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2.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
3.要加强理论研究,要有专人搞,不搞理论是不行的。
4.给科学家的稿费可以高一点,每年购买外国书刊的经费四百万美元不算多,可以用一千万美元。
5.社会科学也要有个十年规划。
——-节选于1963年12月毛主席在听取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时谈话
寒牛出栏解读:
关于《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时代背景。
国内方面,受浮夸风、自然灾害、苏联毁约多重因素影响,经济遭受重大波折。
为了经济企稳发展,国家实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国际方面,苏联在新疆导演了“伊塔事件”,煽动几万中国公民集体非法越境前往苏联。
此时美帝也没有闲着,又开始染指越南内政,蓄意在中国南大门制造事端。
基于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毛主席对国民经济进行符合时宜的调整,就非常符合情理。
在调整过程中,就包括科学技术工作在内。
经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批准,决定在原有《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基础上,重新制定了《1963-1972年十年科学技术规划》。
《1963-1972年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确定了“自力更生、迎头赶上”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提出“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关键”的重要观点。
该规划于1963年6月正式定稿。
同年12月,聂荣臻元帅正式向毛主席汇报科学技术规划各项工作。
上述经典箴言,就是节选于毛主席同聂帅等人的谈话内容。
时隔几十年,毛主席经典讲话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加深刻透彻,释放了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真知灼见,至今仍是发展科技的真理。
我们来逐句解读之。
01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这句话,讲得非常霸气,令人振奋。
“一定要打”,彰显了毛主席大力发展科技的战略判断。
“必须打好”,凸显了毛主席发展科技的战略决心。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一穷二白。
所谓“穷”,就是指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所谓“白”,就是指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并不是说新中国一无所有,国民党也留了点工业基础,但少得可怜。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主席改变中国科技落后现状的心情非常迫切。
1956年1月,毛主席在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讲到:
“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
周总理在此次会议上,也发出“向科学进军”的著名号召。
半个月后,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讲到: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状态,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这一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被正式提上工作议程。
不久就成立了专门负责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领导机构。
毛主席亲自点将,组建了以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人为核心团队的科学技术规划领导小组,简称“10人规划小组”。
科技规划小组,先后邀请了全国600多名优秀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参与。
包括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华罗庚、李四光、赵忠尧、赵九章、葛庭燧、殷宏章、吴文俊、黄昆、罗沛霖、侯祥麟、邓稼先、马大猷、王大珩、陈芳允等顶尖科学家在内。
经过科学家们集思广益、反复分析、综合归纳,确定了57项重大科技任务。
科学家们根据世界科技的最新态势,决定将无线电、自动化、半导体和计算技术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优先重点发展。
时光进入60年代,毛主席在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挫折之时,遭遇国外敌对势力孤立遏制之际,做出优化调整科学技术发展工作的正确部署。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
毛主席强调“自力更生、迎头赶上”的发展精神。
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队伍”发展主张。
明确“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现代化关键”的发展观点。
该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重点项目规划,事业发展规划,农业、工业、资源调查、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各种专业规划,技术科学规划,基础科学规划共77卷。
其中确定重点研究试验项目374项,3205个中心问题,15000个研究课题。
正确的战略布局,往往带来结构性的胜利。
毛主席制定发展战略后,科学家没有辜负历史使命。
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新中国在科学技术的战场上,攻下了一个个山头,瓦解了一座座技术堡垒,掌握了一项项核心技术。
我国先后掌握了歼击机、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人造卫星回收、东风系列核导弹、长征火箭发射、导弹驱逐舰、超音速反舰导弹、核潜艇等尖端国防技术。
同时还在多复变函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反西格玛负超子、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万吨水压机、水轮发电机组、液压传动内燃机车、红宝石激光器、铁路基建、杂交水稻、能源化工、汽车制造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除此之外,新中国在工业机床、电子计算机、半导体产业、客用大飞机、汽轮机、新材料等新兴科学技术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自主掌握了大部分关键技术。
上世纪80、90年代,科学技术发展方针出现重大调整,从以自主研发为主转向为国际合作为主,在技术合作过程中,并非如愿以偿。
有合作成果,也有重大挫折。
国际风云,波光诡谲。
为了维持世界科技霸权,美国政府先后炮制了遏制日本工业发展的“广场协议”、打击德国汽车工业的“大众尾气造假”、阻击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封杀华为”事件。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
发展科学技术主要靠自己,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外国人身上,否则就会外国人掐住脖子,或按在地上反复蹂躏。
美帝对中国各种使坏,整日咬牙切齿、骂骂咧咧,又不敢对中国动粗。
从根子上讲,还是忌惮中国家里摆着性能先进的“打狗棒”,没有胆量过分造次。
可见,今日之繁荣,今日之和平,今日之安定,离不开毛主席思想的庇佑。
重温伟人豪言,犹如在战场耳听隆隆鼓声,催人奋进。
