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犁杖老黄年,天灾人祸发了愁,人少干活力气单,互相合作有奔头”。
人们说,这是建国不久,引导人们搞合作、集体化时的歌。今天六十岁以上的人,──主要是农村人,应当都听过这首歌。当年,人们就是在这一歌声中走上合作、集体化的道路的。
实事求是地说,当我们后来在好多地方谈起这首歌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全部)认为,对农民来说,适当的集体化还是需要的。这首歌,唱出了最为简单的,也最实际的道理,即:对基层的广大工农群众的决大多数来说,只有依靠集体致富,个人才能富。
历史在曲道中前进;在反反复复的比较中认识,并走上坦途。哲学家们爱说──这是一条“否定之否认”的过程。小岗村的人,全国农民,正在经历和完成这一认识、行动过程。
这不!在经过全国的二十年的大包干之后,随着“三农”问题的出现,人们在反思中懂得:个人经营,个体劳作,自劳自得,“利”路好象简单明晰,也能调动一些人的积极性,但要知道,历史上的贫富极殊和剥削阶级,正是由此生成的。如果说,历史上,由此产生两极分化并有阶级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那么今天,就没有多大理由了(这是大道理,这里且不讲)。在今天,残酷的事实仍在证明,个利原则,大包干原则,也难以避免两极分化。
大包干二十年来的事实,再一次对历史作出证明:对一般的个体劳动者来说,力量太单薄,经不住天灾人祸;更是经不住“滚雪球式”的利益竞争。也因此,现在的全国,基层又有人自发地组织起来,比如:山西省壶关县小逢善村、洛阳新安县土古洞村、开封兰考县、山东济宁鱼台县、吉林四平梨树县农民自发组织合作社,已发展起了集体经济。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样的集体社队组,全国有7000多,也有人说有8000个……
小岗村当年分田单干的十八个发起人之一、现已年逾六旬的严宏俊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分那一亩二分地,现在只能管温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靠留下的老弱病残人也照料不好,不是荒废着,就是廉价卖给了那些私企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亩二分地束缚住了手脚,迈不开步子啊!”
这是农民掏心窝的话,也是符合实际的话。这是建国后,农村革命在实践性比较中,人们的认识,由正题,走向反题,再走上合题的辩证过程。我们为这一过程欢呼……
请看,小岗村一行13人在村党支部书记沈浩的带领下,去南街村参观──寻求集体共同富裕的道路。这13人中,就有当年最早主张分田单干,并按手印的18名发起人中的4个啊!
毛泽东说得好哇!最聪明,最有才干的往往是那些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没有天生的一步到位的真理认识者。最有实践经验的农民,在几十年的比较中,终于从毛泽东那里、从南街等地,也从自身的摸索中,真正找到了真理,──在认识中又找回了集体化。
请人们再回味一下小岗村人,在南街村参观时的认识比较、变化,以及他们的言行吧!
──小岗村人了解到:南街村人在分田单干三年后,就意识到分田单干的新问题,又及时果断作出了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决策。
──小岗村人带着自己的困惑和困难,已不是一次来南街村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看个仔细,学个认真。 当他们看到南街村的"难忘岁月"专栏中,关于"土地分了,人心散了"的图片时,他们默默看着,驻足良久。
──小岗村人清楚了,──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广泛的实际、“简单”而彻底的真理,是最能征服群众的。上一次,小岗村在南街的留言是:"大包干发源地的人员,看到了南街村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模式,使我们的党组织看到了前进的方向”。这一次, 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感慨地说:向南街村学习,“首先把思想武装起来,将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次次参观,小岗人被鼓舞起来了,他们一致表示:要学习南街村,坚定信念、找准方向,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准备再建一个档案室,将小岗人那段历史陈列起来。
农民,敦厚纯朴的农民,他们不会象某些知识精英那样“满肚子‘弯弯绕’”,更不会强词夺理,也不会把自己的自私强加于人。
他们已懂了共产党当年引导他们走集体化的那支歌:知道力单难抗灾,难致富;也已晓得,对基层群众的决大多数人来说,如仅为自利,必难自利,有利最终肥了“贼”。
这是真正的工人农民的真理啊!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银湖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