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和谐
韩德强
2008年12月初演讲
2008-12-22修订
自由与和谐,都是好词汇。而且,有人一直在论证,有了自由才有和谐,自由是和谐的保障。典型的言论是亚当·斯密的说法,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当我们每个人自由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社会利益也最大化了,即社会和谐了。亚当·斯密这个说法后来被法国巴师夏直截了当地概括为《和谐经济论》。那么事情是不是这样的呢?是不是自由了,就和谐了呢?
我想也许事情是恰恰相反。自由经济不是一个和谐经济,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经济,自由经济形成的社会是充满冲突、充满矛盾、充满残酷斗争的社会,那么究竟哪个正确?我们可以先讲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是杨白劳和黄世仁的故事。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对著名的冤家。黄世仁是大地主,杨白劳是贫雇农。杨白劳欠了黄世仁的粮食,黄世仁要抢走他的女儿——喜儿,杨白劳被打死,喜儿的男朋友大春参加了共产党,要推翻这个黄世仁们统治的世界。这个故事表明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但是,如果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就有另外一种讲法。黄世仁和杨白劳完全可以理解为市场经济中的两个独立、自由、平等的交易者,两个市场主体。他们在身份上是平等的,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当然,实际经济地位不平等,因为黄世仁有钱有粮又有地,而杨白劳无钱无粮又少地。某一年的春天,杨白劳家里揭不开锅了,就找黄世仁借粮食。黄世仁说借一石还两石,杨白劳觉得利息太高。黄世仁说,不行的话,你再走一家问一问。于是,杨白劳就去问了赵世仁、张世仁、李世仁、马世仁。他们都说,借一石还两石,这叫市场利率,也许是高了点,但是这是市场利率。杨白劳这回明白了,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不是黄世仁故意要欺负我。而且黄世仁家离我家还比较近,我还可以省一点运费。
这样,杨白劳回去对黄世仁说,这回我明白了,您是好人,您没想要欺诈我,您就老老实实地开了市场价。我愿意在你这里借粮食,就是借一石还两石。黄世仁说,好,明白就行。可是我还有第二个条件,就是要你找到担保。杨白劳想,担保哪里找去?找得到担保我还来找你黄世仁吗?黄世仁又说了,找不到担保,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作抵押?杨白劳想,我家徒四壁,哪里有东西可以抵押呢?黄世仁又启发杨白劳,你们家的喜儿是否可以做抵押?杨白劳想,还真是没办法。如果不用喜儿作抵押借粮食,意味着春天父女俩都得死。如果用女儿作抵押,运气好,夏天粮食长势喜人,秋天粮食丰收,这一年就渡过去了。运气不好,至少父女俩都可以活过这个夏天。出于经济理性,杨白劳还是把喜儿抵押出去了。当然,有人可能会有不同意见说,人怎么可以抵押呢?其实,人可以作抵押,这说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市场要素发育比较充分。如果人不能做抵押,说明这个市场还是有限制的市场,还是有管制的市场,还不是自由市场、自由经济。
总有那么一年,夏天一场旱灾把土地晒裂了,庄稼晒死了。秋天,杨白劳就还不起粮食。黄世仁按照契约办事,要求杨白劳将喜儿送到黄家。可是,喜儿缺乏契约精神,死活就是不去黄家。杨白劳父女情深,抱头痛哭,哭着哭着,杨白劳也失去了契约精神。黄世仁是个守法公民,他一纸诉讼就把杨白劳告到县法院。县法院一看,这白纸黑字,契约在先,那喜儿就得抵押。可是,县法院说,我们事情太多,警力紧张,执行庭的人都忙不过来,能不能派你的私家保安去执法?黄世仁说,那好吧,我也为县政府做点贡献,给你们节省点执法成本。这样,就派私家保安穆仁智去了。穆仁智到了杨白劳家里,就要抓捕喜儿。喜儿挣扎,双方就发生了肢体冲突。