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网资料:从人均寿命看毛时代和改革时代
(民声网 www.mshw.org)
http://www.mshw.org/theory/history/2011-08-23/4263.html
资料1:从人均寿命看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
李毅
人均寿命,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从国际社会学的角度,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社会经济指标。人均寿命的国际比较,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横向比较的可靠指标。对新中国六十年人均寿命进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较为可靠的判断和结论。
1949年,中国人均寿命为35岁,世界平均水平是47岁。47-35=12。由于1840年之后百年国耻,中国人均寿命落后世界平均水平12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1949年到1976年,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人均寿命飞速提高。虽然有大跃进和文革的错误,虽然大跃进之后饿死了一些人。1976年,中国人均寿命65岁,世界人均57岁。65-57=8。 也就是说,中国人,在毛泽东时代,从比世界平均少活12年,提高到比世界平均多获8年。12+8=20,也就是说,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均寿命,相对国际平均水平,提高了20岁!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搞了社会主义,搞了全民社会保障,搞了全民医疗保障,搞了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农村,等等。那时候有一个说法,“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要解放”,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那时候,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人均寿命比中国低。那时候,中国是全世界第三世界的榜样,联合国要全世界第三世界向中国学习,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生产总值超过了日本,世界第二。十五年以内可能超过美国,重回世界第一。但是,决不能因此说,新中国后三十年的成就,在总体上大于前三十年的成就。这方面有很多重要数据,人均寿命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中国和世界平均寿命都是72岁。也就是说,三十年来,中国人均寿命,从超过世界平均水平8岁,下降到和世界平均水平持平,整整下降了8岁。为什么出现了这种情况呢?众所周知。社会保障,有一段时间没有了,城里的下岗工人,农村的贫困户,有一段时间没人管。医疗保障体系瓦解了,下岗工人,有一段时间看病难;农村合作医疗,有一段时间,彻底瓦解,不少农民,有病不敢看,生在家里,死在家里。自杀率提高,特别是在农村,特别农村妇女。
简而言之,六十多年,新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必然有不可避免的失误。前三十年,后三十年,都有辉煌成就,都有失误。前三十年,后三十年,哪一个成就大?哪一个失误大?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可以肯定,就成就而言,前三十年,大于后三十年。因为,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比三十年前高。那么,就失误来讲,哪一个更大呢?现在看来,因为前三十年有大跃进和文革,好像前三十年大一些。但也很难说。现在这个发展模式,从上到下,公认已经走到头了,要转变发展模式。要是能转成,皆大欢喜。要是转不成呢?那就难说了。
-------------------------------------------------
资料2:说说人均寿命的变化
:nada
来自:龙的天空
原文:http://www.lkong.net/thread-453141-1-1.html
发表于 2011-7-26
看到过如下数据:
1、人均寿命,1980年,中国68岁,韩国67岁;改革近30年后,2006年,中国72岁,韩国变成77岁。
http://chinese.yonhapnews.co.kr/n_society/2009/11/12/8200000000ACK20091112000400881.HTML
1985年韩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66.8岁,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增至69.8岁、72.7岁、74.4岁和77.5岁。
2010年韩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9岁... 201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3岁,位居第51位。
2、http://news.cntv.cn/20101125/100181.shtml
美媒:中国近20年人均寿命增长最缓慢 从1990年到2008年,中国的人均寿命增长了5.1岁,达到了73.1岁。然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如巴西、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伊朗,在这一点都有着比中国更大的发展。21世纪以来,包括大部分西欧国家、澳大利亚和以色列这些人均寿命起点就比中国高的国家,也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了中国。
3、《大英百科全书》公布的数据,新石器时代人类平均寿命仅为20岁,古典时期(包括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增加到28岁;英国人的平均寿命在20世纪早期为30至45岁,目前是79.01岁。
4、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1.40岁。2009年,中国的平均寿命是73.05岁,其中男性为71.3岁,女性是74.8岁;
5、20世纪美国平均寿命的变化曲线:1900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7.5岁,1930年时达到60岁,1960年时达到70岁,1990年突破75岁,2000年是77.5岁。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人的平均寿命达78.2岁
6、20世纪60—70年代,是日本“腾飞”之时,这20年,日本人均寿命从67岁增加到76岁。 这20年,也是韩国经济起飞之时,韩国人均寿命从54岁增加到66岁,再经过20年后达到76岁。 反观中国,1960—1970的10年间,人均寿命从36岁增长到62岁,并于1975年达到65岁,这是一个现代国家应有的水平。但是此后直到1990年,人均寿命仅增加到68岁,再过了近20年,才达到73岁。
资料3:毛泽东的人口智慧(摘录)
------
:李建新 2009年9月9日
自二百多年前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以来,关于人口与发展问题(人口与贫困、人口与经济增长、人口与资源环境等)的认识以及解决相关人口问题之道就争论不休。在以往和当代的论争中,主要有三种认识观点。第一种是以新老马尔萨斯主义为代表,坚持认为人口增长是导致人类贫困和苦难的根本原因;第二种是以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派为代表,认为人口增长不是问题而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原因,因为历史纪录证明当世界人口增长时,人类的福祉也在提高;第三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认为人类贫困和苦难与其说是人口增长引起的,不如说是由社会制度和经济安排的运作而引起。
