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一篇文章理清楚五胡十六国的历史

佐伊 · 2024-01-27 · 来源:佐伊说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作为资深的历史爱好者,最近又刷了一遍《通鉴纪事本末》里面五胡十六国的部分,结合之前的笔记,整理一下这段时间的历史脉络,供朋友们参考。以下是正文。

  一、十六国概览

  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氐、羯、羌、匈奴、鲜卑)趁着西晋末年的王族战争和流民起义,先后建立了近二十个少数民族政权,其中相对较大的共有十六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六国。

  列为十六国的有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四燕(前燕、后燕、北燕、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两赵(前赵、后赵)、一夏、一汉(成汉)。

  从国名上大致能看出所在地域范围和沿革关系。

  从地域上看:五凉基本都是在甘肃青海一代,往西控制范围最多时达到新疆东部。四燕大致在河北和辽东一代,鼎盛时曾控制山东山西。三秦均发源于关中,前秦几乎统一北方。两赵比较特殊,前赵起自关中,曾较为松散的控制河北、山西和山东;后赵起自河北,消灭前赵后继承势力范围。夏控制宁夏,成汉控制巴蜀和汉中。

  从沿革上看:前凉和后凉没有沿革关系,西凉、北凉、南凉都脱胎于后凉,大致属于地方势力独立。前燕和后燕是灭国后复国的关系,北燕和南燕脱胎于后燕,北燕在后燕灭亡后继承后燕,南燕是地方势力独立。后秦和西秦都是地方势力独立,均脱胎于前秦。

  从建立时间来看,大致有四个时间段。

  (1)西晋末年大动乱时期(310年前后):成汉、匈奴汉赵、后赵、前燕、前凉。

  (2)后赵灭亡时期(350年左右):前秦。

  (3)前秦灭亡时期(383年左右):后秦、西秦、后凉、后燕。

  (4)北魏崛起时期(395年后):西凉、北凉、南凉、南燕、北燕、夏。

  二、从后赵到前秦

  后赵在329年消灭前赵,统一河北、山西和关中地区,形成当时北方最大的地区性政权。

  后赵开国之君石勒是个政治家,目不识丁,但勤奋好学。他懂得团结人,在军中设立君子营,笼络读书人。石勒和张宾算得上君臣相知的典范,张宾去世时石勒喟然长叹,“天欲不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

  347年,成汉被东晋名将桓温所灭。

  桓温是东晋权臣,也是东晋名将,先后四次远征(一次西征,三次北伐)。346-347年,桓温西征,史书称桓温在充分准备后“拜表即行”,根本不等皇帝回复。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兵临灞上,王猛扪虱论天下就是这一次;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击败姚襄,收复洛阳。369年,桓温第三次北伐,剑指前燕,一战俘获慕容忠,再战大败慕容厉。数万晋军长驱直入,直抵枋头。慕容垂被迫请战(之前一直在韬光养晦),经侦查发现桓温战线过长、后勤补给不足。针对此,慕容垂一边在正面集中精锐力量小心翼翼的稳住阵脚,一边派出偏师慕容德切断桓温的补给。慕容德成功切断桓温补给,东晋军队被迫退兵。慕容垂派出骑兵,在襄邑大败撤退的桓温。

  桓温其人,乃一代枭雄,但非英雄。354年北伐关中,369年北伐前燕,这两次北伐中,桓温的战略规划大致相同:希望通过迅速的军事打击,进逼敌国国都,重兵屯于国都之下,敌国统治集团在恐慌的情绪下发生内部矛盾,最终崩溃。所以上一次桓温北伐,兵临灞上,和长安也就一水之隔,却不渡河攻长安;此次北伐,大军直抵枋头,离邺城不到百里,但却没有长驱直进,围攻邺城。桓温之所以如此,是希望坐取全胜,而不希望冒险进攻守备精良的国都。因为他北伐的目的是建立威望,然后篡权。既然在前期的军事打击中,威望以经建立了,就没有必要再冒险进攻都城。万一失利,辛苦建立的威望就毁于一旦。这也是桓温和曹操最大的差距,都是权臣,曹操却以天下为先,打不打,怎么打,优先考虑的都是天下局势;而桓温优先考虑的,却是自己的名位。