今天,这自由主义的学术规范要求学者得公平客观,用语不能带感情色彩,所以不能说穆仁智要抓喜儿,喜儿要反抗,只能说是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穆仁智贯彻的是现代西方先进的法治思想,用的是法言法语:我在强制执行,你挣扎就是抗法,就是暴力抗法。喜儿却是一脑门子落后的东方的道德话语,不管契约不契约,是人,就不能以强凌弱、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当然,道德的喜儿被法律的穆仁智带走了。杨白劳想不通了,一辈子种粮没粮吃,养个女儿又被抢走了,这社会咋就这么欺侮穷人?他越想越生气,契约精神、守法意识消失了。到第二天五更的时候,他一把火烧了黄世仁的家,把黄世仁一家都烧死了。这就是搞了恐怖主义,相当于孟买的恐怖分子冲进了五星级酒店开枪杀人,或者就像是“9·11”事件中的波音飞机撞毁了世贸大楼。
这个故事是对市场经济内在机制的典型解释。春天,黄世仁得到了杨白劳未来的承诺,杨白劳得到了粮食。一方得到了未来的契约了,另一方可以活命。双方各得其所,欢天喜地,那叫双赢,那叫和谐。在这个意义上,斯密和巴师夏都是对的。可是,到了秋天,一方输了,另一方赢了,这叫零和博弈,起了冲突。当杨白劳一把火烧了黄世仁家的时候,双方关系就进入第三阶段,双输。你看,黄世仁被烧死了,可是杨白劳也被逮捕了,被枪毙了,这不是双输吗?和谐、双赢的市场经济怎么会转到冲突、双输的恐怖主义的结局呢?要害在于春天达成交易那一刻,静态来看、现象上看是双赢,动态来看、本质上讲已经是零和博弈。黄世仁处于强势方,杨白劳处于弱势方。强势方可以剥夺弱势方,达成对于弱势方不利的契约。秋天的冲突结果,在春天那一团和气中、在双赢当中已经就注定了。我相信,如果斯密在这里,巴斯夏在这里,他也会同意我这个推理:市场经济静态看是双赢,动态看是零和博弈,最后的结局是同归于尽。
一些人可能会奇怪,自由市场怎么会通向恐怖主义、通向同归于尽呢?这和我们的日常经验似乎并不一致啊!其实,我们不妨去体会一下。自由市场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文明的,只有一个环节是野蛮的。比如说我们去商店里买衣服,那环境、那气氛真叫文明。商品琳琅满目,陈列井然有序,灯光明亮,导购热情,款式随挑,不满意随时可以走,整个过程似乎非常文明。但是,就在达成交易的那一刻,当你用1000元买下一套西服,实际上你就被宰了一刀,这套西服也许只值200元。当你觉得穿着这套衣服可以见同学、找工作的时候,你觉得很值得的时候,售西服的那方可能就在窃喜。这叫“买的不如卖的精”。买卖双方自由交易的结果是,强者悄悄地剥削了弱势方。再比如说,我们在自由市场上买菜,这个市场上管理规范,公平秤就在旁边放着,不能短斤少两,这一切同样是文明的。可是要害仍然在定价上。如果说茄子刚上市,茄子就可以定高价,只有少数富人能够买得起。这时,首先种出茄子的农民成为强者了。可是,一段时间以后,茄子大批上市,茄子价格直线下跌,茄农就倒霉了。所谓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种供求关系根本就是力量对比。这种力量对比是对供不应求的供方有利,对供过于求的求方有利。任何时候供求双方的力量都是不平等的,都是有强弱之分的,无数强和弱的自由较量的结果是什么?是强者越强,而弱者越弱!你想,每天有多少交易在发生,每天要买菜、买米、买油、买茶,每天要有衣服有暖气,每天要有各种各样生活必需品,还要上学、买房子,每一次交易都是一次弱肉强食,其结果就是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后,自然就会发生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恐怖主义,直至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这就叫以暴易暴。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不完全如此。对了,不完全如此。因为还有政府在。政府和市场相比,相对来说,有了一点文明。因为政府或者承诺为人民服务,或者按照一人一票的规则运行。因此,市场经济制造巨大的不平等,可以由政府的二次分配去缓和、去调节。这样才削弱了市场经济内在的两极分化特性。这正像伽利略的惯性定律:如果没有摩擦力,一个运动物体将在光滑的平面上长期匀速运动,不会自行停止。