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博古和张学良之弟隐蔽战线往事

民生文创 · 2024-09-24 · 来源:民生文创|微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一、博古弟弟

  秦邦礼,1908年8月出生于江苏无锡,家中排行老二,秦邦宪比他大一岁,妹妹秦邦范比他小3岁。因与哥哥年龄相仿,秦邦礼便与他同班读书。1916年,秦邦礼父亲患肺结核去世,家中就此断了直接的经济来源,只好变卖祖遗老宅,租族人秦琢如家宅居住,靠田地及遗留的存款放债为生。

  秦邦礼自幼懂事,虽不是家中长子,却主动承担了养家糊口的责任,为母亲减轻了很大的负担。1922年,14岁的秦邦礼为了资助哥哥和妹妹读书,放弃学业,去无锡复元钱庄做学徒工。不久,秦邦礼参加了无锡钱业职工会,并担任执行委员。这是一段非常难得且受益匪浅的经历。通过钱业职工会,秦邦礼认识了很多商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从商经营的基本技能。同时,他也有了更多机会与进步人士接触,受他们革命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哥哥会经常跟他讲社会是何等黑暗、政府已如何无能,而他又亲眼目睹了五卅惨案中帝国主义对中国百姓的残暴欺凌。从那时起,他就明白,自己弃学从商,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生计,更是为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拯救百姓出诸水火。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4月14日,国民党反动派在无锡制造反革命政变,各级中共党团组织和农会、工会遭到破坏,农民运动受到摧残。1927年10月,无锡农民革命军和农民革命委员会成立。11月9日,无锡农民2000余人,高举农军大旗,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作为进步青年,秦邦礼参与其中。但国民党无锡当局残酷镇压,并以“暴徒”的罪名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起义未达到预期目的。秦邦礼被迫离开无锡前往上海避难。在亲戚的关照下,他在一家小店铺做起了店员。虽然年轻涉世不深,文化程度也不高,但秦邦礼天资聪颖,又细心好学,很快就熟悉和掌握了店铺的主要业务,并将店铺经营得红红火火。这段从商经历,为他日后从事经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他日后开展红色实业经济埋下了伏笔。

  潜心救国蓄势而出

  在上海期间,秦邦礼虽以学商为生,但他的革命之路并没有就此而中断。1930年,已经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工作4年的博古回国,任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秦氏兄弟二人的革命之路开始走在了一起。1931年,为了整顿特科,中共中央决定:“特委本身的组织,从最高指导委员会起,一律重新改组,特委的负责人必须以政治坚定、党籍较长、有斗争历史的干部特别是工人干部担任。”由于陈云在顾案发生后,机智果断地协助周恩来指挥中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进行转移,再加上他本人又具备中央规定的上述条件,因此中共中央决定让他参与中央特科的领导工作。不久,由于叛徒出卖,周恩来在上海已很难继续存身。于是,中央决定让周恩来停止工作、等候转移到中央苏区去。此时,王明也离开上海,去了共产国际。临危受命,博古担任了临时中央负责人,陈云则接替周恩来成为新特科的负责人。

  这时候,上海为党的工作提供掩护的联络点已经不能再使用,新特科必须重新选择联络点。事实上,所谓的联络点就是上海街头的小商铺。一方面,以做买卖的形式掩护特科人员的往来接头,为党的工作提供掩护的场所。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上海地下组织提供生活和后勤保障。由于特科人员大部分已经暴露,陈云决定起用新人。于是,博古就把秦邦礼介绍给陈云。陈云听说秦邦礼还有经营店铺的经历后,甚是惊喜,决定精心培养他。

  陈云约见了秦邦礼,还带了两根金条作为“见面礼”。这份“见面礼”,便是秦邦礼的第一个任务:以这两根金条做资本,为党建立新的秘密交通站、筹集经费。很快,秦邦礼便用这两根金条,在上海开办了一家米店,把无锡的大米运到上海出售。这也是新特科开办的第一家店铺。有了这个店铺,共产党在租房子或者营救被捕人员的时候,就可以出面“打保单”。秦邦礼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人,因为经营有方,米店很快就盈利了。在组织的应允下,秦邦礼又开了一家家具店,为党组织开会打掩护。有一次,党组织正在家具店开会,突然遭到了国民党警察的搜查。于是,开会人员迅速将文件藏在家具中,并把事先准备好的麻将拿出来,摆出一副正在打麻将的样子。其实,家具店不是一般的家具店,家具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家具。由于藏文件的家具是特制的,国民党警察没有发现秘密夹层中的文件。待国民党警察空手离开后,秦邦礼就借“家具被损坏要维修”的名义,派人将家具搬回家里,从而保全了会议的重要资料。

