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共两党的领袖和高级将领作一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共产党的领袖和将帅们大多热衷于体育锻炼,也非常喜欢展示自己的身体力量和技能。毛泽东同志早年刻苦锻炼身体,终身热爱登山、游泳等运动;周恩来同志也留下过手持哑铃锻炼的照片;朱德元帅对体育运动有广泛爱好,打篮球更是“上瘾”;贺龙元帅也是篮球好手,还是八路军战斗篮球队的创始人,难怪解放后高高兴兴地当上了国家体委主任;彭德怀元帅呢?据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载,这位军团长最喜欢在行军途中突然一声令下:“占领那座山头!”,和部下一起徒步奔跑,往往第一个冲上山顶,然后站在那儿笑看着年轻人们气喘吁吁地跟上来,斯诺说:“看起来,他对任何能展现自己体能的行为都感到很得意。”革命历史巨片《大决战》里也有多处艺术地再现了这群狂热的体育爱好者的风采:辽沈战役东野下定攻锦决心,电报送到西柏坡,毛泽东正在小河里游泳,从容潇洒的姿势,引得老乡家的小孩们也扑通扑通一起跳下水;到西柏坡开会商议全国战略决战的各地老总,一个个被贺龙抓了壮丁,和警卫三连打篮球,还拉来邓小平计时,周恩来当裁判,毛泽东当老总们的啦啦队长;攻克锦州的捷报传来,毛泽东高兴得拉着老同学萧三一起爬山踩野果,一不小心滑下陡坡,野果撒了一地,两个老顽童一齐哈哈大笑;毛泽东、李讷推着石碾子帮老乡磨小米,周恩来赶来请示淮海战役决策,和毛泽东一边推碾子一边运筹帷幄;中野围住了黄维兵团久攻不下,刘伯承、陈毅找邓小平商量战事,邓小平正在严寒中进行冷水浴,对警卫员说:“来个痛快的!”;总攻陈官庄前夜,粟裕走出住处赶往华野总部,打开吉普车门,对司机说:“我来!”,一坐到驾驶位上,早已成竹在胸的战斗部署就如水银泻地一般向参谋作了交代;中原战局大定,杨尚昆请中央领导们到警卫团训练场打靶散心,朱德枪枪命中,周恩来也打得有模有样,只有毛泽东枪法欠佳,报靶员不好报靶,部队一阵哄笑,不过毛泽东早就有言在先:“这枪有没有问题啊?得等我打完了才知道啊......”
我们都知道,近战、夜战、连续作战是我军的特长,很显然,这样的特长没有强劲充沛的体力作支撑就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我党我军的领导人不但自己力行锻炼,也一直非常注重指战员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总是着眼实战,不断总结经验。百团大战的涞灵战役中,晋察冀部队攻克东团堡,全歼了日军170名精锐士官组成的井田大队,其间发生了惨烈的白刃战,我军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晋察冀一分区杨成武司令员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总结中就指出:日军白刃战的体力和技术都明显优于我军,我军拼刺刀的臂力不足,技术和顽强性都需要切实提高。针对抗日战场上我军表现出的一些弱点,朱德总司令专门指出:日本人练兵的方法有些我们要学,他们新兵到部队先搞六个月体操锻炼,徒手、器械各种操都搞,体力练出来了,拿枪就稳了,跑散兵、拼刺刀就都不怕了。他建议各部队要开展大练兵运动,培养出一大批体力技术都优秀的尖子,一大批射击能手、投弹能手、拼刺能手,把部队的战斗素质带起来。这位统领大军的总司令在文章中对战士们锻炼身体的叮嘱达到了这样细致的程度:“锻炼不要怕痛。痛的时候正是长力气的时候。现在痛一下,包你以后就不痛了。”像许世友那样的指挥员,经常到训练场和战士一起比试;不少部队还请争取过来的日本俘虏当白刃战教官。正是在这样切实有效的关心、指导、督促下,我军一直有一种重视和崇尚强健体魄的风气,有一种把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军政素质结合起来进行锤炼的传统,这成为了我军压倒一切敌人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之一。
美国记者斯诺注意到,红军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每个连队都有“列宁室”,里边总少不了一张乒乓球桌,而且各连都有自己的乒乓高手,斯诺他们都不是对手。这段珍贵的记载,让我感到:原来乒乓球的“国球”地位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了。他也注意到,红军部队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各项军体活动也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斯诺特别提到了红军战士们在“爬绳”活动中表现出的高超攀援技能,他感叹道:难怪这些战士在中国赢得了“人猴”的雅号,难怪他们在长征路上能创造那么多的奇迹。这也让我不禁想道:这些爬过泸定桥,爬过腊子口的“人猴”,不就是现实版的“孙悟空”吗?当代的所谓“攀岩高手”,在他们面前又何足挂齿呢?许多采访过国共两军的西方记者都注指出:共产党部队的生活条件虽然比国民党部队差很多,但是战士们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却要明显好于国民党军;即使在生活最艰苦的红军时期,这些西方人也发现,红军指战员们虽然身体瘦削,但一个个都结实有力、精悍敏捷。这种体力的强劲并不限于男性,索尔兹伯里就援引老红军的话说,在长征途中,红星纵队的女战士的英勇是无与伦比的,如果没有她们强健结实的臂膀,许多伤员恐怕早就在陡峭的高山上掉下去了。就连蒋介石亲自派去勘察新四军军饷的侍卫官居亦侨,目睹新四军总部的官兵在青山绿水间一起出操,一起练兵、一起吃饭,也不禁想到:重庆的国民党军营里,军官们成天都是躲在空气不流通的地下室打麻将,整个营房都弥漫着一种令人恶心的说不出的怪味......相形之下,战斗力不问可知。据记载,在抗战初期,日军在和我军的近战肉搏中往往还能占到优势。