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文:孙中山“国父“名号虚大于实
近代史上被虚抬比较厉害的人,孙中山算一个。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这一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这便是孙中山国父之称的由来,也就是来源于其党内的加冕。不过,中华民国到1949年终结,大陆出现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国父之称也就随之消失了(台湾一隅不算)。但一些人以为美国有个国父,中国也要有一个才相称,因此依然叫孙中山“国父”,百度百科还有专门词条,干脆叫孙中山为“中国国父”,以便延续到今天。
其实,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人充任国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主席毛泽东才是不二人选。不过毛泽东似乎更喜欢主席的称呼,此外,共产主义运动成功的国家也无叫国父的先例。
孙中山之所以被国民党尊为“中华民国”国父,是认为他“手创中华民国”,实际上这是国民党美化自己历史之举,清王朝的终结与孙中山干系不大。
清帝宣统退位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是武昌起义令南方丢了半壁江山,二是清廷重臣袁世凯倒戈,从内部威逼利诱。袁世凯当然不是奉孙中山之命,武昌起义也是并非孙中山同盟会(国民党的前身),甚而曾与同盟会对骂的两个小团体文学社与共进会组织的新军起义,一举成功的。
武昌起义成功,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时,拥有美国绿卡的孙中山还在美国。此前,他召集同盟会骨干开会,以保存力量为由,决定停止武装暴动。革命成功后,孙中山花两个月时间赶回中国,因过去多次失败的起义名头很响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从历史上看,孙中山对“手创中华民国”贡献甚微,若非国民党为美化自己的需要,实难担当“国父”二字。据《中国经营报》2011年6月13日第50版《洋眼看“辛亥”系列之总统府里的洋记者》一文记载,武昌起义后的湖北都督黎元洪则认为:“世人对孙逸仙有错误的认识。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他根本没做什么实际的工作。他返回中国时,革命已经结束。”
他还说:“除了一些道听途说的模糊印象外,我几乎没有听说过他这个人。除了听到一些他的煽动性演说外,我也不知道他的政治观点。我对他的认识只有这么多,我认为他是个空想家。南方党(或共和党)决定以南京为首都建立一个名义上的政府。此举是为了在道义上影响国内外视听。他恰好到了上海,做了名义上的总统。当时真正的革命领袖找各种理由拒绝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因为他们认为这一职位不会存在很长时间。孙逸仙离开中国时间长,与这里的任何势力均无关联。他在国外名气很响,因此他似乎适合这个位置。我从未听说他对革命工作提供过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他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构的……”
黎元洪尽管是赶鸭子上架的都督,但他这一番对外国记者的谈话,却是客观实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