  一边继续为党打掩护,一边继续做生意。秦邦礼采用滚动发展的办法,在一年之内又先后开设了糖坊、南货店和文具烟纸店。博古推荐有力,陈云慧眼识人。1931年冬,经严朴和顾初介绍,秦邦礼(化名杨廉安)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尽千帆政商两肩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由于中共临时中央仍在上海,共产党人经常往来于上海和瑞金之间。但从上海到瑞金,路途非常周折,要经过香港或广东,然后走“汕头—三河坝—大埔—永定—上杭—汀州”路线跨越白区、半游击区和苏区三段,而且以大埔为节点,前段全是水路,后段净是山路,有些路段还需徒步行走。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汕头建一个联络站。陈云决定把这项工作交给秦邦礼。秦邦礼拿着陈云给的经费,在汕头开办了“中法药房汕头分店”,作为秘密转移党员和交换文件的交通站。

  通过中法药房汕头分店,秦邦礼为临时中央搬迁至中央苏区做了大量工作。据资料记载,经由这条线路进入苏区的党员干部达到200多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经秦邦礼亲自护送而到苏区的,包括刘少奇、张闻天、博古、陈云、林伯渠、李维汉、陈赓等等。当年,护送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的过程,尤其考验秦邦礼的经验和智慧。李德是德国人,外貌特征与众不同,很是显眼,路上不断遭到盘查。为把李德安全护送到苏区,秦邦礼为李德设计了不同的身份。先是把李德装扮成游客,乘坐英国轮船到汕头,并安顿到汕头的中法大药房。从汕头出发后,秦邦礼又把李德装扮成考古学家,待到大浦后又将其化装成传教士的模样,身穿一袭黑长袍,胸前佩戴十字架。经过这些巧妙且细致的装扮,秦邦礼帮助李德避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盘查,成功到达中央苏区。

  中共临时中央迁至瑞金后,秦邦礼的使命仍未结束。因为要照顾上海的生意,还需要打通“白区”与“红区”之间的贸易,为红军反“围剿”提供各种物资,秦邦礼仍需奔波于上海、汕头、瑞金之间。其间多少艰难险阻,多少生死坎坷,依靠他灵活的商业头脑和缜密的工作作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35年5月,中央决定派陈云、潘汉年前往上海恢复党在白区的组织。陈云经重庆抵达上海后,与秦邦礼取得了联系。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鉴于上海地下党组织已遭严重破坏,无法展开工作,指示陈云赴莫斯科直接向共产国际汇报党所处的困境并希望得到下一步指导。1935年秋,陈云同曾山、杨之华、陈潭秋、秦邦礼(化名方一生)等抵达莫斯科。斯大林会见了陈云一行和先行到达的潘汉年、严朴等人,听取了他们的汇报。他们一行还出席了“青年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大会闭幕后进入列宁学院学习。1937年春夏之交,秦邦礼受共产国际的派遣从莫斯科回到上海,继续经营店铺。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原计划无法实施,中央指示秦邦礼卖掉店铺回到延安,在中央党校教务处工作。由于有留学苏联的经历,组织决定秦邦礼担任马列学院教师,教授联共(布)党史。

  寇深祸亟转战香港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作为这次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蒋介石允许在国统区建立“八路军办事处”。那时,东南沿海大片国土沦陷,香港暂时没有受到战火波及,成为大后方与海外联系的最重要通道。经周恩来与英国驻华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卡尔协商一致,决定在香港设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1937年冬,中共中央派廖承志和潘汉年赴香港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地点设在皇后大道中18号,对外挂牌“粤华公司”。