因为没有绝对光滑的平面,因为有摩擦力存在,所以,现实的运动物体都会静止下来。同样,如果没有政府、没有道德等因素存在,纯粹自由讨价还价的市场经济,它会迅速通向两极分化。我和主流的说法不一样。主流的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是很好的,只是偶尔有缺陷。在我看来,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是罪恶的,只不过因为多数人的自私暂时还没法消除,所以市场经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还有它存在的理由。主流的西方经济学认为,政府是必不可少的罪恶。在我看来,市场才是必不可少的罪恶。
有人可能会想,市场经济虽然在本质之处是野蛮的、冲突的、弱肉强食的,但是,市场毕竟也给我们日常生活以很多方便和自由啊。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卖什么就卖什么,不能强买强卖。市场经济给了我们充分的选择和自由。没错,市场是给了我们充分的选择上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也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陷阱、非常美丽的圈套、非常美丽的诱惑。
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自由的确是很多的,不但是市场的自由,还有其他种种自由,言论自由、恋爱自由等等。看上去有了一切自由,但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是谁有能力利用自由、操纵自由,谁有能力拒绝自由的伤害,谁没有能力拒绝自由的伤害。比如我是个工人,我到市场上去找工作,我找张老板,张老板说工价是500;我找李老板,李老板说工价是550;我找孙老板,孙老板说工价是490。可是我分明感觉到,这点钱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这点钱根本不足以报偿我的劳动。可是,如果我第二天没饭吃,再低的工资我也得接受,甚至没有工资只给口饭我也还得干。所以弱者的自由非常有限。除非弱者说,我宁死不屈。宁可死,那可以,那你有充分的自由。但是,宁可饿死也不去工作的有多少呢?为了保持人格的独立,能够不接受强者侮辱的人又有多少呢?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如果自由意味着自由地选择死亡,我看,没有多少人喜欢这样的自由。这是问题的要害。也就是说,表面上在市场当中双方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实际上是一个穷人往往会失去自己的人格尊严去获得一份工作,去获得一个饭碗。这也就是妓女和嫖客之间的关系。嫖客有钱,妓女想要嫖客的钱怎么办呢?那就得卖身了。妓女是不是人格受侮辱了?是受侮辱了。但是,下一顿不就有钱了?妓女和嫖客当然也有讨价还价的自由。按照自由市场的逻辑,你就不要说那叫妓女。人家是性工,就跟摄影工、农业工一样。一旦说人家是妓女,这就带有人格侮辱的色彩了。你们看,自由这个词就可以这么被运用。
自由,可以自由地升华,也可以自由地堕落。考虑到现实生活中自私自利的情形非常普遍,自由的结果便是“越自由越堕落”,人人争相堕落!市场有些书,比如《厚黑学》,比如《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比如说《谁动了我的奶酪》,专门教人怎样堕落、怎样卑贱、怎样下流、怎样流氓,然后就可以挣大钱。无数年轻人看了这些书,就走上了自由的堕落之路。
自由地堕落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相互争夺、相互冲突、相互欺骗。
对于自身而言,自由地堕落意味着什么?有些人内心有良心、有道德,但不得不跟着社会一起堕落,内心非常痛苦。有些人本来就是个流氓,堕落是真堕落。但是,先堕落可以偷到抢到骗到,都堕落就偷不到抢不到骗不到。于是,真堕落的社会中,堕落者可能会因为抢不到偷不到骗不到而焦虑。有道德感会痛苦,没有道德感会有焦虑。
因此,在自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冲突的,人的内心也充满了冲突。怎么叫和谐呢?
