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陈赓:向毛主席“叫板”
新华网 2011年05月27日 15:00:54 来源: 人民网
资料图片:陈赓
黄埔同窗陈赓宋希濂:关系如李云龙楚云飞
揭秘陈赓戏院被捕始末
战史今日3.16:陈赓在上海逝世
组图:陈赓和他的两个妻子:王根英傅涯
陈赓之子:"黄埔三杰"说法其实是作家编的
陈赓被彭德怀痛批为何回头训斥粟裕的秘书
陈赓领导的情报科是怎样一个机构?
陈赓新野养伤记:不顾伤口疼痛仍然找书报阅读
人物故事:尚小辰与陈赓大将一家
陈赓之子陈知建:父亲喜欢恶作剧一门五代从戎
陈知建忆父亲大将陈赓
大将陈赓做红娘:撮合彭德怀和浦安修恋爱
天赐湾向西距离靖边50里,靖边是北部长城的一处重镇,临近内蒙,有敌人的重兵集结。
在天赐湾,毛泽东与周恩来商议认为:中央已撤出延安,晋陕交界的黄河两岸,一时间成了胡宗南和阎锡山的天地,胡宗南派兵从南往北打,阎锡山从西往东挤;陕北虽然有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但他还得分出很大精力,尽全力调动仅有的部队对付从西北方向扑过来的诸路敌军,陕甘宁边区依然处在危急中。
有鉴于此,毛泽东说:“调陈赓率四纵回师陕北,摆在黄河两岸,东扼阎锡山,西挡胡宗南――就做个当阳桥上的猛张飞吧!”
“我看可以。”周恩来道,“这样既可以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又可以增援彭老总的部队。”
“陈赓的部队已经西进到了风陵渡。”任弼时说,“胡宗南的部队并没有大量回撤,对陕北的进攻也没有缓下来的迹象。”
“我调陈赓又不是‘围魏救赵’!”毛泽东说话的口气很重,“我让刘、邓大军做挺进大别山的准备,是要大举出击、经略中原!我要陈毅、粟裕兵团留在鲁西南,是要牵制蒋介石的15个整编师、41个旅!我还要调动三纵的许光达……”
“主席,”周恩来见毛泽东快发火了,急忙劝阻说,“陈赓奉命已到陕北,很快就要来见你了。”
“那好,我们不住这里。”毛泽东一挥手,“回小河村!”
听着中央首长们的谈话,李银桥知道了毛泽东的脾气很大――凡是经过毛泽东认真思考后定下来的事情,一般人休想再改变、也没人敢改变。
就这样,队伍甩掉敌人后,在天赐湾吃了顿晚饭,又连夜折返回了小河村。
6月14日,毛泽东在小河村给刘少奇、朱德写去了一封长信:
我们自4月中旬转移至大理河上游,安静地过了差不多两个月。本月9日至11日,刘戡4个旅到我们驻地及附近王家湾、卧牛城、青阳岔等处游行一次,除民众略受损失外,无损失。现刘军已向延安保安之间回窜,其目的全在骚扰。总结边区三个月战争:第一个月地方工作有些混乱。第二个月起即已步入正轨,党政军民坚定地向敌人作斗争。敌人内部互相埋怨日见增多,士气日见下降,对前途悲观。我们则信心甚高,士气甚壮。彭习彭习,指彭德怀、习仲勋。率野战军上月底到陇东,因青马青马,指青海军阀马步芳。82师顽强,打合水未得手,但歼灭骑2旅一个团及宁马宁马,指宁夏军阀马鸿逵。81师一个团于曲子附近。目前正攻环县81师主力,拟先打开西面包围线,然后向关中进击。陈谢陈谢,指陈赓、谢富治。纵队本月休整,决于7月1日西调,协同边区兵团边区兵团,指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开辟西北局面。东北方面进展较快,不到一个月歼敌六个师(旅)以上,收复30余城,增加500万人口,目前正攻四平。山东自歼74师后局面已稳定,现正计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并新组四个纵队,今后该区将有八个纵队作战。就全局看,本月当为全面反攻开始月份。你们在今后六个月内如能(一)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二)将土地会议开好;(三)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做好这三件事,就是很大成绩。
两天后,小河村上来了不少人,就连正在前线打仗的彭德怀也从火的战场上赶了过来。
同一天,戴着眼镜、身穿一套灰布军服的陈赓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风尘仆仆地也出现在了李银桥的视线中。
见到毛泽东,陈赓的第一句话就是:“主席,你身边的部队太少了,武器又不好,我们实在担心呀!旅长们都要求过黄河来保卫你呢!”