  香港八路军办事处另有工作人员19人,大部分是当地的和广州的中共组织调来的,只有很少数担任交通和机要重任的工作人员是从中央部门调来的,其中就包括秦邦礼。临行前,陈云找秦邦礼谈话,让其前往香港隐蔽经商,具体负责三项工作:首先,协助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工作;其次,做好秘密财政工作,将党组织带往香港的外币(如美金、英镑等),以华侨捐款的形式,兑换成法币或银元汇回;再则,利用商业活动掩护物资采购,按上级下达的采购清单,购买根据地急需的物资。秦邦礼当时虽然只有30岁,但他有丰富的特工经验,留学过苏联,又有敏锐的商业头脑,再加上他相貌堂堂,在香港隐蔽经商的重任交给他再合适不过了。

  香港八路军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在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中募集资金和物资,用来支援八路军和新四军等人民军队抗日。为更加隐蔽地做好这项工作,有必要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合法公司,专门负责开办银行账户、办理仓储和运输业务。1938年夏秋之交,一家名为“联和行”的商贸公司在香港开业,老板正是秦邦礼,他对外公开使用的名字是杨廉安。相对于同时期开办的其他公司,这家公司门面很小,注册资金也很少。公司公开的业务是经营南北杂货,实质上是秘密采购陕甘宁边区急缺的物资。从西药到医疗设备、从电子管到X光机、从鞋袜到军毯、从运输车到发电机,党需要什么,就经营什么。

  1939年3月的一天,香港英国警察突然查封了粤华公司,廖承志也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接收捐赠和转运的重任便都落在了秦邦礼身上。此时,秦邦礼在征得党组织允许后,入股香港新亚药厂,并陆续在香港开设了五家商号。秦邦礼的工作非常繁忙。为帮助他减轻负担,廖承志的母亲、已迁居香港的何香凝给他找了一位颇有来历的女助手黄美娴。黄美娴时年23岁,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毕业于加州大学,精通英语,还能讲上海话。黄美娴的父亲是美国加州商会主席,曾热心支持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香港侨界很有影响力,而她的叔父则是国民党广西省政府民政厅厅长。这样的家庭背景和关系,特别有利于开展秘密工作。秦邦礼和黄美娴工作配合非常默契,久而久之便互生情愫。1944年,经中共南方局批准,秦邦礼和黄美娴结为连理。

  服从革命毅然北上

  1941年12月25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总督杨慕琦向日军投降,香港沦陷。这时,国内战场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隐蔽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要求撤销除去重庆和西安两地以外的所有八路军办事处,所以必须把最可靠、最安全的人派往这两个办事处。根据组织安排,秦邦礼于1942年10月北上重庆,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工作经历,但秦邦礼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稳健的工作作风,让党组织对他颇为信任。1943年春,周恩来指示秦邦礼以侨商身份为掩护,在华南一带继续经营西药、纱布、食盐、无线电器材等商品,将延安所需要的物资分批运往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利用合法(方式),争取社会地位,积蓄力量”。

  华南地区是秦邦礼开拓的又一个“战场”。因工作需要,秦邦礼又将公开姓名改为杨琳,这个名字成为他后半生的正式名字。1943年春起,秦邦礼在桂林先后开办了经营纱布和食盐的庆生行,经营西药的新亚药店;在曲江(今广东韶关)开办了新苏建筑材料厂;在桂林、曲江两地间经营起规模较大、存货较多的协成百货公司。一年中,他曾三次押车去重庆送货。秦邦礼是一个有谋又有勇的人,既可以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又能与社会各阶层人士融洽相处。凡遇国民党关卡或车匪路霸,都能机智巧妙地化险为夷。1944年下半年,日寇进攻湘、桂地区,11月占领桂林。秦邦礼的生意损失惨重。根据上级指示,他带着黄美娴和几个忠实的伙计,携带协成百货公司所有的存货,疏散至广西平乐、昭平、八步一带,侍机东山再起。他发现经营汽车轮胎盈利颇丰,便将梧州的桐油贩到广州和香港,再将广州的轮胎、香港的百货贩回梧州。仅一年多的时间,他的资金链又恢复正常了。

  红心向党润泽中华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1947年,陈云向中央提议,在香港设立外贸公司,将东北地区的粮农资源转化成货币资金,以补给前线需要。这一时期,隐蔽战线中经济工作的重要性更为凸显,特别是解放区的对外贸易工作,直接关系外汇的流通和战略物资的供应。周恩来曾两次电示中共中央南京局财委副书记钱之光,提出尽快开辟解放区的沿海口岸与香港的海上通道。考虑到秦邦礼有在香港经营贸易公司的经验,党中央便决定把这个重任交给他。接受任务后,秦邦礼速回香港,把“联和行”改名为“联和进出口公司”。

