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第二期学员招募
一、项目背景
从2005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开始推动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伴随“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项目双方在良好的沟通、研讨甚至是争论的过程中,不断地推动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前进。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历经六年,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事实上已经远超过项目实际培养的有限人数,其具有的开创性和象征意义已经为相关组织所认识。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10家机构采用类似的方式培养青年人才。不仅如此,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已经把这种模式列为教育人才创新的重要内容,其学术项目已获得了北京市教委的重要奖项。另外,有些院校已经计划把这种模式作为教育改革的内容来实施,国家教委也已经借鉴相关经验,把青年学生走向实践作为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即实践教学,这种设置成为“两课”教育的组成部分。
随着第一个五年期项目计划的结束,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经过半年来的周密准备,于2010年5月份正式启动“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网络计划”项目。本项目作为“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五年期项目的延续,在吸收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诸多创造性的农村发展及人才培养思路。
2010年5月,“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网络计划”项目第一期的开始执行。到目前为止,从项目中期评估来看,其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项目实施的不断深化,必将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及青年教育上做出更加有益的尝试。
二、项目意义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政策之下国家长期对农业过度索取而投入不足造成基层治理矛盾和农业发展困境日趋显像化和白热化。其表现为过重的税费负担下乡村治理危机的集中病发;从政策制定到公共舆论对农村的几近遗忘;从价值到文化,农村都不再是梦中田园,而是呈现着令人不安的衰落并潜伏种种不稳定因素。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和推动下,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显性的抽血机制在新政府的新政中加速撤退。但根本上,在无法逆转的以城市区域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背景下和在以强势精英为主体而构筑的发展主义话语下,农村赖以发展的资源通过本质上不公正的制度设计被源源不断的吸取到城市和强势部门,农村的发展危机呈现的是人才、资金、基础设施等资源的多重瓶颈和困境。农村社区的主体在三十年的农村改革不断去组织化的过程中对所有外部交易主体和内部治理需求都呈现出的高度分散的原子化状态,其结果是庞大的小农群体无力抵抗强市场的剥夺和对接政府对农村的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日益走向功利和扭曲,价值失落,青年人首先感受到了这种冲击,因此青年人摆脱既定安排和寻找新的出路的要求就日益强烈。社会中总会有一些青年人由于各种原因脱颖而出,成为这个社会转变的先驱。通过“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推动,一批优秀的青年人脱颖而出,乘势而上,不仅仅摆脱了旧有的教育和思想的羁绊,推动新的教育模式的变革和新的教育理想的实现,而且这些人也开始通过自身实践来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将个人的成长和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结合起来了,可谓意义深远。但是这种结合只存在于分散的点上,导致那些有理想的、勇于反思的青年感到势单力薄,他们之间还缺少相互的网络式支持。农村可持续发展必然建立在某种新的文化基础上,而这种文化必然是群体网络的共同创造。
鉴于此,如果能够采用新的网络形态维系发展这种联系,使之在网络平台上能够顺畅交流及信息、资源互动,那么对于以上两者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而言之,这种群体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培训学校,会自动造就一批积极向上的青年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网络组织在提供信息交流的同时,更凝聚着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这同时也是青年网络的核心凝聚力和存在的根基。从更广阔的社会和时代背景看,则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因此,中国人民大学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在前六期“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现需要招募一批新学员注入网络,继续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网络”的培养模式推动这些青年人不断地在农村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探索,并进一步推动使之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三、主办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北京国仁绿色联盟
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委员会
执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四、成功申请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 确实决心关心农村发展,对农民有感情,有服务农村的热情,有奉献品格;
2. 有吃苦精神,能长期住在农村;
3. 坚持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法律和各项政策要求;
4.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5. 能全职一年进行项目规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
6. 该期计划候选人原则要求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人员可适当放宽);
7. 在校休学大学生须有所在高校或者院系书面推荐或同意;
五、项目内容
1. 学员招募
“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办公室拟面向全国择优选拔10至15名志愿参与农村建设的青年加入,同时从前几期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学员中选择10名老志愿者继续参与,带动新志愿者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2. 学员实践领域
v 基于合作互助的农村社区发展尝试:联合购销互助模式,社区金融互助,农民合作社培训及研究。
v 基于绿色联盟的农村可持续发展尝试: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健康消费合作社,城乡互动,农村集体文化生活。
v 基于生态农业种植的联合:在此基础上尝试将农民合作互助与农村可持续生活结合起来。
v 基于新青年绿色公社的尝试:青年人自身的可持续生活的探索,探索彼此互助的、简约的、新幸福主义的新生活社区。
3.学员学习及实践内容
时间 |
地点 |
内容 |
2011年7月~8月 |
试验点 |
实践考察期 |
2011年8月中旬~8月底 |
北京 |
第一次基础理论及技能培训 |
2011年9月~11月 |
农村项目点 |
第一次下乡调研和实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完成相应理论学习和实践报告 |
2011年12月初~12月中旬 |
北京及各农村项目点 |
团队中期交流及团队建设。学员分享成功经验和探讨解决实践困惑的驻村实践,到各项目点考察学习交流。 |
2011年12月中旬~2012年2月 |
农村项目点 |
第二次下乡农村具体实践,期间春节放假一个月。 |
2012年2月中旬~2月底 |
北京 |
第二次培训,包括社区组织建设和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等。 |
2012年3月~7月中旬 |
农村项目点 |
第三次下乡实践,并完成相应的结业论文 |
2012年7下旬 |
北京 |
第三次培训及经验总结、答辩,部分学员结业并发放证书 |
“计划”办公室将在学员参与下乡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对学员进行多次的理论及能力培训,并全程跟踪指导;同时“计划”将聘请相关专家组成指导组,并选拔一部分有实践经验的老队员,对学员进行一对一辅导。对于志愿参与本划的学员,我们将于整个培训及实践期间给予必要的生活和交通补贴。同时,“计划”办公室将设立“农村发展项目创业基金”,为每一位学员提供一定数量的实践经费。
六、 报名程序
1. 报名时间
2011 年3月~2011年6月,截止日期:2011 年6月30日
2. 详细步骤:
(1)有意者请完整填写报名表中要求申请人填写的内容,发送到[email protected],“计划”办公室在收到报名表三天内将对你的报名表进行核实。
A:符合报名要求的在校休学生,还必须填写院系意见一栏并加盖公章,邮寄到: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01乡村建设办公室 马雪侠 收 (邮编:100872)
B:如果你没有通过“计划”办公室的资格评审,我们也将电话或邮件通知你,说明理由并欢迎你继续关注我们的活动。
(2)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为加深报名人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保证8月理论培训的正常开展,实践考核期我们将推荐书目和学习材料,申请人开始阅读推荐书目和学习材料,理论培训班开班时“计划”办公室将再进行相关考核,记入学员档案。
欢迎各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及有志于新乡村建设事业的社会各界青年踊跃参与。本计划解释权归“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办公室。
联 系 人:马雪侠/白亚丽
联系电话:010-62484038/82509106
15801543669/13466352387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901乡村建设办公室 (邮编:100872)
网 址:www.3nong.org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