“一路辛苦了!”毛泽东高兴地说,“进窑洞去坐下讲,我们几个人都盼着你来呢!”
陈赓先后又和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见了面,便到毛泽东住的窑洞里去了。
那天,李银桥见到陈赓曾问过周恩来一些什么话,周恩来笑着没做什么明确答复,只听陈赓轻轻说了句:“看来君命难收啊!”
这么多人来到小河村,是来开会的。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粉碎敌人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一连几天,凡是李银桥见到陈赓的时间里,总见他默默无语地像是在想什么问题,在会议进行当中他也是一直低着头、一言不发。
毛泽东曾多次在会上凝视陈赓,陈赓见了总是面无表情地不说一句话。
会议进行期间,难得毛泽东走出窑洞来散散心;一次竟被叶子龙请去和机要科的人们照了好几张相,令这些年轻人高兴了不少日子。
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生陈赓 资料图
会议进行到第6天。
傍晚时,李银桥跟随周恩来走进了毛泽东住的窑洞。
李银桥见窑洞里特意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几样酒菜。在座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再就是陈赓。
“来,陈赓!”毛泽东首先举杯,直呼其名,“我和恩来请你,一为你洗尘,二为你接风,三为你庆功!”
周恩来也将酒杯举向陈赓:“来,干杯!”
陈赓举杯在手,站起身一饮而尽:“谢谢主席!谢谢周副主席!”
毛泽东用筷子给陈赓夹菜:“恩来你们是同学,今天要多喝几杯。”
饮罢头杯酒,三个人又坐下来连饮了好几杯。陈赓有些激动了,放下酒杯突然冒出了一句话:
“主席,恕我直言——你调我西渡黄河,不够英明!”
一句话,说得毛泽东微微一怔,说得周恩来也吃了一惊。但毛泽东的脸上却不露声色,倒是周恩来替陈赓捏了一把汗,急忙欠身拿了陈赓面前的酒杯:“你今天喝多了,不要再喝了。”
李银桥站在一旁也被陈赓的话吓了一跳:这陈赓的胆子比彭老总的胆子也不小啊!
毛泽东取过酒杯重新放回到陈赓面前:“说下去,我洗耳恭听。”
被酒涨红了脸的陈赓好像不明白周恩来劝阻的用意,又自斟自饮了一杯后,坐在毛泽东面前打开了话匣子:
“我一向敬重主席,敬重周副主席——请恕我直言!”陈赓面对毛泽东,又一次说了“恕我直言”,直陈己见,“你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鲁西南,都是英明决定。这两路大军,向南可以直逼武汉,向东可以直压南京,就像两把快刀子直插蒋介石的心窝,这我从心底佩服。可是,全国战场一盘棋,对于我这个小棋子儿,你却摆错了地方……”
周恩来和陈赓曾同在黄埔军校,又曾同在南昌发起“八一”武装起义——周恩来用眼色欲阻止陈赓的讲话,但被吸着烟的毛泽东察觉了:“让他把话讲完、讲透!”
周恩来会意地点了点头。
在特科时,陈赓化装成工人的便装照。资料图
陈赓继续说:“主席,你不该让我西渡黄河,保卫陕甘宁;你应该把我拿出去,南渡黄河、东砍西杀,再给敌人的胸口插上一把刀!至于保卫陕甘宁,可以就近考虑;把我调过来,不谦虚地说,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你这个大材、我怎么小用了?”此时的毛泽东已经面带愠色。
陈赓坦陈直言:“全国一盘棋,形势越来越好,越来越对我们有利;可是,我认为让四纵回师陕北,不是主动进攻,是消极防御,这是一招险棋……”
“大胆!”毛泽东猛地一拍桌子,“霍”地一下站起来、勃然大怒:“好你个陈赓!这次调你过黄河,可不是为了保护我毛泽东!你们都想在中原辽阔的战场上跃马纵横、杀个痛快,却不想想陕甘宁的兵力是何等空虚?你让我就近调兵,我调哪一个?你最近,我都调不动!我晓得你曾救过蒋介石的命,难道这次想把我毛泽东、把党中央拱手送给蒋介石吗?岂有此理!”