  最初的联和进出口公司仍旧是秦邦礼和黄美娴的“夫妻店”,组织上没有资金投入,生意一时很难展开。黄美娴便将父亲留给她的花园洋房的一部分,租给两位英国工程师,靠收房租来维持公司的日常开销。公司一开始的业务,就是将解放区的粮农物资通过大连港经朝鲜运送到香港,在香港出售,同时又以中华贸易总公司的名义载着解放区需要的物资返程。后来,随着生意渠道逐渐拓宽,秦邦礼与港英当局、汇丰银行、华比银行、怡和洋行、上海纱厂建立了融洽关系,开始积极接触海外市场,开拓远洋贸易。经过一年多的经营,联合进出口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名声飞扬海内外。

  1948年,这年秦邦礼40岁。他从14岁辍学经商开始,始终以一颗向党的红心经营着事业。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使命。当联合进出口公司在国内外声名鹊起时,秦邦礼心中所想的仍然是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他便用更改公司名称的方式,表达他对党的这份赤诚之心。经商议,联和进出口公司改名为“华润公司”。1948年12月,华润公司正式挂牌,注册资本500万港元。同时,中央决定将党在香港的广大华行与华润公司合并,并陆续将党在香港的几家贸易机构全部归于华润旗下。1950年夏,中央决定在香港的中央、华东、华南3个系统16个单位合并入华润,成立香港贸易委员会,秦邦礼任主任,兼任华润公司董事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1948年9月至1949年初,华润公司在经营解放区货物贸易的同时,还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分四批将李济深、沈钧儒、谭平山、蔡廷锴等300多名民主人士和社会贤达安全运送到解放区,为确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如期召开作出了积极贡献。

  1952年8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作为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机构。这样,华润公司交由对外贸易部管辖。秦邦礼奉命回到北京,任对外贸易部综合计划局局长。1955年,秦邦礼被派往印尼,担任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商务参赞。1961年,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对外经济联络总局(1964年设立的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前身)成立,秦邦礼也从印尼调回国内负责相关工作。

  二、张学良弟弟

  由于张学良执行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拱手让出东三省,被全国人民骂为“不抵抗将军”,是丢失东三省的“罪魁祸首”。人们痛恨张学良,也迁怒于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因而受到同学们的鄙视和指责。张学思感到冤枉、耻辱和羞愤。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闯进顺承王府,声泪俱下地对大哥慷慨陈词,劝他力戒毒瘾,振作精神,率东北军打回老家去!可是,张学良有难言的苦衷,身不由己。

  1933年3月,立志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张学思,经王金镜介绍,加入了中共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沙滩支部。

  4月,由王金镜作为介绍人,张学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彻底背叛了封建军阀的家庭,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斗争的光辉道路。张学思入党伊始,就接受一项特殊任务:为了扩大武装力量,党组织决定派他和王金镜等打入东北军67军特务队做“兵运”工作,待时机成熟,把队伍拉出来,组建华北工农红军。

  由于特务队的“兵运”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条件尚不成熟,就仓促向外开拔,结果遭到数倍敌人的包抄,特务队被打散,很多同志被捕或失踪,中共组织也遭破坏,张学思、王金镜二人失掉了组织关系。

  在严重的挫折面前,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张学思没有消沉。他和王金镜研究认为,不懂得军事就无法掌握部队,必须先学会军事,将来时机成熟即可利用家庭关系,拉起一支党的武装。

  1934年初,张学思动员母亲资助王金镜3000元钱,助他赴东京士官学校留学。

  7月,张学思经张学良保荐,入南京中央军校第10期第2总队步兵科学习。在军校,他一心苦学苦练军事技术,成为全校出类拔萃的高材生。张治中教育长对张学思的军事才干称赞不绝。

  张学良也欣慰地说:“在七个弟弟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老四,他有志气有头脑,勤奋好学,没有一点纨绔之气。”

  1936年夏天,张学良从西安派特务营营长孙铭久来看望张学思。孙铭久告诉张学思:“张学良思想发生了转变,决心同共产党联合,逼蒋抗日。他在王曲镇办了军官训练团,正积极着手改革东北军。”张学良还嘱托张学思“在军校物色东北籍和外省的爱国进步学员,毕业后一同到东北军去,准备抗日复土”。

