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性干旱和折腾性干旱—评科学时报对苏拉密的批判
宋公明
《“制度性干旱”——论中国北方恶性水源危机的社会成因》是著名非主流学者孟凡贵(苏拉密)的学说著作(以下简称苏文),早在去年就发表了,文章思路开阔,数据详实,论证严谨,见解独到。当时虽然有不少读者关注,但是没有听到有反对的声音,也许是主流精英们采取“不争论”的态度吧?要对这样的学说性著作进行评论,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没有一点看家的功底,不仅不能驳倒人家,弄不好自己却会大出其丑的。
说来也巧,随着苏文问世,去冬今春大旱不期而至,举国为之不安,“制度性干旱”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科学时报》的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封丘站站长张佳宝研究员,对“制度性干旱”的提法提出了种种质疑,并把采访的记录以《耕作制度是导致干旱的罪魁祸首吗? 》为题发表在《科学时报》上。
然而时报的这个标题很是缺乏科学的认真态度,有误导读者之嫌。因为苏文的标题是《“制度性干旱”--论中国北方恶性水源危机的社会成因》,明明是论证干旱的“社会成因”,当然只能说明干旱的成因之一,而不是唯一成因。至于“社会成因”是不是干旱的罪魁祸首,苏文并未下此结论。《科学时报》用这样的标题就有移花接木瞒天过海的味道了。
要说干旱的罪魁祸首,当然是非老天爷莫属,这是谁都懂的道理,但是耕作制度也是成因之一,这也是事实吧?张佳宝先生也没有否认吧?
虽然《科学时报》的记者提问相当尖锐,但是张佳宝先生的回答,却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有时还顾左右而言他,但是有些说法反而支持了苏文的观点。
老天爷不下雨,就会发生干旱。今年的旱情就是北方广大地区连续110多天没有下过透雨造成的。问题是人力和制度能不能和旱情相对抗?今年的抗旱实践已经清楚地说明,个体农业是无力和老天爷对抗的。如果不是国家启动应急机制,提供物资资金,对农户补贴,免除水电费,动用武警支援,甚至总理亲自到田头浇水,个体农户早已放弃抗旱了。这说明个体农业在天灾人祸面前是多么弱不禁风。小岗村在2002年大旱中,一下子就减产了一半。而与之相对照的是,同样处于灾区的南街村,因为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不为旱灾所困,可以旱涝保收。当年的大寨,也曾有过抗大旱夺丰收的历史,这就说明制度对头,是可以和老天爷比一比高低的。
张佳宝先生多次提到外国人如何如何,这也许是当今专家的通病。其实张先生自己也知道外国人在农业上实在不能和我国相比。历史上中国的农业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仍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外国的所谓现代先进耕作制度,又与中国的国情未必相适应。下面简要说几个方面:
关于灌溉农业。
外国人说灌溉农业是死路一条,明摆在着没有科学根据和事实证明。可以说世界上的农业都是灌溉农业,古代很多文明都有过发达的灌溉农业,古玛雅人早就有了发达的灌溉系统,尼罗河,恒河,两河流域,都是灌溉农业的发达地区。中国更不用说,张先生自己也知道都江堰是闻名于世的灌区,新疆的坎儿井灌溉系统,黄河河套灌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到解放前已经处于破败消亡的状态,解放后才重亲获得新生,而且至今不衰。除此之外,解放后还新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形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灌区,形成一大批旱涝保收的农田。例如建于四十年前的河南林县红旗渠,在今年的大旱中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由江都抽水机站和京杭大运河、通榆运河为骨干的南水北调工程,使得苏北徐淮盐地区告别了干旱缺水的历史,并且种上了水稻,连年获得丰收。而这种大规模完善化的灌溉系统,只有在集体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显然,灌溉农业在我国还要长期存在,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
关于中耕保墒。
中国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传统,中耕是重要植保程序。张先生也承认中耕有保水抗旱的作用。但是在分田到户之后,中耕已经不再存在,因为大量农民开春后就要外出打工,直到秋收时才回来一下,后来连秋收也不回来了,雇人收割了事。中耕就谈不上了,反正不追求单产产量,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平时在家打麻将,也不会去中耕。中耕的机械因为没有市场需求,也就得不到发展。说这是干旱的制度性成因,并没有错吧?
关于免耕法。
张先生也承认,免耕法是有条件。即使是一种先进的耕作方式,也得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条件和制度。而个体农业显然是没有能力实行的。国外的情况和我们不同,发达国家农业已经社会化,土地大量集中,国家对农业有稳定的补贴。这在我国现阶段是做不到的。
综上所述,根本问题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个人承包分田到户的生产方式,在微观经济上,可以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短时间内可以看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宏观上看,个体农业与社会化大生产生是不能相适应的。今年的抗旱就很明显,个体农户无能为力,经济上又划不来,只好放弃。而地方政府反应迟钝麻木,等到国家不得已启动应急机制时,为时已晚,夏粮减产已成定局。今年的旱灾再一次暴露了水利灌溉系统与个体农业之间的矛盾。个体农户无力进行灌溉系统的维修更新和改善。一套喷灌或滴灌系统,不是一个农户力所能及的。如果像城市自来水一样把管道通向各个农户,这个投资过于庞大,又看不到效益回报,谁会干呢?
当年的灌溉系统,是国家、地方、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小水利工程主要是靠地方和集体完成并维护保养的。由于集体经济瓦解,水利设施失修,旱情一来就抓瞎了。
生产力和生关生产关系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时,可以促进生产呼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和生产关系产生矛盾成为生产力的阻力。所以生产关系必须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生力的发展。但是生产关系必须要有一定稳定性,不能老是变化折腾。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公社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大家都知道,给小孩子买鞋子总要买大一点。人民公社就是这样的鞋子。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个人还有自留地。队为基础,就是以生产小队(相当于村民小组)为基本核算单位,与自留地相配套,以适应较低的生产力,同时又有能力办一些个体农民无法办到的事。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很自然地向生产大队(相当于村)核算过渡。使生产关系长期与生产力保持适应。集体经济的瓦解,个体农户无力去和老天爷相对抗,造成灌溉系统严重退化,这就是制度性干旱,也可以说是折腾性干旱。
2009-2-17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