毛泽东越说越激动,止不住又拍了几下桌子,把桌子上的酒菜都震动了——陈赓大吃一惊,浑身的酒劲儿被吓掉了一大半,连忙站起身来说:“主席,我这只是一己之见……”话说得有些发颤,只见他脸色发白,嘴也不大听使唤了,“我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
站在一旁的李银桥被吓得不得了,心里直替陈赓捏着一把汗——除了彭德怀,还没见谁敢跟毛主席这么说话!
周恩来却神情自若,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不说一句话。
再看看此时此刻的毛泽东,见到陈赓窘迫成这个样子,反倒哈哈大笑起来:“陈赓呀陈赓,说了一句笑话,吓了你个半死!”
毛泽东用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吸了半截子的纸烟,戳着陈赓的鼻子尖说:“你怕么子嘛!跟你说句心里话,你同中央想到一起了!”
周恩来这时才拉陈赓重新坐下:“主席就是要你把话全讲出来,告诉你吧——中央已经改变计划了。”
陈赓长长出了一口气,坐下后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资料图
毛泽东丢掉手上的烟头,语气深沉地对陈赓说:“告诉你,刘邓挺进大别山,会打得蒋介石鸡飞狗跳;胡宗南又被彭德怀牵制在陕北,腿拔不脱。现在,豫西一带是个空子,你若南渡黄河,乘虚而入,在西至潼关到郑州的800里战场上,打他个昏天黑地;向东,可以支援刘邓和陈粟的两路大军;向西,可以配合陕北作战、从背后抽胡宗南一鞭子,他的800里秦川便在风雨飘摇之中!陈赓呀陈赓,你没有错!”
毛泽东如此大度的一席话,说得陈赓反倒不安起来。李银桥见他先看看毛泽东、又看看周恩来,然后才拘谨地说:“只是……这样一来,主席身边也……”
“你莫管!”毛泽东端起酒杯说,“有惊就有险,有高度就有难度;让我和恩来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你们放开了去打,你们打得越好,中央就越安全!”
周恩来也端起酒杯,站起身将杯中酒伸向陈赓:“我陪主席给你敬酒,为你壮行!”
面对中央两位最高首长、全国人民的革命领袖、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陈赓猛地端起酒杯,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说:“主席、周副主席——请放心!我陈赓一定不辜负中央的重托,我代表四纵全体将士敬你们一杯!”
三人用力碰杯后,一饮而尽。
第二天,李银桥跟随周恩来,陪着毛泽东去给陈赓送行。
临分手,毛泽东又风趣地问陈赓:“有个典故叫做‘破釜沉舟’,你可知它的含义呀?”
陈赓心领神会地答道:“知道。过河卒勇往直前,下决心不要后方!”
“它出自哪里呀?”毛泽东又问。
“项羽击秦!”陈赓答。
“对么!”毛泽东很满意,又补充说,“昨天言语冲突的地方,多有得罪,还望你莫怪!”
陈赓不好意思地说:“是我不冷静,不明白主席的意图。”
周恩来笑道:“我们的‘猛张飞’就要变成‘赵子龙’了!”
毛泽东说:“赵子龙更好么,一身是胆!”
周恩来走近陈赓,向他再一次强调了陕北的困难,嘱咐说:“南渡黄河以后要狠打猛打,认真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放马逐鹿中原!”
毛泽东也再次叮咛说:“如果你们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的行动调动胡宗南,则陕北将难以支持……”
“请主席放心!”接大任于身的陈赓斩钉截铁地说,“四纵保证如期渡河,配合刘邓、陈粟大军形成‘品’字形,展开中原战场!”
