持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是坚持为极少数剥削阶级分子服务,不是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是借口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力图抛弃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剥削阶级作风,坚持搞个人和极少数人的特权,坚持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这种人因为是打着共产党员的招牌,因而是最危险的;这种人将在党内长期存在,对此我们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经常地坚持不懈地同他们进行长期的坚决的斗争,并且取得胜利;只有这样,党才不会变质,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进行到底。毛主席的这些理论,是极其英明的,是高瞻远瞩的。它不仅已经被苏联所发生的事实所证明,也被他在世和去世后中国的事实所证明。这样的理论从其精神实质上来说,是不能够加以否定的;如果否定了,对党和国家都是不利的。
从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来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毛泽东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返修防修,这对于执政了的共产党来说,始终是一个大课题。正因为如此,所以邓小平同志对“返修防修的要求”是以肯定的口气来说的。这也就说明,文化大革命的这个出发点或者说目的是不错的,是应该肯定的。不但应该肯定,而且今后仍然要长期地思考和妥善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至于返修防修究竟如何进行,这是一个具体的方法和途径的问题。毛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只是一次尝试,自然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然而,也不能因为它在方法上并不十全十美,就对它进行彻底的否定。
从文化大革命的过程来说,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是“至于在实际过程中发生的缺点、错误”。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说法本身就坚持了科学的态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问题,这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打倒一切”,二是“全面内战”。其实,就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本意来说,并不是要打倒一切,并不是要全面内战。关于这一点,有文化大革命中的多次中央文件、毛主席的多次讲话可以作证。另一方面,由于是第一次,没有经验,文化大革命发动起来后,就出现了这样两大问题,从而出现了天下大乱的局面,给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这恰恰是要认真总结和吸取教训的地方。但是,总体上来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这些都只属于“缺点、错误”的范畴,因而不是全盘否定的理由。
从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方面来说,邓小平同志的看法是“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要对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那时再来说明这一段历史,可能会比我们今天说得更好。”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总结问题,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提出了几条原则:一是“总要总结”。不总结是不行的,总结了对党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今后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利。二是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请注意,邓小平在这里说的是“充分理解”,而决不是一知半解。这就是说,要用理性来指导进行总结,不能单凭表面现象,更不能只凭个人的好恶,或者是只凭局部的经验和某些个人的主观感觉来进行总结。三是“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前后历经十年,涉及党、政、军、群,内政、外交,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全国无地无人不在其中。对于这样一个大过程,大事物,不经过认真的研究,是不可能做到“充分理解”和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而结论是否正确,又不仅仅只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今后的建设和走向。四是“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那时再来说明这一段历史,可能会比我们今天说得更好。”的确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尤其是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确实是“史无前例”的事情,限于人们的认识条件,短期内常常是不容易看得很清楚的,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待跳得出某些当事人个人利益得失和恩怨情仇的圈子时,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邓小平同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总结问题所说的这几条,无疑都是极其科学的,是我们必须认真的理解和坚持的。
据我个人理解,以上这些就是“科学地来看”的主要之点。凡是坚持用这样的态度来看待文化大革命的,就是坚持了科学的态度。反之,凡是违背这些意见的,就都是错误的,是不科学的。
关于“应该历史地来看”文化大革命的问题。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是“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我觉得邓小平的这句话包括了“应该历史地来看”的全部内涵。做到“历史地来看”,至少有以下两点:一是要如实地承认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要承认文化大革命的客观存在。不能采取不承认主义,也不能只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凭着个人的好恶,采取只承认甚至于夸大某些存在,却又不承认另一些存在的态度。这就是真正客观公正的,不带任何个人偏见的态度。多年来,在看待和评价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上,某些人的偏见实在是太多了,太重了,甚至于太过了。有些人采取这种态度,尽管有其主客观原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甚至于是必然的。因为他们原本是党和国家忠诚和正直的骨干力量,为党为国为民曾经作过许多有益的工作和贡献。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却被强加上了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遭受了长期的、完全不应该的打击和侮辱。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态度毕竟不是科学的、历史的态度,因而对党和国家是有害而无利的。二是要承认文化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即承认文化大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也是邓小平同志规定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看待文化大革命的原则。联系到邓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冲击,就会知道,在中国,没有什么人更有资格来评价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也没有什么人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的评价比邓小平同志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那些不承认文化大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把文化大革命说成是封建的,甚至说成是法西斯的人,他们的那些说法,是多么的不符合历史的实际啊。
古人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尽管多年来在看待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上存在着数不清的偏见,甚至于是仇恨,由此对社会对青年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但是,科学和历史这两位永远年青的老人是最客观、最公正的。只要我们重新回到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科学和历史地来看文化大革命”的轨道上来,我们仍然可以获得真理,偏见是可以纠正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文化大革命的利弊得失是可以得到正确的认识和澄清的,从而使之成为有利于党和国家未来的参考和借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