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对毛岸英烈士牺牲的意义的正确认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这件事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到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认识,有人由于对毛岸英的偏见产生了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偏见。 而抗美援朝战争作为中国当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近代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胜利之一(意义仅次于抗日战争的胜利,战果则远大于后者),对今天中国人的历史观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很多中国人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来源和基础。 如今网上网下充斥的对毛岸英烈士有意的歪曲诋毁和无意的的误解偏见,让不少对中国怀着美好愿望的朋友感到困惑苦闷,甚至对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产生怀疑。所以大是大非之下不得不辩,不得不争。 本文不掺杂个人感情因素,仅仅是对人所共知的一些事实和传闻进行理性的分析,仅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如有疏漏也请不吝指正。 1.很多人认为毛岸英去朝鲜是毛泽东派去的,并因此想当然的认为毛泽东是要培养毛岸英,将来当自己的接班人。而事实上很多材料证明是毛岸英自己主动提出去朝鲜的。 说毛泽东要借此培养毛岸英当接班人,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是:毛岸英1945年回国,在国内经历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如果毛泽东真的想让毛岸英当太子,培养他在党内军内的资历和威信的话,就应该在1948-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让他到军队去。 毛泽东再用兵如神也不可能在48年就预见到50年会发生朝鲜战争,当然更不可能存在预先就打算让毛岸英“出国镀金”的计划,而且48-49年的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毛泽东无论把他派到那个野战军去,那里的老总不得把他当太子一样地供着?可是这时毛泽东却让毛岸英到解放区去参加最基层的土改。 反过来说朝鲜战争参战之前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包括毛泽东本人。出兵的决定当年中央是争论再三才艰难决定的,冒了很大的风险。 那么可以打个庸俗的比方:假设毛泽东有意培养毛岸英做接班人。那么前者派毛岸英参加解放战争就是高收益,零风险的投资,后者派毛岸英参加朝鲜战争就是高风险,几乎看不到收益的投资,换了你会怎么选择?难道毛泽东会比我们大多数人傻吗。 虽然毛泽东在50年代后期开始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但是50年刚刚取得胜利的毛泽东应该说还是很谨慎很清醒的。 2.质疑毛岸英给彭德怀当翻译的资格的人显然缺乏对翻译工作的了解,更别说是对军事翻译和机要翻译的了解了。彭德怀的翻译是随便懂点俄语的人就能当的吗? 首先他必须精通口语,因为他可能经常在会见和会议中进行同声传译,还要保证快速准确。而很多中国人学外语一个特点是能读能写就是不能说! 其次,军事翻译工作在翻译领域里专业性是比较强的,必须是具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知识的翻译才能胜任,一般的翻译去哪里“具备丰富的军事知识”?而毛岸英不但长期在苏联留学,还在卫国战争中当过连指导员。 第三,作为志愿军最高首长的翻译,他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军事机密,因此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保密观念。毛岸英的政治背景自然没的说,据说他在48年还在参加过保密工作的训练,而且从他保守自己身世的秘密来看,他在保密方面也没问题。 以上的条件在1950年的中国是随便一找就能找到的吗?当时的中国对苏联一边倒,方方面面都缺少俄语人才,而且毛岸英在去朝鲜之前就曾经被国务院借调去担任过中央领导访问苏联的随团翻译。 把毛岸英留在志司当参谋实际上是彭德怀亲自点的将,毛岸英和他父亲并没有明确提过这样的要求。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彭德怀在拍毛的马屁,如果他认为彭德怀是个马屁精的话。 进一步说,毛岸英除了在苏联卫国战争后期担任过连指导员(还是坦克连,而入朝最初期的志愿军几乎没有坦克)以外,并没有任何更高级的资历,让这样的人去最前线指挥一支步兵部队,不只是对他本人不负责,更是对其下级官兵的不负责。 刚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人民解放军里,身经百战的基层指挥员俯拾皆是,怎么轮也轮不到毛岸英。 这样的人是留在总部从事重要的机要翻译合适还是到最前线当一名战士合适不用多说了吧? 另外当时美军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只要是进入朝鲜境内,在美军的空中优势下就要随时随地面临牺牲生命的危险,炸弹不会管你是谁的儿子,事实也正是如此的结局。 3.某回忆录中称毛岸英在一次会议上敢在彭德怀生气时“冒昧”地发表意见(文中的意思是别人不敢),让人似乎产生了毛岸英在志司地位非同寻常,或是毛岸英“不守规矩,不尊重彭总”的印象。对此我是这样看的: 一,毛岸英是在参加志愿军赴朝后才开始进入和接触中国的军队系统的,而直到他牺牲,他的中国军人身份只持续了不到3个月,对军队内部的了解自然也比较少。 二,由于毛岸英的身份,作为长辈的彭德怀自然对他关爱有加,他们的私人关系要比其他人亲近地多。 三,基于以上两点理由,阅历浅和关系近,使得毛岸英对彭德怀在军中的崇高地位和威望缺少足够的感性认识,比别人更少一些对彭总的敬畏之心。 四,从该回忆录的内容来看,这次会议应该是第一次战役之后志司召集中高级军官召开的吸取教训,改变部署的会议,这样高级别的军事会议,在毛岸英短暂的中国军人生涯中估计只有这一次。 