按说,这些道理本来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深切感受。但为什么社会舆论仍然充斥了自由的喧哗呢?因为,市场中的强者既可以用契约、合同自由地掠夺、欺骗、剥削弱者,又可以让弱者产生虚幻的、良好的自我感觉。所以,世界上所有的大学、研究所、报刊、杂志都在宣传自由主义的好处,都在宣扬自由市场的好处。因为,这些大学、研究所、报刊、杂志都是被富人控制的,都是被富人操纵的,都是为富人说话的,都是为强者说话的。他们操纵了这个舆论,很多人就信,很多人就上当受骗。
说到弱者,这个世界上谁是弱者?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弱者。当我们觉得自己挣了点钱,是白领、是蓝领、是公务员,以为自己是强者的时候,这是你在往下看。往上看,其实通通是弱者、通通被人雇佣,被人奴役、被人玩耍,是别人的工具。青春年华,一辈子工作,可能积攒了一些家电,积攒了一些服装,甚至也许积攒了住房。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别人控制你、奴役你、欺骗你的草料。看上去,自由市场上人们平等地相互利用,从本质上看,则是强者在利用弱者。依程度不同,强者控制弱者、支配弱者、压迫弱者、主宰弱者、奴役弱者。只要强者依契约办事,可以根本不顾弱者的感受,甚至可以不顾弱者的生死。强者还振振有词地说,双方是平等的、独立的、自由的。所以说,自由市场是和谐市场、和谐经济这种说法,从根本上看是极少数强者编出来欺骗弱者的说法。当我们把它当真理,当我们把它当教科书来读的时候,实际上,我们都上当了,都中毒了。
但是,大家可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自由市场通向冲突,或者通向内心的痛苦或者焦虑,既然自由市场让我们倍受欺骗,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相信自由市场,为什么我曾经也相信自由市场呢?因为你内心有贪欲,贪欲迷住了你的眼睛,使你容易上当受骗。因为你眼界狭窄,却自视过高,以为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螳螂自信满满地捕蝉时,螳螂的眼界岂不狭窄,自视岂不过高?当螳螂美美地吃着蝉时,岂不有强烈的成就感?但这一切都落在了黄雀眼中。为什么螳螂还可以美美地享受蝉肉?因为黄雀想吃更肥美的螳螂。
人类的社会生活高度复杂,本来需要眼界更宽、地位更高的人更善良、更负责,如此,则人类社会将停止弱肉强食。但是,自由市场学说欺骗我们,说人与人相互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不需要善良,只需要平等竞争。结果,弱者被推上了和强者竞争的舞台,强者可以不负责任地吃弱者。随着自由市场逻辑的蔓延,越来越多的高度复杂的人际关系被简化、被瓦解,被腐蚀成自由、平等而恶意的竞争关系。
比如说,师生关系。传统中国的师生关系是高度复杂的,对师生双方都有复杂的道德约束。尊师爱生,双方各有相互的承诺,师生关系形同父子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间的感情将逐渐加深。正因为相信老师对学生负责,老师就有权利打学生。当发现学生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不上心、不成器的时候,老师是有权利打学生的。打或惩罚,本来是教育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讲台上有一把戒尺,就是惩戒学生的标准工具。为此,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重大责任。当师生关系逐渐瓦解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时,老师打学生的权利是肯定没有了。这是不是就对学生好?也不一定。老师同时失去的是对学生成长的责任。教不教是我生产者的事,听不听是你消费者的事。反正我讲什么你爱听不听,这是你的自由。你今后成人不成人我管得着吗?另一方面是学生。一旦说老师是生产者,学生消费者,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消费者是上帝,那么学生就是上帝。既然是上帝,就应该老师听学生的而不是学生听老师的。所以,老师就得讨好学生。什么老师受欢迎?是那种对学生严厉要求的老师呢?还是说给学生打高分,却听任学生各种坏习惯的发展的老师受学生欢迎呢?当然,有些学生内心有道德感、正义感,他欢迎对他要求严格的老师。但是,可能更多的学生内心没有这么强烈的道德感、正义感,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他愿意轻轻松松混日子,他就欢迎对他没有约束的老师。这样师生关系就逐渐瓦解冷淡,变成自由、平等、独立买卖关系。从冷漠到仇恨只有一步之遥。一旦学生感觉到被老师耽误了,正如杨白劳最终发现黄世仁的真实面目一样,杀老师就成为正常现象。学生感觉到我的青春被你浪费了,老师感觉到你破坏了课堂秩序。双方从生气到愤怒,直到相互厮杀。这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被瓦解成自由的师生关系的必然结果。只不过有的地方暴露出来了,有点地方没有暴露出来。只不过有些双方还在发生发展的阶段,有些已经变为现实了。最近不是看到若干起学生杀老师的案例吗?