  12月11日,西安金家港2号张公馆给南京军校的张学思发来一封加急电报,要他速返西安。

  可是,由于张学思正在宣城野外基地参加毕业大演习,未接到这封急电。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民族抗日的需要,毅然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当天夜晚,南京军校根据何应钦的手谕,在宣城野外基地秘密逮捕张学思,连夜押往军校的练习营软禁起来。

  25日,张学思突然获释。他这时才得知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张学良亲陪蒋介石飞回南京。次日,张学思赶到宋子文公馆面见大哥。

  这一天,探望张学良将军的人络绎不绝,张学良抱歉地对张学思说:“今天我很忙,两三天后我即准备回西安,你明天再来,我有话与你详谈。”

  翌日,张学思如约而来,不料晴天一声霹雳,张学良被军事法庭秘密拘捕审判!

  1937年1月,21岁的张学思以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

  蒋介石的嫡系将领胡宗南、桂永清等都来拉他到中央军工作,张学思以回东北军为由拒绝了,最后,校方决定将他留校,这实际是要把张学思控制起来。张学思去找张治中教育长,表示愿意留校,但要先请一段假,回天津探望母亲。张治中同意了。

  于是,张学思乘上北去的列车,摆脱了国民党当局的控制,千里迢迢去寻找中国共产党。

  1937年2月,王金镜应张学思之约专程回国。

  不久,在王金镜的帮助下,张学思与在北平东北大学工作的共产党员冯静安会面。

  冯静安答应设法帮助张学思寻找原组织关系,在未找到之前,张学思暂同他进行联系。

  七七事变爆发后,社会上风传张学良将出来继续领导东北军。张学思受中共之托,设法打探此传虚实。

  8月,张学思来到上海,见到嫂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当时,两位女眷每周轮流去溪口陪伴软禁于此的张学良。在她们的帮助下,国民党当局批准了张学思去探望大哥的申请。

  几天后,张学思和赵四小姐结伴赴奉化溪口,同行者还有一个姓黄的蒋介石的代表。在溪口镇西北处的风景区雪窦山上,张学思见到了想念已久的大哥。

  张学思在山上逗留4天,每日陪大哥到处游逛,但因特务们紧随左右,不便交谈正事。

  临别的前一天,趁着大雨滂沱之机,张学良与张学思在书房里佯作看书,躲过特务们的监视,用纸笔进行无声的交谈。

  张学良告诉他:“我曾写信给蒋,请求去抗日,他回信不允,叫我好好读书。这次他派姓黄的来,要我写信给东北军各军军长,嘱他们服从蒋的指挥,不可乱闹。”

  张学良嘱托张学思:“你回去找东北军各军军长,告诉他们,东北军如能团结,抗日战争扩大,我就有恢复自由的可能。”他希望四弟“多看进步书,回东北军去,抗战到底!”张学思回答:“您的话我一定办到!”

  同月,张学思在济南东北大学联络处找到冯静安。

  冯静安听了张学思的汇报,指示他只要充分利用抗战的大好形势和张将军所讲的那番真心话,在东北军中上层广泛联系,实现团结抗战。

  冯静安还告诉张学思,由于你原来的组织关系一直未找到,所以不能恢复党籍,只能重新入党。

  翌日,由冯静安和王仁忱介绍,张学思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候补期为一年。

  张学思重新入党后,由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党团书记刘澜波直接领导,刘澜波向他转达周恩来的指示,要他广泛联络东北军上层人士,做争取释放张学良的工作。

  张学思积极执行党的指示,在刘澜波的具体领导下,在黄显声、高崇民等东北知名人士的协助下,历尽千难万险,奔波于济南、南京、上海之间,分别找到东北军各军军长和政界元老,向他们转达张学良的嘱托。

  在张学思的动员下,他们每人写了一封请蒋介石释放张学良的信。但是,蒋介石阴谋在“不杀不放”中收买、瓦解东北军,因此,始终没有释放张学良。

  1938年1月,周恩来在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接见张学思,鼓励他说:“‘释张’工作虽未如愿,但它暴露了蒋介石的阴谋,教育了东北军广大爱国官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胜利者,蒋介石是失败者。”

