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们访问了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的先进单位新洲县刘集人民公社。
我们离开新洲县城,沿着公路西行,踏上刘集人民公社的土地。只见这里四通八达的机耕路,把平展展的土地划成了块块园田;绿油油的棉苗,覆盖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其间夹杂着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把大地点缀得更加壮丽。在这黄绿相映的大地上,显现出一个红砖红瓦的建筑群,这就是刘集人民公社机械站。
当我们走进机械站的时候,只听机床的旋转声,铁锤的敲打声,机车的马达声响成一片。机械站党支部书记缪天和向我们介绍说,刚成立人民公社的时候,这里只有三台小型动力机。现在全公社拥有拖拉机二十九台,动力机四十五台,电动机八十二台;农用汽车四辆,还有收割、脱粒、加工、抽水等各种配套机具三百八十二台(套),修理用的设备十五台。由于农业机械的增多机械站不断扩大,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便兴建了这座包括修理、锻工、加工、电修四个车间和车库、油库的机械站。
我们随着拖拉机,去参观了抢收抢种的田间作业。只见走在前面的几台小型收割机,把黄橙橙的稻谷割下来,一排排整整齐齐地摆在地上。社员们把割下的稻谷拖到田边,运到稻场上。这时,用抽水机抽来的清水,淙淙地流进收割后的稻田里。接着,几台东方红牌拖拉机开进田间,卷起泥浪,来回奔驰。经过耕、耙后,插秧机手们开着七、八部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插秧机并排下田,顿时,刚收割的稻田又插上了嫩绿的秧苗。社员们自豪地对我们说,有了人民公社化,才有今天这样的机械化。
刘集公社位于长江北岸的举水河畔,主产棉花,兼作稻、麦。这里虽然平均每人不足一亩耕地,但由于棉、麦两熟耕作制度的推广,全年有接近一半的农活集中在夏、秋两季棉、麦茬口交替时期,劳动力仍然感到紧张。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刘集人民在合作化的基础上就开始向农业机械化进军,可是,当时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量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还有不少困难。
公社成立以后,刘集人民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依靠集体的力量,采取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粮、棉产量;开展多种经营,增加集体收入;勤俭办社,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等办法,开源节流,在保证社员逐年增加收入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公共积累,为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筹积资金。
根据这里易涝易旱的自然特点,他们首先从解决水的问题入手,发展排灌机械,购置了一些动力机和抽水机。当时,尽管这些排灌机械数量少,马力小,但是,在抗御旱涝灾害,促进农业的稳产保收方面却起到了显著作用。
从一九五九年起,刘集连续三年大旱,广大社员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充分利用这些小型排灌机械战胜早灾,使粮食作物连续三年获得高产。一九六二年,全公社粮食平均亩产九百二十四斤;棉花平均亩产一百零三斤,第一次分别超过了《纲要》。农业生产丰收后,公共积累随之增加。这一年,全公社的公积金达七万六千多元,其中有五万多元用来购买了一部分脱粒、加工、耕作、植物保护以及运输等农业机械。
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多,节约出了大批劳动力,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劳力用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过去,刘集公社土地利用率较低,初步实现机械化后,水田不仅由单季稻改为双季稻,而且还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水田改为一年“三熟”,八千亩旱地都实行了棉、麦套种,使土地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一倍以上。
各种作物的田间管理也比过去更细了。他们利用机械化以后节省下来的劳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几年来,刘集人民共修建排灌渠道八十条,田间小渠九里,砌石渠六里;在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五百多亩的同时,平整土地一千多亩,使土地园田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另外,还建了田间道路,使全公社七十三个生产队,队队都能通汽车和拖拉机。
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搞得好,大大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公社干部告诉我们:现在,刘集公社基本上做到了“遇旱浇水,遇涝排水”。一九七二年,这里遇上了历史上少见的百日大旱,全公社的干部和社员群众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充分发挥各种灌溉机械的效能,终于战胜了大旱,夺得了农业丰收。这一年,全公社粮食平均亩产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棉花也取得了较好收成。从一九六二年以来,全公社粮、棉平均亩产有十年超过《纲要》,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
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刘集公社造就了一支既会种庄稼,又会开机器的新式农民。公社机械站的党支部书记缪天和,当初就是一个农民出身的机务员。
缪天和,今年四十一岁,是全公社第一批学习开机器的贫农社员。当时有人说:“搓泥巴的手想开机器,真是异想天开。”但是,谬天和没有气馁。他想,事在人为,只要下功夫,就一定能够学会开机器。他为了掌握先进的生产工具,常常在深更半夜还围着机器钻研技术,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操作动力机、拖拉机和多种加工机具的本事。
今天,在刘集公社象谬天和这样亦工亦农的机务员,已由当初的十一人发展到一百四十二人。他们全部是从本公社的社员中挑选、培养的,不仅能单独操作机器,而且还会修理机器,各种动力机、拖拉机和汽车的中修和大修,他们都可以自己动手搞,做到大修不出社。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还把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大搞技术革新共实现技术革新六十多项。我们亲眼看到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一种新式的机动喷雾机,正在大面积的棉田里喷药杀虫。这种新式喷雾机一天可喷棉田九十亩,不仅工效比原来用人工操作的喷雾器大大提高,而且喷洒出的药水均匀,杀虫效果好。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日益发展,公社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在这个基础上,社员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也都出现了新的面貌。解放前,刘集人民住的是茅草棚,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排排瓦房,座座新村。屋内窗明几净,村前绿树成荫。社员们不仅住得好,吃得饱,穿得暖,而且百分之八十的社员户还有存款。全公社每个生产队都办起了政治夜校,社员、干部定期在夜校里学政治、学文化。公社办有中学和卫生所,各队办有小学和保健站。适龄儿童都可以上学读书。社员有了病,医生登门治疗。这里已经全部实行了合作医疗。
毛主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刘集公社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已经做出了很大成绩。经过批林整风运动,这个公社的广大社员和干部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他们正继续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这条金光大道,飞速前进,努力增产更多的粮食和棉花,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一九七三年八川三十一日新华社讯)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