  351年,后赵在诸子夺位造成的权臣战争中灭亡。关中、山西和河北再次陷入混乱,连年战争,一片废墟。在这片废墟中,成长起来一个后来几乎统一整个中国的政权——前秦。

  三、前秦的兴衰(1)王猛去世前

  357年,苻坚继位,以王猛为宰辅,开始逐个消灭北方的割据势力。王猛见识深刻,做事果敢。布衣之时,对着桓温扪虱纵论天下,三言两语之间,桓温无言以对。上任伊始,即着手整治豪强,甚至先斩后奏,诛杀为非作歹的国舅强德,数月之间,关中肃然。苻坚为此感慨:“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苻坚继位前,前秦已于357年夏消灭羌族武装势力姚襄集团,姚襄的弟弟姚苌投降前秦(就是这个姚苌最后要了苻坚的命)。369年,东晋桓温北伐,在枋头之战中大败于十六国时期第一名将慕容垂(如前文所述),慕容垂班师回国后,被前燕执政慕容评陷害,被迫逃亡前秦。370年,苻坚伐前燕,前燕灭亡。

  前秦伐燕有两条进军路线,一条线是王猛从山西西部直接往东,占领上党壶关,通过太行八陉的太行陉,直取邺城;另一条线是苻坚出关直取洛阳,沿黄河东进,到黎阳转向北进,与王猛在邺城汇合。

  这是前秦统一北方的第一战。战役的整个部署,是苻坚亲自制定的。王猛出征前,苻坚面授机宜:“今委卿以关东之任,当先破壶关,平上党,长驱取邺……吾当亲督万众,继卿星发,舟车粮运,水陆俱进,卿勿以为后虑也。”王猛进围邺城之后,苻坚还去信叮嘱王猛,务必等自己的大军汇合后才攻城,千万不能单独攻城。苻坚给王猛去信:“朕今亲帅六军,星言电赴。将军其休养将士,以待朕至,然后取之。”这时的苻坚,对待战争的态度是非常慎重的。如果淝水之战也待大军集结之后再发起进攻,也许结果会很不一样。

  371年,前秦消灭仇池杨氏,稳定了自己在陇南川北的势力。同年,前秦借灭仇池之威,给凉州张氏去了封信,张天锡见信后惶恐不安,最终决定遣使称藩。

  这封信的大意:你父亲执掌凉州之时,考虑到力量对比和各种客观情况,曾先后归附前赵和后赵。现在,凉州的实力比不上以前,而我大秦的实力远非两赵可比。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前燕已经被我灭了,如果你还是这个态度,我万一移兵西向,你凉州寸土之地,拿什么来挡我百万之师?以前刘表首鼠两端,觉得可以借此保住荆州,你难道也要学他吗?是福是祸,自己多想想。

  前秦在初步稳定了陇右之后,开始计划消灭东晋在巴蜀和汉中的势力。373年冬,秦兵集结五万兵力,兵分两路,从北往南进兵。不到两个月时间,剑阁、梓潼相继失守,秦兵会师成都,梁州、益州沦陷。东晋长江上游的防线全面沦陷,唯一能依赖的就是加强襄阳和荆州的防守。

  375年,十六国第一名臣王猛去世。苻坚仰天长叹:“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王猛生于乱世,胸怀天下,托身名主,出将入相。他是谋士,是大臣,是循吏,是将帅。他和苻坚一起,把前秦从关中一小国,硬生生变成了整个北方最大的国家。他和苻坚,是十六国时期最有名的君臣。

  十六国时期,类似的感慨,至少有两次。张宾过世时,石勒也痛哭道:“天欲不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相比于王猛,张宾的才能更多的体现在军事谋划方面,因此张宾也自比于张良。而王猛却更接近管仲,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军事、行政、谋划,他都涉及,也都擅长。