  张学思在挫折面前,鼓起了更大的勇气和斗志。

  他向周恩来申请,要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建立一支敌后抗日武装。周恩来表示赞同,并指示说:“或回53军,或是自己搞均可,尽量发展,搞起来即向八路军靠拢。”还嘱咐他“要大胆,谨慎。”

  这时,王金镜从东京学成回国,刘澜波派他协助张学思一起搞武装。

  他俩分头奔走,广泛联络东北籍的同学、旧友和志士仁人,在河南郾城办起了近百人的东北抗日先锋游击训练班。张学思计划把这批人培养成抗日骨干,然后带回53军发展力量,把53军变成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可是不久,53军与日军交战,惨遭失败,残部溃退太行山一带。面对对日作战失利,国民党亦加紧破坏抗日武装,但张学思百折不挠,意志弥坚。他态度鲜明地对随从者说:“要抗日,就得跟定共产党,海枯石烂,此心不变!”

  投身延安锻造钢铁意志

  转战华北沐浴战火洗礼

  1938年4月,中共组织根据形势的变化,决定将郾城训练班人员送往延安学习。因考虑到张学良能否获释尚无最终结果,故安排张学思暂去香港待命。

  在香港,张学思与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廖承志将自己珍爱的一本 《论持久战》赠送给他。张学思如饥似渴地读完之后,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伟大,我多想去延安见见他啊!”

  10月下旬,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张学思抵达延安。在杨家岭,张学思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

  毛泽东关切地说:“延安生活条件很艰苦,你能不能过得了生活关?要不要钱花?”

  张学思表示:“延安能革命能抗日,再苦我也不怕!”

  张学思牢记教诲,在延安马列学院勤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地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革命意志。

  他每天很早起床,把大家的洗脸水打好,把地扫干净,把火盆里的木炭火烧旺,然后跑到野外锻炼身体。他以前连镢头也不曾摸过,可在开荒种地的时候,竟以惊人的毅力,每天比别人多开三分地,在马列学院总结生产的大会上,张学思受到嘉奖,同志们称赞他是模范学员。

  1939年9月,23岁的张学思在马列学院毕业,担任抗大三分校东干队(即东北干部队)队长。东干队驻扎在宝塔山上,共80多人,大都是东北籍的党员团员和进步青年。为了提高队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实际斗争经验,张学思请吴玉章、王若飞、张鼎丞、宋时轮等同志到队里讲课。为了改善队里的生活,他领导队员开荒种菜,喂猪养羊,自做豆腐。冬天,他带领队员,进山砍柴背柴,修窑烧炭。年底,东干队被评为抗大三分校的模范队,张学思被大家誉为模范队长。

  1940年初春,张学思到延安女子大学听报告,认识了女大的广东姑娘谢雪萍,后结为夫妻。

  1940年9月14日,张学思率东干队告别延安,奔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战场。

  1941年1月,东干队调赴冀中军区,张学思担任了冀中军区参谋处长。从此,他在华北抗日斗争最艰苦、最残酷的冀中平原,经受了战火锻炼和生死考验,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干,成为吕正操司令员的得力助手。

  1942年,日军为把华北变成“兵站基地”,对冀中平原实行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冀中军区根据参谋处提供的情况和建议,决定向外线转移。张学思随吕正操,率领军区27团和两个特务连,掩护冀中党、政、军、群机关2000余干部,历尽艰险,终于冲破敌人的铁壁合围,安全转移至冀南。

  6月11日拂晓,在威县掌史村,军区警戒部队突然与敌接火。

  张学思亲去前沿侦察,迅速判明情况,敌人只是小股部队与我军突然遭遇,尚不知村中隐蔽着冀中首脑机关和主力部队。据此,军区司令部决定:要隐蔽实力,麻痹敌人,拖到夜晚,设法突围。吕正操命令部队,只准用步枪、手榴弹与敌人打“蘑菇战”,不准使用重武器。就这样,我军连续打垮了敌人七八次冲锋,敌人摸不清我军实力,越输越恼,不断补充兵力,由最初的一二百人增加到二三千人,但始终未能越我防线一步。

  丧心病狂的日军竟使用了毒气。

  张学思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到前沿部署部队防毒。晚9时,我军分三路突围。张学思和军区政治部主任卓雄率领一路,从村东南角突了出去,日军做梦也想不到,这个小小的村子里,竟会杀出千军万马!