02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
这句话,更有生命力。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至今仍散发着熠熠的智慧之光。
历史总是在适当时候,反复检验了毛主席这句话,并且用略带疼痛的方式启示我们,要想搞好科学技术,就需要重视自主研发。
如果我们不认真搞科学技术,不重视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只想着用金钱购买外国技术,那么我们的生产力就会受到打击,国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外国人遏制。
在中国近百年史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正反例子都有。
以晚清洋务运动为例。
正面案例有张之洞。
张公建汉阳兵工厂,自主生产汉阳造步枪,努力掌握冶炼钢铁技术。
尽管步枪品质远远不如外国,但是却掌握了兵器生产自主权,为中国积累了生产枪支技术。
反面案例有李鸿章。
李买办用银子向外国购买洋枪洋炮,北洋水师在短时间就变成“实力雄厚”的海军。
由于自己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在战争关键时刻,才发现很多炮弹装的都是沙子,葬送了整个北洋水师。
张之洞,重视科学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生产,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具有深远与积极的历史意义。
李鸿章,也知道科学技术重要,却侧重于搞贸易买卖,解决了部分燃眉之急,对民族工业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益处。
新中国70年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同样存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
正面例子有:
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交通基建、能源化工、特高压电、高铁动车、5G通信、移动支付、新能源汽车等。
通过坚持自主研发,掌握了核心技术,提高了国家工业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生产力提升。
反面例子有:
客运大飞机、半导体产业、工业机床等产业方面。
改开后放弃自主研发,改走贸易合作的发展之路,最终导致核心技术落后区间加大,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方面,作用微乎其微。
中间案例:
卫星导航技术和巨型计算机技术。
起步阶段,靠自主研发打下了技术基础,后为了追赶欧美技术与经济效率双重标准,放弃自主研发改为国际合作。
合作期间被外国人算计后,半途才醒悟过来,痛定思痛,接着继续搞自主研发,最终自主掌握了核心技术,打破外国人的技术垄断。
新中国70年科学技术发展史,总体上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尤其是前30年的科学技术发展,基础打得比较全面与牢固。
不仅掌握了很多高精尖技术,还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队伍,为后面科学技术飞跃提供了重要支撑。
改开之后,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挫折,在2010年后又开始加快了发展步伐,尤其是近几年来科学技术进步明显,进一步缩减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
正如毛主席所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03
“要加强理论研究,要有专人搞,不搞理论是不行的。”
第三句话,更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毛主席提醒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研究,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没有科学理论研究,就没有系统的基础科学。
没有基础科学,实用科学技术的研究转化就成了空中楼阁,将会受到关键性的限制。
中国很多科学技术,之所以被外国人卡住脖子,往根上寻找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
“芯片”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新材料“硅”就是重要的基础研究对象之一。
为此,任正非多次强调,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国家在教育方面要重视基础教育的投入。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潜力,不在于现已掌握的科学技术,而是在于对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视。
毛主席是具有实践精神的哲学家。
他善于站在哲学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来解构科学技术发展,明确指出基础科学研究(理论)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因为人类社会发展都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生产力,也遵循这个发展规律。
所以,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与运动趋势,也符合这个哲学规律。
对于万事万物而已,基础都是不可忽略的力量。
科学技术亦不例外。
它离不开基础技术、基础研究,而理论研究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事关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与宽度。
科学理论研究很枯燥,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也不怎么容易出成绩,并且经济效益也不是很明显。
从事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往往既没有名也没有利,是不折不扣的无名英雄。
从事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要有淡泊名利的情操。
在这个热衷追逐名利的环境下,能坐下来认真搞基础科学研究的人,都是非常之人,都是时代的英雄,都是国家的脊梁。
以材料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为例。
俞茂宏先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9年就开始从事材料强度理论研究,1961年首次提出“双剪”概念,1985年提出“广义双剪强度理论”,1991年正式发表统一强度理论。
60年来,俞教授专注于材料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原创性地建立了一个有统一力学模型、统一建模方程、统一表达式而又适用各类材料的统一强度理论,将中国人命名的理论第一次镶嵌在基础力学的教程中。
其统一强度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塑性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金属力学、岩土塑性力学以及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机械、军工等工程问题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说:
“俞茂宏先生是西迁前辈的典范,他坐冷板凳几十年而独创统一强度理论,双眼几近失明而仍笔耕力学巨著,将‘何梁何利’奖金全部捐赠为奖学金,为人谦恭而不事张扬,是我辈学习之楷模。”
寒牛出栏赞曰:
俞茂宏教授是典型毛主席时代的科学家,他像一根蜡烛,把自己点燃,照亮了这个世界。
他是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他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尊崇的人。
要向所有默默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工致敬!