师生关系的复杂性究竟在哪里?复杂在不平等、不自由、不独立上,复杂在相互影响上,复杂在相互垄断上。老师的思想可以传递到每个学生的头脑中。但是,学生头脑里的思想影响得了周围的同学吗?影响得了老师吗?老师是站在讲台上的,面对所有学生,学生只面对一个老师,双方关系实际上是很不平等的。但如果那个老师是爱学生的,学生是尊重老师的,老师是认真的尽力的去教,投入地教,学生是专注地听,调动自身经验、体会去听,这将是最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是,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不平等,而且不自由。我作为学生一定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就意味着不自由。本来我可以想想窗外的知了、池塘里的青蛙,那多自由。结果你非要我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那多不自由?本来老师讲课可以照本宣科,反正你爱听不听,我的精力可以想想下班以后买菜买什么,晚上给女儿买什么衣服。一边讲课一边头脑在自由地想象,这多好啊。非要老师集中精力,要热爱学生,要注意学生的目光,看他们听不听得懂,要认真的教,用心地教,老师也不自由。一种不自由、不平等的但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富有生命力的、是富有成长力的。所谓教学相长,不但学生能够迅速进步,而且老师自身也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思维敏捷性。但这种师生关系恰恰不自由、不平等、不独立。双方相互不关心,双方相互冷漠,那种自由买卖的关系就自由、平等、独立。但是,老师也没有收获,学生也没有收获。甚至,师生关系会走到形同陌路、相互仇视,甚至相互仇杀的地步上去。所以我感觉到,实际上来自西方自由、平等、独立的理念已经把我们原来和谐的人际关系给瓦解掉了。
再比如说,夫妻关系。今天这个社会离婚率是不是越来越高?单亲家庭是不是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夫妻双方变成自由、平等、独立的关系了。一旦他们离婚,他们双方就彻底自由、平等、独立了。婚姻使得男女双方既不平等又不独立又不自由。当双方海誓山盟的时候,当双方说相互热爱对方的时候,当双方说自己的心被对方所牵挂的时候,你看他独立吗?他自由吗?夫妻双方有分工、有合作,可是有的分工体力上比较轻松、脑力上比较累,有的分工体力上比较累、脑力上比较轻松;有的可能更多的是家务劳动,有的可能更多的是社会工作;有的可能要更多地养育孩子,有的可能更多地承担外部社会责任。这一切难道平等吗?和谐的夫妻关系正像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样,双方相互热爱,双方相互体谅,相互照顾,双方都这么做的时候,感情就越来越深,双方就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幸福。但是,按照西方的逻辑来看,这就不自由、不平等、不独立。相反,瓦解成这种离婚以后的关系,或者即使不离婚,双方在家庭内部AA制,这一顿饭你出多少钱、我出多少钱,养孩子你出多少钱、我出多少钱,瓦解成这样一种自由、平等、独立的市场关系之后,按照亚当·斯密的概念,按照巴师夏的概念,似乎社会利益就最大化了。但是我们分明感受到,瓦解成这种关系之后,不但双方身心受伤害,而且子女身心也受伤害,社会利益实际上是最小化了。
所以,推论下去,和谐的社会关系其实对于其中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可能意味着不自由、不平等的。但是,这种不平等不意味着可以让主导方利益最大化,而是意味着双方要相互善意。强势一方总是要关心照顾弱势一方,而只要强者关心照顾弱势一方,弱势一方立刻就变成强势了。比如说,做父母的关心宠爱孩子。孩子本来是弱者,后来由于父母的宠爱,孩子想要什么父母给什么,你就会发现父母就转化成了弱者,孩子就成了强者。宠爱意味着做父母的成了弱者,孩子成了强者,自私自利的强者。反过来,如果父母爱孩子,孩子也尊敬父母,并没有因为父母对你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而真的无所顾忌地去要什么、求什么,这时候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就会形成一种和谐的父子和母子关系。夫妻关系是这样,师生关系也是这样。当老师认真教学生的时候,学生丝毫不在乎、肆意嘲笑老师的时候,老师就成了弱者,老师就会感觉到受了伤害。所以,强和弱实际上可以随时转换。中国的思想、中国的文化就要求强者时时刻刻警惕、注意自己,要对他人负责任。这样虽然仍然有主导与被主导之分,有强势与弱势之分,但是,强弱就会转换,双方关系会越来越和谐。