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一名大二学生,他根据自身经历简要谈了自己的思想转变历程。虽然他还是刚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从他的文章中能够看出其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其文章中包含了一些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得来的精辟的言论,值得大家学习讨论,佐伊由此发出此文,希望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多多相互交流。
01
混乱的意识形态
在高中以前,我一心只读圣贤书,双耳不闻窗外事。那些年里,窗外的意识形态乱成一锅粥,使得即使是在窗内安坐的我,也开始德棍,黑毛。对西方的无脑吹捧,对德三的鼓吹,对马与毛的胡乱否定成了我与伙伴,甚至是与家长之间的话题之一。
中考求稳,我选择保送到了全市排名第二的高中。高中所在的那个时期,尤其是在高二高三的时候,由于需要积累作文素材,杂乱的意识形态一股脑涌进我的大脑。从马云到港珠澳大桥,从奋斗铸就成功到时代的弄潮儿,从佛系与兽性青年到斜杠青年。我没能力辨别,只得全盘接受。但有幸的是,我还能在作文中做做简单的思考。至少,当老师无数次褒扬兽性青年时,蒙昧的我还是写下了“佛系青年无可厚非,是时代造就了他们”的字眼。
02
第一次转变
我的第一次转变,说起来也挺俗气的。
在高中,我遇见了一位将我迷得神魂颠倒的女孩。但那时的我,甚至根本不会想到,在博取她的欢心的企图的驱使之下,我的视野开始甚至最终完全跳脱出学习的框架——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爱情。
我阅读了简•奥斯汀的小说,同时也被局限在了其中(因为其中刻画的人物及其爱情故事,都是当时社会上所追捧的,被吹成理想的)。我每一次阅读,都幻想自己会变成文中那位潇洒帅气又富有的男主,以所谓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姿态,用罗曼蒂克的方式,向女主提出求婚。越是阅读,如此观念就越深刻(这一切仿佛成了止痛的毒药)。
于是,我得出了以下结论:若是要爱,则需富余的物质(金钱,财产),高尚的精神,平等与相互尊重,合理而优雅的谈吐与举止。或者说,爱情即是以上者之和。
长久的不学习与胡思乱想迎来的是高考与感情的双重失败。而这却促使我进入了自我出生以来的第一个反思阶段。其结果则是我简单地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不努力与贪玩。
上了大学之后,我越是思考,越是偏执。我企图像“了不起的盖茨”一样,用奋斗,用学业上的成就,用财富,一句话,用成功,在未来重塑一个过去,在那里,我将以此收获爱情。于是,我发了疯一样地学习,读鸡汤,但最终还是以那个女孩的拒绝,为整个幻想画上了句号。
如今回首往事,只带着些许遗憾,但我绝不后悔,甚至感到欣喜。细细想来,有三点:一、这次转折,结束了我脑内长久混乱的意识形态,同时使我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二、从大学开始的短暂的奋斗直至其失败的过程,是我对我的过去以及对过去的我的一次复仇,无论成功与否,都让我完成了对过去的,略带系统的审视及反思;三、对未来偏执的构造与幻想,使得我将整一个世界的中心,转让给了它,让我体验的万物全部汇集于它,同时让自己失去了在世界中应有的地位。这都将为我的第二次转变打下足够的基础。
03
第二次转变
第二次转变紧接着幻想的破灭而来。
幻想破灭使得我的世界徒然失去了中心,而自己却又不知如何将主体复位,迷茫似巨浪将我裹挟,不知要卷向何方。于是,我选择求助于哲学。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一切,我宅在家,处在松懈的环境中,既不听课,也不了解哲学,只顾着打电脑,浑浑噩噩地混完了整个假期。返校后,即便我颓废依旧,我还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走。我一面补习防止挂科,一面抽空阅读《苏菲的世界》。
在《苏菲的世界》里,我遇到了马克思。借着中国抗疫成功所彰显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我自然而然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重新认识世界的理论与方法。
与此同时,我依然没有放下“爱情”这个论题。通过查阅网上的名著推荐,我选择了艾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作为研读的对象。然而我根本没有料想到,艾里希•弗洛姆竟是一位社会主义者。而在书中,他如是写道:
“在市场条件下,有用的物和有用的人的能力和技术都被转化为商品,无需诉诸暴力与诈骗。”
“在市场条件下,没有对人的能力和技术的需求,那么,它们就没有交换价值。”
“资本所有者能够购买劳动力并指挥它为其有利可图的资本投资工作。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在现存市场条件下把它卖给资本家,除非他想挨饿。资本控制劳动,积累的财富尽管是死的东西,却具有比劳动力、比人的能力、比那些活的东西更高的价值。”
“庞大的集中化企业有着极端细微的分工,个人失去了个性,蜕变为机器的齿轮。”
……
我仍清楚地记得,当我读到这些话语时,我被惊得吐不出一个字,只感到全身发冷。我意识到,我是以一个物的而不是以一个人的姿态在世间存在着。并且,在可见的未来中,假如我要使自己在社会中活下去(仅仅是活下去,更别提购房购车,结婚生子),我就要将自己当作一个物出售;如果我想要让自己活得像一个人,我就要更用力地出售自己(可我本来就是一个人啊!)!
之后,996福报事件重新进入我的视野,我不断地阅读着知乎上的有关回答,马云等一系列企业家的光辉神像在我心中被推倒砸烂。真正促使我左转的是知乎上另一个问题:如果要你在你朋友腿上开一枪就给你一个亿你会选择开几枪?