于是我可以得出结论:在毛岸英参加的这第一次可能也是唯一一次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对军队内部情况缺乏了解的,与彭总关系亲近而又少了一分敬畏的他“冒昧”的发了言。 从毛岸英的妻子和战友的一些回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低调谦和的不追求奢侈生活的人,我想是毛岸英坎坷的生活经历磨练了他的性格,和他一起长大的他的弟弟毛岸青不就低调了半个多世纪吗?直到去世后才引起了一次比较广泛的关注。 4.关于毛岸英的身份保密问题,目前的资料表明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正式命令或文件把他的身份列为机密,对自己显赫的身世保密完全是毛岸英自己自觉的行为(也可能是毛泽东的嘱咐),并因此赢得了彭德怀的好感(此前毛岸英和彭总的接触可能是有限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毛岸英是一个低调谦和的人,因为一个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人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 5.毛岸英和高瑞欣热饭暴露志司位置的观点是很可笑的,权威资料可以证明,当天美军对志司的空袭最可能是源于前一天的侦查结果。也有观点认为是频繁的无线电发报或者是特务告密暴露了志司的位置。而且空袭本身也从侧面可以证明美军可能认为这里可能是一个较高级的指挥机关,但肯定不知道详情。因为当天的轰炸也只是一般规模,如果美军确认这是志愿军总部的话,来的绝不会是只有区区一个波次的几架战术轰炸机。 当时毛岸英牺牲的作战室是一处体积较大,目标明显的木板房,不管烟囱里有没有烟,美军飞行员也很容易看到这个目标,当时已是大白天了。 6.有人说毛岸英没有进入防空洞是违反防空纪律,以此暗示毛岸英对自己的牺牲负有责任(有些人干脆就说毛岸英是死的活该,我亲眼见过)。应该看到志愿军当时入朝不久,志司虽然也修了防空工事制订了防空纪律,但是对美军的空中威胁普遍认识不足特别是缺少感性认识(尤其是烧死毛岸英和高瑞新的凝固汽油弹,很多身经百战的老兵也是在朝鲜才第一次见识到),甚至作为最高首长的彭德怀本人都不怎么把防空当回事。当天早上是洪学智以下棋为借口连哄带骗,生拉硬拽地才把彭总弄进了防空洞。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毛岸英违反防空纪律至少不是突出的个案,到不了加之以罪的地步。 正是毛岸英的惨痛教训(包括他的特殊身份带给人们特殊的心理冲击),志愿军总部才对美军的空中优势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这为以后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这一点来说,毛岸英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7 .关于如今网上盛传的蛋炒饭的问题,首先并没有任何可靠的资料可以直接证明这一点,一切都是不很确切的传闻。也有资料说当时朝鲜方面送给彭总一篮鸡蛋,但是他并没有吃。我们可以假设:彭总没有吃并不不是说他不会把鸡蛋给他关心的人吃,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而28岁的毛岸英面对这一顿难得的大餐,喜出望外之余和高瑞新等年轻的战友(分享到的也许不只高瑞新)分享起这难得的美味来,可以肯定如果真有鸡蛋的话,毛岸英至少是和高瑞新一起吃的,因为我无法想象二人一起吃早饭,毛岸英吃的是“蛋炒饭”,而对毛岸英身份毫不知情的高瑞新吃的是别的(比如咸菜馒头)。 从生活常识来分析:当时毛岸英和高瑞新牺牲的地方是作战值班室兼会议室,在那里有一个燃煤的取暖炉,以我本人的经验来看,这样的炉子可以放开水壶,要热饭的话可能要用军用的铝制或搪瓷饭盒放在炉子封火盖上热,至于在这样的地方支上一个炒锅抄蛋炒饭我实在是无法想象,志司好赖也有厨房的吧? 因此毛岸英和高瑞新热的是剩饭是不会有错的,当然也可能是蛋炒饭,不过就算是蛋炒饭,也是剩的蛋炒饭。可以肯定的说这个“蛋炒饭”不会是专门做给毛岸英一个人的,更不可能是毛岸英自己给自己做的,以此来影射毛岸英生活特殊化站不住脚。 至于总部和前线有不完全一样的伙食这需要的特别说明的吗?就因为前沿困难所以志司一点都不能不一样?这是什么逻辑?再说区区蛋炒饭都成了难得的美味,足以说明志司比前沿强不了多少。 8.有人认为毛岸英没有资格和邱少云黄继光一起接受人们的敬仰。他们共同的身份是志愿军烈士,还有十几万和他们一样的烈士。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或是装作不知道)黄继光邱少云有一个毛岸英没有的荣誉:特级战斗英雄!而毛岸英除了烈士的称号,只有身后的一枚抗美援朝胜利纪念章。毛岸英并没有不应得的特殊荣誉。 宣传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毛岸英的特殊身世在当时的中国有其特殊的感召力,对他的牺牲进行重点的宣传会达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与其说宣传他是让他本人出名,倒不如说是已经壮烈牺牲的毛岸英在死后还在为国家的宣传工作服务。 很多人对毛岸英怀的歪曲或偏见实际上源于对其父毛泽东的反对,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给整个国家都造成了巨大伤害,有人怀恨其实不奇怪,也可以理解。 但是也有的人心中还充满着父债子尝,株连三族的封建思想和甲如何乙就必然也会如何的荒唐逻辑。就因为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便无视他为国捐躯的事实,仅仅以凭空的想象来给这样一位牺牲半个多世纪的烈士编制罪名,肆意诋毁。我只想奉劝这些人一句,反对毛泽东不要把60年前的烈士拉出来垫背,这样反而显得自己的浅薄与狭隘,本来还能得到的一点同情也会变成反感。 毛岸英终其短暂的一生从没有从他父亲的权利地位中得到过任何值得一提的利益,倒是为了其父的革命事业吃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以28岁的青春年华壮烈牺牲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比他的母亲牺牲时还要年轻),理应得到人们起码的尊重。那些不尊重他的人想过没有,对毛岸英的不尊重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