当老师认真去教学生的时候,学生就越来越有水平,越来越有钻劲,学生就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旦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就成了强者了。学生超过老师了,需要新的老师来教他。学生成长的接力棒就交到了下一任老师身上。这样的人际关系就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我们今天也在提倡和谐社会。到处可以看到和谐社会的标语,和谐社区、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和谐企业,但是,都没有搞清楚,真和谐的社会、真和谐的企业、真和谐的学校、真和谐的家庭,一定是内部各方之间充满了相互关心和帮助,充满利他主义精神,充满了换位思考的精神。可是诸位仔细想想,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能够换位思考,多少人不是自我中心呢?有多少人能够帮助他人、体谅他人,同情他人,有多少人是想着我们社会变好,而不是想着自己发财致富呢?当我们大家都想着发财致富,当我们都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时候,这个社会一定是充满了无数冲突的社会,一定不会是什么和谐社会。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中国社会引进了西方这样一种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思想,引进了与这种弱肉强食逻辑相配套的自由、平等、独立的思想,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瓦解成为人情冷漠、高度冲突的社会。庄子说过一个故事:古代有三帝,北海之帝,南海之帝和中央之帝。中央之帝叫混沌。混沌没有七窍,待北海之帝和南海之帝很好。南北两帝想报答混沌,就给混沌凿七窍。结果是,七窍生而混沌死。自由、平等、独立这些是西方社会的概念,正如七窍,是近现代西方人认识社会的工具。中国本来是和谐幸福的社会,就如混沌。非要在混沌上凿出七窍,非要用西方概念来理解,似乎就精细了,似乎就独立了,似乎就清晰了,但是混沌死了,幸福就不存在了,和谐也就不再存在了。
所以,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切问题,归根结蒂就是把西方的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由主义思想引进来了,成了中国社会的潜意识、无意识。本来,中国思想和文化对人性的自私、人的动物性的一面是有批判和防范的,但是,自由、平等、独立这些概念把人的自私性充分地释放出来,所以,才会造成我们诸多的问题和困惑。也就是说,根本不是像一些西化派所说的,说中国的问题是西化不够。在我看来,我们的问题是西化过度。
西方社会是不是真的像中国社会那样,自由、平等、独立的概念那么深入人心?我看真不见得。因为西方社会还有一个非常不平等的东西,那就是基督教。基督教说,上帝高高在上,所有世人都是有罪的,要忏悔。世界末日来临,末日审判时,不相信上帝的人要下地狱。基督教思想也意味着不自由、不平等、不独立。自由主义本来就是因反抗上帝、反抗天主教、基督教而形成的。但是,相互对抗也就意味着相互制衡。西方社会教孩子从小唱赞美诗、念圣经,逐渐长大才引入自由主义的概念。因此,基督教的道德为自由、平等、独立意识设定了前提,两者相互制衡,西方社会才不至于如此迅速地自由堕落!可是,我们中国社会今天只有自由、平等、独立这些西方思想,缺乏相应的信仰体系、道德体系约束,结果,自然是自由地堕落。从这个意义上看,哪一个国家是自由主义最强劲的的国家?已经不是美国,不是英国,不是法国,而是中国。中国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沦丧,行为放纵,这才会让别人看不起。有信仰、有道德的人来看我们这个社会,就会觉得我们这里是动物世界。本来,新中国在世界上是很受尊重的。受尊重不是因为我们富有,而是因为我们有共产主义信仰,有人格尊严。受尊重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有感情、有幸福、有和谐的社会,是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扶弱抑强,我们是真正的文明的社会。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变成了一个“蛮夷”社会。“蛮夷”这个词本来是华夏文明对周边未开化的少数民族部落的一种蔑称,今天就整个世界而言,迷信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国社会却成了真正的蛮夷社会。