04
左转
当时(20年9月),该问题下还存在着一个高赞回答。答主借问题,系统又通俗地介绍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在近乎完美回答后面,答主追加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系统性介绍以及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畅想。
在答主的引领下,我开始在知乎和b站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简单的学习。借着从各处舶来的思想(最主要的是学院派academia的三期关于马克思的视频,我缓存后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我开始了对社会的新一次审视与思考:
s场j济,以它自己的面貌,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它造神,它将先富的人升格成中国的新神,而这些新神之所以能成为神,绝不是因为他或她自己如何的过人与出众,而是因为他们脚下踩着资本,踩着别人的劳动果实;它吃人,它将大多数人之所以为人的那部分吃干抹净,再将他们变成机器。在它使人不再为人时,又以新神的样貌,打造出成人,甚至是成神的标准。它用广告,影像,舆论将它自己创造的标准,塑造成为至高秩序,并宣称,在至高秩序之下,每一个机器都有机会成为神(进天堂),只要“底层人”敢于拼命敢于奋斗。由此,它便可以躲在幕后,躲在至高秩序背后,成为神的神,让拜倒在台下的机器们崇拜神,更崇拜它。物欲横流,精神匮乏(当所谓的精神追求的实质也成了对物质的追求),这就是它创造的世界。
而那些新神则在这个人人都能成神的美丽新世界中作威作福,今天做全国人民的老公,明天当全国人民的老爹,一遍一遍泼洒着成功学、奋斗逼的鸡汤,拿着奶头乐毒毙人们的痛觉神经。
这就是它创造的世界,也是我活着的世界!
05
当下
虽然我觉得自己现在的思想在整体上是左的,但时常会感觉自己左得不明确,不坚定,不自信。
我在今年寒假期间加入过一个交流群,由于群体效应,我出现过短暂的极端和盲目的思想。而在此期间和父母不断的争吵使我自己意识到了退出交流群的必要,因为在那里,大家键政,斗精资,而我则将此作为自己学习与理论应用的方式,久而久之就被局限在其中——用自己极其浅薄的理论知识跟着群友对精资做着批判,并由此而产生一种莫名的自我满足感而忽视理论学习。
另外,在思想左转之初,我便开始注意与批判自己思想之中的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且努力地辨别与提防着生活中的这些思想。但到目前为止,一些我本以为已经破除了的思想在我现实的与人交往和处事中的重新体现,让我不禁怀疑自己对“破除”二字的判断。
同时,我依旧是一个利己主义者。
在批判之前,我觉得需要说明一下阶级问题。在我看来,现今除去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两个对立的阶级之外,存在着一个新兴小资产阶级与传统小资产阶级。传统小资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竞争中被消灭得越来越彻底,对于某些传统小资产阶级而言,他们的生活条件可能已落后于部分脑力无产者。而相比于传统小资产阶级,新兴小资产阶级则更像是一个被收买的阶级,他们也许不会掌握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却会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调配权,或者拥有知识,使自己拥有向资本家议价的权力。而学生则比较难分清楚阶级性,因为每个学生的阶级出身不同,能调配的教育资源也不同,因此我只能将学生看作被夹在新兴小资产阶级和传统小资产阶级之间的特殊小资产阶级,在进入社会后他们将分别向这两个阶级乃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转化。(编者注:阶级的概念是基于生产关系的,学生群体本身还没有介入到生产关系之中,是各个阶级的预备队)
下文提到的小资产阶级,更多地指学生及传统小资产阶级,但仍包括部分生活条件较好的脑力无产者。
首先,在我看来,我思想上的左转,最根本是因为阶级跃升的机会渺茫,毕业后必将受到剥削,或者说是因为我所预期的、在未来的个人利益必将受到损害。我的思想左转,绝不是以对最底层劳动者的同情或者高高在上的食利者的厌恶(虽然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各种操作下我仍或多或少产生了厌恶)作为起点,而是纯粹地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在思想左转的起初,我显然是看不到那些真正劳苦的大众的:我看到的是我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由小资产阶级滑向无产阶级;看到的是我将在,甚至是已经在社会的异化之下不再作为“人”而存在;在现在,我是做题机器,考试机器,而我之所以要成为这些机器,是为了以后成为工作的机器在社会上存活。在这个基础上,我进而有了一种似乎是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这个虚假的共同利益推使着我左转了。
目前看来,我曾以为的共同利益,是我个人利益的无限加倍,同时,这个共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我认为是与食利阶级利益相对立的。但显然,我曾经对共同利益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只是单纯地在我有限的视野之中,将我所看到的、被我认同为小资产阶级的人的利益,与我没看到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直接粗暴地短路了。我没有意识到,即使我的个人利益中存在与真正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相重合的一部分,我也不能将个人利益整个地套在无产阶级上面,因为这将掩盖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小资产阶级仍存在实现阶级跃升的机会(即使现在变得越来越渺茫),而这种机会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则几乎是没有的。
第二,在占据我现在人生大部分时间的“受教育”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利己主义的形成过程。“一分干掉一千人”这一定律仍将在社会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我将在后面简单书写我对我所经历的、塑造利己主义的教育的想法。
因此,我仍将在一段时间内作为一个左转了的小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者存在,具有斗争性与软弱性,直到我毕业工作后在实践中努力破除利己主义。
06
总结
直白地说,反思被我当作了一个噱头,一个奶头乐工具,一个能吹的牛逼。之所以这么讲,不是我试图不反思,而是因为我在书写该篇反思过程中察觉到,无论是动机还是前期的书写,都充斥着一种能带来快感的优越感,仿佛自己左转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也许在那一瞬间可以是,但后来就不应是。这种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我誊光了我脑子里所有思考的结果,却发现想以其撑起一个简单而较完整的思考还远远不够,于是又不得不边思考边写。过程痛苦而漫长,但仍颇有成就感。
写反思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希望以自己的经历来鼓舞并告诫同志们:学习,学习,学习!思考,思考,思考!警惕那些看似是在学习实则是自恋式的自我满足的行为。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