  他们惊恐万分,只顾四散逃命。8月,转战至冀鲁豫根据地的冀中军区接到八路军总部的指示,要他们趁青纱帐茂密的时节,向太行山转移。去太行山要西跃平汉路,通过130多华里纵深的日伪封锁线。为此张学思两次派出侦察小组化装侦察,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行动方案。

  按照计划,冀中军区5000人的队伍从内黄出发,渡过卫河,直插民团武装天门会的领地。

  天门会势力横贯浚、滑、汤(阴)三县,掌握二万多条枪,

  中共地下党员胡紫青担任着这支武装的参谋长。

  胡紫青根据事先的安排,派人给浚县日、伪政权送去情报,谎称:“夜里突然来了上万的八路军,扬言要光复失地!”

  愚蠢的敌人信以为真,立即紧闭城门,龟缩在碉堡里,不敢走出半步。这样,我军白天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养精蓄锐,夜晚隐蔽急行军,一枪未发,安全通过了敌人重点把守的平汉路及其两侧密集设防的地段,在太行山下,与129师胜利会师。

  在八路军总部举行的欢迎冀中军区的军民联欢大会上,彭德怀副司令员当众表扬了智勇多谋的张学思。

  1943年4月,张学思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科科长;8月,调任晋察冀军区参谋处处长;1944年2月,又调任平西军分区参谋长;1

  945年2月,张学思升任平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在他和萧文玖司令员部署下,3月打响了扩大解放区的战役,

  张学思亲自带领侦察员化装侦察,

  率领一个团到妙峰山拔据点,又深入桃花川一带开展游击战。共拔除敌人十多个据点,使解放区扩大一倍多,八路军的势力发展至北平附近。

  待续:

  赴东北老家收回国土

  驰骋在白山黑水之间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6件大事件,验证了一个事实,九月能否发生重大变化?
  2. 司马南:人类历史上最大大的庞氏骗局之一被曝光
  3. 国内富豪花400万回春,河北农民得病无钱医治锯断右腿
  4. 李克勤|老友周谷城和姚文元发生争论:毛主席用何高招处理之?
  5. 挨打不还手,这是群体不作为的罪过
  6. “不查都是好领导,一查个个有问题”,叶县这位副县长要出事?
  7. 日本小学生引发罗翔的人设塌方:大爱无疆的说法怎么被反噬的?
  8. 媒体如何引导人心?选择性报道就能PUA 14亿中国人
  9. 只有毛主席敢说这两句话
  10. 给那个小男孩上坟的精分们敢进来解释几个问题吗!
  1. 秦明|宋彬彬去世,卞仲耘之死的真相仍未大白于天下
  2. 许家印现身深圳,有什么玄机?
  3. 6件大事件,验证了一个事实,九月能否发生重大变化?
  4. 很遗憾,邯郸的三位凶手是不可能判处死刑的
  5. 越南修正主义:睁眼说瞎话的“XXXX”“不让任何人掉队”
  6. 张志坤|历史上的“诛晁错”与现实中叫嚣除“左棍”
  7. 底线被破,以后就是草木皆兵
  8. 是收网,还是撒网?
  9. 成武县公报:体制内8千人发养老金近8亿,居民12万养老金2.5亿
  10. 外网讨论毛泽东汇总,非常值得一看!
  1. 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纪念日,我被拦在毛主席纪念堂外
  2. 胡乔木的悲哀
  3. 大快人心,又一个反毛的人渣被抓了!
  4. “就是邓小平让你们吃得太饱了”,是恩赐主义
  5. 秦明|宋彬彬去世,卞仲耘之死的真相仍未大白于天下
  6. 文革后的邓小平与陈永贵
  7. 48年了,该还人民真相了!
  8. 揭开修正主义分子的画皮
  9. 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他会被安排“接班”吗?
  10. 那场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原因是什么?
  1. “辉县人民干得好”,看到这些老照片,谁的心灵能不为之震憾?
  2. 大学新生布置宿舍,执意要贴一幅毛主席画像,让反毛公知很绝望!
  3. 秦明|宋彬彬去世,卞仲耘之死的真相仍未大白于天下
  4. 很遗憾,邯郸的三位凶手是不可能判处死刑的
  5. 下岗工人的血泪,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6. 下岗工人的血泪,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