可以说,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不仅影响到了我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且也强烈地影响其他各个方面,例如艺术。西方的当代艺术是一个以自由主义作为核心和灵魂作为指南的艺术。啥叫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在我们眼里其实就不是艺术。按常理,艺术作品应该是体现和谐、体现意境。但是,当代艺术体现的是自由。一把精美的小提琴,“咣”往地上一砸,砸成无数碎片,然后把无数碎片再随机粘贴到画布上,这个就叫自由的当代艺术。诸位一定很奇怪,砸碎了的小提琴往画布上一贴,怎么能是艺术呢?要害就在于,一旦把精美的小提琴砸碎,它的每一部分是不是就独立了?是不是就自由了?比如说琴弦独立了,琴头独立了,木片从琴体里独立出来了。一旦独立出来后,这时候你就再不能说琴弦最重要,木头相对次要,琴头和琴弦就完全平等了。所以说一把小提琴砸到地上,每一部分都变得自由、平等、独立了。可是有艺术吗?没有的。西方当代艺术,无非是在高度强调自由。要我看,这种艺术不是美而是丑。这种艺术我随便都可以创造,你不是砸小提琴吗?我砸杯子行不行?把杯子砸碎了然后拼贴起来,这不就是当代艺术吗?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当代艺术家,那些花百万美元、千万美元去买一幅当代艺术作品的大资本家,实际上一个个都是大傻瓜。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其实不是艺术。无数艺术院校的年轻人,搞不清楚这个问题,以为当代艺术是艺术。这我们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其实西方人思维是非常极端的。连艺术这样需要协调合作的东西,需要每一笔、每一画高度协同的东西,他也可以颠覆,弄成这种砸小提琴的“当代艺术”。同样道理,适用于自由诗。传统诗歌非常优美,讲对仗、工整、排比、平仄、韵律,比如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意境、那神韵就出来了。其中一个字都不能动,它才构成一个艺术作品。动其中任何一个字,意境就消失了。可是按西方人的思想,那意境就构成对诗里头每一个字的专制,那字就不自由。所以,西方人就随便写,他让每个字从句子里独立出来,每一句从段落独立出来,让每个段落从整首诗歌里头独立出来,最后,就成为胡乱拼接的“自由诗”。其实,自由是自由了,诗却不存在了。一只猴子从字库里头随便捡一些字出来,就能成为“自由诗”。国内有些人专门干这种事情,自称诗人,胡言乱语皆成“诗”,任何人都不懂,包括他自己。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什么“诗”!但他说,我这是当代艺术,“自由诗”!实际上,你要看穿了,那不是什么艺术,而是狗屁!整个当代艺术,无论是绘画,还是诗歌,还是行为艺术,统统是一堆垃圾,臭不可闻的垃圾!正是在这堆垃圾面前,你才知道自由主义思想是多么苍白,多么虚弱,多么无力,多么缺乏生命力!
当代艺术靠什么出名?靠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起哄、炒作,靠的是中央情报局为冷战目的而扶植起来的一个3M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黄河清写了一本书,题目就叫《艺术的阴谋》,揭露了当代艺术背后的惊天政治阴谋。什么叫3M党?第一个M叫Museum, 博物馆。就把这堆垃圾往博物馆里头放,就开这种垃圾画展,就强奸观众的艺术审美能力。你不是觉得和谐是艺术吗?我就把这堆狗屎往墙上贴,说这是艺术,就要强奸你的艺术观点。让你觉得自己落后,自己无知。这是博物馆起的作用。第二个M叫Market,市场。市场是干什么的?在中情局的扶植下,市场把这种称为“当代艺术”的垃圾拍卖出百万千万的美元,让普通人震惊,最后乖乖地把这堆东西领回家去。第三个M叫Media,就是媒体。媒体吹捧这当代艺术如何摆脱了小提琴对每一个构成部件的专制,如何体现了自由奔放的精神。说着说着,读者也就被迷惑了。所以,这个3M党就活生生地强奸了全世界人们的审美观念。有人可能会想,既然当代艺术就是垃圾,那我弄一堆当代垃圾能不能卖出高价呢?不行,因为什么是垃圾,什么是当代艺术,这个定义权掌握在3M党手里。和谐型的艺术作品,创作难,但却人人可以欣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定义权掌握在广大的欣赏者手里。当代艺术,人人可以创作,但却无人可以欣赏,因此,当代艺术作品的定义权掌握在3M党手里。
这就叫自由主义的艺术啊!就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言,自由就不和谐,和谐就不自由。那么大家到底要什么?你要自由还是和谐,要堕落还是崇高?这是一个难题。我们往往既要自由,又要和谐。有没有可能得兼呢?