  四、前秦的兴衰(2)王猛去世到淝水之战

  376年,前秦觉得凉州光是称藩还不行,需要把它实实在在的控制在手里。于是就找个借口出兵凉州,顺手灭了凉国。此时的前秦,在整个北方,已经没有任何像样的对手了。前秦随随便便就动员了十三万大军进攻凉州。大军集结完毕后,军司段铿问周虓:“这样规模的军队,有谁是我们的对手!”周虓感慨:“自从五胡乱华以来,这样的军队,真是见都没见过。”

  376年冬,整个中国北部,除内蒙古草原外,均统一于前秦。内蒙古草原上,有两支武装势力。一支是名义上归附前秦的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一支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代国。这年冬天,前秦利用两部的矛盾,出兵帮助刘卫辰,消灭了代国(377年春)。灭代之后,苻坚接受代国人燕凤的意见,把代国一分为二,交于刘卫辰和代国降将刘库仁分别统领,希望能分而治之。

  燕凤认为:“刘库仁,勇而有智,刘卫辰,狡猾多变。这两个人,皆不可统领代国。应该把代国的部落一分为二,让两人分别统领。两人原先就有仇,很难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加上两人势均力敌,也很难吞并对方。……这样做,是稳定边疆的长治久安之策。”这听上去没有问题,但是现实却大相径庭。没过多久,刘库仁就击败刘卫辰,兼并其部落势力【多年后,刘卫辰的儿子赫连勃勃建立大夏】。

  至此,前秦控制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部分、山东部分及辽东地区。整个北中国在经历了长达八十年的分裂后,终于再次统一,统一在氐族建立的政权下。

  382年,苻坚派吕光西征,经营西域,试图恢复汉朝传统的西域势力【4年后,吕光建立了后凉】。

  382年,苻坚开始强制推行灭晋攻略。冬十月,苻坚大会群臣,意气风发,再次推行其灭晋政策,“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群众绝大部分反对,唯一坚决支持的,就是那个希望天下大乱趁势而起的慕容垂。

  每一个雄主心中,都有一个统一天下的梦想。能不能实现,即要靠主观的努力,也要看客观的条件。此时的前秦,年年征战,极大的消耗了前秦的国力,国内阶级矛盾开始凸显。就在前秦刚刚统一北方的时候,慕容绍就私下说过:“国家自恃强大,征战补休,新开辟的地盘都需要派军驻守。北边到达云中(太原),南边到达巴蜀,这些部队的粮草都要靠外部供给,万里转运,人民不堪其苦,道路上到处有饿死的、累死的民夫。长此以往,必生内乱。”王猛死后,苻坚自得意满,开始享乐奢侈,大兴土木。上行下效,前秦政治也开始逐步腐败。慕容农就曾经私下给慕容垂说:“自从王猛死后,秦国法制日益衰败,现在主上有骄奢淫逸,这样下去,祸不久矣。大王你应当广交天下豪杰,一旦有变,可趁势而起。”同时,被前秦征服的地方势力尚未整合完成。燕、代、凉地区的统一还不到十年,传统势力仍在,一旦天下有变,以前的统治者很容易依靠部旧形成武装割据。在这样的条件下,以这样急躁的心态,发动全国的力量去攻打东晋,是非常危险的。

  383年,苻坚伐东晋,试图统一天下。苻坚、苻融、慕容垂、蜀军、汉军、凉州军、幽州军,七路大军,近百万之纵,浩浩荡荡走上了不归路。淝水之战,苻坚惨败,其内部尚未整合完成的少数民族势力分崩离析,前秦瓦解。