(部分摘编自《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邸延生著新华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
从处理陈赓“叫板”之事看毛泽东领导艺术
网友:相遇如风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05月26日16:28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缓解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压力,毛泽东调陈赓回师陕北,但陈赓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就对毛泽东直言调他西渡黄河不够英明,对于陈赓的突然“叫板”,毛泽东一直耐着性子听着,直到陈赓吧所有的话都讲出来,毛泽东当即陈赓的行为进行批评,看到毛泽东发火,陈赓及时认错并保证服从领导,毛泽东则立即冰释前嫌,对陈赓的想法给以了肯定,并在送陈赓出征之时向陈赓道歉,而陈赓也明白自己的鲁莽,更加坚定对毛泽东等党中央的支持和拥护。(消息来源:人民网)
陈赓“叫板”毛泽东这件事虽然已经是60多年前得事情了,但是至今读起来依然觉得颇具意义,从这件事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对待和处理下属不同意见的所展现出的领导艺术。
首先就是要广开言路,给下属讲真话的权力。对于陈赓的“叫板”,毛泽东并没有像当前的一些领导干部那样,要么不给下属讲话的权力要么就究其一点给予回击,而是耐心听完他的意见,而正是这个耐心听取,毛泽东才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陈赓,虽然陈赓直接“叫板”自己,但他毕竟是为了党的军事战略发展考虑,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党的军事斗争,虽然陈赓直接“叫板”自己,但身为领导的毛泽东想到更多的是党的革命事业的发展,他深知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需要如此敢于直言的下属且富有远见的下属,推行党内民主需要给党员干部说话的权力,唯有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敢说话,敢于直言,党才能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党内民主才能真正推行推行下去。笔者认为,当前的领导干部也应该学习毛泽东,广开言路,给下属将真话的权力,因为只有广开言路,让人说话,我们才能发现改革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对以往的决策有一个重新审视,从而推动“十二五”的发展更加科学稳健。
其次就是要明察秋毫,善于疏导下属的小情绪。陈赓对中央决策有点小情绪毛泽东了然于胸,他请陈赓喝酒,其实就是想让陈赓说说心里话,看看陈赓执行中央决策的态度和对战局的真实看法。果然,几杯酒下肚,陈赓便开始直截了当的说毛泽东决策不英明,还说调自己来保卫陕北是被大材小用,对于陈赓过激的言论,毛泽东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他不慌不忙的和陈赓开了一个玩笑之后便很快疏导了陈赓的小情绪。其实当前的一些领导干部应该学学毛泽东,上级任何一个决策可能都会有一些干部不理解。下属对于上级的决策不理解会发生什么呢?笔者认为,要么就是消极执行,要么干脆不执行或乱执行,所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就要及时掌握下属的情绪,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和教育,让他们在深刻理解上级决策的意图滞后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去执行上级决策。
第三就是要心胸开阔,不因只言片语迁怒下属。陈赓在“叫板”过程中,毛泽东制止了周恩来对陈赓的暗示,在听完陈赓的意见后,毛泽东虽然情绪很激动,但当他批评陈赓后看到陈赓道歉,便当即冰释前嫌,讲明中央真实的战略意图,让陈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鲁莽,而毛泽东并在送陈赓出征时亲自给陈赓道歉则更体现了毛泽东的心胸的开阔。笔者认为,当前的一些领导干部学学毛泽东的胸怀,无论下属通过何种方式反映问题,作为领导应该要让他把话说完,不能对于下属的意见充耳不闻不予理会,更不能对不同意见怀恨在心,打击报复,只要下属说的对,就要虚心接受,不能一味强调领导权威而忽视下属的合理建议。
作为一个下属,陈赓在没有领会中央真实意图的情况当面“叫板”领导是不对的,所以毛泽东对于陈赓进行批评,是合理的。但是毛泽东之所以在随后向陈赓道歉,则体现了一种大度和宽容,因为陈赓的方式虽然不妥,但他所说正是中央的意图,陈赓的“叫板”其实正体现了他的耿直和对党的忠诚,因为只有一个对党无限忠诚充满感情的人才会敢于叫板权威,毛泽东看到了陈赓的忠诚,更看到陈赓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官特有的眼光和睿智,所以毛泽东才会对于陈赓的鲁莽行为既往不咎,而且还诚挚道歉。而从毛泽东对陈赓“叫板”之事的处理上笔者在此领略了毛泽东高超的领导艺术。
【本文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一社区” ,点击查看原帖】
(责任编辑:谢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182q6.html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