平型关战役日军三把刺刀可以对付十余名八路军战士;雁宿崖歼灭战中,我军由于白刃格斗不占上风,最后阶段是用砸石头解决战斗;前面提到的东团堡歼灭战,我军牺牲212人,一分区老三团这支绝对的主力部队,就有整整一个排全部牺牲在肉搏中。但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日军兵源的逐渐耗竭和我军体力、技术的提高,情况发生了逆转,我军通过干脆利落的白刃战解决成建制日军的战例也越来越多。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极少有敢和我军“个顶个”交手的。解放后的国际战场上,“两百米内世界无敌”更是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和骄傲。从根本上讲,这当然是人心向背和我军的阶级属性以及政治素质决定的,但是,这种优越的政治素质能够在战场上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制敌死命的现实物质力量,我军优良的身体素质和技能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现在是和平年代,拿这些军史战史的例子来向青年朋友们说明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似乎有些牵强。其实不然,毛泽东同志等党的领导人对身体锻炼的重视,甚至把青年的“身体好”放到了“学习好”、“工作好”之前,以及在军队中高度热情地提倡体力上的磨练,除了着眼于青年身体素质本身的提高和部队军事素质的提高之外,还有着更深远的考虑。进步青年为什么一定要重视身体的锻炼呢?从根本上讲,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允许一个号称追求进步的青年,却整天只枯坐在书斋里,不从事任何体力劳动,不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而要在体力劳动中显身手,要理解广大劳动者的疾苦,自己如果是软绵绵病怏怏的体魄,那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就做不好,也就无法赢得劳动群众的信任。我们都知道,共产主义要消灭的三大差别就是:阶级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而体力脑力劳动的差别是和阶级差别有着密切联系的。在私有制社会里,一般来说,脑力劳动是被剥削阶级垄断的,大多数被剥削者都是从事体力劳动。因此,在这样的社会里,体力劳动一般都是处于一个被鄙视、被贬低的地位;体力劳动者也总是被污蔑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愚民。在这样一种贱视体力劳动的情况下,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从事生产劳动但不从事智育,资产阶级从事智育但不从事生产劳动,这都是片面发展。因此他提出:“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每个儿童从9岁起都应当象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成人那样成为生产工,应当服从普遍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为了吃饭,他们必须劳动,不仅用脑劳动,而且用双手劳动。”上面提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普遍热爱体育,重视体力锻炼,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体力的强健和灵活,对优良体魄的高度崇尚,都是一个人劳动者本色的直接体现。他们并不是像今天的有些人那样,只是为了“休闲”而从事锻炼,而首先是把自己对于体力劳动的那份尊重和热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体育锻炼上。虽然因为革命分工不同,他们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但一有机会,他们都非常喜欢在劳动中施展自己的体能。在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中,这些“超级体育迷”们一个个都是一马当先,毫不示弱的:毛泽东种菜、周恩来纺线、朱德挖红薯窖......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权利”,他们就跟谁急。有了这样的领袖,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南泥湾,为什么会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乃至为什么会有后来的“上山下乡”和“五七干校”。说到底,他们所提倡的身体锻炼,其实是对生产劳动的重温、准备和练习,是随时可以和生产劳动融为一体,成为生产劳动的一个方面的。因此,他们能够带出一支朝气蓬勃,身强体壮的劳动者军队;而他们的对手国民党,既不能改变自己的阶级本质,又不能像日本那样以靠对外扩张滋养武力,结果只能带出一支萎靡不振、身心交悴的二流寄生虫军队。在毛泽东时代的照片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些面庞红润、肤色黝黑、活泼健壮、精神焕发的工人、农民、战士——他们这种矫健英武的形象,本身对于一切敌人就是一种巨大的威慑。记得看到过一组苏联人拍摄的照片,是1969年中苏边境上双方的边防军人在互相指责。其中一幅的右侧,有一位结实挺拔、表情坚毅的解放军战士背着枪,手持红宝书不卑不亢地盯着苏联士兵,让看到这幅照片的网友感慨道:“看到右边那位战士了吗?谁敢惹他?!这就是毛泽东的中国!”