人生其实有两类自由,第一类自由叫形式自由,第二类自由叫实质自由;第一类自由叫起点自由,第二类叫终点自由;第一类自由叫身体自由,第二类自由叫心灵自由。形式自由、起点自由、身体自由与和谐是冲突的,实质自由、终点自由、心灵自由与和谐、崇高是一致的。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叫形式自由。随便说话、随便做事,不考虑任何人的眼光,不考虑任何后果,这时我们就有了形式自由。自由主义送给我们的礼物是形式自由。买卖自由,言论自由,恋爱自由,迁徙自由,办企业自由,办政党自由,办报纸自由,持枪自由。这个就是形式自由。形式自由和实质自由间有很大距离。你可以自由创办报纸,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印刷技术、排版技术,不懂得读者的心理,不懂得编辑、记者的心理,不迎合社会的潮流,最重要的,不懂得拉大企业刊登广告,报纸办一家倒一家,你就不可能有办报纸的实质自由。在美国社会,大资本、大财团正是通过投放广告控制媒体的。
形式自由也可以称作起点自由,或起点平等,机会平等。你可以和我讨价还价,我也可以和你讨价还价,我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起跑。我们都用一万块钱买卖股票,自由选择股票,经过一段时间,我被套牢了,我亏了,你赚了。到终点,我失去了自由,而你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人生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懂得它的复杂性,掌握复杂性的内在规律,你就会逐渐游刃有余,那就是实质自由;如果你觉得人生是很简单,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就只有形式自由。你看那个小孩子,当他不懂得交通规则的时候,过马路就可能被撞死。当他懂得了交通规则后,他就可以自由地过马路。过马路这么一件小事情尚且要学习,人生怎么和谐,怎么幸福,社会怎么和谐、怎么避免两极分化,难道就不需要学习了吗?
对应于形式自由的是身体自由。作为个人,可以想吃什么吃什么,暴饮暴食,或者减肥节食;想玩什么玩什么,无论是冲浪还是蹦极;可以想睡多久就多久,想怎么舒服就怎么舒服;这都是你的身体自由。但是,会产生什么?暴饮暴食的结果是进医院;天天睡懒觉的结果,是身体垮掉了。你有自由吗?是没有的。放弃身体的自由就意味着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意味着就要勤锻炼、勤活动,这时候你的身体是不自由的,要受你的意志支配,受你的思想支配,可是这个时候你却有了心灵的自由。当我们掌握这个社会的规律,当我们认识到他人在想什么的时候,我们再要去办事就比较容易办成。你要不理解他人在想什么,他人在做什么,他人需要什么的时候,你想办事就办不成。所以,懂得心灵的自由远甚于身体的自由,懂得实质自由远重要于形式自由,懂得终点自由远重要于起点自由,我们才懂得了自由的精髓,但是这种自由是东方式的自由不是西方式的自由,不是自由主义者倡导的自由。
实质自由、终点自由、心灵自由,这是中国得道者的自由。什么叫得道?得道就是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运用自如的时候,你就得到了人生的道、社会的道、世界的道。我们讲大道人生,就是要掌握道,掌握真正的规律,认识真正的规律,赢得一个心灵自由、实质自由、终点自由的人生和社会。
东方式的自由,是促进人心和社会和谐的;西方式的自由,是导致人心和社会冲突的。当今中国社会,大家都崇尚推崇西方式的自由,不懂东方式的自由。如果不认清自由主义,不把形式自由、起点自由和身体自由批透,我们不可能真正拥有东方式的自由。一旦拥有了东方式的自由,我们将不难体会到,自由者即是崇高者,即是和谐者,即是幸福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