正因为在人口与发展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所以,也相应地产生了三种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的对策,这就是“减少刀叉派”(马尔萨斯主义主张), “增大馅饼派”(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派主张)和“制度改进派”(马克思主义主张)。第一派的认识主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如食物)是有限的,制作的“馅饼”不足于养活增长的人类人口,所以需要减少人口以解决人类贫困发展问题;第二派的认识主张则是,不是“馅饼”有限而不能养活人类,而是“馅饼”做得不够大,问题的本质是要把馅饼做得更大;第三派的认识主张是,不是“馅饼”不够也不是非要把“馅饼”做的更大,而是“馅饼”的分配不公,需要对“馅饼”公平再分配。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以马尔萨斯人口论为依据断言:因为“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言下之意,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也不例外的会碰到人口吃饭问题,也会因为解决不了人口过多,而会不断引发革命。针对艾奇逊这种马尔萨斯人口决定论的悲观论调,毛泽东在1949年8月发表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对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毛泽东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注1)对于中国人口问题,毛泽东在这篇著作里提出了著名的“革命加生产”论断,也就是说,要解决旧中国的人口问题、要改变旧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首要的是打破半封建半殖民的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然后积极发展生产。很显然,在毛泽东这篇论著中,体现了两种认识和解决中国人口与发展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其一是制度变革(公平分配“馅饼”),其二是发展经济(做大“馅饼”)。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来理解毛泽东上述充满革命激情的、充满革命乐观的、针对艾奇逊人口悲观论的论断,毫无疑义是正确的,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热情。实际上,中国革命成功本身就以铁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的胜利和马尔萨斯人口决定论的破产。至于后来在增大“馅饼”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人口转变释放出的人口增长而产生的人口与发展的矛盾并不能否定毛泽东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上所体现出的大智慧!
事实上,毛泽东的这些人口智慧并不仅仅停留在对艾奇逊的批判,还在于他民生为本的伟大人口思想的实践。诺贝尔获奖者阿马蒂亚.森在其《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涉及中国人口问题时,列举了一个非常富有启发的例子:即毛泽东时代给我国留下宝贵人口遗产的事例。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问题上有所反复,但是在人口素质即教育和健康上比起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却大有收获,毛泽东时代的全民教育普及和全民医疗的“赤脚医生”制度使得全民人口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教育普及率大大高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及印度就是一个明证(见附表1、表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同一个起点上,到70年代末,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出发展中国家10岁之多;人口教育水平也在20世纪70年代末达到较高的初中普及),而这一切又为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储备了丰厚的人力资源,打下了良好的人口基础。森指出,毛泽东本人也许并没有考虑到他领导下的这些社会变革会有这样一种特定效果。但是这里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的联系,因为这些社会变革(普及识字、基本的医疗保健和土地改革)确实能增强人们享受有价值和更有保障的生活的人类可行能力(注2)。这个事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以人为本解决人口问题的大战略。
放在今日全球化及日益开放的大时空背景下,毛泽东以民生为本、百年树人的大战略,制度改进和发展经济的“革命加生产”大智慧,越发显示出了毛泽东人口思想的深谋远虑和普世价值!
表1 1950年以来世界各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资料来源:UN,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6 Revision), New York, 2007
表2 全国历年分城市、县镇和农村的初中和高中的升学率(%)
年份 |
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普通初中) |
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普通高中) | ||||||
全国平均 |
城市 |
县镇 |
农村 |
全国平均 |
城市 |
县镇 |
农村 | |
1965 |
44.9 |
81.8 |
105.9 |
22.9 |
26.4 |
24.5 |
57.6 |
7.7 |
1971 |
89.7 |
94.8 |
99.2 |
88.0 |
38.5 |
32.1 |
81.8 |
35.4 |
1975 |
90.6 |
101.8 |
110.5 |
86.9 |
60.4 |
84.0 |
102.7 |
48.1 |
1980 |
75.5 |
99.9 |
106.9 |
62.1 |
39.7 |
63.8 |
85.9 |
24.7 |
1987 |
68.2 |
102.1 |
105.8 |
59.3 |
22.8 |
40.2 |
53.8 |
9.7 |
1990 |
73.5 |
103.0 |
112.5 |
63.7 |
22.5 |
40.4 |
54.2 |
8.7 |
1995 |
89.3 |
104.8 |
125.6 |
76.6 |
22.3 |
41.6 |
42.6 |
6.5 |
1998 |
92.6 |
104.7 |
124.5 |
80.9 |
22.8 |
47.2 |
40.2 |
6.0 |
2000 |
93.6 |
106.5 |
124.5 |
80.8 |
29.4 |
66.7 |
52.8 |
7.1 |
2003 |
96.8 |
113.0 |
181.1 |
69.8 |
37.7 |
77.4 |
56.5 |
8.7 |
资料来源:教育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教育成就统计资料1949—198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国家教委计划建设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0、1995、1998、2000、200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注:表中初中、高中均指普通中学。计算公式为:小学升学率 = 初中招生数/小学毕业生数,初中升学率 = 高中招生数/初中毕业生数。如当年初中招生数大于小学毕业生数,会出现升学率大于100%的情况。
注释:
注1: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p1512。
注2: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于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p26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