反观我们今天的中国青年,不能不说在这方面比起老一辈革命家乃至我们的父母辈,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今天中国青年们虽然营养条件大大改善,身高体重也增加了很多,但是在身体素质比如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较之三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青年,都有明显的下滑。这种体能退化的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首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严重地忽视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的教育目标事实上也严重地偏离了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宗旨,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又回到了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老套。既然主要是培养所谓的“劳心者”,所谓的精神贵族或是社会精英,当然不可避免地就要片面突出智育,忽视体育。更严重的是,就连体育活动自身也不再是生产劳动的自然延伸、预备练习和有益补充,而变成了为造就几个尖子而不惜一切的商业化、贵族化的竞技场。我们过去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本来就是以城乡的各个生产单位,各个社会主义的劳动集体为基础的——就像前面提到的军队的体育活动以人民军队的连队等战斗单位为基础一样——因此总能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且收到实效,但是现在,这些劳动集体垮的垮,散的散,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属于人民的劳动集体,人民群众的体育活动又能到哪里开展呢?全民健身又如何落实呢?
但正因为这样,我们也看出了当代追求进步的青年努力加强身体锻炼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马克思说过:“体力劳动是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照我理解,一个人感染“社会病毒”,都是因为某些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不能及时排除。而在体力的运动中,人的各种力量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人的身心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人与自然能够处在一种正常的、相互协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中,这种状态有利于把错误的、病态的东西从脑子里排除出去。事实上,没有完全不使用脑力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中,人的大脑其实也在紧密地配合着活动,只不过这种脑力的活动处在一个下意识的、比较舒缓的状态,这个时候,人的能量消耗在全身都比较均衡。而脑力活动中,事实上也伴随着体力的消耗,而且所消耗的能量并不见得比体力劳动小,只不过这种消耗集中在大脑部位,很不均衡。因此,体力活动事实上也可以健脑,反之,单纯的脑力活动却难以健体。由于脑力活动中自始至终存在着对大脑活动的有意识控制,人的精神不能不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严重的疲倦和怠惰感。肢体还没有任何活动,人就产生了这样大的怠惰感,这就会使得他越发不想活动肢体,越发只能从事脑力活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一个人就会逐渐陷入心灵的封闭状态,与社会现实脱节,也无法排除自己头脑里错误的东西,结果逐渐陷入紊乱和迷茫,出现很多病态的心理。相反,从事体力活动比较多的人,由于全身能量消耗比较均衡,往往精力旺盛,一旦从事脑力活动,他的脑子也更加敏锐,能够根据现实更有效地分辨正确和错误,之后又果断地投入行动,而不是成天耽于自己的幻想。这就容易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总之,体力不足的人经常无法实践,往往也不敢实践自己的思想,也就很难从外界得到有效的反馈,这样的思想就是再“进步”,也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反而容易把自己拖入挣扎不出的泥潭。体力的强健往往是一个人意志能力和实践能力进步的外部标志,而且这个标志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就好像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硬指标一样。而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更是把这一点提到了保持劳动者本色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希望青年朋友们对身体素质的锻炼要高度重视起来,继承好这个光荣传统,为投入社会实践的大熔炉做好充分的准备。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