国家要提高基础科学研究人员的待遇,国家要让基础科学研究人员找到归宿感,国家要给基础科学研究人员荣誉感。
材料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专家俞茂宏教授
04
“给科学家的稿费可以高一点,每年购买外国书刊的经费四百万美元不算多,可以用一千万美元。”
第四句话,同样有指导意义。
提高科学家稿费,增加购买外国书刊经费。
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要提高科学家待遇和增加相关科研经费,让科学家在生活物质上和科研经费上得到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尤其是当今过于物质化的社会。
提高科学家的工资待遇,才能能科学家安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
如果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那么科学技术就无法得到实质性提高。
毛主席时代的一千万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绝对是大手笔。
从这个细节,我们就可以知晓,毛主席是多么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多么关心科学家工作,多么豪气干云。
不过很抱歉,毛主席时代的科研经费具体数据,暂时没有找到相关史料。
我们来看看近几年,国家对科研投入的情况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为15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为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明显高于应用研究经费(5.4%)和试验发展经费(11.1%)的增速。
2018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为196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连续3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速。
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为1090.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R&D经费比重为5.5%。其中,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经费589.9亿元,是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
到了2022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0782.9亿元,比上年增加2826.6亿元,增长10.1%。
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0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我们再来看2017-2022年中国专利申请数据。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48882件,首次超过日本(48208),跃居全球第二。
2018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其中,中国科技巨头华为的专利申请量高达5404件,位居公司申请人全球第一。
2019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提交了58990件PCT专利申请,超过美国提交的57840件,成为该组织PCT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
2020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了68720件PCT专利申请,稳居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
……
2022年,中国专利申请量约158万件,在全球总量中占近半数,甚至超过后四位(美、日、韩、德)之和。
美国(50.5万件)、日本(40.5万件)、大韩民国(27.2万件)和德国(15.5万件)。
这几组真实数据表明,中国加大对科学经费投入,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得到加强,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这就是坚持自主研发、坚持自力更生、坚持科技创新的成果,它是中国最具竞争力和威慑力的硬实力之一。
这是人民领袖的远见卓识。
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什么都不用说,为祖国进步点赞吧!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05
“社会科学也要有个十年规划。”
第五句话,讲的是社会科学,同样需要做发展规划。
社会科学是科学三大领域之一。
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哲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内容。
社会科学主要侧重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各种规律性,对社会治理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有积极意义。
这里面就包括对哲学的研究。
尤其要把唯物辩证法哲学讲好,要推动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完善与进步。
哲学进步了,可以用来指导科学技术研究,能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
什么叫哲学?毛主席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
所谓认识论,是指认识的来源、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
弱弱地理解为,认识世界、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在寒牛出栏看来,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升级版。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把毛泽东思想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这个是事关民族复兴的关键性因素,是民族强大与国家崛起的核心软件。
其,毛泽东主席哲学思想是重点。
毛主席哲学思想,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真理,二是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儒法兵等学派思想精髓。
伟人曾经讲过一句至理名言:
“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呢?
因为毛主席把学习哲学的重要性讲出来了。
学习哲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好看,或者是吹牛皮,而是用哲学思想来指导我们工作,把我们工作做好,取得更多的成绩。
哲学之所以能指导我们工作,主要是因为当今世界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并没有跳出哲学范畴,仍符合哲学所阐发的一般规律。
准确地说,当今世界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发展规律,仍然没有跳出毛主席《实践论》《矛盾论》的哲学范畴。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在他新书《结构性改革》自序中,就引用了《矛盾论》的内外因辩证观点。
告诉金融工,要站在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思考金融工作,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辩证分析金融工作,要不然就会栽跟头。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对媒体讲:
“我在上大学时就非常喜欢哲学,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通俗易懂,更增加了我对哲学的兴趣。”
中共元老陈云曾提议:
“建议中央提倡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
毛主席思想,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毛主席思想,你就走在认识真理、实践真理、发展真理的大道上,修身、齐家、治业、报国……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