  五、五强争霸

  在前秦的基础上,建立了五个主要的政权。

  姚苌控制陕西地区,于385年攻取长安,杀死苻坚,建立后秦。

  385年,前秦原镇西将军乞伏国仁于甘肃自立,建立西秦。

  386年,前秦经营西域的吕光于甘肃西部地区自立,建立后凉。

  386年,控制河北地区的慕容垂成功复国,建立后燕。

  385年,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在牛川(呼和浩特)复国,后改国号为魏。魏不属于十六国中的任何一个,它初创时非常弱小,仅仅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部落政权,但它最终统一了整个北方。

  中国北方形成五强争霸。后凉控制甘肃西部地区及新疆部分地区,西秦控制甘肃兰州地区及甘肃南部地区,后秦控制关中地区,后燕控制山西、河北、山东和辽东地区,而魏正在努力统一草原上的各个部落。整个北部势力与东晋大致以秦岭和淮河北部流域为分界。

  接下来,就是各种地方势力的分裂和兼并。

  397年,后凉部将沮渠蒙逊和秃发乌狐自立,分别成立北凉和南凉。其后南北凉和后秦不断攻击后凉,403年后凉灭亡。在后凉灭亡前汉族人李暠占据后凉残余地盘建立西凉。至此,传统的西域四镇就分别为西凉、北凉和南凉占领。其中西凉占据敦煌和酒泉,北凉占据张掖,南凉占据姑臧(武威)。

  391年,拓跋珪消灭匈奴铁弗部刘卫辰,北魏基本统一塞外少数民族部。拓跋珪在击败刘卫辰时,曾下令灭族,除刘卫辰幼子赫连勃勃逃脱外,刘卫辰部全被诛杀。逃脱的赫连勃勃辗转投靠后秦。

  北魏在统一塞北部落之后南进。395年,北魏与后燕大战于参合陂,消灭后燕军队主力【还记得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面慕容复老爸慕容博在少林寺用的那招吗?没错,就叫参合指。】。

  397年,一代雄主慕容垂于忧愤交加中离世,后燕一蹶不振。398年,后燕镇守邺城的皇族慕容德自立,成立南燕。南燕控制的地区非常有限,最大时仅控制了河南和山东的小部分地区,生来就注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短命王朝。410年,南燕被刘裕消灭。407年,后燕权臣高云在龙城(辽宁朝阳)杀死后燕末代皇帝慕容熙,建立北燕。

  同年,赫连勃勃占据现宁夏地区自立,建国大夏。赫连勃勃生性残忍,但擅长骑兵游记战术,某次他与群臣讲武,群臣劝其直取关中,他笑道:“吾大业草创,士众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诸将用命,关中未可图也。我今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不如以骁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后,救后则击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为我有。待兴既死,嗣子暗弱,徐取长安,在吾计中矣。”

  至此,十六国全部登台。

  六、北魏一统

  在410年后,中国版图上出现了南凉、北凉、西凉、北燕、后秦、西秦、夏、北魏、东晋等九个主要政权并立的局面(还有一个非常小的不属于十六国的地方政权西蜀)。

  南边方的势力划分大致还是以秦岭淮河为界。而北方以及出现了一魏独大的局面。三凉控制甘肃地区,北燕控制辽东地区,后秦控制甘肃南部、关中和河南部分地区(包括洛阳和郑州),西秦控制甘肃东南部地区,夏控制宁夏和陕西部分的确,北魏控制了山西和河北几乎全部地区,并控制了河南和山东部分地区,东晋控制整个南方。

  再接下来,就是北魏最终统一北方的过程。

  414年,南凉被西秦所灭;421年,西凉被北凉所灭;417年,后秦被刘裕所灭;431年,西秦被夏所灭;同年,夏在北魏的不断打击蚕食下最终被吐谷浑所灭;436年,北燕被北魏所灭。

  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建国宋。

  到436年,中国版图上的国家就剩下了宋、魏、北凉和吐谷浑。吐谷浑盘踞西藏,对中原几乎毫无影响,北凉远赴西域,在北魏的打击下苟延残喘,最终在460年被柔然所灭。

  大致在420-430年这段时间,北方基本统一于魏,南方基本统一于宋,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